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身上這些部位真的不能太乾淨,徹底清潔小心傷了娃

2021-02-23 DrG科學育兒

很多家長對寶寶的要求都是完美主義者,從頭到腳必須乾淨清爽,不能允許有一點「髒東西」的存在。

寶寶白白嫩嫩的,確實很招人喜愛,但也並不是所有部位都一定要徹底清潔。太過於追求完美,小心傷害了寶寶哦~

寶寶的身體非常嬌嫩,尤其是頭骨的結構。家長輕輕的撫摸寶寶的腦袋會發現,在頭頂有兩處塌陷並且軟軟的。

這是寶寶顱骨連結位置的骨頭缺失部位,學名囟門。囟門分為前囟門和後囟門。

前囟門一般在寶寶6個月內開始逐漸變小,大部分在18個月左右完全閉合。如果寶寶超過2歲囟門還未完全閉合,就要去看下醫生了。後囟門一般在寶寶2~3個月左右閉合。

其中,缺乏維生素D的寶寶,可能引起佝僂病,這時會導致囟門閉合的時間較晚。

雖然此時的囟門沒有完全閉合,缺乏頭骨的保護。但是下面還有一層硬膜來保護大腦,家長不必太緊張。

說是不用緊張,但是家長在給寶寶洗頭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動作輕柔,不能用力,更不能用指甲抓撓。

很多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頭上都會有一層厚厚的、鱗片狀、帶硬殼淡黃色或黑褐色的油膩斑塊。這可愁壞了強迫症的爸媽,看著不僅心癢、手更癢啊!迫不及待想摳掉,還我乾淨寶寶~

但叨叨G此時不得不攔住你了,這個真心不能摳啊!這些乳痂俗稱「搖籃帽」,一般在寶寶囟門的位置比較明顯。主要是由寶寶出生後不洗頭,上皮細胞分泌物和灰塵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

所以一般建議,新生兒2-3天就要洗一次頭,避免太多油脂積累。這些乳痂雖然看著難受,但對寶寶沒有什麼不良影響。通常乳痂會自然脫落,家長一定不能強行揭掉,更不能用指甲摳。

如果是比較嚴重的「搖籃帽」,家長可以在寶寶頭皮上抹點冷榨的植物油或霜劑(凡士林、鬱美淨),輕輕按摩約15分鐘,使之軟化吸收。

然後用非常柔軟的寶寶牙刷(弄柔軟後),輕輕地去除剝落的頭皮乳痂。平時用溫和的洗髮水洗去多餘的油脂。

如果在寶寶的耳朵後面、脖子褶皺處,也發現一些結硬殼的油狀皮疹,這種通過溫水清洗很快就會好轉,同時也可以少量短期使用氫化可的鬆軟膏治療。

有些寶寶因為環境變化而出現流鼻涕,有鼻屎的現象。有些時候會隨著呼吸、運動等鼻屎自己掉出來,但有時候寶寶會因為鼻塞而出現呼吸、吃奶困難,或者睡覺時因為呼吸不暢而出現鼻鳴。

這時家長真想用手給寶寶摳一摳,但是看著寶寶那麼嬌嫩的小鼻子又不知道該不該下手。勸你,寶寶鼻塞,還真不能用手摳。

寶寶鼻孔內鼻黏膜比較柔嫩,家長一個不小心就會使鼻黏膜受損,出現出血的情況。

當發現寶寶因鼻屎而出現呼吸不暢時,可以用生理鹽水滴鼻液(千萬不要自行購買任何藥用成分的滴液)來幫助清理鼻腔。

哺乳前或者睡前,可以往寶寶鼻子裡各滴2滴生理鹽水滴鼻液,然後立即用吸鼻器吸出。鼻塞可能會讓嬰兒寶寶睡不好,暫時抱起來安撫可能會讓寶寶更舒服一點。

我們成年人有時候因為洗澡或戴耳機時間長,出現耳朵不舒服裡面有響聲的情況,那寶寶的耳朵會不會也有很多耳屎呢?要不要給寶寶掏一掏呢?

