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尚梵谷和高更有幾個共同的特點:
都被印象派踢出去過,一開始拿畫筆當武器;
後期思想都傾向於神學;
死之前不知道其實已經找到了自己追求的答案。
今天從一幅高更的自畫像開始講吧。
這幅畫高更給自己頭上畫了個圈圈。
高更認為自己是光,是電,是一個被困在肉身的自有而永有全能全知的天照大神…他的思想與太陽神尼採先生和自戀大魔王王爾德先生並駕齊驅在天上飛。
如何進行自我救贖高更很清楚。要成仙就要修煉,白話就是出家。行動上要成為野人:「我要擺脫文明世界…需要沉侵在未開發的大自然中,除了野人什麼也看不到,過著野人的生活…這才是獨一無二真實的藝術。」因此大溪地這個未開化,沒有道德法律約束,衣食住行基本靠打卦的地方是修仙的理想場所。
藝術和藝術家家最後變成類似宗教的行為用波普爾1972年發表的《客觀世界》提出的所謂哲學「三個世界」理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理解,他認為我們世界分三個深度:第一,物理或物質的世界;第二,非物質的世界,觀念,想像,心靈,邏輯之類關係;第三,神,精神,靈魂等。
這個理論也能解釋繪畫發展過程——文藝復興開始(之前有一段時間比較特別)到印象派到現代派,簡單的一條線。繪畫從自然到超越現實,把想法畫到二維平面。就是這麼個過程。
後印象派是從自然主義到象徵主義過渡,算是馬上就要弄明白的時間段。後來的畢卡索馬提斯順著這條路不費勁就找到了繪畫通往下一步的鑰匙。
高更最著名作品,其實已經告訴我們這個過程。
當然現代派能更接近和明白塞尚。塞尚的特點很簡單,能在一幅畫裡「懟」進去各種各樣的角度,不受空間限制。由於這種探索(亂搞),繪畫終於開始「自由」。
透視是傳統美術的一切。塞尚之前馬奈雷諾瓦他們也就是削弱了透視,近大遠小這個規矩並沒有改動。塞尚從來就沒這個苦惱,他老人家一般看哪舒服從哪畫。加上性子慢理解能力一般而且特別內向。於是繪畫上的技法和高更梵谷一樣,不會就不管,愛咋地咋地——不解決問題就是問題的解決方式不也是解決問的方式麼?結果三人硬把不解決問題的決心觀點和感受給畫了出來,這樣繪畫能表現的內容就開始天馬行空自由奔逸了。
塞尚畫畫過程大約是這樣——比方你是個模特,正常畫畫你不能動畫家也不動。塞尚方式是圍著你換地方鼓搗,跟鬧著玩一樣。他有辦法把這些角度神奇的組合到一個畫面當中。現代派美術基本概念所謂解構主義就是這麼誕生了——把一個東西拆了再拼回去就成了解構主義作品。拼回去過程千萬不要忘了記錄——正常人管這叫花絮,高級的裝逼說法叫行為藝術。搞藝術麼,一分鐘都不能浪費。再有一點比如塞尚畫水果時間長果子爛了,腐爛變質他一樣會畫出來。塞尚認為生存到毀滅一切都自然而然。沒必要塗抹粉飾。因此之後的繪畫表現的並沒有我們一般理解的美醜之分。
無論重組結構打破透視描繪抽象特徵,現代美術追求的目的從我們東方的角度看倒是沒啥稀奇。中國山水寫意,狂草書法,小日本的浮世繪,甚至剪紙窗花,正是現代派追求的理想形態。攝影的發明也推動了繪畫內部的崩塌。話說回來,這後印象派的畫,一開始看上去實在是——就像是埃及和亞述壁畫,土人兒的圖騰,波斯掛毯,東方繪畫攪和在一起的大雜燴。一時間大家無法接受,馬奈說塞尚作品的是「齷齪的畫」,雖然不太厚道,也是因為表現方式獨特和明顯能觀察出的不太「正能量」的內容比較多。
這麼發展往後可能只剩下三個憤青對世界的抱怨。這時印象派一個人的出現候救了他們,讓他們知道如何往下按照自己的看法講述世界,並儘量和諧相處。使他們逐漸從批判現實的初級藝術階段,開始對現實和腦海中的不平行的世界統一起來,完成最後的超越。
未完待續。格魯的影像日誌原創作品。謝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