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墜落於西雙版納的「天外來客」、採集自月球的隕石、戴上VR設備徜徉於小行星帶中。日前,31塊國內外珍貴隕石樣本在合肥一中展出,揭開了該校「天文主題月」活動的序幕,尤其是校園首次通過顯微鏡觀察隕石內部結構,引起學生們濃厚的興趣。
參觀者體驗VR徜徉小行星帶
11月30日上午10時,合肥一中行政樓會議室內,名為《宇宙地理》的隕石展上,31塊國內外珍貴隕石樣本展出。據該隕石展的設計公司合肥維斯臺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介紹,展區中共陳列了包括來自水星、火星、月球的隕石以及Ivuna碳質隕石、寧強隕石、長興島隕石等。這些隕石樣本在國內外天文學界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其中部分還十分珍貴,在市場上的價格昂貴。例如,一塊西雙版納隕石,是2018年6月1日隨流星雨墜落於當地,被村民目擊和收集。墜落事件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國內外科研人員、收藏家和投機商蜂擁而至,村民尋獲的隕石曾被收藏愛好者出價高達每克數萬元人民幣。
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的微觀結構
此外,這次展覽還給學子們提供了隕石切片顯微觀察的機會。展方現場負責人介紹,顯微觀察是將隕石切割並加工至15微米厚,放在顯微鏡下觀測,可以清晰觀察到隕石的微觀結構。一般來說,球粒石隕石主要由斜方輝石、古銅輝石和橄欖石組成基質,基質中鑲嵌著鐵、鎳金屬顆粒。據了解,此次隕石微觀展也是國內隕石進校園展覽中的首次,且整個佔比在整體隕石展中分量較重,為天文愛好者們提供了難得的了解隕石內部結構的機會。「透過顯微鏡了解了微觀結構,就能更容易理解隕石的分類,也能從微觀角度鑑別隕石了!」合肥維斯臺登公司董事合伙人許畋昆說。同時,此次展覽還專設了VR體驗區,參觀者可以穿戴VR設備,徜徉於小行星帶中,直觀了解太陽系中的小天體。
顯微鏡觀察隕石內部結構
合肥一中校長封安保介紹,該校歷來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廣泛開展包括天文主題在內各種科技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們的課餘生活。這次天文主題月,是學校緊跟我國航天事業加速發展的潮流,順應《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中「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強科普工作」的要求舉辦的,旨在培養學生們熱愛天文、勵志科技報國的高尚情操。企業方代表、一中天文社創始人鞠紀昌表示,參與協助母校辦好「天文主題月」活動,為合肥一中新課程新教材國家級示範區建設添磚加瓦,感到非常榮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愛好者協會會長、合肥一中校友丁衛宇在發言中說,天文的紐帶將科大天協與一中天文社聯結在一起,通過本次活動要讓更多學子從此喜歡天文、愛上天文。
顯微鏡下的隕石內部結構
據了解,此次合肥一中「天文主題月」活動包括隕石展覽、天文觀測、科普沙龍、學術講座等項目。持續時間為11月30日~12月30日。出於疫情防控需要,活動僅對校內師生開放。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徵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