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爆發的原因,是美國的霸權與李承晚的狂妄

2020-12-15 騰訊網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七十年前,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高唱著這首激昂的戰鬥歌曲,參加了影響至今的抗美援朝戰爭。

今年我國高調紀念抗美援朝戰爭爆發70周年,這是一個好現象,說明我們在某些當年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我們的精氣神正在回歸!

網絡上有很多聲音在說這場戰爭爆發的原因是因為北朝鮮領導人金日成不顧國際條約,甚至有人說他是為了一己私利擅自發動對南朝鮮所謂的侵略,而我國參戰也是被北朝鮮拉下水的無奈之舉。

可是事實上這種說法站得住腳嗎?下面,我們用歷史來解答。

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美蘇英三國在蘇聯黑海北部的克裡木半島的雅爾達皇宮內舉行了一次關於制定戰後世界新秩序和利益分配問題的一次關鍵性的首腦會議,這就是著名的雅爾達會議。

雖說二戰反法西斯戰線是正義的,但是這次會議的很多內容卻是充斥著強權主義的不光彩的,其中朝鮮就在他們討論遠東問題的範疇之內。

現在的韓國是美國的勢力範圍,但是二戰時期美國對朝鮮半島的態度也是有所變化的。

因為在太平洋戰場經受了重大的傷亡,所以為了減少傷亡美國之前是打算讓蘇聯獨自去佔領朝鮮。可是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不久之後丟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讓戰爭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計劃還很長久的戰爭突然間就到了尾聲了!

這時候的蘇聯在遠東也是勢如破竹,但是現在的美國已經不願意看到蘇聯在朝鮮地區一家獨大,但是苦於自己的兵力又遠在千裡之外,所以就緊急制定了一個對策。

他們採納了由上校迪安.臘斯克提議的以北緯338°線作為美蘇軍事分界線的建議,提交給蘇聯後蘇聯也表示了同意。

從此三八線再也不是一條簡單的地理分界線,以後幾十年裡太多的紛爭戰火開始圍繞著它。

從這一點上來說,韓戰爆發的根源在於強權爭霸!

美國介入朝鮮半島之後,為了遏制蘇聯勢力的發展,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就急於尋找一位就能讓美國放心,在朝鮮又有名望的人來做美國的代理人。

李承晚,這個雖然很早就參加過愛國活動如今已是七十多歲的但是又差不多一輩子一事無成的人陰差陽錯的進入了美國人的眼中。

關於李承晚為什麼會被美國人相中,他還真得感謝中國那位有名的運輸大隊長——常凱申!因為他兩不但都是基督徒,而且都十分堅決的反對共產主義!所以當麥克阿瑟向「大隊長」打聽朝鮮領導人人選的時候,他幾乎沒有考慮就選擇了李承晚。

憋屈大半輩子的李承晚在晚年突然福星高照起來,他那自負狂妄的本性也瞬間得到了爆發。

他不顧朝鮮人民與大多數朝鮮政治團體的反對,以及朝鮮半島一直以來就是一個統一國家的歷史情況,一意孤行的在南朝鮮實行單獨選舉。

1948年7月12日所謂的《大韓民國憲法》通過,8月15日李承晚登上總統寶座,12月12日美國操縱聯合國大會承認「大韓民國」政府為朝鮮唯一合法政府。

面對這種情況以金日成為首的北朝鮮針鋒相對,於1948年8月25日舉行了由北朝鮮全體選民以及南朝鮮部分選民參加的最高人民會議選舉,並於9月9日正式成立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

從此朝鮮半島正式分裂為南北兩個國家,而這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由美國人扶植的李承晚!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簡單介紹下李承晚這個人。可以說他不是個合格的政治家,他雖然參加革命活動較早,但是總體都是一些理論宣傳類的活動,對軍事政治甚至民生這些關鍵是東西甚至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同時他又是一位極端自負殘暴的人。

他治理國家不行排除異己倒是在行,為了鞏固自身的地位,對反對自己的人以及共產主義者大開殺戒,在「大韓民國」建立後的短短幾年竟然殺害左翼人士以及反對他的人達到數萬人之多!

