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解道德經之六六:成大事需學坤卦厚德載物,能容不爭之德

2021-01-07 易經通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六 十 六 章

江 海 之 所 以 能 為 百 谷 王 者 ,

以 其 善 下 之 , 故 能 為 百 谷 王 。

是 以 聖 人 欲 上 民 , 必 以 言 下 之 ﹔

欲 先 民 , 必 以 身 後 之 。

是 以 聖 人 處 上 而 民 不 重 , 處 前 而 民 不 害 。

是 以 天 下 樂 推 而 不 厭 。

以 其 不 爭 , 故 天 下 莫 能 與 之 爭 。

坤卦不習,故能厚德載物,生養萬物。在於坤卦能盡乾之道也。坤不與乾爭也。

江海之所以能成就百穀之王,皆在於其善於下也。

恰如乾卦,本來天高高在上,地在下,若乾不以身下之,不能藉由坤之身,則不能成就乾之功也。

故易經天地為否卦,為不通之卦,為天地之生機斷絕之卦。地天為泰卦。為天地相互成就之卦,為萬物得以生長收藏之卦。皆在於乾處下之功也。

而且乾卦可視為聖人,坤卦可視為民也。

所以乾卦欲高高在上,必須以己之光熱照耀地球也。猶如聖人慾坐穩在高位,必須以政令讓民處於先也。

誠如物物有太極,而太極在物之後也。

萬物之生長變化衰老病死皆不知有此太極在也。

聖人之上位,猶如太極之中位也。

陰陽兩儀猶如民也。運轉者,陰陽兩儀也。而主運轉者,太極也。所以陰陽不測之謂神也。神主陰陽也。陰陽不知此神也。

聖人處上位而民不知上位有聖人在也。民皆曰我自化也。

即使聖人處於民之前,而民也不以之為害也。

皆在於聖人有不爭之德,行無為之道也。

聖人善貸且成,唯施是畏。萬物恃之以生,恃之以長。而聖人不與萬物爭功,不自是,不自彰,更不與百姓爭利。故聖人即使處前,民亦不以為為害。

猶如乾卦皆在於以坤卦為用。雖然高高在上,坤卦也不以乾卦為害也。

若以萬物與大地的關係而言,也是此理。

萬物均依靠大地而生。即使有高山高於萬物,萬物也不以為害。皆在於大地之德善於生養萬物承載萬物而不與萬物爭也。

正是因為聖人不但善貸且成,唯施是畏,而且還不與民爭,天下百姓當然願意推舉他坐在那個大位上了。也從不會厭煩他也。

誠如太陽高高在上,萬物百姓從不因為其高而厭惡之也。

皆在於其不爭之德也。

所以最後一句話總結說到,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也。

舉個現實的例子也是如此。

在某個單位裡,若是有人在自己的位置上髒活累活搶著幹。但是發獎金的時候,發榮譽證書的時候,此人從不會因為自己幹活多幹活苦而與同事爭名奪利。時間長了,同事都會感激他,信任他。肯定都在想,這樣的人若是當了自己的領導,更不會與下屬爭的,說不定還有更大的福利呢?所以慢慢的這個人就把德行在自己的身上積聚的越來越大越來越厚。等到單位離不開他的時候,也就是天下樂推而不厭之時。

當然,不能說這樣的人心機深沉。只能說人家長著一顆甘願為大家服務的心,大家都願意和他相處。再說了,即使說這樣的人心機深沉,可是人家也沒和你爭啥,不但沒和你爭,而且還從人家的身上分到不少福利和名譽。

