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這裡不能「太乾淨」,頻繁清潔會讓寶寶生病

2021-02-23 拜託了媽媽

毛茸茸、粉嘟嘟的小寶寶總是能讓人挪不開眼睛。

自從當了媽,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寶寶捯飭得乾乾淨淨的。這樣心裡才舒服。

尤其忍不了寶寶鼻孔裡有「鼻屎」,一定要摳出來;也忍不了耳朵裡有「耳屎」,一定要挖出來;甚至給寶寶清洗私處的時候都很賣力,生怕洗不乾淨。

 

但是你知道麼?正是媽媽這一好心之舉,卻可能辦了壞事,讓寶寶受傷,甚至感染!今天要提醒媽媽們的是,寶寶身上這8個部位,再「髒」也別亂摳!

不少媽媽不僅自己平時沒事就喜歡挖耳朵,還總喜歡檢查一下寶寶的耳朵裡幹不乾淨,是不是耳屎多了,需要掏。殊不知,雖然它的名字叫「耳屎」,但是它卻是個好東西。

 

▶  可以黏附進入外耳道的灰塵、細菌、病毒等

▶  還有消毒的作用,可以殺滅少量的細菌和病毒

▶  能阻止小蟲和其他異物進入

▶  可以吸收外來的水,防止髒水深入,預防感染

▶  能像消聲器那樣減弱聲波的衝擊,保護鼓膜和內耳

 


「耳屎」是一道保護耳道的天然屏障,所以寶媽們千萬別再隨便給寶寶掏耳朵了!

 

▶ 掏耳朵時,寶寶好動,不好控制,可能一不小心就損傷寶寶外耳道的皮膚。還可能發生意外穿破鼓膜造成耳聾

 

▶ 如果使用的工具不乾淨,可能引起急性外耳道炎,或外耳道癤腫,給孩子造成很大痛苦。

 

▶ 家長操作不當,可能會將外耳道的「耳屎」推到裡面,壓迫耳膜而引起耳痛、頭暈、咳嗽、以及頭痛等症狀。

 

▶ 長時期掏耳,還可引起耳道慢性損傷

 

摳鼻子損傷鼻黏膜

越摳分泌物越多

過度清潔容易細菌感染

寶寶鼻涕多、有鼻屎,媽媽怎麼能忍!既覺得又髒又醜,還會擔心影響寶寶呼吸。

於是就找各種工具:棉籤、鑷子、吸鼻器等,來給寶寶清理鼻子。不知道給寶寶挖過鼻孔的媽媽有沒有發現,今天清理乾淨了,明天會出現更多。


▶ 鼻屎越挖越多

鼻黏膜上布滿了分泌腺,每一次的清理,都會對黏膜造成刺激,促使它分泌更多。很多管不住自己的媽媽就會更想挖,挖完又刺激分泌,就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 過度清理,反而更容易生病

寶寶的鼻腔分泌物中含有各種酶,具有消滅病菌的功能,這些分泌物是預防感染的第一道防線。過度清理不僅把有益的酶清除掉了,而且容易損傷鼻黏膜,更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的侵襲,尤其是呼吸道疾病。

