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常見的咖啡生豆—分級方式!

2021-02-23 破土咖啡

當我們在咖啡袋標註表裡 看到G1 。G2 。AA。AA+  SHB  !

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

知道它們代表了什麼? 

不同的字母又代表了什麼?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咖啡生豆分級方式有三種;

生豆分級只為更好的篩選,風味各異(誤以此作為完全選豆標準)

1;根據篩網分級

篩網分級的方式是按咖啡生豆大小分級的方法,生豆通過打了洞的鐵盤篩網決定豆子的大小從而確定等級。篩網的洞孔大小單位是1/64英寸(不到0.4mm)。

 所以幾號篩網就表示有幾個1/64英寸,比如17號篩網大小就是17/64英寸,大約為6.75mm,所以篩網的數字越大表示咖啡生豆的顆粒越大。(肯亞是最具代表性的依篩網分級的國家之一)

其他的還包括坦尚尼亞,哥倫比亞等(有些國家不止採用一種分級方式,這裡舉得例子都是以此種方式為主的國家)。

肯亞的最高級AA++需用到18號以上的篩網,也就是說豆子大小超過7.15mm,.肯亞豆子分級細緻包括AA++,AA+,AA,AB等。

哥倫比亞的分級簡單些,按豆子大小分為Supremo(特選級)和Excelso(上選級)兩種。

特選級80%的生豆需用到17號以上的篩網,

上選級80%的生豆需用到14/16號以上的篩網,

最多允許在16號篩網的豆子裡摻有11%左右的14號篩網豆子。

以上所說的篩網是對於平豆而言,圓豆(Pea Berry)自有一套篩網大小標準。

 一般使用8——12號的篩網對圓豆分級。

2;按產地和海拔高度來分級

這樣的分級標準主要是因為 高海拔生產的咖啡品質一般會比低海拔產的咖啡高。(海拔高的咖啡一般風味多樣,且基本甜度高,酸性強) 因為海拔高氣溫就會低,咖啡生產緩慢有利於品質提升。並且品質且成熟度高的生豆在烘焙時膨脹性好,有利於烘焙,品質也更穩定些。(主要特點如,口感豐富,生豆硬度高)

目前採用此分級標準的咖啡生產國有;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等中南美洲國家

我們以瓜地馬拉為例;

最高級的咖啡稱為SHB(Strictly Hard Bean的縮寫)極硬豆,

種植在海拔1400m以上的地方,

其次為HB(HardBean)硬豆,種植海拔在1200m——1400m,

還有SH(Semi Hard Bean)稍硬豆,

EPW(Extra Prime Washed)特優質水洗豆,

PW(Prime Washed)優質水洗豆,

EGW(Extra Good Washed)特良質水洗豆,

GW(Good Washed)良質水洗豆,


3;根據篩網和瑕疵豆比例進行分級

瑕疵豆是破壞最後咖啡風味的重要因素。(而且不利健康)所以在生豆處理的最後一步也要將瑕疵豆去除。所以按瑕疵豆比例,輔以篩網大小也作為一種分級方式。

 由於精品咖啡風潮的興起,咖啡生產國越來越注重咖啡的品質,控制瑕疵豆是最重要的一個途徑,所以基本上採用瑕疵豆比例作為分級方式或者輔助的越來越普遍。

目前採用瑕疵豆比例法的主要代表國家有牙買加,巴西,衣索比亞等。(巴西是重災區)牙買加是以產區,海拔,篩網,瑕疵豆比例綜合作為評級標準(比較出名的是藍山)

 瑕疵豆比例作為重要的依據。牙買加嚴格控制瑕疵豆的比例,各個等級中瑕疵豆的比例最大不過4%。(精品咖啡較多為百分之二)

巴西是另外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產國,由於產量大,產地多,分級的工作相當麻煩,也不適合採用單一的分級標準,所以巴西也是同時採用多種分級方式,瑕疵豆比例、篩網、杯測都運用在巴西咖啡豆分級過程中。前兩種不必多說,杯測是巴西咖啡分級的特點之一。(巴西一般作為商用豆,精品豆較少)

以上三種是現在比較流行的咖啡分級方式,但並不是全部。如衣索比亞會把咖啡生豆的處理方式也作為分級的標準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越來越被廣泛採用的COE(精品咖啡杯測)評級制度,隨著咖啡生產國對咖啡品質越來越重視和生產者積極性的提高,咖啡生豆的分級方式也不局限於上述三種主要的方式了。只有更精心的種植才能生產出更高品質的咖啡,才能在等級評定中獲得高的評價,所以咖啡評級的細分和嚴格控這對於咖啡品質的提升無疑是件好事。

補充一點;衣索比亞——耶加雪菲(分級)

按瑕疵豆比例分級,

水洗分G1 G2  G1>G2
日曬分G1 G3~5  G1>G3>G4>G5
G1是瑕疵率最低,品級最好的一級(口感因人而異。無高低之分)