這就是不爭的道理。真正的做到不爭,一旦到了某個時機,單位的同事也沒有能和他爭的。

你和他爭,單位的其它同事是不願意的。

這既是人心之理,實際上也是不爭之道。都是一脈相承的。

相關焦點

  • 易經解道德經之四十五 人能得清淨 天地悉皆歸
    道德經除了可以用易經解之外,並無他法。皆是因為道德經所言是先天易。只是人要回這個先天易,需得修也。所以,道德經其實也可以講修身的法門步驟。但因為此牽連甚多,所以只可大略言之。人明道悟道只是第一步,還要修道。不修如何體道證道,如何功德圓滿。所以修是必須的。
  • 易經解道德經之四十 反者道之動真正的含義是這樣的
    其實整本道德經的章節所談論的邏輯出發點都在於道和德。或者說無和有。或者說道和器。這三種說法是一個意思。道德經講周行而不殆,獨立而不改。道之動,無有他法。周行不息而已。易經言乾道一個字,健。四個字元亨利貞。但這四個字是無限循環的,永遠是元亨利貞元亨利貞。。。。元亨,,,,利貞。和這裡的反著道之動意思一樣。循環往復不息。道之動就是德。道猶如永動機,不知疲倦的運轉萬物。
  • 坤卦六馬,至柔至順:今日母親節,《易經》6個故事解何為母德?
    64卦裡,首卦乾卦為陽為天,坤卦排在第2卦,五行主土德,為地,方位位於西南。《坤卦》6爻純陰,象徵至柔至順,柔則能容而大,順則無凝而通,故乾卦之天體運行不息,坤卦之地體也隨之運行無止,無終無始。《坤卦》以陰為主,故與《乾卦》成相對,是為純陰之體,象徵大自然的運用之道。
  • 孔子釋易——易經因孔子而升華
    孔子杏壇講學易經之所以能成為六經之首、群經之始、諸子百家之源的崇高地位,孔子功不可沒。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記載「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可見孔子學易已經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甚至「讀之韋編三絕」,將編竹簡的牛皮繩都給翻斷多次。孔子曾慨嘆說:「假吾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由此可知孔子對《周易》一書的喜愛程度和重視程度。
  • 真正的人中之龍,明白易經4字天條,善用易經3條錦囊
    因為人是不安分,人作為天地人三才中的萬物之靈,生來就有著不甘於平凡的本質和屬性。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在如此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也在一次次地上演著平凡到卓越,草根到輝煌的逆襲故事。那麼一個人能成大事,能有大的作為的人,就是我們常說的人中之龍,他們究竟靠的是什麼?智慧、信仰和格局。這是每一個成功者必須具備的品質。易經中有比較重要的一卦,就是易經第11卦——泰卦。
  • 《易經》之坤卦對母親的讚嘆——您辛苦了,520媽媽!
    坤卦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地之道,就是乾坤之道,亦是夫妻之道,皆是陰陽之道。坤卦取象比類是大地,我們說大地母親,就是因為母愛孕育一切,長養萬物,所以坤卦二爻曰:「直方大,不習,無不利。」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大地是平直方正廣大的,不用刻意去修習,沒有不利的。深層的含義就是做人要效法大地母親的精神,正直,寬厚,還要有廣大的胸襟,順乎自然的去工作和生活,那就會無所不利。所以,老夫子韋編三絕寫下坤卦之精髓——君子以厚德載物!
  • 易經解道德經之四十四 世人都說神仙好 唯有功名忘不了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四 十 四 章名 與 身 孰 親 。 身 與 貨 孰 多 。 得 與 亡 孰 病 。甚 愛 必 大 費 ﹔ 多 藏 必 厚 亡 。故 知 足 不 辱 , 知 止 不 殆 , 可 以 長 久 。
  • 《易經》是太陽經,與月亮沒有半毛錢關係!
    原標題:《易經》是太陽經,與月亮沒有半毛錢關係!《易經》被認為是中華文化之源,關於「易」的說法,比較權威的是東漢鄭玄的意見: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勿,就是坤卦「厚德載物」的「物」。最初的陰陽絕對不是指太陽和月亮,月亮根本不夠格,「易」就是太陽,即日在天空運轉在大地的投影,是天地周天的陰陽變化,與月亮沒有半毛錢關係!《詩經》以前的典籍根本就沒有月亮相關記錄,月亮這個星體很值得懷疑!甚至有種說法月亮是後來人造的!《易經》的易字很像鳥,由日和勿組合。
  • 點說《道德經》是《易經》的序言,河圖洛書黃帝內經同參共解 下
    是水天需。即上坎下乾,兩個單卦構成。本卦,水天需卦的卦辭是:需 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三、得了卦辭,如何解?分兩步:顯意和密意。看顯意,要參閱夲卦的錯卦(又名反卦),是火地晉。從八方矩陣表上,一查便知。
  • 道德經第51章:萬物皆有德,而人卻沒有德,人怎麼才能厚德載物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道德經第51章,這一章主要是講道和德生養萬物的歷程以及萬物尊道貴德的原因。我們先來看一下原文: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 《易經》第二卦 坤卦詳解 坤為地