▶ 頻繁挖鼻孔,是寶寶愛流鼻血的根源

鼻黏膜上的循環血液非常豐富,每一次人為的清理都可能會對鼻黏膜造成損傷,也就增加了寶寶流鼻血的風險。

如果有鼻屎,但不影響寶寶呼吸,不用特殊處理,鼻屎會在寶寶活動或者洗澡時,自行脫落。

如果寶寶已經鼻塞,首先要分辨,鼻塞是分泌物阻塞,還是鼻黏膜水腫導致。

▶如果是粘稠分泌物阻塞,可用浸滿橄欖油的棉籤,塗抹鼻黏膜,清理分泌物;如果分泌物很乾,可先滴1-2滴生理性海鹽水,待分泌物軟化後,再用橄欖油棉籤清理。

▶如果是感冒原因導致鼻塞,多是鼻黏膜水腫。可以讓寶寶洗澡時,在有水蒸氣的衛生間多待一會。

▶無論是哪種鼻塞,處理後,都要對鼻黏膜進行保護。每天早晚,用棉籤蘸橄欖油塗於鼻腔內,既有利於鼻黏膜的損傷修復,還能減少分泌物。

有些家長說,寶寶頭上不知為啥長了一層灰灰白白的東西,有的地方還挺硬,摳都摳不下來,這就是頭垢。

在清理寶寶頭垢的時候,如果用手摳的話,不但可能弄疼寶寶,傷害寶寶嬌嫩的頭皮,嚴重時還可能導致頭部出血、感染等。

但頭垢又確實需要及時清理,頭垢長時間積聚在頭皮上,會堵塞寶寶正在發育的毛囊細胞,影響頭髮的正常生長。

 

❶ 洗澡時,將水輕輕地淋在寶寶頭上,注意別把水濺到寶寶的眼睛和耳朵裡。

❷ 在長頭垢的部位擦一點寶寶油或是橄欖油,悶一會兒。

❸ 10-20分鐘左右,頭垢軟化後,用軟硬適度的刷子(比如兒童牙刷)把大塊的頭垢刷松

❹ 用寶寶洗髮液洗頭,然後用清水把洗髮液和頭垢衝洗掉。最後再用柔軟的幹毛巾將寶寶的頭輕輕拭乾。

 

很多男寶媽包括我自己,都覺得一定要儘量把小JJ的包皮往上擼,才能洗乾淨JJ頭。但其實,絕大多數男寶3歲前,包皮和龜頭「生理性粘連」,這恰恰是對陰莖的保護。包皮與龜頭粘在一起,沒有縫隙,細菌就也很難進入。

 

但如果強翻包皮,人為過早造成寶寶的包皮和龜頭之間出現縫隙,細菌也會乘虛而入,加上強翻包皮可能損傷寶寶皮膚,就更容易感染了。


可能有的媽媽會覺得,每天只用水衝,還是會有「髒東西」(乳白色的物質)洗不掉。這是「包皮垢」,包皮下積存的廢物,寶寶有這些也很正常。包皮垢屬於脂類分泌物,即便擼著洗,也很難清洗乾淨,因為它不溶於水,但溶於油。

 

❶ 寶媽不妨在包皮和龜頭上給寶寶塗一些橄欖油,待1-2分鐘,再用浸滿油的棉籤輕輕擦拭,就可以很輕鬆的去掉包皮垢了。

 

❷ 如果寶寶尿尿很困難,尿尿時JJ頭有小鼓包、尿很細、尿完還會滴很久,就要帶寶寶看醫生了,可能會給寶寶擴張包皮口,媽媽聽醫生的處理意見就好。

 

有些細心的寶媽可能會發現,女寶的陰道內有時會有透明或白色的物質,甚至是血性分泌物。就總想扒開私處,給寶寶洗乾淨。

 

寶寶私處有分泌物,是因為剛出生後女寶體內來自於媽媽的雌性激素造成的,慢慢的激素消退了,分泌物也會慢慢消失

即便是大一些的女寶兒,陰道內可能也會有一些分泌物,這是有殺菌、抑菌、保持酸性環境等保護作用的,把這些分泌物都清洗掉,反而給了細菌侵犯的機會。所以寶媽不必緊張,更不用過度清潔。

 

約有三分之一的3個月-6歲的女寶寶,小陰唇可能會有「生理性粘連」,隨著寶寶長大,會自行消除。如果每次洗私處的時候,都扒小陰唇,有可能會給女寶造成傷害,增加感染機率。

「桃心部分」是大陰唇,可以輕輕扒開,衝水

❶ 給女寶寶清洗私處時,可以輕輕扒開大陰唇,但一定別扒小陰唇。寶媽可以用溫水,從前往後衝洗女寶會陰部,衝掉表面的汙物就可以了。

❷ 少數女寶的粘連會比較嚴重,已經影響到寶寶正常尿尿了。如果寶寶出現排尿費力、尿尿時經常哭鬧、或經常尿路感染的情況,就要帶寶寶去看醫生了

 