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歡咖啡是我們的責任

長安二維碼添加咖啡公眾號==咖啡知識與設備一站到達。

選擇更好的咖啡設備 淘寶搜索店鋪名=破土咖啡(金牌全球購商家)

破土咖啡(7大品牌授權商)(歡迎批發與合作,可開稅票)

Brewista咖啡設備授權商

Acaia咖啡電子秤授權商

Hario咖啡設備分銷商

hiroia 電子秤授權商

帝國咖啡設備授權商

fellow控溫壺授權商

kinto咖啡設備授權商

小編咖啡交流微信=xingzoukafei

全新到貨potu鬼齒磨豆機(更穩定研磨和均勻出品)


相關焦點

  • 精品咖啡生豆分級制度 咖啡豆如何分級 不同咖啡產區生豆分級
    前街咖啡咖啡豆展示【衣索比亞】埃塞當年舊的分級方式,是單純按照缺陷數來分級,水洗處理的豆子最高級是現行的分級方式是ECX制定的以物理屬性特徵與杯測風味特徵結合評分以定級數。所有的咖啡按照處理方式日曬或水洗定義為三種類型:a. Speciality (washed & unwashed) :缺陷數少,杯測風味品質高;b.
  • 咖啡生豆分級制度詳解 咖啡生豆的分類及等級 咖啡豆分哪幾個等級
    像G2、AA等是代表了這支咖啡生豆的等級,每個咖啡產國對生豆的分級標準各有差別。下面來分享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咖啡產國生豆等級標準。衣索比亞(以瑕疵豆比例分級)在衣索比亞商品交易所(Ethiopia Commodity Exchange簡稱ECX)出現之前,衣索比亞的咖啡出口等級由農業部下屬的CLU部門(Cupping and Liquoring Unit)制定的,主要以300g中含瑕疵豆數量來給咖啡生豆分級
  • 咖啡師養成記 | 咖啡生豆分級制度詳解!
    像G2、AA等是代表了這支咖啡生豆的等級,每個咖啡產國對生豆的分級標準各有差別。下面來分享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咖啡產國生豆等級標準。 衣索比亞(以瑕疵豆比例分級)在衣索比亞商品交易所(Ethiopia Commodity Exchange簡稱ECX)出現之前,衣索比亞的咖啡出口等級由農業部下屬的CLU部門(Cupping and Liquoring Unit)制定的,主要以300g中含瑕疵豆數量來給咖啡生豆分級,
  • 咖啡必讀 | SCAA 關於精品咖啡生豆的分級標準
    SCAA 定義的咖啡生豆顏色根據產區、處理方式及陳年時間分為:brownish 淺棕、yellowish 偏黃 ,pale yellow 淺黃,yellow-green 黃綠,greenish 偏綠,green 綠色,bluish-green 帶藍的綠,blue-green 藍綠,(其中較淺的 yellowish 偏黃和 brownish 偏棕 是不可以作為 specialty grade
  • 咖啡生豆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水洗法-將果肉分解去除後的咖啡豆,利用大量的清水洗淨這個過程,可同時進行分級篩選。乾燥-啡豆,應瀝乾水分,進行乾燥,使生豆含水量降到12%。可用自然日照乾燥法,或是天候條件不良的地區可使用機械乾燥。乾燥過程要適當翻動,子含水量均勻。
  • 世界各個咖啡產國的生豆分級標準
    評測者會隨機從需要分級的生豆中取300克豆樣,進行人工分揀,把未熟豆、黴變豆、破損豆、蟲蛀豆以及小石子等雜質挑出來,按照挑出來的數量進行分級,瑕疵豆越少,品級越好。SCAA的關於瑕疵豆的分類標準,是用下面這個點數來計分:
  • 咖啡課堂|咖啡生豆的三種處理法(日曬、水洗、蜜處理)
    前文我們探究過咖啡豆的品種知識,接下來將對同樣重要的咖啡生豆處理方式作系統闡述。要得到這小小的咖啡生豆,先要經過漫長的種植過程。等到咖啡果實(咖啡櫻桃)成熟被採摘下來後,就會被安排進行專業處理啦。我們常說的咖啡豆,實際上就是整顆咖啡果實中的種子部分。
  • SCAA教程|精品咖啡生豆的標準
    4.咖啡生豆的顏色接受的範圍為 pale yellow(淺黃),yellow-green(黃綠),greenish(偏綠),green(綠色),bluish-green(帶藍的綠),blue-green(藍綠) 。
  • 常見生豆處理及分類
