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過一個有儀式感的兒童節,究竟有多重要?

2020-12-21 親子派

一大早,媽媽群裡的聊天記錄就是999+。

當了媽的女人,每天腦海裡都輪番上演著關於孩子的苦情戲、內心戲。今天演的便是「六一該給孩子送什麼禮物?」

家有5歲小暖男的強強媽說:「我兒子一個月前就開始琢磨這事了,說他們幼兒園的小朋友已經收到了兒童節禮物了」。

一向少言的悠悠媽說:「昨天睡前,姑娘摟著我的脖子說,同學美美有一條好漂亮的公主裙,穿著可真像公主」。

遙遙媽說:「剛過完年,我家胖小子看中一款玩具汽車,直接問我,怎麼還沒到六一兒童節?」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聊到最後,分成兩大陣營:送禮物的和不送禮物的。

給孩子送禮物的,在糾結送什麼、價位幾何。

不給孩子送禮物的,理由也特別簡單:不慣他這習慣, 一切禮物必須用成績說話。

韓國作家金大中說:「禮物表達了人與人之間最溫馨、最美好的心意。」

在孩子心裡,禮物從來不分貴賤,只有喜不喜歡,他們期待的不過是父母的一片心意,一份重視。

這份心意和重視,還有一個特別美好的名字:儀式感。

關於儀式感,《小王子》這樣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它時刻不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孩子儀式感,就如同給孩子生命,注入了無限的希望,替孩子保持著珍貴的童真,這是父母給孩子的終身禮物。

1、

上個月,妹妹的女兒6歲生日,她對我說:「孩子越大越有心思,大半個月前,就盤算著生日的時候,要有蛋糕,要有公主裙,還要請幼兒園的小朋友來家裡做客。」

妹妹很驚訝,一個不滿6歲的孩子,居然會對生日如此期待,且做了這麼多安排。

為此,妹妹特意請了兩天假——

半天時間,她按照女兒提供的名單,挨個給小朋友的家長打電話,邀請孩子們到家裡來玩;

半天時間,用來查找做什麼菜。

第二天,她不到5點便起床,到菜場買回食材,又跑了水果市場、超市,半天時間又過去了,來不及休息,就開始準備食物,烤雞腿、骨肉相連、水果拼盤……

從幼兒園回家的女兒,看到滿滿一桌子的菜和水果,還有大大的小豬佩奇蛋糕,一把摟住妹妹說:「媽媽,我好愛你!」

接著,小大人似的,一邊忙著招呼小朋友,一邊房間裡進、客廳裡出……

妹妹說,自打女兒會說話起,就一張嘴巴不饒人,性子又倔,即便明知自己錯了,也從來不認錯,為此,沒少挨她爸揍,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孩子很少如此親暱地抱著她,說一些溫柔的話……

儀式感如同生活的調味劑、文化的倍增器,為平凡的生活增添生機,讓潦草的生活煥發溫馨。

充滿儀式感的生活,也讓孩子變得柔弱和感恩。

2、

在《小王子》裡,小王子與他馴養的狐狸有一段對話:

狐狸說:「你每天最好相同時間來。」

小王子問:「為什麼?」

狐狸說:「比如,你下午四點來,那麼從三點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發現了幸福的價值。」

孩子的幸福價值是什麼呢?

