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紅豔
人生有三喜,其中洞房花燭夜,名列榜首。因此,在農村結婚時,也比較看重。
在男方迎娶新娘新娘時,除了傳統的婚車、喇叭版(響器班)、司儀、攝影和上賀禮等環節之外,這些內容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每一個項目(禮品),都有一定的習俗背景。
新郎在接新娘之前,當婚車緩緩的駛過村莊,這時,打旗的人也要在前領路。當新娘子從娘家被接回來的時候,到新郎家村口,打旗的人也要事先在指定的地點下來,在前帶路。
一位在鄉村的大老執對我說,「打旗」並沒有特別的寓意,只是為了烘託一下喜慶的氣氛,這樣也顯得熱鬧,另外,紅色代表一種吉利的意思。
在迎娶新娘的當天,還要帶去一隻母雞和一隻公雞。聽老人說,最初結婚時送雞,並非是指雞,而是代表天上飛的大雁,因為大雁一生中只有一個配偶,與夫妻關係中的白頭偕老、忠貞不二以及夫唱婦隨等婚姻觀念非常吻合,因而作為一樣「禮物」是不二的選擇。
諸位可以留意一下,在左邊的紙箱裡,還放著兩把粉絲和一包果子及一包羊角蜜。看到這一幕,也許你覺得土得掉渣,但實際寓意深刻。
我問了一下年邁的長輩,他說,送粉條,寓意長長久久的意思。果子和羊角蜜,代表以後的日子甜甜蜜蜜,幸福美滿。
在右邊,是一隻碩大的豬腿,男子娶親時,都要準備幾十斤甚至上百斤豬肉給女方送去,此肉稱為「離娘肉」。
離娘肉」的選擇很有講究,一般多為新鮮的生豬肋條肉和豬後腿。若是送豬後腿,必須是整腿贈送,不能切開,這叫「有腿去有腿回」,表示兩親家以後常來常往。
有些村莊,送甘蔗,這樣的表達形式和果子、羊角蜜,代表的寓意大致是相同的。
接親當天,還要送整羊一隻,關於送羊的說法歷,應該來自「羊羔跪乳」的故事。寓意新娘的父母,把她養育這麼大嫁人,婚後的日子,女婿也要孝敬嶽父嶽母。
中國自古為禮儀之邦,「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送羊的習俗是親情延續的一種方式,也是對子孫孝道教育的傳承,其意蘊深遠,意義重大。
這些帶去新娘家的「禮物」,像整羊這樣的,因為沒有了皮毛,還要用紅紙蓋上。
而隨著時代發展,鄉村很多傳統的習俗正在逐漸淡化,尤其是如今的年輕人,對這些更是一問三不知,或許,在某一天,這樣流於形式的東西,將會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