    坤卦以雌馬為象徵,表明地道生育撫養萬物,而又依天順時,性情溫順。它以「先迷後得」證明「坤」順從「乾」,依隨「乾」,才能把握正確方向,遵循正道,獲取吉利。《象》中這樣分析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裡指出:坤象徵大地,君子應效法大地,胸懷寬廣,包容萬物。坤卦象徵地,屬於上上卦。《象》中這樣來斷此卦:肥羊失群入山崗,餓虎逢之把口張,適口充腸心歡喜,卦若佔之大吉昌。
  • 源於《易經》的八個成語,提升人生境界的大智慧!
    《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淵藪,它包羅萬象,被譽為「群經之首」。出自《易經》的成語,據統計有二百餘條,它們是對易經智慧的高度概括,微言大義,內涵豐富。下面介紹其中最經典的八條成語,值得珍藏一生!
  • 《易經》是個收納盒,《道德經》是杯水,《鬼谷子》是塊磨刀石
    平常我講得最多的國學經典,是《易經》《道德經》和《鬼谷子》。前兩天我心血來潮,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如果要把這三部經典比作我們熟悉的一樣東西,那它們應該是什麼呢?我深入思考了這個問題,得到了以下答案,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易經》,是一個收納盒說到《易經》,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包羅萬象。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大到宇宙運行規律,小到個人的一言一行,它都能給我們很多啟發。
  • 坤卦
    《易經》第二卦 坤 坤為地 坤上坤下[1]坤:卦名,象徵地。地載萬物,也可使萬物歸隱,所以坤有歸與藏的意思。坤卦是唯一的純陰卦,是「至柔」、「至靜」之卦。充分體現了大地之美,女性之美,陰柔之美。坤為大地,承載萬物,順應天時,化育萬物,大地具有寬厚、包容、正直、宏大、安靜的胸懷,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坤》:元亨。
  • 易經:你一旦全神貫注,身心合一,或許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易經》的乾卦,對應奮鬥,崛起,自強不息;坤卦,則對應包容,忍耐,厚德載物。乾坤平衡,內心強大。每個人要崛起,應先收得住,沉住氣。你一旦全神貫注,身心合一,就沒有做不成的事。1、收住自己,使能量內斂,減小外界的幹擾。
  • 易經告誡:人和人的不同在頭腦,有這3個表現的人,更容易成大事
    它指引我們獲得更好的發展,比如它告誡我們:人和人的不同在頭腦,有3個表現的人,更容易成大事。能夠把握時機《易經》坤卦說:「六四,括囊,無咎無譽。」這是「動靜」之要,也是鬼谷子說的「捭闔」之機。對普通人而言,先要學會「關」,才能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迅速打開,抓住機遇。能夠掌握規律《易經》坤卦說:「初六,履霜堅冰至。」
  • 《易經》促進了DNA發現和計算機形成?它有多大影響?
    除了乾卦,有些學校也會有坤卦的標語: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是六個陰爻,就是六條中間斷開的線,意思是大地寬廣厚重,才能夠厚德載物。沒有中醫,我們的先輩就無法生存和繁衍,而中醫本質是根據《易經》的辯證、虛實、表裡、陰陽、五行生剋、君臣相佐等理論出現和實施的,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沒有《易經》,就沒有我們中華民族!我們的本土道家文化的源頭和鼻祖《道德經》,不少內容也是從《易經》裡面抽出來的!
  • 易經六十四卦經典總結,想學的建議收藏(太全了)
    《易經》是漢族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是由周文王、伏羲、孔子等人集體所作。《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漢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據《史記·周本紀》記載:文王"其囚羑裡,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
  • 易經:一個人激活乾坤能量,會時來運轉,等到屬於本人的時機
    易經:一個人激活乾坤能量,會時來運轉,等到屬於本人的時機我之前講《易經》坤卦厚德載物,容納忍受,以退為進。有人批判我,說我教他人後退。我說,《易》是乾坤並用,動靜相宜,進退自若。只知行進之道,不懂後退之理,是不完好的。
  • 易經解卦心法入門 !
    解卦之前先要有心理準備,不論學什麼東西,都有必須死記的基本功夫,比如小學學算術,一定要先背九九乘法表,而學易經卜卦,一定要將六十四卦卦象背下來(記憶方法請見64卦表)。 事實上卜卦就是全在這六十四卦上做研究和解釋,而最基本的解卦方法,就是直接了解64卦,以64卦的卦義對事情的吉兇悔吝,亨通否塞做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