藝術 | 後期印象派與塞尚、梵谷、高更

2021-03-01 創意盒子touchbox

五月,是一個花開的季節,一個感恩的季節,也是一個萬物生長的季節。在這樣一個美好的5月,Touchbox也想做一件美好的事。一日一話欄目,將在5月,為大家奉送從古至今各大藝術流派的簡要介紹,讓我們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藝術之美。

後印象主義是法國美術史上繼印象主義之後的美術現象,也稱「印象派之後」或「後期印象派」,該詞由英國藝術評論家並曾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館長福萊(RogerFry,1866-1934)提出的。代表人物有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 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 及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等。

保羅·塞尚

這三位畫家都是在去世後很久才得到社會的承認,他們三人共同開啟了現代藝術的大門,在他們的創作思想、藝術觀念影響下產生了野獸主義、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等,是他們徹底地改變了西方繪畫面貌,由客觀表現走向主觀表現,並使之走向現代,他們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


保羅·高更

後印象主義從印象主義的用光與用色中獲得了諸多啟示,但與之有本質區別,他是第一個西方現代藝術流派。在19世紀末,不少曾受到印象主義鼓舞的藝術家開始反對印象派,不滿足於刻板而片面的追求光和色,強調作品要抒發藝術家的情感,開始嘗試色彩及形體的表現性。

保羅·塞尚是印象派到立體主義畫派之間的重要畫家,通常被歸為後期印象派;他為後來現代藝術各流派開了先河,被稱為「現代藝術之父」。

塞尚追求形式美感,此後,西方畫家從追求真實地描畫自然,開始轉向表現自我。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流派湧現了,現代繪畫的浩蕩潮流在他身後奔湧流注。

1861年,青年塞尚被老朋友左拉鼓動,前往巴黎追尋藝術夢想,由畢沙羅介紹加入印象派,並參加了第一屆印象派畫展。但最後,連左拉也認為塞尚是個失敗畫家。

塞尚認為「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



他出生於地中海邊,那兒陽光明亮,光線強烈,顏色失真,事物唯有體積才是真實的。

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藝術思想的體現,表現出結實的幾何體感,忽略物體的質感及造型的準確性,強調厚重、沉穩的體積感,他更關注物體之間的整體和諧。

塞尚偏愛畫圓,喜歡畫蘋果,因為蘋果近乎球體;陶器和圓頂帽,他都喜歡。他甚至以為自然的一切,都能用圓形、圓錐形、圓筒來表現。

「唯願我得以領悟」是塞尚的口頭禪,而他所謂的領悟很明顯,就是他藝術概念的核心,他似乎指的是把自然轉化成人為封閉的繪畫世界的過程。他認為:「顏色必須要表達出每一處間隔的深度」。因此,他會在他的作品中通過冷色系的後退,暖色系的前進以及顏料濃度的變化來變現顏色的質感。

塞尚曾經說過:「一個人,必須能夠加以反省,光用眼睛看是不夠的,還必須反省。」他的畫作就是他長時間冥想的結果。

梵谷,每次聽到這個名字,腦海中都會浮現那金黃的向日葵,那個黃昏街道上的咖啡廳,那詭秘的星空。他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文森特·梵谷,後期印象派畫家,對20世紀的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有重要影響。


梵谷是荷蘭人,早年做過藝術經紀人,也做過牧師。27歲時,他才開始他的畫家生涯,至37歲梵谷開槍自殺,短短十年間,他創作了兩千多幅畫,包括約900幅油畫與1100幅素描。生前,他只賣出過一幅畫,而那幅唯一被賣出去的畫據說是梵谷最愛的弟弟提奧僱人買的。但他的畫卻在其去世後價值連城。

1888年2月,梵谷厭棄了巴黎藝術圈的喧囂與壓抑,獨自一人來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小鎮。南方充沛的陽光似乎讓梵谷找到新的生命,他開始以狂烈的筆觸去描繪心中的萬千風景。