    一般分為溼處理和幹處理兩個大部分,第一部分通過剝除外果皮到曬乾等系列程序,將咖啡豆的含水量由60%左右降至11%-12%,以便於出售及運送,第二部分是在出口前進行的脫殼以及生豆分級的程序。常見的處理方式如下:日曬處理法(dry process):手工去除未成熟果實——將漿果平鋪於地面或專用高臺,通過陽光暴曬進行乾燥程序——靜置30-60天使咖啡豆風味完全拓展——脫殼去皮——分級——分裝為60/69千克裝待出口;日曬過程中需不斷翻動漿果,避免發黴、過度發酵、腐敗;可能混入瑕疵豆影響整體品質;
  • 咖啡生豆的處理方式
    或者,你知道這些名詞,但更重要的是,哪種方式處理的咖啡更適合自己呢?三種主要的咖啡處理方式        傳統的咖啡處理方式主要有三種:水洗,日曬和蜜處理。也有其他的處理方式,但都比較罕見的,通常是部分區域使用的方法,如印度尼西亞的溼刨法。       水洗處理法專注於豆子本身的特性。
  • 咖啡生豆的不同處理方式
    咖啡的果實中央有一對種子,種子被外皮,果肉,內果皮包裹,成熟的咖啡果實採摘後要立刻處理避免腐敗,咖啡的生豆處理就是將咖啡的外果皮以及果肉去除
  • 咖啡師養成記 | 咖啡生豆也要追求新鮮度嗎?
    但咖啡生豆也要談及新鮮度嗎? 4月-6月(部分微小批次可以選擇空運等高效運輸方式,能提前到港)。 例如咖啡果實若分級不均、大小及成熟程度有差異,用同樣的乾燥時間可能就會有含水量的差異,若部分生豆含水量太高,則可能剛出廠就接近腐敗,而混在好豆子間,準備害死你的一壺精品。
  • 超詳細生豆分級教程,讓你對選豆得心應手
    對生豆分級時,你可以發現影響咖啡品質的瑕疵和樣品的不穩定性,讓你在購買咖啡時更有把握。生豆分級可以說是在購買、烘焙和出品咖啡前的一次複查。本文將2分鐘內告訴你如何進行生豆分級,跟隨我們的步驟,仔細端詳一下你的咖啡生豆吧!
  • 咖啡生豆處理與烘焙!
    1;你知道你每天喝的咖啡,生豆處理方式嗎?2;你知道不同處理方式,對咖啡風味有什麼影響嗎?
  • 一起探索12個原產國不同分級與分類標準
    3、如何從咖啡生豆的名字看到其等級?本文將深入解答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咖啡豆的命名,以及與您共同探索咖啡等級分級的奧秘。--咖啡的命名方式--G1、G2、G3、G4、AA、PB、SHB、SHG、EP、PLANTATION……你是否也曾困惑過這些究竟有什麼不同?
  • 咖啡知識普及│淺談咖啡豆的等級和分級
    不過,大體而言,可以參考以下三個指標來分級:篩網分級的方式是按咖啡生豆大小分級的方法。生豆通過打了洞的鐵盤篩網決定豆子的大小從而確定等級。篩網的洞孔大小單位是1/64英寸(不到0.4mm),所以幾號篩網就表示有幾個1/64英寸,比如17號篩網大小就是17/64英寸,大約為6.75mm,所以篩網的數字越大表示咖啡生豆的顆粒越大。
  • 咖啡生豆的新鮮度|什麼是新豆、舊豆、老豆、陳年豆?
    不止是咖啡熟豆,其實咖啡生豆也是有分新鮮與不新鮮的,不過我們稱之為「新豆」、「舊豆」以及「老豆」。如果咖啡生豆本身就不怎麼樣,那麼任你烘焙技術再好,衝煮技術再厲害都是沒用的,畢竟在一杯好喝的咖啡中,咖啡生豆的品質就佔了絕大多數。怎麼分辨「新豆」、「舊豆」以及「老豆」?
  • 咖啡生豆的挑選與手選技巧~1
    豆質厚實的豆子與豆質薄的豆子一起烘焙,豆質厚的豆子透熱性差,中心(豆子中水分未被去除的部分)會發生烘焙不到的「有芯」狀態。煮義大利麵的時候,為了要有適度的口感會煮到「有芯」;但「有芯」狀態只被允許存在於義大利麵的世界,咖啡的世界是行不通的。「有芯」的咖啡外觀上看不出來,只能看到烘焙豆漂亮的表面,但剖開來看便是一清二楚。豆子中間分成有烘到部分與沒有烘到的部分。
  • 咖啡生豆處理法,什麼是日曬、水洗、蜜處理?
    一、咖啡生豆三大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咖啡生豆處理方法大致可分為3種。區分每種方法的依據是在咖啡乾燥之前,果實中有幾層物質被去除。咖啡果實經採摘、分級和去果肉果皮,便會被放在乾燥床上進行乾燥。    蜜處理後的咖啡生豆分級。共有3級:黃、紅和黑。顏色的深淺變化源於咖啡在乾燥過程中光照時間的長短。
  • 自家烘焙玩家如何選購咖啡生豆?
    ,準備好要大顯身手,但卻有一個難關,就是咖啡生豆的挑選。身為一個自家烘豆的愛好者,必須要有辦法挑選自己要烘的豆子,並烘焙出豆子最佳的風味特性,最後再以你想要的方式衝杯咖啡,也許還有幸運的親友能收到你自己烘的豆子。但是生豆的採購看起來很嚇人,到底要如何找出適合我的咖啡?本文提供一些簡單的方式,教你辨別生豆的差異,並找出適合你口味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