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孫桶、傳麻袋……蕭山這些娶親習俗你都知道嗎?

2021-02-07 蕭山發布


「新娘出嫁時,要換上新的紅皮鞋,不帶走娘家的一點泥土。來到男方家後,首先是拜堂,然後踏著麻袋,一步步上樓,寓意傳宗接代。」


十月、十一月,是「好日」最多的月份,

而蕭山人的婚姻嫁娶中有許多有趣的習俗,

許多娶親習俗你見過多次,但不一定明白。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蕭山人結婚

都有哪些習俗吧。

新郎結婚前一晚要童子壓床。一般男孩加上新郎兩個人,成雙數,單數不吉利。「童子壓床」有「早生貴子」的意寓,而男孩子壓床是祝願新人將來生的是兒子。


子孫桶,故名思義,是保佑子孫萬代,多福多壽的喜慶吉祥物,與子孫對碗,紅木箱櫃一起是蕭山姑娘的嫁妝三寶,陪嫁時必不可少的。

子孫寶桶有三件:馬桶、腳盆、水桶。

馬桶亦稱子孫寶桶,寓意早生兒女健康;腳盆亦稱聚福寶盆,寓意健康富足;水桶亦稱財勢寶桶,寓意勤奮上進事業有成。

桶裡面放棗子,期盼「早得貴子」;放長生果(帶殼花生,節數越多越好),寓意長生不老和多子多福,;放桂圓、荔枝、百合、蓮子等乾果以及五隻紅雞蛋,象徵「五子登科」……

子孫桶要專門由娘家兄弟在新娘進門之前拎進洞房。

和 「童子壓床」同樣的道理,長輩們常常會找一個小男孩往馬桶裡尿尿,寓意「早生貴子。」


老一輩結婚的時候,子孫桶都是由木匠師傅正兒八經做出來的,由新娘帶去夫家做家當用的,如今婚禮上用的子孫桶多是作為擺設,圖個好寓意。

蕭山大部分地方,在新娘進新郎家之前,新郎家都會派出童男童女各一名,持點燃的火把,走在新郎新娘前面,將新人迎進家門。

下蕭山及沙地裡迎親,除了火把還伴有燈籠,但是現在紙燈籠很少用了,多是用電子火把和電子風雨燈替代,也算是與時俱進。

據傳,古時候各地有搶親的習俗,因此送新娘往往是在天黑後再進行,男方為了保險,就派出大隊人馬,手持燈籠火把在半道接人,目的是讓新娘子順利進入男家。所以這燈籠火把的迎親習俗也就一直流傳至今。

舊時,新郎去新娘家迎娶時,往往會帶一個銅火熜,並且在火熜裡預先放上點炭火,待新娘子出門前,再續點新娘家灶頭的炭火。新娘抱著銅火熜一起上轎,到新郎家後,火熜裡的炭火立即被送到男家灶肚中。

「上轎火熜」的含義大家都能猜到,有續接香火之寓意。但其中一個小秘密有可能現在許多人不知道,這火熜除給新娘取暖之外,還是一個新娘臨時解決內急的用具。早先交通不便,迎親抬轎隊伍有時要走上大半天山野小路才能到達男方家,萬一新娘在轎內內急,一是羞於啟齒,二是條件所限。於是,新娘出門前,新娘媽媽教的這絕招就管用了。

新郎新娘拜過天地後,由男方長輩在堂前地下鋪上5隻麻袋,眾人一邊傳遞著朝前鋪,一邊讓新郎新娘在花燭的引導下,在鋪好的麻袋上踏過,一直送到洞房門口。

傳麻袋的寓意很明顯,就是希望能傳種接代,家族興旺,後繼有人。不過講究的是,必須是5隻麻袋,不多也不少,象徵著五代同堂,這是人生最高的福分。

新娘出門前要踩在蓋著紅綢或紅紙的米篩上,在父親的祝詞中拜別先人和親朋好友。

舊時吃的米是用搗臼椿出來的,碎米很多,用米篩篩選時,最完整的、最飽滿的米總浮在米篩頂上。讓新娘踩在米篩上告別親人的風俗,是娘家人希望自家的女兒嫁到夫家後,也象米篩頂層最好的米一樣,做一位既能幹又出挑的主婦,俗稱「米篩頂上的人」。


新娘進門前或進洞房後,一般都會由男方家裡慈祥和眉的老婦給新娘餵幾口細湯圓,然後打一盆熱水,絞塊熱毛巾讓新娘擦把臉。

餵湯圓的人很有講究,生肖不能與新人有衝撞,另外最好是有孩子的婦人。

「吃湯圓」的風俗很好理解,為的是祝福小倆口甜甜蜜蜜,幸福美滿。「洗臉」則並非是為了讓新娘擦擦汗了,蕭山人有個說法叫「防熱面孔衝」。就是說,新娘洗過臉了,以後在日常生活中和婆婆發生爭執時,相互不會紅臉,有矛盾也能平平和和地解決。當然,現在的新娘都化了濃妝,洗臉就免了,拿毛巾在臉上做個擦洗的樣子就成。