其中因為實施中國暗殺大王王亞樵刺殺日本海軍大將白川義則行動而名聲大噪的金九就是因為反對李承晚而被他指使人加害而死的。

同時,以太上皇面目出現的美軍與朝鮮人民的矛盾也迅速加深。本來深受日本人侵略蹂躪之苦的朝鮮人民認為終於等來和平的時光,沒想到卻是趕走狼迎來虎。

美軍以與南朝鮮籤訂的《美韓臨時軍事協定》等條約為依託,在南朝鮮軍事政治經濟領域都採取了非常不得人心的控制,在李承晚與美國的種種倒行逆施下,迅速的失去了朝鮮人民的信任。

此時的李承晚非但沒有注意到執政的巨大錯漏,反而依靠美軍加緊擴充軍事,以謀求對北朝鮮的軍事優勢並尋機一統半島。

到了1949年6月南朝鮮已經擁有十萬大軍,先不管他的戰鬥力如何,人數與裝備已經是超過北朝鮮的軍隊了。

再加上美國以及在太平洋戰場立下大功的威名赫赫的麥克阿瑟的支持,自負狂妄又毫無軍事政治鬥爭經驗的李承晚更加的不可一世起來。從此以後,掛在他嘴邊最多的一句口號就是「統一北進」,並且多次提出必須使用武力。

李承晚的自負也極大的影響力南朝鮮高層的其他人,1949年7月17日南朝鮮國防部長申性模公開聲稱「我們的軍隊正在等待我們總統的命令,只要他一聲令下我們就會在一天之內佔領平壤和元山。」

南朝鮮軍隊在李承晚的唆使下,從1949年1月到之後的幾個月間,在三八線挑起的軍事摩擦竟然達到三十餘次之多,同時在三八線附近調集重兵。

李承晚背後的主子美國人面對這種危險的做法不但不制止,反而在一旁不停的打氣鼓吹!

一直到此時,以金日成為首的北朝鮮雖然也在積極的做好軍事鬥爭的準備,但是始終依然在聯合朝鮮的其他黨派以及社會團體依然在努力爭取半島和平統一的可能,不管如今的人怎麼去解讀,但是他們確實是這樣做的!

但是無論他們怎樣的去爭取,也阻攔不住李承晚那狂妄的夢想!

終於,在1950年6 月25日這個本來應該是很悠閒的星期天,三八線上突然槍炮四起。韓戰正式打響!

綜上可見,韓戰爆發的主要原因就是南朝鮮李承晚的勃勃野心加上美帝國主義的縱容。

由於南朝鮮軍隊實在是不堪一擊,美國為了不讓朝鮮落入紅色政權之手,所以決定出兵幹預,同時在蘇聯缺席的情況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做出組成「聯合國軍」,進軍朝鮮的決定。

同時美國派出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並且從1950年8月27日起,美國空軍多次入侵我東北領空,並且對我國安東以及鴨綠江進行大規模轟炸,給我國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以及人員傷亡,公然幹涉中國主權!

為了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為了保衛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為了兄弟國家的安全,我國不顧自身的安危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決定!於1950年10月28日正式出兵朝鮮!

所以說我國出兵朝鮮絕不是被金日成拉下水,而是為了反抗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是正義之戰!

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戰爭的意義也有很多精彩的解讀!

關於韓戰對我國的意義,我想在此做個對比。

第一次世界大戰我們勉強也算是個戰勝國,但是在戰後的巴黎和會上我們國家的權益被列強肆無忌憚的踐踏,並由此引發「五四愛國運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是四強之一,但是在戰後我們失去了外蒙以及琉球群島,我們還是被人看不起。

韓戰之後呢?之前對我們低看一眼的蘇聯退出了旅大,交出了中長鐵路的主權,並且真心的以兄弟之情對我國實施經濟上的援助,並且在稍後的日內瓦回憶與萬隆會議上大獲成功。1958年毛主席斷然拒絕赫魯雪夫建立聯合艦隊以及長波電臺的建議也有韓戰中志願軍將士打下來的底氣吧!

烏雲終究遮不住太陽,抗美援朝戰爭終究是偉大的!抗美援朝的將士也是偉大的,是不容詆毀的!

