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雙胞胎太空人DNA發生永久突變!人類在太空待久了真的會「變異...

2021-01-10 前瞻網

同卵雙胞胎斯科特·凱利(右)和馬克·凱利(左)都是美國宇航局的退休太空人,他們共同參加了一項研究,該研究分析了斯科特在空間站待了將近一年之後,太空飛行對他身體的影響。來源:NASA

21世紀,人類的航空航天工業取得了長足進展,一批又一批太空人前僕後繼,飛往人類嚮往已久的太空。然而,與地球上的溫暖宜居氣候不同,黑暗的太空處處暗藏殺機,從真空到宇宙輻射,太空無時無刻都在對人類進行著生死考驗。

幸好在科學的武裝之下,人類得以在太空存活下來。那麼,在太空中生活和在地球上生活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暈車」

你的內耳工作原理與智慧型手機上的加速度計的工作原理大致上差不多——它能夠告訴你的身體你是處於運動狀態還是靜止狀態,你是在倒立還是在側臥。但在太空中,這個小小的生物裝置會出問題,這常常會讓太空人在進入微重力後「暈車」一天左右。史密森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館長兼太空歷史主席瓦萊麗·尼爾說,許多太空人在重新進入地球引力時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她說:「這就像從船上下來,但是突然不習慣腳踏實地的感覺。」太空人在剛剛回到地球的時候常常報告說有一種漂浮感,但隨著身體重新適應地球,這種感覺最終會消失。

骨骼和肌肉

科學家們在太空探險中發現的第一件事是:低重力的生活方式並不利於保持強健的骨骼、肌肉和心臟。當我們在地球上的時候,這些身體部位光光是為了讓我們保持靜止站立狀態都已經負擔了大量工作。如果沒有向下的重力,身體的工作就會大大減少,導致肌肉退化和骨密度下降。

美國宇航局稱,太空人在太空中待上一個月,他們的骨質流失量相當於絕經後女性一年的骨質流失量。這一驚人的下降會導致血液中的鈣水平升高,從而導致腎結石的發生率增加。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太空人會在空間站上使用專門設計的機器進行劇烈運動。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太空人,斯科特·凱利在其整個任務過程中鍛鍊了大約700小時。

大多數這些影響可以在著陸時抵消,但要恢復的話確實需要一些時間和治療。2013年,太空人克裡斯·哈德菲爾德(Chris Hadfield)在國際空間站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CBC)新聞頻道(CBC News)採訪時說:「光是抬起頭來就是一種奇怪的新體驗。我已經有5個月沒有把頭放在脖子上了。」

流動液體

我們體內無時無刻都有液體流動,對於地球上的人來說,重力會幫助這些液體向下進入腿部,但是如果沒有重力,這些液體就會浮到頭部。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說法,斯科特·凱利在太空的一年裡,在他頭部裡流動的液體可以裝滿一個兩升的汽水瓶。

尼爾說,正因為如此,太空人「看起來有點頭大」。這種體液漂移還會導致更嚴重的情況,其中包括對視神經的壓力,這可能會影響視力;一旦回到地球,視力問題通常會慢慢消失,但是這個問題是NASA想要了解的長期飛行中的一個大問題。

宇宙輻射

地球磁場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一種自然屏蔽形式,以保護其免受大量高能輻射的傷害(暴露在這些高能輻射下可能損害生物的DNA)。在這個安全區域之外,國際空間站上的人工屏蔽雖然也可以保護太空人免受部分輻射影響,但國際空間站的屏蔽設備並不是對所有類型的輻射都有行之有效,這使得太空人更容易罹患癌症和其他長期健康風險。

所以,火星之旅只會更加危險,因為除了旅途的暴露時間增加之外,這顆紅色行星還沒有天然的保護磁場。

儘管有這些聽起來很嚴重的影響,但大多數已知的損害可以在太空人返回地球後恢復。在執行任務時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斯科特情緒高昂。儘管他的眼睛受到了一些輕微的影響,但他表示,總體來說,他感覺良好,心理狀態良好:「我又不是在攀巖。」

他說:「我一直在用一種非常深思熟慮的方法和速度來做這件事。」他補充說,他把每一項任務都當作一個裡程碑。「在長途飛行中完成一個個裡程碑我覺得非常重要,下一個裡程碑就是回家。」

那麼,除了這些生活上的不適之外,太空人在太空中會不會發生「變異」?太空人的身體在回到地球後會發生什麼變化?現在,科學家終於有一次難得的機會去進行一項意義非凡的測試:在太空人斯科特·凱利及其同卵雙胞胎太空人馬克·凱利之間進行分子水平的比較。