不用再疑問了,寶寶的耳朵根本不用掏!掏耳朵不僅沒有用,甚至會傷害到耳朵和聽力。

耳道自身是具有清潔能力的,其中大部分的耳屎都能夠自行排出。家長不當的掏耳朵會損害耳朵,甚至引起外耳道炎。

不僅如此,反覆的給寶寶掏耳朵還會破壞皮膚的自然屏障,引起耳道溼疹。所以,在寶寶沒有耳部不適的情況下,都儘量不要給寶寶掏耳朵。

如果寶寶出現耳痛、聽力下降的情況,家長可以帶寶寶去看醫生,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寶寶出生後,臍帶殘根一般在10~20多天左右脫落。這時,雖然臍帶看著醜醜的髒髒的,但是家長一定不能急急忙忙的觸碰,而是保持臍帶區域清潔乾燥。在臍帶未完全脫落並癒合之前,給寶寶擦浴,避免淋浴時寶寶出現臍帶炎。

在平時儘量保持臍部的乾燥和清潔。用尿不溼的家長要注意不要超過臍部水平位置,以免摩擦導致結痂癒合不良(或汙染的尿不溼浸沒臍帶殘端)而感染。

洗澡的時候也儘量繞過肚臍,洗澡後未防止不小心有水濺到臍帶上,應及時用棉籤輕擦臍帶,避免細菌感染。

如果臍部出現黃色有臭味的分泌物;臍帶部位一碰就哭,或者是超過3周還沒脫落,或是脫落後長了肉芽,則需要帶寶寶就醫。

每個新生兒身上都有胎脂,看著白白的一層包在寶寶身上,髒髒的感覺。

胎脂為在羊水中的胎兒皮膚提供保護作用,如果沒有這一層膜,胎兒的皮膚就會受到傷害。所以,千萬別小看這一層髒髒的東西哦。

不僅如此,胎脂還起到體溫恆定的作用,以免寶寶出生後因為周圍環境的變化,自身熱量散發,體溫降低。

所以胎脂只是看著髒,對寶寶有很大的好處呢,家長也不必刻意清洗或非要擦掉,一般在寶寶出生幾天後就被皮膚會自行吸收了。

寶寶的私處有時候會有一些白白的物質,這時家長既擔心會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又不知道該怎麼清潔。

男寶寶在3歲前不必刻意清洗包皮,因為這時寶寶的包皮和龜頭還長在一起,過早地翻動柔嫩的包皮會傷害寶寶的生殖器。

當看到包皮逐漸與龜頭分離時,可以隔幾天清洗一次,但要在寶寶情緒穩定的時候進行。

清洗時,媽媽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捏著陰莖的中段,朝孩子腹壁方向輕柔地向後推包皮,讓龜頭和冠狀溝完全露出來,再輕輕地用溫水清洗。洗後要注意把包皮回復原位。

女寶寶在出生的時候,私處可能有一些白白的物質,這是「假白帶」主要是在媽媽體內的時候,吸收了大量的激素,而出生後脫離母體,失去了激素的影響,所以才出現了激素撤退引起的「假月經」,或者「假白帶」。

家長不需要採取任何治療,當寶寶離開母體後就不會再受到外來性激素的影響了。

只要在給寶寶洗屁屁的時候,用毛巾套在拇指上,輕柔翻開大陰唇邊緣,然後用流水衝一下,這些假月經、假白帶和皮脂的混合物,就可以輕鬆衝掉了。即使一次沒有洗掉也不用刻意去弄掉,通常經過幾次洗澡就沒有了。

不得不說,有時候太乾淨了真不行。對待寶寶,我們還是要堅持科學育兒噠!