梵谷用他精神苦難結晶的傑作給人以安慰,舒緩了後世千千萬萬人內心的焦慮和不安。

1890年7月27日傍晚,梵谷自殺。死前他哀嘆:「悲傷會永存。」他死後,畫作被嘉施特醫生整理,得以流傳後世。

保羅·高更,後期印象派畫家,生於法國巴黎,小時候在秘魯待過四年。在他最初的記憶力,一個蠻荒而有力的化外之夢潛伏下來。他終生嚮往異鄉和遠方。

成年後,高更在法國當過海軍,到巴黎做股票經紀人;嗣後,他生活優裕,娶妻生子,過著典型的中產階級生活。19世紀80年代,高更開始接觸印象派畫家,經常收藏印象派繪畫,還為印象派出過畫集。

高更因炒股失敗,家業敗落,希圖通過販畫重振家業,不留神就變成了一個畫家。

高更厭倦巴黎的都市生活,嚮往蠻荒的生活。他的繪畫也趨向於「原始」風格,用色和線條粗獷,作品中往往充滿象徵性的物與人。

高更離開了巴黎,先驅法國南部的阿爾小城,最後竟遠走大溪地。

19世紀90年代,高更到了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在原始的蠻荒與寧靜裡,高更變成最天真的孩子——他像當地土著一樣生活,與一個當地姑娘同居。他坦然放棄所謂西方先進文明,揮別了工業革命後光鮮的歐洲城市生活。

他畫那些當地女人:她們坐在海灘上憩息,她們在勞作、在採摘瓜果,她們無憂無慮、一派天然,她們全無現代文明女人的矯飾與薰染。高更用畫筆為現代巴黎人造夢,描繪了一個桃花源。

在巴黎的中產階級中間,高更的畫大受歡迎。在高更看來,巴黎人都生病了,他們需要這些畫為藥。正為城市文明桎梏的中產階級,他們需要這個精神桃源,寄託夢想,疏解壓力。


                                

在大溪地,高更畫下了許多流譽後世的代表作品。1897年,高更創作了那幅高約1.4米、寬3.7米的大型經典——《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生老病死,過去、現在、將來,天地之間,人類何為?這恆久的追問,永亙人們心頭。