一些新生兒出生後,在牙齦上可見一些黃白色的小顆粒,俗稱「馬牙」。

這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或為黏液包裹的黃白色小顆粒。它是牙齒在發育過程中牙釉質沒有被吸收而形成的角化鈣,很像小牙,所以叫「馬牙」。

 

它可能會存在較長的時間(數周或數月),逐漸脫落,自然消退,不需要醫治。家長千萬不要挑破,以免引起感染,嚴重情況還會有生命危險。


  

很多小寶寶鼻尖或鼻翼兩側會有針尖大小的、黃白色的小點,這個叫「粟粒疹」,是因為皮脂腺的堆積而成。

不要去擠,也不要用任何藥物,更不要去摳、去挑,否則容易感染。每天洗澡的時候幫他擦擦,過段時間自然會好。

 

不管是男寶寶還是女寶寶,出生後不久都可能乳房看起來脹鼓鼓的,或者出現黑色乳暈,甚至有些還能擠出乳汁。

這是因為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受到了媽媽孕激素和泌乳素的影響,屬於正常情況,一般在2—3周內就會消失。

 

家長千萬別手欠,或者誤信老人言,給寶寶擠乳房,那反而增加了寶寶乳房的感染機率。

想看往期精彩文章,戳下面標題:

這6種涼鞋千萬別給寶寶穿,易致內八字、足內翻


1歲寶寶墜床後死亡,傷到腦部後,這三件事,媽媽千萬不能錯!

最傷寶寶眼睛的不是手機,而是父母做錯的這6件事!

3歲寶寶得糖尿病!這些隱患極大的食物,千萬別給寶寶吃 

 