你還發現寶寶身上哪些部位不能「太乾淨」,歡迎分享哦~

相關焦點

  • 寶寶這 4 個地方不能太乾淨,頻繁清潔會害了娃
    很多媽媽對孩子身體的乾淨程度,有著近乎於「潔癖」的追求,總擔心一些看上去髒髒的物質會傷害到娃。但其實適度的「髒」反而能保護孩子的身體。比如說寶寶身上的這四個部位,它們看起來髒髒的,可如果過度清潔,反倒會損壞寶寶健康。鼻屎噁心還有礙呼吸 ?亂挖有百害無一利!
  • 寶寶有 4 個地方不能太乾淨,頻繁清潔會害了娃
    很多媽媽對孩子身體的乾淨程度,有著近乎於「潔癖」的追求,總擔心一些看上去髒髒的物質會傷害到娃。但其實適度的「髒」反而能保護孩子的身體。比如說寶寶身上的這四個部位,它們看起來髒髒的,可如果過度清潔,反倒會損壞寶寶健康。
  • 寶寶這幾個部位不能太乾淨,頻繁清洗可能會「害」了娃
    家長們都知道衛生對寶寶健康的重要性,因為不少疾病都是通過細菌和病毒傳播的,只要減少病原體載體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就能保障孩子的健康。但事實卻是,寶寶身上有些地方不能洗得太乾淨,不然可能反而會出現問題。
  • 新生兒到家後,6個部位再髒也別過度清潔,別讓娃受傷影響健康
    接新生兒回家是一個家庭中最大的喜訊,但剛出生會髒髒的,愛乾淨的寶媽總想把寶寶洗得白白淨淨,但對於新生兒,有時候過度清潔反而不是一件好事,寶媽需謹記。把新生兒接回家,6個部位再髒也別過度清潔,否則會傷了娃愛乾淨雖然是一個好習慣,但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太過乾淨可能會造成傷害,尤其是這6個部位,一定不要過度清洗,寶媽們要注意。
  • 新生寶寶太脆弱,洗澡時請小心四個部位,新手爸媽要掌握正確步驟
    但唯獨有項技能她始終沒掌握,就是給寶寶洗澡,一直到現在還是婆婆給洗的。她說,面對這小小一隻的寶寶,真是不知如何下手,怎麼個姿勢才能讓寶寶的耳朵不進水呢?醫生又特地叮囑過不能把臍部弄溼,容易感染。而且,老人年紀大了,總不好一直讓她太辛勞。
  • 資深月嫂告訴你,小BB這六個部位不能洗太乾淨!
    寶寶從頭到腳乾淨清爽白白嫩嫩,確實很招人喜愛,但也並不是所有部位都一定要徹底清潔。
  • 寶寶這7個部位,再髒也不能洗得太乾淨!媽媽們要牢記~
    ,從頭到腳必須乾淨清爽,不能允許有一點「髒東西」的存在。寶寶的身體非常嬌嫩,尤其是頭骨的結構。但是下面還有一層硬膜來保護大腦,家長不必太緊張。說是不用緊張,但是家長在給寶寶洗頭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動作輕柔,不能用力,更不能用指甲抓撓。
  • 新生兒接回家,洗澡的時候這4個部位要小心,過度清潔反而傷娃
    接回家之後,在日常護理的時候,最難的就是洗澡,寶寶太小往往無從下手,而且有的地方很髒,太用力洗,可能會傷到寶寶。給新生兒洗澡,看似很容易,但洗澡的時候,如果過度清潔真的會傷害到寶寶的。給新生兒洗澡要這4個部分要小心,太愛乾淨容易傷到娃新生兒通過三個產程脫離母體,成功被分娩降臨到這個世界上,離開母親溫暖的子宮,陌生的環境會讓他失去安全感,身體各項發育也不完善,需要媽媽更精心的呵護。
  • 夏季洗澡時,寶寶這三個部位不能過度清潔,髒一點更健康
    夏季到了,寶寶新陳代謝快,並且活動量大,一天下來身上全是汗,洗澡自然也就更勤快一些。有些「強迫症」家長,總希望把寶寶洗得白白淨淨,一點灰塵都不留,這其實是不好的習慣,因為對於寶寶來說,有些部位髒一些,反而會更健康!
  • 寶寶這3個部位「太髒」怎麼辦?再髒也要忍著,不能給洗太乾淨
    寶寶這3個部位「太髒」怎麼辦?再髒也要忍著,不能給洗太乾淨肚臍首先,這個部位真的是很多寶媽都無法忍受的部位,尤其是新生寶寶的肚臍眼更加髒臭,但是一般醫生都會告訴寶媽們後期就不要給孩子扣肚臍眼了。並且肚臍這個部位很容易因為你們的清理導致感染,肚臍眼上連接著很多的神經中樞。所以肚臍眼上的表皮很敏感。所以就算孩子的肚臍再髒家長要忍著不要給清理的太乾淨。
  • 即使你再愛乾淨,也不要「頻繁清洗」寶寶這4個部位,潔癖會傷娃
    有的寶媽特別注重寶寶的清潔工作,但是即使再愛乾淨,寶寶的有些部位還是不能過分清潔的,像是耳部、肚臍等一些異常敏感的部位。潔癖的媽媽們要注意了,維護好寶寶日常清潔就好,有些地方還是不要過度清潔了,可能會對寶寶造成傷害。
  • 寶寶耳朵、鼻子部位清潔很重要,但過度清潔要不得,家長鬚知