去年平安夜一大早,兒子的同學鳴鳴打電話來,說他收到了聖誕老人的禮物,有小汽車、變形金剛,塞得大襪子裡滿滿的……

兒子的表情從興奮變成了失落:「真的嗎,我怎麼沒收到聖誕老人的禮物呢?」

掛斷電話後,兒子跟我在身後追問:「媽媽,你覺得我聽不聽話?我們同學都說,只有聽話的孩子才能收到聖誕老人的禮物。」

那兩天實在太忙了,忘記了給他準備聖誕禮物,沒想到孩子這麼在意。

晚上吃過晚飯後,我提議出去轉轉,兒子破天荒的不願出去,他說:「要留在家裡等聖誕老人。」

我把他抱坐到我腿上,看著他的眼睛,告訴他:「聖誕老人通常都是在人們睡著了之後才會來,你是看不見他的,你要相信媽媽,相信聖誕老人今晚一定會來的。」

我們去了他平常最喜歡的玩具商店,他拿起一款拼裝玩具看了看,居然沒有要求我買。

我藉機偷偷買下了,在他睡著後,拿出之前用過的聖誕襪裝好,放在他枕頭旁邊。

第二天早晨醒來,他顧不上穿棉衣,光著腳跑到我面前,興奮地說:「媽媽,聖誕老人給我送禮物了!好幸福啊!」

小眼睛裡,放著光。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孩子傳遞過來的幸福。

上學路上,孩子又蹦又跳,一直問我,是不是真的有聖誕老人?

親子教育專家尹建莉說過:「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著,孩子首先是為童年而活,我們要讓孩子有過做天使的經歷,不要讓他生來只能做沒翅膀的凡人」。

被幸福感包圍的童年,將讓孩子一生受益無窮。而這份幸福感,則需要生活的儀式感去傳達。

3、

有儀式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重視和莊重,覺得自己在「被愛著」。

黃磊曾經在《奇葩說》上說過:「我有兩個女兒,如果有一天那個男的跟我女兒說沒有婚禮,我會跟我女兒說不要嫁給他。」

也許婚禮過後,婚姻生活只剩下柴米油鹽的平淡。所以我們才需要儀式感,讓那一天與眾不同,很多年以後仍能記起當初的美好情感。

這也是為什麼,新年要吃餃子、領壓歲錢、穿新衣服,端午節要吃粽子、划龍舟,中秋節要吃月餅、賞月……在我們感嘆年味一年比一年淡的時候,不妨自問:我有認真地過這些節日嗎?我是否有儀式感地對待它們了?

這種儀式感,不僅僅體現在節假日中,更高級的,是把每一天普通的生活也過得有儀式感。

小小的儀式,可以是約定一家人每天早上多忙都要一起吃早餐,可以是睡前雷打不動的晚安吻,可以是周末抽半天空一起徒步和野餐......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在潛移默化地向孩子傳遞一個信息——生活是枯燥或是精彩,是粗糙或是精緻,是麻木或是充滿期待,一切的意義,都是由你自己賦予的,無關物質。

當你每天早起十五分鐘為自己和家人做一頓營養均衡的健康早餐,而不是匆匆忙忙在樓下買兩塊錢包子果腹;當你每天穿著精心搭配好的衣服、化著精緻的妝去上班,而不是日復一日的短褲搭配T恤和布鞋……

這種富有儀式感的生活,時刻都在幫你教育孩子:用莊重而認真的態度去對待生活裡的每一件事情,對自我嚴格要求,尊重每一個場合。而不是渾渾噩噩地過著每一天,忘了如何投入生活,如何為人生賦予價值。

德國作家洛蕾利斯在《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寫道: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不是為他人留下什麼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滿熱忱地面對生活。

或許兒童節過後,孩子又要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當中,每天過著重複的生活,但這種儀式感會時刻提醒孩子:在漫長而無邊的黑夜裡,只有善待自己,才能讓生活變得精緻而豐盛。

