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蘊一盞中,香送十裡外」,深秋時節,在館陶縣糧畫小鎮壽東村的小鎮咖啡屋裡,我從這副對聯中感受到了精緻的問候。
草珠連串,輕卷珠簾,伴著清脆悅耳聲輕推木門,撲面而來的是清新的氣質、浪漫的氣息。木質小屋,不飾雕琢,渾然天成。圓木房梁、板條木牆、木質桌椅,這被原木包圍的簡約風格,給人無比親切自然的感覺。坐在吊椅鞦韆上,微擺輕搖,享受閒暇清幽的時光,像行走在童年的時光故事裡。
咖啡屋的吧檯,是個風格獨特的地方。吧檯上各式各樣的高腳杯倒立懸掛著,有細長的笛形杯、半球形高腳杯、鬱金香形高腳杯……在柔和的燈光反射下,高腳杯閃爍著夢幻的光亮。吧檯上方還掛著精緻的香包、玲瓏的掛飾。吧檯後面的牆上,黑色菱形木格子裡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酒,朗姆酒、龍舌蘭、白蘭地、威士忌等。美麗的女主人是調試雞尾酒的行家,讓遠道而來的國際友人在這裡也能品嘗到故鄉的味道。
屋內木桌的上方是風格簡約的吊燈,白色燈飾內襯,黑色鏤空外罩,在這內襯外罩的折射下發出暖暖的橘色燈光,燈下用細繩吊著鐵絲折成的小狗掛飾,小狗的嘴巴裡還叼著黑色的小鈴鐺,活靈活現的模樣仿佛要掙脫韁繩跳到桌面上。門外的陽光透過隨風擺動的珠簾投射在屋內的木質地板上,在這光影搖曳中,感受黑白藝術與靈動的美好。桌子一角擺放著精美花籃和各式擺件,煤油燈、裝飾盒、毛驢玩偶、綠植盆栽……這精巧的點綴填充了木桌空間上的缺失,等待也就顯得不那麼漫長。
在一處靠窗的位置坐下,秋日暖陽透過玻璃照在身上,暖進人的心裡。這間
咖啡屋的主人是位氣質優雅的女士,由於我常來這裡小坐,漸漸的便也熟識了。屋內的裝飾都是主人親自置辦的,打造小屋就如同打造自己的夢想。我還是像往常一樣,一杯拿鐵,小憩片刻。咖啡屋小小的,卻很有味道。窗臺擺放著許多書,背包客小鵬的《背包十年》、賈平凹的《浮躁》、三毛的《萬水千山走遍》等,泛黃的紙張散發出時光的味道。隨手抽出一本,就著灑進的暖陽,翻閱起來。《背包十年》的作者是個背包客,書中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尤為深刻「人應該趁著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這裡的咖啡都是現磨的,聽咖啡豆在咖啡機裡研磨的聲音,仿佛就能嗅到咖啡沫的清香。做好的拿鐵端上桌,細細的奶沫上是用巧克力醬繪製的花型圖案,美美的讓人不忍心攪亂它的美好。輕啜一口,香醇濃鬱,舌尖淡淡的苦,入喉嚨便成了悠遠的香。抬頭仰望窗外,屋簷高高掛起的紅燈籠,棗樹的葉子在微風中輕輕顫動,時光仿佛在這一刻停止,我且靜靜享用這靜謐的恬淡時光吧。
咖啡屋西南角,圓角的臺階上一把木吉他、一把高腳椅、一臺話筒架、一隻非洲鼓,周末時光時常有音樂愛好者歡聚一堂,邊彈吉他邊唱歌,像開一場歡樂的派對,讓人暫且忘記日常瑣碎的煩惱。
珠簾聲聲,不斷有人進進出出。掀簾而出,屋外是個舒適的小院,陽光燦爛的天氣裡便把吊椅鞦韆搬到屋外,閉上眼睛輕倚椅背曬曬太陽,任由暖暖的陽光灑在身上。高大的棗樹,肆意伸展著,繁茂的枝葉像守衛小屋的使者。屋外的玻璃櫥窗內放置著幾幅圖畫,我走向前仔細觀看,原來是小屋改造前後的對比圖。改造前的它還是一間破舊不堪、無人居住的土矮房,經過一番精心改造後搖身一變成了別有情調的休閒之地。這一前一後的鮮明對比,讓我心中無限感慨。這美麗的背後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省市縣鄉村的領導為了指導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更是無數次踏上這片土地。路邊身材高挑的美人蕉探著腦袋向裡觀望,迫不及待要一睹這小屋迷人的風採。
一杯香醇濃鬱的咖啡,一首輕鬆愜意的音樂,一顆閒適寧靜的心,在這安靜的時光裡感受鄉村的美麗。偶爾放緩步履匆匆的腳步,靜靜聆聽花開的聲音。也許一杯咖啡的時間,一切煩惱便隨風飄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