相關焦點

  • 韓戰爆發初期,李承晚會見美國大使後,竟連夜坐火車逃跑!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南朝鮮國防軍總司令部裡已經亂成一鍋粥了,南朝鮮國防軍的總參謀長,那個體重快三百斤的蔡敏德將軍,當時根本不顧美國顧問團和他其他手下軍官的反對,堅持要組織部隊在議政府一帶向北朝鮮的部隊發起反擊。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南朝鮮國防軍的底漆是在接到了司令部下達的命令以後立即展開向議政府一帶的北朝鮮人民軍第三,第四師的進攻。
  • 看明白這四個原因,就知道韓戰的爆發是歷史必然
    這種武裝衝突不斷升級,終於在1950年6月25日,「三八線」上爆發了大規模內戰。韓戰原是朝鮮半島上的北、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因美國、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那韓戰爆發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 蘇聯誤判、美國插手、朝韓血仇:韓戰爆發的五國博弈真相
    而在二戰之後爆發的韓戰也是如此。表面上看,只是朝鮮南北兩國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卻代表了東西方兩大方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北大西洋公約與華沙條約組織之間的絕對對立關係。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整個世界;一場局部戰爭,也能牽扯十幾個國家。其中最主要捲入紛爭的五國,包括中國、蘇聯、美國、朝鮮和韓國。
  • 李承晚反對朝鮮停戰,聯合國軍總司令:讓中國教訓一下他吧
    然而李承晚這個戰爭販子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違,猖狂叫囂,要將戰爭進行到底,要把志願軍打回鴨綠江邊,而且不顧全世界正義組織的勸告,也不顧聯合國軍的態度,獨斷專行,我行我素,讓聯合國軍很沒面子。這種以一己之私,公然阻撓停戰的狂妄行為,頓時引起了全世界的公憤。
  • 韓戰:朝鮮為何三天就攻佔了韓國首都?只因朝鮮有秘密武器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時,朝鮮人民軍突然越過「三八線」對韓國發起全線進攻,韓戰爆發。這樣,朝鮮人民軍從越過「三八線」到佔領漢城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基本實現了戰略目標。與朝鮮人民軍高奏凱歌完全相反的是,韓國軍隊一路丟城失地、狼狽南逃、士氣低落,開戰三天就丟失國都,這與韓國軍隊戰前的表現一點也不相符啊!人們不禁要問,韓國不是有美軍撐腰嗎?韓軍不都是美式裝備嗎?首先要說明的是,當時的韓國沒有美國軍隊,只有美國軍事顧問團。
  • 朝鮮停戰在即,李承晚對美國態度咄咄逼人,中國將領隔岸觀火
    距離上一次談判已經過了6個月零8天,起初威脅要拿「槍炮炸彈來辯論」的美國人終於老實了不少,談判進入了快車道。世界人民都喜聞樂見持續了2年多的戰爭終於要終結了。 只有兩個人不高興了,因為他們的利益只能幻想著韓戰的持續才可以得到保證。
  • 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為何會戰鬥力極強,殲敵60000多人
    然而,當我們系統的研究韓戰的歷史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對韓軍是一邊倒的進攻優勢。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後,10萬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南下,向韓軍邊防部隊展開進攻。僅用三天時間,朝軍就佔領了韓國首都漢城。
  • 李承晚最後的瘋狂,連美軍都準備停戰,但他還是要再戰
    我們都知道,美軍當年與我國在朝鮮戰場的戰爭其實打的很吃力。別看美軍實力很強,但我軍的輕裝部隊作戰能力太恐怖了,以至於美軍根本無處下手。再加上當時美國正處在被社會主義種子威脅到的狀態下,他必須要儘快的解決朝鮮問題,然後回到歐洲,所以迫於無奈,他只能儘快抽身,哪怕丟掉臉面。
  • 韓戰爆發初期,為何北朝鮮軍隊勢如破竹,直接碾壓南朝鮮軍隊
    今天咱們就要說到韓戰的正題了,那就是戰爭終於爆發了。在1950年6月25號的凌晨,北朝鮮的共產黨軍隊突然攻入了南朝鮮。韓戰自此正式爆發,北朝鮮方面的最初投入的部隊有七個師和三個獨立分隊,總計有八萬九千人。北朝鮮的指揮官把他們的八萬九千人分成了六個密集的縱隊,沿著朝鮮半島上北緯三十八度線這一道邊界,南朝鮮人在戰略戰術上完全實現了突然襲擊的目的。
  • 為何韓國沒有在韓戰停戰協定上簽字?
    1953年3月後,關於韓戰停戰問題,中美朝達成基本共識。就差坐下來談判了。然而就在此時,李承晚跳了出來,狂刷自己那點可有可無的存在感。他派人向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轉達了自己的意思:只要中國人民志願軍不退出鴨綠江以南地區,他就不籤署任何停戰協議。