在太空軌道上運行將近一年的時間中,太空人斯科特·凱利(Scott Kelly)的身體(從他的眼睛到他的免疫系統)有時會產生一些奇怪的反應——至少和他在地球上的同卵雙胞胎相比起來有點奇怪,但是最新發表的研究表明,這樣的變化不會導致像火星旅行這樣的長途太空旅行取消。

好消息是:NASA「雙胞胎研究」(twins study)的科學家們公布的最終結果顯示,斯科特在回到地球後基本恢復了健康。對於這個項目來說,能夠在雙胞胎之間測試太空的生物影響確實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會。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安德魯·范伯格(Andrew Feinberg)博士說,這標誌著「人類基因組學在太空的曙光」。斯科特在國際空間站待了340天,在此這段時間之前、期間和之後,共有10個研究小組對這對雙胞胎的健康狀況進行了分子水平的詳細檢查,而安德魯就領導了其中一個小組。

德國達姆施塔特大學(Darmstadt University)的馬庫斯·洛布裡希(Markus Lobrich)和蘇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的佩妮·傑戈沒有參加這些項目,不過他們表示,通過指出長期太空旅行對太空人的潛在影響(雖然還需要在更多的太空人身上進行更多的研究),該項目遠遠不止是人類的一小步。

這些發現發表在星期五4月12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當天是一個著名的太空紀念日上——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1981年4月12日第一次發射太空梭。

重要發現

正如上文所說,NASA此前已經知道太空旅行對人體會有一些影響,比如需要鍛鍊才能抵消的骨質流失。但這一次,得到NASA資助的科學家們在斯科特·凱利身上全方位尋找他在太空中經歷的一系列生理和基因組變化,並將這些變化與他在地面上的同卵雙胞胎——前太空人馬克·凱利進行了比較。項目的一些結果已於2月份公布。

也許最奇怪的發現與染色體端粒有關,端粒是染色體的保護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端粒會逐漸縮短,它們還被認為與年齡相關的疾病有關,包括一些癌症。

但在太空中,斯科特的端粒反而變長了。「我們很驚訝,」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端粒專家蘇珊·貝利(Susan Bailey)說,她無法解釋這種現象,但這並不意味著斯科特變年輕了,在回到地球之後,他的端粒長度大部分回到飛行前的平均水平,儘管短端粒的數量比他以前的要少一些。

其次,凱利的DNA並沒有在太空中發生突變,但他許多基因的活躍程度(它們是否有工作)確實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太空之旅的後半段,該段太空旅行在2016年3月結束。

根據研究,斯科特免疫系統基因受到的影響尤其嚴重,紐約威爾康奈爾大學醫學遺傳學家、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克里斯多福·梅森(Christopher Mason)說,免疫系統「幾乎處於高度戒備狀態,這似乎是一種嘗試理解身體所處新環境的方式」。

同樣,大多數基因在回到地球之後都恢復正常表達,但一些與免疫相關的基因在6個月後變得異常活躍。

其他的發現:

-斯科特眼睛結構的一些變化和視網膜的增厚表明,像大約40%的太空人一樣,他也經歷了「航天飛行相關的神經-眼部症候群」的症狀,「這可能是由於液體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流動而造成的。

-他還經歷了一染色體不穩定的狀況,這可能反映了太空中的輻射暴露情況。

-在太空注射流感疫苗和在地球上注射一樣有效。

-斯科特在太空的時候高分通過了認知測試,但在返回地球後,他認知測試得分反而下降了,這可能是因為在地球上有更多的東西令他分神。

超遠程測試

為了進行檢查,研究人員需要幾個月的血液、尿液和糞便樣本,和認知和身體測試結果以及超聲波掃描。這意味著斯科特需要發揮一下主觀能動性了:一些血液樣本需要在採集之後儘快進行分析,所以斯科特只能定好時間進行樣本採集,這樣血液樣本就可以通過搭載用於運送其他太空人的俄羅斯聯盟號太空艙返回地球。

但在歷時三年的火星旅行中,這種方法是不可能實現的。威爾·康奈爾大學的梅森說,這項研究的有一項技術進步,那就是可攜式DNA測序設備,它將可以使太空人在未來的任務中自行進行一些基因組分析。

下一步是什麼?

