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網上看了個視頻,一個小朋友即將上小學,全家人一起給他舉行入學儀式,拉橫幅、小禮花、贈禮物等好多環節,儀式感滿滿。
全家人都超級配合,也很歡樂,家庭氛圍特別好,小朋友也是活潑可愛。
可是看下面的評論區,有不少人說「矯情」、「窮講究」、「沒啥用」,還有的人抱著看笑話的心態說「今天溫馨搞笑,明天雞飛狗跳」。
鍵盤俠真的無處不在。
我覺得一家人都願意配合給孩子一個隆重歡樂的入學儀式,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兒。
從視頻中就可以感受到這個家庭的家庭氛圍特別贊,孩子的性格也十分活潑可愛。
每一件小事兒都有它的意義,有意義的生活不就是由一件件看似無意義的小事拼湊起來的麼?
楊絳先生曾經說過:有儀式感的家庭,會更加幸福。因為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在用能夠取悅自己的方式經營生活。
生活在一個充滿儀式感家庭裡的孩子,也更容易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擁有健全的人格。
一、儀式感拼湊出孩子美好的童年
前幾天,上海的一個機器人爸爸走紅了。
由於孩子非常喜歡「大黃蜂」機器人,於是從事設計工作的爸爸,提前一個多月就開始準備,費盡心思做了一個可以穿在身上的「大黃蜂」機器人去接孩子放學。
孩子看到這麼酷的爸爸簡直驚喜壞了,幸福都要溢出屏幕了。
對於孩子來說,這種儀式感帶來的喜悅可能只是一瞬間的,可正是這一個個的一瞬間會在孩子的腦海中定格成最美好的記憶,拼湊起一個孩子童年全部的美好。
二、儀式感讓孩子對生活充滿期待
德國作家洛蕾利斯在《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一書中寫到「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
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是為了取悅別人,只是為了取悅自己,為了讓我們平淡的生活多幾分光彩。
孩子在一個充滿儀式感的家庭裡長大,也會更加積極向上,更加對未知的生活充滿期待。
儀式感其實並不需要多麼興師動眾,有時候只要父母與孩子在一起做一件獨屬於你們的小事,就可以讓孩子心中充滿憧憬。
之前火爆網絡的大萌子,媽媽每年用相機給父母倆拍一張照片,一直拍了30年,這就是父女之間獨特的儀式感。
這是一件看起來非常簡單的事,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做到,這種隨手可觸的儀式感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只是有時候我們不善於發現。
三、儀式感,給孩子傳遞愛與鼓勵
說到底,儀式感背後藏著著的是父母對孩子深沉的愛。
一件件充滿儀式感的小事,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用心,潛移默化中提高孩子感知幸福的能力,也會學著向他人傳遞自己的愛意。
很多看似沒必要的儀式感,卻可以慢慢的改變孩子對生活的態度,讓她變成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同時,也能讓孩子更有勇氣面對未知的挑戰。
在英國,小學入學第一天是非常重要的日子,這一天,所有的孩子都一定要身穿校服,背上小書包,認認真真的在家門口拍張照片。
這個小小的拍照儀式,就是為了告訴孩子,你已經是小學生了,是可以獨立的大孩子了。
看似簡單的儀式,卻可以讓孩子內心產生微妙的改變,真正的認同自己已經長大了,變得更加勇敢。
每個人都需要認可與鼓勵,孩子也一樣。
有時候,一個儀式傳遞給孩子的信號勝過幾百句的苦口婆心。
《小王子》一書中這樣形容儀式感: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這種不同將來會變成孩子一想到就會開心一笑的小確幸。
所以,如果想給孩子的童年多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就多給他一些儀式感吧!
我是@陪娃日誌,多平臺原創作者,親子遊戲達人,專注親子陪伴與成長,歡迎關注!
#凌晨爸媽成長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