1903年,高更病逝。

到大溪地之後,高更只回國一次法國,遠方成了他安心的家鄉。

後期印象派在藝術上對城市現代文明發出了最初的懷疑,高更決絕地遠走尤其引人注目。

部分文章來源:《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作者:蔣勳,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亂談印象派,高更梵谷和塞尚3
    塞尚梵谷和高更有幾個共同的特點:都被印象派踢出去過,一開始拿畫筆當武器;後期思想都傾向於神學;死之前不知道其實已經找到了自己追求的答案如何進行自我救贖高更很清楚。要成仙就要修煉,白話就是出家。行動上要成為野人:「我要擺脫文明世界…需要沉侵在未開發的大自然中,除了野人什麼也看不到,過著野人的生活…這才是獨一無二真實的藝術。」因此大溪地這個未開化,沒有道德法律約束,衣食住行基本靠打卦的地方是修仙的理想場所。
  • 塞尚、高更、梵谷同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你更欣賞誰呢?
    此後,後印象主義也被稱為「印象派之後」或「後期印象派」。說起後印象派的諸多代表人物,如今個個如雷貫耳,都是世界頂級的藝術大師,其每一張作品都價值連城。特別是「三巨匠」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 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 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這三人共同開啟了
  • 後印象派三傑塞尚凡高我們都接受了高更呢?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與梵谷、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角落讀畫一直都有對高更談談個人的微不足道的感受的願望。高更被藝術史定位為後印象派三傑, 和塞尚,凡高相提並論,這無形中起點很高,給對他的評論帶來難度。從開創上來講,塞尚被承認為現代繪畫之父。
  • 印象派代表人物,高更油畫欣賞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陶藝家及版畫家,與塞尚、梵谷合稱後印象派三傑。他的畫作充滿大膽的色彩,在技法上採用色彩平塗,注重和諧而不強調對比,代表作品有《講道以後的幻景》、《布列塔尼的豬倌》等。
  • 後印象派,梵谷|讀書《現代藝術150年》
    原創 少言行記管家 少言行記梵谷《星空》| 關於後印象派 |藝術史的理論家將梵谷、高更、修拉和塞尚放在「後印象派」裡面說,因為他們跟印象派所追求的是不一樣的東西。
  • 現代藝術之父,後印象派的鏗鏘大將——塞尚!其畫作完全不輸梵谷
    保羅·塞尚(1839年-1906年),法國著名畫家,後期印象派的主將,從19世紀末便被推崇為「新藝術之父」,作為現代藝術的先驅,西方現代畫家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造型之父」或「現代繪畫之父」。從1874到1877年,塞尚在沃日哈爾街120號那間租來的畫室裡,渡過了一個安寧和多產的時期。1888年,他到巴黎又住了一年,經常會見梵谷、高更、埃米爾·伯納,但實際上,他並不喜歡熱鬧和群居。最終他還是隱居在埃克斯,偶爾到楓丹白露、吉威爾尼、巴黎作數日的旅遊。由於患有初期糖尿病,他此時性情的暴躁也與日俱增。
  • 後印象派畫家的友誼:高更與梵谷共度62天後逃走
    梵谷在阿爾休養身體,平淡安寧的鄉村氛圍更是安撫了他常年高度緊張的神經。然而孤獨是人生無法排遣的難題之一,梵谷欣賞修拉所提出的「集體作畫、集體生活」的理論,於人生和藝術,他都需要有一個人作伴。提奧·梵谷是巴黎的畫商,哥哥梵谷日常用度幾乎都由他資助。這意味著提奧此後要承擔梵谷和高更兩人在阿爾的生活和繪畫材料等費用。在巴黎,梵谷與高更曾有一面之會。他們關係的深化發生在書信來往頻繁後,高更大梵谷5歲,經歷也是天差地別,這並不阻礙他們在藝術上的交流。他們惺惺相惜,同樣是半路出家,同樣是近乎自學地繪畫,同樣是在同期裡名不見經傳,同樣的作品不為人賞識。
  • 為什麼不是梵谷而是塞尚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
    提起後印象畫派,大家都知道塞尚、梵谷和高更,尤其是梵谷名氣最大。但是為什麼不是梵谷,而是塞尚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呢?「後印象派畫派」這個名稱是如何得來的呢?後印象派與印象派究竟是必然還是偶然的聯繫?「後印象畫派」是如何通過兩次展覽讓公眾慢慢接受了現代藝術呢?
  • 法國「後期印象派」代表畫家P.Gauguin簡介與賞析
    高更戴帽子的自畫像保羅.高更(P.Gauguin ,1848-1903年)保羅.高更(P.Gauguin ,1848年6月7日-1903年5月8日,雙子座)。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陶藝家及版畫家,與塞尚、梵谷同為美術史上著名的「後期印象派」代表畫家。
  • 重溫西方美術史(二十)——印象派與後期印象派
    他從未參加過印象派的展覽,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藝術創作態度,卻深深影響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興畫家,進而將繪畫帶入現代主義的道路上。馬奈是19世紀末葉的繪畫開始天翻地覆的變化,也深深影響了20世紀繪畫。現代從馬奈那兒開始了!