我想,這才是父母在兒童節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吧。願你和孩子都能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小確幸,充盈著對未來的美好嚮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給孩子過兒童節?儀式感和金錢無關,對孩子卻很重要
    文:育兒十月說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一年中,孩子除了過自己的生日外,最讓他期待的莫過於兒童節,而且有時候,孩子對於兒童節的期待要比自己的生日更高。生日是一個人,而兒童節是所有的孩子都一起過,是專屬於孩子的節日,在這天孩子會特別的開心。
  • 【麥戈·全家福】有儀式感的家庭,對養出幸福的孩子有多重要?
    生日、開學日、紀念日、節假日等等,這些特定的日子我們之所以記憶深刻,不正是因為它對我們有不同的意義嗎?雖然儀式感不是養出幸福孩子的終極手段,但滿懷期待迎接那些儀式感的時候,他真的會更快樂一些。家庭生活中的儀式感到底有多重要?
  • 有儀式感地過年有多重要
    有儀式感地過年有多重要作者|三皮皮 微信|三皮皮家配圖|Pinterest儀式感到底有多重要?說起儀式感,人們最常喜歡引用《小王子》裡的那句話:「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比如婚禮,很多男人會不理解女人為了一個做給別人看的儀式去花費那麼多心思和精力。其實,婚禮除了是做給父母親朋看,也做給自己看。
  • 愛情裡的儀式感究竟有多重要
    「所有的走散都是有徵兆的,他該讓你失望的事,從來都沒辜負過你。」朋友橙子生日過後不久,她發來這樣一條消息。緊接著,她的一條條語音如轟炸般地出現在我的微信聊天界面。橙子和男友相戀兩年多了,今年朋友生日的時候,男生沒有約她出去,沒有送她禮物,只是簡單地說了句「生日快樂」。「我以為他是直男,情商低,我不期待他每個節日都能帶我驚喜,但所有的節日他都沒有給我禮物,也沒有準備儀式感,我心裡也會有小小的失落啊,但可能是因為他太直男了吧。」
  • 儀式感,對於一個人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儀式感重要嗎?復旦大學教授陳果說過這樣一段話:別小看儀式,存在即合理。儀式能存在這麼幾千年,一定有它的合理性,儀式不在於昭告天下。儀式最重要的意義是在於:昭告自我。儀式真正重要的內容是一種自我內心的確認。儀式感對一個人,或者對一段感情來說到底有多重要?舉個我身邊最簡單的例子吧!
  • 儀式感,對中年夫妻有多重要?
    但其實大部分女生還是希望能夠有一些溫馨的、浪漫的場面可以與男朋友互動,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儀式感"。想必"儀式感"對於年輕人來說並不陌生,但是上了年紀的人卻對這個詞少有耳聞。儀式感,簡單地來說,就是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情侶之間能夠製造一些浪漫的、有紀念意義的場景,或者互送一些有意義的禮物,這樣可以讓兩個人的感情更進一步,而且留下美好的回憶。01為什麼說"儀式感"在人到中年顯得尤為重要呢?
  • 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儀式感裡,承載的滿是父母的愛。或許有網友持不同意見:「一歲多的孩子,懂什麼,這不是瞎折騰嘛?」「孩子這麼小,不記事,整這麼多沒用!」「現在小朋友的東西多貴啊,以後花錢的地方還多著呢……」孩子成長的每一天都是值得被記錄的。正是有這些儀式感,這些「沒必要」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在這個跟以往不同的時刻,父母對他的愛、重視和用心。
  • 「情侶之間儀式感有多重要」
    反而他們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還能將生活過的那麼的有儀式感。 在每一段感情中,都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充滿儀式感的瞬間,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在意,這些儀式感的瞬間就消逝了,但是如果我們記住這些瞬間,把它轉化成日常,它就成了我們的儀式感。
  • 小朋友上小學,全家人舉辦儀式慶祝!儀式感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由於孩子非常喜歡「大黃蜂」機器人,於是從事設計工作的爸爸,提前一個多月就開始準備,費盡心思做了一個可以穿在身上的「大黃蜂」機器人去接孩子放學。孩子看到這麼酷的爸爸簡直驚喜壞了,幸福都要溢出屏幕了。對於孩子來說,這種儀式感帶來的喜悅可能只是一瞬間的,可正是這一個個的一瞬間會在孩子的腦海中定格成最美好的記憶,拼湊起一個孩子童年全部的美好。
  • 分手的「儀式感」到底有多重要