研究人員警告說,研究一對雙胞胎並不能證明太空飛行的全部風險,歷時更長的任務(例如到月球或火星)將意味著更大的壓力和輻射暴露。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Bailey 計劃利用這項發現作為藍圖,對另外10名太空人進行為期一年的任務研究。

她說:「我們需要飛出近地軌道,我們需要太空人在宇宙中生活更長的時間來真正評估其中的一些健康影響。」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新發現:NASA太空人太空待340天 DNA發生永久突變
    來源:看看新聞NASA太空人史考特(Scott Kelly)在國際太空站待了340天,科學家很好奇他的身體狀況是否有出現變化?於是找來和他基因相同的雙胞胎兄弟馬克(Mark Kelly)進行比對,結果發現史考特「免疫系統和DNA修復功能」出現突變,從遺傳基因的角度來看,是無法恢復的永久損傷。
  • 太空人長期在太空飛行,會有哪些危害?NASA的結果讓人害怕
    著名的雙胞胎實驗自從上世紀60年代,人類進入到太空時代以來,一個全新的職業——太空人出現了。一直到今天,太空人仍然是一份非常偉大的職業,而且每一名成為太空人的人,都是經過了非常嚴格的選拔,特別是那些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亦是行業中最優秀的一批人。
  • 太空人在太空待久了,身體會發生可怕的變化。
    近日,嫦娥五號完成探月任務,攜帶月壤返回地球的信息刷爆了朋友圈,證明我國探索月球又邁出了嶄新的一步,探索宇宙是世界各國科學家的夢想,也是我們人類發展太空文明的夢想,宇宙是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地方,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接觸太空的。探索太空的太空人不僅要有強大的身體素質,同時還要具備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 雙胞胎一個在地球,一個在太空,一年後他們的身體會有什麼不同?
    人類一直嚮往著飛向遙遠的星際空間,那麼長時間的宇宙旅行會對人體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美國宇航局NASA一對雙胞胎太空人做是一項對照實驗。雙胞胎哥哥被派往國際空間站出任務,弟弟則在地球待命,科學家們準備藉此進一步了解宇宙對人體的影響。一年以後,太空人哥哥回到地球了。
  • NASA送了兩打波爾多紅酒去國際空間站,但太空人們不能看也不能喝……
    Credit: NASA / Bill Ingalls幾年前,NASA進行了一次歷史性的實驗——當人類處於太空中長達一年,人體會如何適應及重新適應地球的生活。參與實驗的是一對雙胞胎,太空人Scott Kelly和太空人Mark Kelly。Scott在國際空間站上待了340天,而Mark則被留在地球上。
  • 休眠病毒復甦,DNA鏈被修改,太空人去趟太空就是遭罪
    太空環境危險而複雜,即便我們最大程度的保護太空人,可他們的身體還是受到了損傷。體內病毒復甦,基因變異,給太空人和科學家帶來了新的挑戰。地球的資源日益枯竭,科學家們都做出了預測:未來要離開地球,才能延續人類的生存。這和我們有著切身利益關係,所以各個國家都重視發展航空航天技術,投入了大筆資金。太空人作為人類進行太空移民的先行者,少數的在太空生活過的人,他們也受到了關注。
  • 暴露在外太空的太空人會加速衰老
    北京時間11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正如我們所了解的那樣,太空對於弱小的人類而言真的很糟糕!最新研究報告表明,長期太空任務將對人體帶來各種健康風險,其中包括:暴露外太空可能加速人體衰老,輻射導致DNA損傷等。
  • 研究發現:太空人大腦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人類或被永困地球?
    其中阿聯也發射了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阿聯的航天局在2014年才成立,在2017年就提出了「2117」計劃,希望在100年後將人類送上火星並且建立迷你城市。可以說未來是太空時代,人類註定有一天會走出地球進行星際探測,並且尋找新的家園。但是進行星際探索除了技術外,還有關鍵性問題所在,那就是人員健康問題。
  • 為了解決太空人的屎尿,NASA花2300萬美元整了個馬桶
    2300 萬美元,約等於 1.6 億人民幣,這特麼真的只是個馬桶?其實太空馬桶一直以來就造價不菲,這次只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而已。畢竟,在太空中,「 屎尿 」 一直都是一個令人類頭禿的難題。隨著太空人們執行任務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久,也為了太空人的身心健康,進一步檢測太空人身體狀況等等,人類更重視太空人的生理需求了。
  • 太空人可以帶什麼上太空?巴斯光年,樂高,光劍?你絕對想不到
    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目前是最活躍和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領域之一,作為一項高度依賴尖端技術的事業,其高度的綜合性又反過來促進著各個科技領域的發展和跨學科的應用,比如電子技術,自動化,計算機等專業的相互交叉與融合,而通過在太空建造實驗室,航空航天又可以為其他基礎學科,比如遺傳,變異甚至動植物的改造提供第一手資料。
  • 如果太空人不小心飄進了太空,會發生什麼?