    「本文為小賢爸爸育兒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寶寶出生後,為了寶寶的健康,媽媽們每天都會幫助寶寶們做清潔,以確保寶寶的個人衛生。但是有的爸爸媽媽自身潔癖比較重,在幫助寶寶清潔的時候過於追求乾淨,但效果確實恰恰相反的。
  • 寶寶的這5個部位再髒也不要亂摳!忍住!
    。有些部位啊,越清潔寶寶越遭罪!我能不能直接幫寶寶摳掉呢?別摳!別摳!別摳!那個你們看不順眼的,有點像頭皮屑的東西叫乳痂。乳痂很常見,一般不用擔心啦。別亂摳,這反而會給寶寶造成不必要的皮膚損傷和感染。關鍵詞:肚臍關於寶寶的肚臍眼護理,家長通常分兩派:一種是潔癖黨,見不得一點點髒東西,趕緊摳摳洗洗;另一種就是萬分小心,肚臍這麼脆弱的部位怎麼能隨便碰?肚臍是臍帶脫落後留下的疤痕,也是非常嬌嫩的身體部位,媽媽們一定要幫寶寶小心呵護哈。
  • 嬰兒5個部位髒點好,父母如果過度清潔,可能會傷害寶寶健康
    孩子有些地方必須髒一點,以後可不要這麼『愛乾淨』了!」晨晨媽媽原本就是一個愛整潔,甚至有點潔癖的人,一直以來,她認為把孩子收拾整潔乾淨很重要,而且她也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聽了醫生的這番話,才讓她明白自己原來走入了誤區。孩子有5個地方就該「髒」,寶爸寶媽不要隨意清潔。
  • 寶寶這裡不能「太乾淨」,頻繁清潔會讓寶寶生病
    自從當了媽,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寶寶捯飭得乾乾淨淨的。這樣心裡才舒服。尤其忍不了寶寶鼻孔裡有「鼻屎」,一定要摳出來;也忍不了耳朵裡有「耳屎」,一定要挖出來;甚至給寶寶清洗私處的時候都很賣力,生怕洗不乾淨。 但是你知道麼?正是媽媽這一好心之舉,卻可能辦了壞事,讓寶寶受傷,甚至感染!今天要提醒媽媽們的是,寶寶身上這8個部位,再「髒」也別亂摳!
  • 給寶寶洗澡,這6個部位千萬不能亂洗!
    粉哥導讀:在很多「老司機」媽媽眼裡,給寶寶洗澡是一件再也簡單不過的事情了,但對很多新手媽媽來說,要給全身白軟軟的小寶寶洗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裡應該重點洗,哪裡應該簡單洗,都是有講究的!例如,寶寶身上這6個部位,媽媽在給寶寶洗的時候就要注意些啦!
  • 寶寶身上有異味?可能是疾病發出的「信號」,日常護理要注意
    雖說帶娃時間長了,也練就了一身分辨寶寶哭聲的本領,不過對新手爸媽來說,如果只通過哭聲來了解寶寶的情況,局限也是很大的。 其實寶寶身上是否有異味,也是判斷他們是否生病或將要生病的一大標準。
  • 艾葉、花露水、風油精,夏天洗澡不能亂加料,小心寶寶身上流黃水
    ②「大力出奇蹟」許多父母都擔心寶寶洗不乾淨,就拿著毛巾給寶寶身上使勁搓,這不疼嗎?而且,父母給寶寶搓身子太用力,還會破壞皮脂膜,加大寶寶皮膚水分流失,這可就得不償失了。③水溫過高水溫過高會燙到寶寶,只要燙過一次,寶寶就會「記仇」,下次再看到浴盆,想讓他們乖乖進去?哼哼,那可就太難了。夏季給娃洗澡,這些東西別亂加1.
  • 屁屁清潔不到位,寶寶只能幹受罪?「清潔三步法」幫娃找回舒適度
    ,既擔心傷害到孩子,又擔心清潔不到位直接影響了寶寶的健康。  聽到多數的寶媽說,別說洗澡多費勁了,就連清潔屁屁都成了大難題,嬰兒們的皮膚嬌嫩萬分,一旦被刺激,立刻就會發紅,紅屁屁的現象在寶寶身上出現一點也不少見,尤其是當寶寶拉完粑粑之後,不及時清洗乾淨很容易引發更大的問題。
  • 揉麵團式給娃抹面霜,親爹無疑了!秋季寶寶皮膚乾燥這樣護理
    寶寶這嬌嫩無比的小臉蛋,怎麼抗得住你蠻牛般的受力,千萬不要護膚沒成,還把小臉弄傷咯。媽媽塗抹護膚霜,是「蜻蜓點水」,溫柔無比,而爸爸不注重力度,就很容易弄疼寶寶。是親爹無疑了,這個動作實在是太粗魯啦,寶寶的臉蛋還很細嫩,怎能遭受如此對待?都說生活中媽媽是帶娃主力軍,爸爸只是個參與者,所以也有不少爸爸帶娃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哄孩子睡覺,娃沒睡著,倒是爸爸先打起了呼嚕,孩子滾到地上也沒反應,又或者下雨接孩子放學,雨傘全給自己撐了,孩子淋得溼嗒噠的,真的是爸爸不容易,孩子也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