新娘進入新房(洞房)後坐在床沿上,男家譴一慈祥老婦向新床上撒一大捧花生、蓮子、棗子、喜糖等果子,有時也向見證婚禮的親朋好友撒帳果,以此祝願新郎新娘早生貴子,連生貴子。

在蕭山,男方迎親隊伍赴女方時,大部分是空籃擔,最前面一擔要挑一對三尺來高帶根系的松樹和柏樹,樹上還要纏繞紅紅綠綠的絲棉,到女方後種在女方後園或空地上。

松樹枝和柏樹枝是常青樹,永不凋謝的,寓意松柏長青,「柏」又正好和「百」諧音,寓意「白頭偕老」、「百子千孫」、「百年好合」。



從前轎子起轎前,轎夫要抬著花轎前後溜三溜,俗稱留三留,以示新娘難捨家中父母及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依依不捨地惜別娘家人。現在是汽車迎親,這活就有勞婚車駕駛員敲檔位了。

這個風俗已經不太多見了,新娘在進入婚車前,由新娘家的一個長輩(順留公公)左手拿一面鏡子,右手拿一點燃的紅燭,借著燭光,用鏡子在車內(相當於花轎)上下前後均照一遍,檢驗轎子是否可靠,還有驅散濁氣之意,以便讓新娘順當平安地嫁入男方。

婚後第三日,新娘由新郎陪同回娘家,俗稱「三朝回門」。嶽母以糖汆蛋、麻團作點心,但新女婿不能吃完,以示文雅有禮貌。同時,新郎新娘按輩分拜見女家親戚長輩,以感謝女方親人對婚姻的支持和幫助。

新人去看望女方家長輩的過程俗稱「望冷」,意思是女兒出嫁了,家中冷冷清清,所以要來慰籍一下。過些日子新娘父母來女婿家探視女兒,看看女兒嫁到夫家是否平安快樂,幸福美滿,親家娶媳婦後是否熱熱鬧鬧,紅紅火火,這就俗稱「望熱」。

大多數「上蕭山」的風俗是,前一天在女方家裡辦酒席,第二天在男方家。男方上午去接新娘子,新娘被鎖在房間內,要男方塞很多紅包,會提很多要求,直到伴娘們滿意了,才肯把門打開。