相關焦點

  • 頻繁給寶寶清潔會更健康?很多家長忽略大問題,難怪寶寶經常生病
    新生寶寶的到來,會給這個家庭帶來很多歡聲笑語,在高興的同時,寶爸寶媽最注重寶寶健康問題,新手父母會認為,寶寶身體乾乾淨淨就不輕易生病,所以會經常給寶寶洗身體。一些有潔癖的家長,看到寶寶身上有奶漬,或者有一些髒東西,就會頻繁給寶寶清洗,殊不知寶寶身體非常嬌嫩,有些部位不適合清洗,過度清潔不僅不會讓寶寶更乾淨,還會影響到寶寶健康。
  • 這4 個地方不能太乾淨,頻繁清潔會害了你家寶寶
    頻繁的清掃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而且寶寶鼻腔內血管豐富,不小心挖鼻子流鼻血。 破處結痂癢,孩子忍不住挖鼻子,容易再次挖出來形成惡性循環。 最後……挖了,人偶也挖了,那個畫面,真的不漂亮……寶寶的鼻屎挖不出來,到底怎麼打掃呢? 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打掃。
  • 寶寶這幾個部位不能太乾淨,頻繁清洗可能會「害」了娃
    家長們都知道衛生對寶寶健康的重要性,因為不少疾病都是通過細菌和病毒傳播的,只要減少病原體載體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就能保障孩子的健康。但事實卻是,寶寶身上有些地方不能洗得太乾淨,不然可能反而會出現問題。
  • 寶寶有 4 個地方不能太乾淨,頻繁清潔會害了娃
    很多媽媽對孩子身體的乾淨程度,有著近乎於「潔癖」的追求,總擔心一些看上去髒髒的物質會傷害到娃。但其實適度的「髒」反而能保護孩子的身體。比如說寶寶身上的這四個部位,它們看起來髒髒的,可如果過度清潔,反倒會損壞寶寶健康。
  • 寶寶這 4 個地方不能太乾淨,頻繁清潔會害了娃
    很多媽媽對孩子身體的乾淨程度,有著近乎於「潔癖」的追求,總擔心一些看上去髒髒的物質會傷害到娃。但其實適度的「髒」反而能保護孩子的身體。比如說寶寶身上的這四個部位,它們看起來髒髒的,可如果過度清潔,反倒會損壞寶寶健康。鼻屎噁心還有礙呼吸 ?亂挖有百害無一利!
  • 寶寶愛生病,是抵抗力太差惹的禍?這個「鍋」抵抗力不背!
    在大家的意識中,抵抗力的高低起到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寶寶總生病?是因為抵抗力太差?寶寶生病好的慢?是因為抵抗力太差?寶寶成為流行病的「急先鋒」?也是因為抵抗力太差? 總之,只要是寶寶健康受損,那一定就是抵抗力太差。
  • 新品試用 | 孩子頻繁生病,是不是免疫系統有問題?
    想讓孩子快點好起來,想讓孩子少生病,是所有家長都極需解決的問題。那麼當孩子頻繁生病,我們能做點什麼呢?一、孩子頻繁生病是不是免疫系統有問題?的確,有的寶寶似乎總是在生病,一場感冒接一場感冒,一次腹瀉接一次腹瀉。很多爸爸媽媽覺得孩子會不會生病生得太頻繁了?實際上,寶寶通常會從6個月後開始生病(通常是感冒),因為出生時從媽媽那裡獲得的免疫力開始衰減。寶寶開始無時無刻暴露在「新的」病毒中——很多成年人已經免疫的病毒,對寶寶的免疫系統來說都是初次交手。
  • 冬日寶寶老是生病?聰明寶媽這樣給寶寶加「抵抗力」!
    眼見這天氣是越來越冷了,平時就不太樂意帶著寶寶出去的我,基本上就在家裡呆著了!
  • 寶寶衛生問題很重要,但太乾淨反而愛生病,這四大誤區父母要知道
    具體來說,在關於寶寶衛生問題的事情上,家長們存在如下的「過分乾淨」誤區。誤區一:寶寶的手太髒,不能吃手「寶寶2歲之前吃手,他的嘴巴和手指都能獲得很多「感覺刺激」,這是有利於其大腦發育的。」愛心提示總體來說,這種讓寶寶不能吃手的行為是不被建議的,這樣的話,反而會影響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所以對於家長來說,要記得把寶寶的手部洗乾淨,減少細菌殘留,這樣寶寶吃手,基本上不會造成健康損害。
  • 寶寶常做一些「反常動作」,媽媽別疏忽大意,寶寶可能生病了
    有了寶寶之後,媽媽們的內心除了滿滿的感動和喜愛之外,還會有一些擔憂,因為孩子年齡小,不懂得表達自己,即使生病了也不能直接告訴父母;而父母最擔心的莫過於孩子生病了,不僅費錢,關鍵寶寶那麼辛苦,媽媽真的很心疼。
  • 6個月的寶寶,夜醒頻繁、愛認生、易生病,父母養護要注意四點
    與此同時,寶寶開始吃輔食了,莉莉想著別人家的寶寶接受程度都挺高的,自己和老公對各種食物也沒有什麼禁忌,寶寶也一定沒有問題,結果添加輔食沒多久,寶寶就出現了過敏反應。莉莉表示,真心是6個月的寶寶不好帶,自己被折騰夠嗆,果真是如此麼,寶寶到了6個月還會出現哪些問題呢,父母應該如何更好的照顧寶寶,才能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呢?