  • 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與梵谷、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
    小編今天來給大家帶來了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與梵谷、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的人,他就是高更,請大家往下面看吧。高更在大洋洲度過的這段時間裡,是他的創作的最主要和最重要時期。這個時期他專心致志地畫大溪地人,畫她們的生活風俗和宗教儀式。
  • 為什麼說,後印象派是現代油畫藝術的源頭?3位大師的繪畫理念
    ,在生氣勃勃的印象派畫家群裡面出現了新的理念,這就是後印象派。其代表有塞尚、梵谷和高更。後印象派的幾位畫家不願囿於表面的視覺印象,他們認為印象派畫家的作畫方法過於「直觀」和「即興」,缺乏深度和力量,因而轉向強調藝術要抒發作者的主觀感受和情緒。
  • 梵谷與高更:你只看到我的瘋癲,卻看不到深情(文末驚喜)
    梵谷《向日葵》儘管他的藝術之路比梵谷略為順暢,不過由於畫風過於前衛,作品也很少售出,因此生活變得愈發拮据。梵谷是在巴黎時認識高更的。他十分欽佩對方的畫風,特別是當他向高更展示自己的畫作時,高更還特別稱讚了其中的一幅《向日葵》,梵谷因此激動得久久不能平靜。
  • 現代藝術難懂?了解畢卡索稱為吾人之父的塞尚,就懂一半了
    (塞尚《聖維克多山》)可能人們會有疑問,印象派的興起,是現代藝術的開端,那麼為什麼現代藝術之父不是印象派的發端——馬奈,或者印象派的最具影響力的代表——莫奈?(梵谷《麥田烏鴉》)在藝術史上,印象派之後,出現了四位所謂的「後印象派大師」,他們承接了印象派的火種,引爆了一系列的觀念革命,我們現在能夠聽到的藝術領域的某某主義,諸如立體主義、原始主義、未來主義
  • 後印象派畫
    在西方繪畫史上,產生巨大影響且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主要有三個,分別是印象派、新印象派以及後印象派,這三個藝術流派對整個西方藝術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相比其他國家,法國的所取得藝術成就最大。在 19 世紀後半段到20 世紀初這段時間,法國的藝術界非常活躍,大量的世界級藝術家創作了大量的藝術作品 。
  • 使梵谷自己割下耳朵的摯友——同樣精神異於常人的高更
    高更的《獻給梵谷的自畫像》今天雷語就跟同道們說談說談奇人高更,偉人的精神世界太過高深,咱只聊聊他的牛掰、偉大之處和成功的地方。後人對高更的藝術定位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雕塑家、陶藝家及版畫家,與塞尚、梵谷合稱後印象派三傑。19世紀80年代中期印象派膚淺的一面逐漸顯露,被很多富有創新精神的畫家所認知。他們強調藝術形象要異於客觀物象,主張用主觀的情感去改造客觀的形象。
  • AH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
    塞尚的後印象派作品塞尚既是印象派的重要人物,也是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在1877年放棄了印象派。塞尚對體積感和空間感的強調,對色彩的巧妙安排和運用,對物體造型結構的處理並有意識地採取變形等追求形式美感的藝術方法,對後來現代流派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所以,塞尚晚年為許多熱衷於現代藝術的畫家們所推崇,並尊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
  • 高更:梵谷,再見!我要去大溪地了
    當然我們也不必為高更作一些似是而非的哀嘆,因為當他選擇離開梵谷,而梵谷選擇以死亡來迸發藝術靈感的時候,命運只會記住後者的壯烈。所以高更遠赴太平洋,不是為了散心,而是為了向梵谷致意,用重新生產自己藝術風格的方式。
  • 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你是否能分清?
    · 反叛的後印象派 ·雖然後印象派從印象派發展而來,甚至每一個後印象派畫家都曾經有過印象主義作品,但後印象派絕對不是對印象派的傳承和廣大,而是站在了印象派的對立面塞尚對體積感和空間感的強調,對色彩的巧妙安排和運用,對物體造型結構的處理並有意識地採取變形等追求形式美感的藝術方法,對後來現代流派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所以,塞尚晚年為許多熱衷於現代藝術的畫家們所推崇,並尊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
  • 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作品全集(多圖)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與梵谷、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代表作品有《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黃色的基督》《遊魂》《敬神節》等。保羅·高更生於法國巴黎,年輕時做過海員,後成為一名股票經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