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不同的是,在中國的歷史中,雖然沒有斷層,但只有一個中國。但卻經歷了許多朝代,而且這幾個朝代延續的時間並不長,許多也沒有超過兩三百年。而日本就不一樣了,自日本建國至今,只有一個朝代。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第一,我們要給朝代下定義。所謂朝代,就是「家天下」的觀念。即某一家族作為國家的皇族,而皇族中的某個人作為最高元首,這樣一直延續下去。這一族在傳播的過程中,仍然按照單一的方式進行傳播。也就是,父親傳兒子,兒子傳孫子,一般不會傳到旁支。「家天下」朝代的特點就是這樣。事實上,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日本,情況都是一樣的。
但區別在於,中國這個家天下,不會持續很久。天下一家,至多持續兩三百年。天地萬物之所以能延續二三百年,其實有其規律。對於這個問題,物理學家薛丁格曾經提出過一個很好的「熵增加定律」。朝代建立以後,朝代的開拓者,往往會勵精圖治,克勤克儉,努力恢復生產,創造一個積極、和諧的政治環境,同時努力加強領導的絕對權威。
如此經歷過兩、三個皇帝之後,這個朝代的國力往往又會達到頂峰。在國家力量達到頂峰之後,後世皇帝的行為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她們不會再像她們的前輩那樣努力工作了,因為事實上她們不再努力了。它們能坐享現在的待遇。對於這一點,他們甚至沒有感覺到有什麼問題。例如宋徽宗時,就有一位大臣對宋徽宗說,先天下之憂而憂,陛下應該「後天下之樂而樂」,並由此鼓勵宋徽宗去追求享樂。
有時,這樣的事情還沒有在前後兩位皇帝身上發生過,往往也發生在同一個皇帝身上,比如唐玄宗。啟蒙時期,唐玄宗勵精圖治,開創了「開元盛世」。但到了天寶年間,唐玄宗也變得沉默寡言,他覺得自己的生活應該是盡情享樂,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整天召集大臣們討論國事。那種事,使他感到很不愉快。因此他把自己的活動範圍,限定在後宮裡,限定在御花園裡。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事實上,中國這樣一個朝代,僅僅能延續二三百年是比較合適的。相反,日本那種一個朝代延續了二三千年,反而顯得有些不合情理。從文化上講,日本與中國古代文化的關係是很密切的。所以為什麼中國古代的朝代只有兩三百年,而日本的朝代則是「萬世一系」?
主要原因如下,日本天皇的權力並不大,這個理由很有道理。其實,中國古代的朝代,之所以只有二三百年,最主要的,是他們的勢力很大,根本不受約束。這一家人的權力很大,而且不受任何約束,只有當這個皇帝的權力很大時,他才會出現熵增加定律。假如君主權力受到限制,他想要怠惰時,馬上就會有人指責他,那麼他也就不敢怠惰了。
相對來說,日本天皇的權力要小得多。看看日本戰國時代,幕府時代,整個國家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們打得很厲害,發動了很大的戰爭。但天皇基本上並未參與其中。而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發動戰爭時,往往是以天皇的名義進行的。中國的諸侯,往往會「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日本的大名,在與諸侯爭鬥時,也會「挾天子以令諸侯」。然而,中國古代諸侯如此行事,意在取而代之,而日本名臣如此行事,實際上是在利用天皇的權威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由於日本天皇的權力並不大,所以沒有必要為之而戰。不需要爭鬥,天皇所在的那一家就留了下來。日本的祖先崇拜與皇室崇拜是高度一致的。在古代,中國是一個祖先崇拜和尊敬祖先的國家。和日本一樣,他們也崇拜他們的祖先。
然而在中國,祖先和皇族並不能相容。中國是一個多元國家,我們把中原作為正朔。但是實際上,除了中原國家之外,還有江南地區、巴蜀地區等多個文明發源地,這些文明發源地的祖先,其實並不完全相同。儘管中原文化觀念中,無論是江南文明還是巴蜀文明,都曾有過中原文明的遷移。但是實際上,通過考古挖掘,以及對人類遷移過程的分析,我們甚至發現,這種遷移很可能是逆遷移。中原文明是從江南文明和巴蜀文明中移入而來。包含我們現在看到的「三星堆文明」,似乎是在驗證這個假設。
總而言之,由於中國有多個文明發源地,也有多個祖先,所以中國的祖先崇拜和帝王崇拜就不能相容。由於日本是個小地方,所以他們的祖先幾乎都是同一位祖先,所以日本的天皇和祖先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日本的朝代,能一直延續下去,是很重要的原因。
事實上,日本只有一個大國和國家,這與中國的情況完全不同。國家是單一的,自然不會有國家間的紛爭。在中國古代,有許多朝代因民族紛爭而滅國,如晉、宋、明等,都是因為民族紛爭而滅國。在日本,民族是單一的,民族衝突自然是少之又少。這一朝代因民族紛爭而滅亡,不存在。上述三點,正是日本一個朝代可以延續幾千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