  • 為什麼1歲以內的寶寶頻繁生病?兒科醫生都不會告訴你的5個妙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越來越關注寶寶的健康問題。細心的人會發現6個月至一歲之間的寶寶,非常愛生病!苗苗6個多月大的時候,經常隔三岔五的發燒、咳嗽,服藥基本上沒有斷過,苗苗差不多身體恢復了,接著又開始腹瀉,反覆折騰了一周後,身體才好起來。
  • 6個月寶寶開始認生、頻繁夜醒、愛生病,這份養護建議家長收藏
    養護建議:家人也多陪伴和關心寶寶,並正確引導  這個時候,可適當擴展寶寶的「交際圈」,讓家庭其他成員多與寶寶親暱互動,多給予寶寶關心和愛撫。  而媽媽也要適當引導,多鼓勵寶寶與家人親近,多帶寶寶與其他小寶寶玩,給寶寶擴大活動空間和增加接觸範圍,慢慢消除寶寶的「抗拒心理」。
  • 寶寶這3個部位「太髒」怎麼辦?再髒也要忍著,不能給洗太乾淨
    反而讓寶寶們自己玩耍不管那麼多的更健康,所以這就有了一種新說法,說做細菌激發免疫力的說法。不過還是很多家長無法放任孩子變髒,稍微有一點髒的時候就恨不得給孩子換一層皮,好像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的健康遠離生病。
  • 夏季給寶寶洗澡,這五個部位別太「乾淨」!尤其是最後一個…
    寶寶頭頂可以清洗,但不可摳、不可抓撓、不可過度清潔,否則會傷害寶寶的頭皮,讓寶寶感到疼痛,還可能造成感染。如果要清除乳痂,建議寶寶洗過澡後,使用嬰兒油護理,待頭垢浸透後配合紗布輕輕擦掉。一次擦不乾淨不要硬來,多擦幾天,分多次處理,不要操之過急。過度清理和頻繁摳鼻屎,一是鼻黏膜受到刺激,更容易流鼻涕和發癢,鼻屎也會越來越多。
  • 為何寶媽無微不至的照顧,寶寶反而更容易生病呢?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想要寶寶少生病,並不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就行,還需提升寶寶免疫力自從家裡有了寶寶後,父母最為關心的就是寶寶,寶寶生病,比自己生病都難受。為了寶寶健康發育,少生病,寶媽們對於寶寶的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
  • 寶寶睡覺總喜歡搖頭,是不是生病了?
    家長不需要擔心的情況環境不舒適寶寶睡覺時不停的搖頭,可能是室內的溫度太高,或是被子蓋的太多,寶寶太熱頭癢而搖頭。此種情況就要注意寶寶睡覺的環境溫度要適宜,不能過熱。家長需要注意的情況溼疹當發現寶寶頻繁的搖頭、抓耳朵時,家長還需要細心的觀察寶寶的脖後、耳後及頭皮等皮膚,是否有小的斑點或斑點狀紅疹,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溼疹。
  • 寶寶頻繁夜奶寶媽心好累,搞清寶寶夜奶原因,寶寶不哭媽媽不累
    有的寶寶根本不吃夜奶,但是有的寶寶卻夜奶頻繁,讓寶媽心累,寶寶受罪。寶寶夜奶頻繁的原因,不能用個體差異四個字解釋,寶媽要弄清楚寶寶吃夜奶的真正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如果寶寶因為受到驚嚇而半夜醒來哭鬧,寶媽可以把寶寶抱在懷裡輕輕哄著入睡,讓寶寶有安全感,也可以嘗試開著燈睡覺,燈光不宜太過明亮,要柔和一些,有助於寶寶睡眠,室內還可以播放輕柔的音樂,放鬆寶寶的身心。如果還是不行,那麼可以讓寶寶玩一會兒,轉移一下注意力,玩困了自然就睡了。
  • 寶寶身上這些部位真的不能太乾淨,徹底清潔小心傷了娃
    很多家長對寶寶的要求都是完美主義者,從頭到腳必須乾淨清爽,不能允許有一點「髒東西」的存在。寶寶白白嫩嫩的,確實很招人喜愛,但也並不是所有部位都一定要徹底清潔。太過於追求完美,小心傷害了寶寶哦~寶寶的身體非常嬌嫩,尤其是頭骨的結構。家長輕輕的撫摸寶寶的腦袋會發現,在頭頂有兩處塌陷並且軟軟的。
  • 家庭護理生病寶寶的注意事項
    休息生病時,身體會自動放慢節奏以便休息,似乎要把能量用於抵抗疾病。社會和經濟的壓力經常讓父母們忘記傾聽自己身體的呼聲,但寶寶們更自由、更聰明,他們病了就休息,什麼都不能阻止。寶寶頭疼、肚子疼或胸悶時,你可以跟他做一些安靜的互動。寶寶喜歡安靜地待在你的懷裡或大腿上,享受輕輕的按摩,或靜靜地聽故事和歌曲。出去走走寶寶生病時不一定要待在家裡。新鮮空氣對寶寶很有好處,而且也能讓大人透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