「下蕭山」可能更靠近杭州,習俗上相近,現在女方家辦酒的形式免去了。到了晚上,親朋好友都來吃喜酒了,新郎敬酒,新娘點菸。

蕭山人嫁女兒,至今還保持著要禮金這一習俗。

來源:綜合錢江晚報


蕭山這些婚禮習俗是不是很有趣!!點讚

相關焦點

  • 不少蕭山人表示:這太常見了
    千百年來,在漫漫的婚姻嫁娶中形成了許多有趣而獨特的習俗,許多娶親習俗也許你見過多次,但究其由來或所含之意,也許不一定明白。近日,有網友在蕭內網上發帖引起熱議:結婚前夕竟然讓兩個大男人一起去睡新床,現在還有這樣的風俗嗎?「家長還說是一直有這種風俗,是我孤陋寡聞了嗎?
  • 抱舅、傳麻袋、吃了湯圓不能講話......這些沙地人結婚的風俗你知道嗎?
    十月、十一月,是「好日腳」最多的月份,而沙地人的婚姻嫁娶中有許多有趣的習俗,許多娶親習俗你見過多次,但不一定明白個中緣由。哈哈,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下這個很多地方都有這一習俗,而我們沙地人結婚,還要18床被子來壓床呢~
  • 結婚子孫桶裡面都放什麼東西 子孫桶的擺放
    我國結婚風俗習慣眾多,都是有著吉祥幸福美滿的寓意,從中也能看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其中子孫桶也是比較有特色的,最早出現也是在南方一些漢族的婚俗中
  • 正月初三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民間亦傳說初三晚上就是「老鼠娶親(嫁女)」的日子,大年初三到底有什麼習俗,今天小編帶大家去了解一下吧!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三。在中國的年節民俗藝術中,「鼠」是個重要的文化符號,其形象隨處可見。巧手的農婦們用剪紙剪出老鼠咬破合碗或頂開合碗,以合碗象徵天地,陰陽交合,宇宙遂成。
  • 大年初三的習俗你知道哪些?
    中國的春節習俗是多種多樣的,有貼春聯、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守歲等習俗。那麼大年初三有哪些習俗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大年初三習俗吧。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 大年初三,這些習俗禁忌,你知道多少?
    那麼大年初三有哪些習俗呢?下面跟著詩詞君一起來了解下大年初三的習俗吧。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並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
  • 園區人結婚的規矩,你知道幾條?
    每件東西都貼上紅紙圈。床口席上兩面各放1盆肉餡糯米粉糰子,意為「團團圓圓」。床前方几上擺放香燭,鋪床的夫妻倆點燃後,並立對新床三作揖。正日上午,女家要把嫁妝全部搬到場院裡,喜娘將紅紙剪成的吉祥圖案粘貼在嫁妝上,並掛紅綠布條。「被子」和「子孫桶」是嫁妝中的必備之物。
  • 正月初三習俗有哪些?不知道你就虧大了!
    民間亦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也有人說入夜提早熄燈是為了讓老鼠看不見,無法娶親,以減少其繁殖的速度),並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至於。
  • 結婚壓床多少紅包吉利 結婚壓床習俗
    結婚壓床又稱為壓喜床,是我國一直流傳的婚嫁習俗之一,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很多新人們結婚仍保留這一婚禮習俗。
  • 大年初一,這些的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嗎?
    大年初一,這些的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嗎?那麼大年初一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呢?節日習俗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 正月初三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
    中國的春節習俗是多種多樣的,有貼春聯、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守歲等習俗。有一些農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                因為自大年三十除夕夜到初二期間大夥大多都守夜勞累,所以到了初三這天便可以安睡遲起,好好調理調理身體,養足精神,以備新年裡精神抖擻。        古代的人們到了大年初三這天會把過節的松柏枝及所掛的門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過完了馬上要開始經營生意了。
  • 正月初三是「小年朝」,「老鼠娶親」是怎麼回事?古人傳下的講究
    如果按照一些地方的民間習俗來看,正月初三又被稱為「穀子生日」。人們會在這一天祝祭祈年、燒門神紙,並且家家戶戶都不會食用白米飯,藉此表達對穀子的珍惜之情。一旦有違反者便會導致,第二年的穀物減產。大年初三有什麼習俗?相信大家了解之後一定會大呼精彩。
  • 大年初三小年朝,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正月初三的傳統習俗安睡遲起  自大年三十除夕夜到初二期間大夥大多都守夜勞累
  • 大年初二的這些習俗禁忌,你都了解嗎?
    大年初二的這些習俗禁忌,你都了解嗎?眾所周知,我國擁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節日的習俗更是多得數不可數。春節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節日,更是深受國人的重視。而正月作為新年裡的第一個月,每一天都有著自己專屬的年俗習慣。那么正月初二的這些習俗禁忌,你都知道嗎?大年初二,回娘家在每年的大年初二這一天,相信最忙活的就屬家家戶戶中嫁出去的姑娘們了。因為在這一天裡,作為女兒和女婿,他們都要帶著厚厚的禮物,回女方的娘家拜年。
  • 結婚女方需要準備哪些嫁妝,你知道嗎?
    一、陪嫁紅箱子雖說現在大家家庭條件都好了,但一些習俗還是不能忘記的。當女兒出嫁時,父母總想給女兒最好的東西帶入婆家,所以都會準備個箱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壓箱底」的紅箱子。主要是寓意婚後新人們生活紅紅火火,美滿幸福。當然箱子的款式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 婚禮習俗那些事
    婚禮習俗整體來說它是一個大範疇,包含的內容很多。那麼今天就簡單講一下婚禮當天的那些事!(僅江浙滬風俗)由於江浙滬地區相對來說分數比較接近。好,那麼我們也很簡單。結婚當天我們新郎官要去迎親。女方家也要準備各種事情。那麼有哪些事情是重複的呢?比如說。
  • 春節過年的習俗,大年初一到初七需要注意什麼?小夥伴知道嗎?
    往期還有許多精彩內容,點擊左上角名稱觀看往期精彩文章春節過年的習俗,大年初一到初七需要注意什麼?小夥伴知道嗎?春節在我國歷史非常的悠久,春節就是農曆的新年,是一年之歲首。春節的起源是蘊含著非常深邃的文化內涵的。因為春節不單單是過新年,而且還要祭祖祭祀,敬天地。從傳承發展中承載了非常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春節的習俗觀念當然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 【婚俗】蕭山姑娘曬結婚用品清單,滿滿一張紙!結婚習俗太繁雜你怎麼看?
    近日,蕭山姑娘「S_楽灰_灰灰」在蕭山某論壇發帖說:結婚要準備的習俗是不是可以改革了?結婚有十條被的蕭山人不在少數從網友的跟帖中可以發現,在蕭山,結婚時女方媽媽準備10條被子的不在少數,甚至還有12條、18條的。有網友說,蕭山人結婚就是把下半輩子的棉被都買了,以後永遠都不用買了。
  • 這些習俗與禁忌你都知道嗎?
    大年初二回娘家你準備好了嗎?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回娘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至於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怎麼不先給你公婆磕頭,而大老遠地進宮先拜我們呢?去!去先去給你公婆拜年,老老實實在家待一天伺奉他們,明天再來給我們拜年吧!」說著就把女兒攆了出去。打那時起,大年初二才回娘家拜年,就成了民間習俗,延續至今。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的進步,許多禁忌和約束已經煙消雲散。無論哪一天,兒女都應該常回家看看以報對父母養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