    分手之前不說一聲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也缺乏了儀式感,也許只需要早下決定分手時鄭重地道聲再見,斷絕對方的痴情,對彼此都有益處。儀式感代表著有始有終有人說,分手的蛛絲馬跡是可以提前看見的,有沒有那個儀式感都無關緊要,時間能夠磨平彼此之間所有的聯繫,既然再也不見,提前離開未嘗不可。
  • 夜讀丨有儀式感的過年,很重要
    物質的豐富,讓我們感受不到新衣裳、年夜飯帶來的喜悅感,儀式的精簡,讓春節變成日曆上沉悶而面目模糊的某一天。說起儀式感,人們最常喜歡引用《小王子》裡的那句話:「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儀式,是會讓平凡日子發光的魔法,是我們對庸常生活的復仇。
  • 父母有儀式感,孩子也不會差
    成年後的磊磊,在過生日時會怎麼回憶自己童年的這些經歷呢?  儀式感的消失,同時會帶走很多原本能定格的幸福和快樂。  因為我們的人生,需要一些儀式感的東西來提醒我們,其實生活除了節約、湊合、隨便之外,還有詩與遠方,還有需要銘記需要重視的東西。
  • 儀式感對孩子有哪些影響?父母不要小看生活中的小儀式
    今天,我們來說說儀式感對孩子會有哪些影響?儀式感是什麼?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上小學時,每當新課本發下來,同學們就開始在家長的指導下細心地給書包上封皮,有些家長還會為孩子設計封皮。
  • 李玫瑾教授忠告:孩子這3個生日,最好別隨便過,要過得有儀式感
    懵懵懂懂的孩子,也會認為生日是自己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所以格外期待當天如何過。父母不要以為給孩子過生日是過家家,它是育兒中的重要課題,關於成長的二三事可以在今天展開來談,孩子也能聽得更入心。
  • 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心理學家說,孩子的童年需要「四種營養」: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其實,還有一種重要的「營養」在孩子的成長中必不可少,那就是儀式感。有儀式感的家庭,養出的孩子才會更自信、有力量,更有讓自己快樂和幸福的能量。女兒3歲時,我給她辦了一個生日派對,掛了氣球,買了大蛋糕,定了披薩,請了她的小夥伴來慶祝。老公怪我浪費,說飯都快吃不上了,就別學人家富養孩子了。
  • 樂享教室|有儀式感的家庭,培養孩子製造幸福的能力
    很認同作家小麥芃芃的一段話:「你給孩子什麼樣的儀式感,他就會從中獲得怎樣的價值觀。給孩子過生日,告訴他大了一歲,要比以前更好,讓他對自己的人生更有使命感;陪孩子參加學校的親子運動會,匯報演出,讓他對自己更有信心和認同感;讓孩子在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的時候,給爸爸媽媽和老師送上祝福,讓孩子懂得感恩。」
  • 黃奕為女兒慶生 小海綿生日宴 從小給孩子儀式感到底有多重要?
    當我們在說培養孩子,培養的到底是孩子的什麼呢?是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自己。在孩子的培養過程中,很多家長,容易將自己的思想附加在孩子身上,也有家長會大包大攬孩子的一切事物。其實在孩子培養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太多,儀式感的培養就是很重要的一項,會讓孩子更懂得生活賦予生命的意義。3年前,我兒子第一次考入了某重點初中。
  • 家庭要有「儀式感」,養出的孩子才幸福,不然孩子長大難成大器
    這位媽媽把孩子的每個成長細節都營造出儀式感,比如每天問「早安」,睡前說「晚安」,參加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活動,生活在重視儀式感的家庭中,孩子成長不僅是幸福快樂的,更是富足圓滿的。《小王子》中曾對「儀式感」做出這樣的定義:儀式感的存在,是它讓某一天與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它時刻不同。
  • 孫儷鄧超為兒子慶生獲30萬贊:有儀式感的家庭,更能養出幸福的娃
    她給兒子織了一條圍巾,而鄧超給兒子做了一個蛋糕。為了做這個蛋糕,鄧超在一個多月前就開始準備,兒子生日這天,一大早就起來做蛋糕胚,去生日宴會之前才上奶油,一路上小心呵護,生怕一個急剎車把蛋糕撞壞。他們沒有選擇給兒子買貴重的東西,而是選擇了親手給孩子做一份生日禮物。用孫儷的話說,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他們的心意。
  • 過有儀式感的六一兒童節,送給0-6歲孩子的禮物書單,推薦給你!
    「六一六一小朋友的節日……」一年一度的兒童節快到了,在這個講究儀式感的時代,很多爸爸媽媽都應該早早的有意識的在給孩子準備這個專屬於孩子的節日的禮物了,送孩子什麼禮物合適呢?我習慣在兒童節給孩子們送書。選什麼樣的書更適合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