  • 韓戰時期,印度為什麼要批評美國,幫助中國
    印度在韓戰中的外交行動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後,印度就迅速作出了反應。 7月13日,尼赫魯親自致電史達林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要求他們早日斡旋,和平解決韓戰。 反對美國在韓戰的外交行為就是反對美國。 美國的政客們氣得不輕,認為著了尼赫魯的道,國會議員考克斯、蘭金等人甚至認為印度已經表明了它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尼赫魯就是印度共產主義的領導人。
  • 挑起1950年韓戰導火索的到底是南朝鮮(韓國)還是北朝鮮?
    另外,三八線以北地區為朝鮮半島重要的工業區,而三八線以南地區為朝鮮重要的產糧區,綜合來看,朝鮮三八線南北地區各有優勢和所長。在朝鮮半島被蘇聯和美國分開託管期間,兩邊都爆發了激烈的民族主義運動,當然也都遭到了各自區域托管國的無情鎮壓和清理。
  • 韓戰初期,北朝鮮軍隊有多厲害?美軍參戰也被打得連連敗退
    然而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朝鮮卻深陷戰爭的漩渦,蘇聯和美國相繼從南北朝鮮撤軍後,南北朝鮮圍繞著祖國統一問題,爆發了韓戰。韓戰爆發後,美帝國主義操縱聯合國,悍然出兵幹涉朝鮮內政,並且一度將戰火燒到了中國東北。
  • 朝鮮和韓國為什麼會分裂,左右聯合執政為何會失敗?韓戰始末
    其實在朝鮮半島剛獨立的時候,美蘇兩國的態度是讓朝鮮的左右兩派合作,早在日本投降前的幾個月,美國、英國和蘇聯就在雅爾達秘密會議上面基本確立了由美蘇中英四大國託管朝鮮半島,1945年12月美國英國和蘇聯的三國外長在莫斯科公開宣稱,四大國託管朝鮮半島5年,這個方案一出,朝鮮半島舉國譁然,由蘇聯扶持的半島左翼勢力公開支持託管,而南邊的李承晚等人則發起了反託管運動,讓很多民族主義情緒很重的韓國人都投向了李承晚那一邊
  • 韓戰是如何發生的?
    至於對這場戰爭的解釋和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肯定有所不同。藉此機會,筆者談談自己的想法。  史達林吃了啞巴虧  韓戰爆發的最初起因源於朝鮮半島的分裂,這與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採取的半島政策有很大關係。
  • 是誰點燃了韓戰火藥桶?南韓北朝各自充當了美蘇爭霸的急先鋒
    五年牢獄生涯後,李承晚作為政治犯獲得釋放,此時日俄戰爭正打得如火如荼,李氏王朝擔心,無論誰獲勝,自己都將被吞併,便派遣精通西學的李承晚作為密使去美國周旋。李承晚見到了美國國務卿和總統羅斯福。他表示:「希望美國在朝鮮推行門戶開放政策,維護朝鮮的獨立」。當時美國正擴大在拉美的影響力,無暇顧及,便婉拒了李承晚的建議。
  • 韓戰結束,彭老總籤署停戰協定時很是感嘆:有些可惜了!
    彭德懷在朝鮮半島籤署停戰協議時,想必也是這種心情。當時我軍剛取得了金城大捷,殲敵近8萬人,而彭總在籤完字後則感慨道:"沒能通過這場勝利對敵人造成更大的打擊,這實在有些可惜。其實也能看出來美國還是有頭腦的,不然就要被我們趕到海裡餵魚去了"對於停戰協議的籤訂,美國其實早就有了這樣的想法,在把麥克阿瑟撤職時就已經考慮過和中朝方籤署停戰。
  • 韓戰爆發後,美國到底有沒有侵略我國的野心?
    韓戰爆發於1950年6月25日,美國糾集聯合國軍介入韓戰,則是在1950年7月7日。綜合說來,韓戰爆發時的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是既敵視,又輕視,再結合當時的國際大背景,這樣一個美國,不管有沒有韓戰,都不可能有真正的「中美友好」。
  • 中美俄朝韓五國教科書上如何描述韓戰?
    在撤軍前,蘇聯在北方扶植了自己的金日成獨裁政權,而美國在南方扶植了自己的李承晚政權。1948年,朝鮮分裂為兩個國家:北方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南方的大韓民國。兩個政權都鎮壓反對派,並開始準備武力奪取整個半島。1950年6月,北朝鮮軍隊侵入南方,並正式宣布他們是為了反擊李承晚軍隊的攻擊。共產黨分子佔領了南朝鮮首都漢城,並渴望繼續前進。8月,南朝鮮軍隊手裡只剩下半島南部面積不大的釜山基地。
  • 為什麼中國本來不想管,最後還是介入了韓戰?
    李承晚後來去了美國讀書,成為第一個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亞洲人。 二戰結束後,能說英語、有皇室血脈的李承晚,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美國在朝鮮事務的代理人。 無論是一心向北的金日成,還是向西求索的李承晚,都不僅僅是時代的弄潮兒,更是朝鮮命運多舛的近代史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