    由於太空人進入太空以後,所面臨的環境異常複雜嚴峻,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因此世界各國對太空人的培訓非常到位、進入太空後各項保障措施非常到位、進行相應操作的程序非常規範,截至目前,沒有一位太空人在執行太空任務時脫離太空艙而飄進太空,22位失去生命的太空人,也都是在火箭起飛、返回艙返回大氣層或者墜落到地面、以及在地面上執行太空實驗時出現意外所致。
  • 有人說:「國際禁止未婚女太空人飛上天空」,是真的嗎?
    國家從未禁止過未婚女太空人飛上太空,事實上,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女太空人就是未婚狀態。女太空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登上太空的捷列什科娃,來自前蘇聯。在她之前,由於太空飛行對體力、智力以及太空旅途中的不確定和危險性等,使得太空人這個職業只屬於男性。
  • 太空人在太空中的生理需求如何解決?現有的科技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人類因為性而得以繁殖,但是數百萬年來,人類這個物種的繁衍活動都是局限在地球上的。近半個多世紀以來,得益於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我們得以飛向太空。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進入太空的太空人需要禁慾。隨著未來航天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太空人執行航天任務的時間只會越來越久,不僅如此,未來人類想要移民太空衝出太陽系,太空繁衍的問題就必須解決。那麼以目前的科技,我們能夠解決太空人在太空中的性需求嗎?科學家們開始了一些列的研究。
  • 男太空人患病,女太空人才能治療?國際空間站發生了什麼?
    男太空人患病,女太空人才能治療?國際空間站發生了什麼?國際空間站是在地球之外太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這裡的太空人來自於不同的國家,為了自身的安全保證,每一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最多會有半年的時間,在半年後他們會返回地球進行調整,其他的太空人替補,這是因為長時間的生活在太空微重力的環境下,會讓身體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比如肌肉萎縮,新陳代謝紊亂等等。
  • 太空人在太空遇難後,屍體為什麼不能運回地球?只能進行太空葬禮
    1961年,前蘇聯太空人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在太空中踏出了飛船艙門,宇宙第一次留下了人類的腳印,太空人成為人類進軍宇宙領域的先鋒。  太空人英文為Astronaut,直譯為「宇宙」「船員」,如同海上劈浪斬荊徵服大海的船員一般,太空人意味著要對抗惡劣的宇宙環境,隨時會有生命危險。
  • 太空探索新時代到來,NASA授權太空人首度公開全過程
    世界正進入一個太空探索新時代。2019年新年伊始,中國就開啟了太空探索的華麗大幕,「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創造了人類的首次記錄。並且到2022年,中國將建成自己的太空空間站。 美國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計劃,2020之前要重返月球,還有前往火星和其他遙遠天體的載人任務的多個項目計劃。歐洲航天局(ESA)也公布了到2025年要實現在月球採礦的宏偉目標。 外太空不僅為人類提供了新的活動領域與環境,還有地球上沒有的新物質材料,可以解決人類能源等重大問題。太空探索也有助於人類開發新的技術,幫助人類找到目前尚無法解決問題的答案。
  • 太空人穿太空服能在太空活多久?大約6.5-8個小時!
    這些進步使得人類社會向太空擴張的夢想得以實現,儘管人類向太空殖民擴張的觀點仍有爭議,然而,在人類探索宇宙空間的過程中提出一個問題:人類能否永遠在太空中存活下來?我們都應該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人類不可能持久地在太空中存活。但是我們在太空服的保護下會怎樣呢?
  • 剛到太空沒多久,送他上去的國家就沒了,只能在太空待了311天
    剛到太空沒多久,送他上去的國家就沒了,只能在太空待了311天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也是越來越頻繁,但是相比於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面,人類在太空當中,總還是會有很多的不適應,尤其是在失重的情況之下
  • 在太空中吃蜂蜜會發生什麼?太空人親自測試,看完憋住別笑!
    在太空中吃蜂蜜會發生什麼?太空人親自測試,看完憋住別笑!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也越來越多,不少國家的太空人都已經成功的登陸太空,我們都知道太空人在太空中是處於失重狀態的,處於這種失重的狀態下不管是吃飯還是喝水都是非常困難的,不像我們正常吃飯時的樣子。
  • 假如迷失在太空會怎麼樣?太空狗漂浮太空,一支筆拯救2個太空人
    從1961年前蘇聯太空人加加林登入太空以來,至今人類探索太空已經59年了。太空人不僅需要有強大的專業知識,而且在去往太空前要有「赴死」之心。航天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太空人將繼續探索太空,替我們照料宇宙。有人可能會問:如果太空人不慎掉落於太空,那麼他們會去向何處?最終的命運又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