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銀經典點說:易經的正卦、綜卦、互卦、錯卦、變卦
三千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塵中,如一微塵,一切微塵,皆亦如是。所有關於自然現象的理論,包括他們所描述的「法則」,都是人類思維的產物,是我們關於實在的概念圖像的性質,而不是實在本身。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佔,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本卦:又名做正卦,是佔卜時所卜出的卦,卜卦請求動爻〈有人又稱作變爻〉,要在動爻上看吉兇。代表工作是在正卦情境下去開展的,不過也僅代表一個面的觀點罷了。由於工作在不相同的視點下有不相同的認知與觀點,正卦是代表你自個片面的觀點,工作的勝敗是要看片面與客觀的條件是不是合適。
互卦:是由主卦推演而出的,取正卦五四三爻為上卦,四三二爻為下卦,另成一卦,仍取正卦動爻爻位之爻義。代表此一疑問癥結地點。
變卦:是將正卦動爻陰陽互變,也即是陰變陽,陽變陰,又另成一個卦。代表此一疑問最後的成果,可看出是吉是兇。
綜卦:是將正卦旋轉180度,另成一卦,代表從另一個視點來看此一疑問,能夠說是由對方的視點又有從第三者的視點來綜觀此一疑問,是疑問的另一個面,也是客觀的觀點。
錯卦:是將正卦各爻陰陽互變另成一卦,代表此一疑問的危機、轉機,若疑問的成果是吉,則錯卦代表危機,也即是不要去做危機中所述的這些工作,不然工作將往負面轉換,藉以提出警語;如果工作成果為兇,則錯卦代表轉機,要調整改動自個原有的態度與作為,去做錯卦上所述的這些工作,如此工作將會由於你的正面改動而向正面轉化,這即是易經佔卜能趨吉避兇的最大功用!
本卦內卦外卦綜卦錯卦
斷卦法:易的根本觀點,是中道觀。是順行是逆行,生計自由選擇。易的的顯意,是洞悉天道,效勞並應用了人道,是猜測,是順行(即人道行)。密意,是回歸天道,是功法(即修煉之法),是逆行(即修行)。一些易學家通常疑惑不解一個疑問:為何常常是卦辭與爻辭不共同,乃至矛盾很大?在易來說,常常是卦與卦之間說活,而並不是卦與爻說活。卦說的是一類事,而爻講的又是另一類事,著眼點和用處不相同。研討易,首要立點要高。不然,難以統觀六十四卦。單研討一個卦時,不能只著重在本卦與卦中六爻之間的聯繫,首要要看夲卦與之卦、錯卦、綜卦之間的聯繫。當研討卦中某一爻時,也不能單重在研討與上下爻之間的聯繫,而應重在研討夲爻與變爻、變卦之間的聯繫。不然,就會陷入限制而茫然。
夲卦:猜測時得到的卦,叫夲卦。反卦:與夲卦陰陽相反的卦,叫反卦,又名錯卦。
內卦:以本卦之三、四、五爻為上卦,二三四爻為下卦,構成的卦稱為內卦,又名之卦,又名互卦。
綜卦:將本卦倒置過來看的卦,叫綜卦。
外卦(即本卦)表辦法,內卦表成果,外卦是方式內卦是內容,這是讀易、破解易之密的辦法。第五爻,為本卦的主爻。第六爻,為本卦的成果。讀易(即斷卦、解卦)分粗讀和細讀。粗讀,即先斷下夲卦(即測事而起的卦)。研討本卦的卦辭和卦象。依據卦辭卦象,去了知卦意。這個進程叫望文生義。或滿意洋洋。
夲卦,是通知你,應該如此行。若如此行,其成果,在內卦裡。要進一步去觀內卦的卦辭卦象,而得其意。若不按本卦行,其改變成果如本卦的錯卦,要觀錯卦的卦辭卦象去得其意。若堅持按本卦行,其開展改變的結果,在本卦的綜卦裡。可觀綜卦的卦辭卦象。上述即是讀易的微妙地點。細讀,是指進一步研討爻辭和與變卦。讀易五步法:是讀易之大框架之法。只需把握了這個極為簡略便利的辦法,學了十幾年,幾十年的易學家,對你讀易之所見,就會呆若木雞,口不服,心服。
一、八卦八個根本符號:
乾 兌 離 震 巽 坎 艮 坤。這叫單卦。單卦兩兩組合構成六十四卦,叫復卦。應用時用的是復卦素常講的卦,均指復卦。
二、猜測某一事件而起的卦,為所要看的卦,叫夲卦。比方周易第五卦序號為五從周易卦序表上查出是需卦。是水天需。即上坎下乾,兩個單卦構成。
本卦,水天需卦的卦辭是:需 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三、得了卦辭,如何解?
分兩步:顯意和密意。看顯意,要參閱夲卦的錯卦(又名反卦),是火地晉。從八方矩陣表上,一查便知。再從周易卦序表上查晉卦序號為三十五。查卦書第三十五卦,得晉卦辭是:
晉:康侯用錫馬蕃遮晝日三接。晉,含就要升官開展之象。晉卦,上離下坤。離為火為日。坤為地為空。此象為大日當空照,光亮一片。回來再看需卦辭,光亨。何為光亨?晉卦己通知了:是大日當空照。貞吉,是有利於萬物成長。利涉大川,是何意?是有利於外出謀工作,有利於向外開展。從晉卦表明,要接應為重擔。利涉大川四個字,在顯意,是有利於向外開展,求官位建侯位等等。古詩曰:閨中少婦不知愁,悔叫夫婿覓封侯。是說,少婦讓丈夫去涉大川。
四、有了本卦,要看密意,則要觀本卦的內卦(又名互卦,又名之卦)。
需卦的內卦(即由需卦的三、四、五爻構成上卦,二、三、四爻構成下卦,此上、下卦所成的卦)為火澤睽卦。從周易卦序表上,查序號,為三十八。睽卦辭是:睽小事吉,何為大事?需卦之時。需卦,上坎,下乾。坎為月,乾為時,即月時。大事是修煉,把性能量,即色能量,上調到月輪,呈西天月。卦名何以以眾目睽睽名之?由於,你得到了所需,又生兒育女,又要加封進爵。是故,樹大招風,眾目睽睽。樹大招風的結果呢?
五、按本卦行,開展改變的結果,要看本卦的綜卦。本卦水天需的綜卦,是把水天需卦倒置過來看,為天水。查八方矩陣表是天水訟卦。再查卦序表,訟,序號為六,即周易第六卦,天水訟卦辭曰: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晦氣涉大川,天水訟卦,上乾下坎。上陽下陽,表陰陽不合,有爭鬥之事要發作。窒,表要受致衝擊,有必要處於警覺之中。利於修煉,晦氣於遠涉大川,去求事謀官。為何不行遠行?有訟,就要交兵了。訟卦,上乾下坎。乾為天,表西洋女王。坎表水月,表水月白娘,即白衣素女心月狐。月,又暗指羅地於布(水月白娘,為月神。羅地於布,為月王,統領月軍。在首次六合大戰時,太平洋東海一戰,水月白娘助羅地於布大戰十日,擊落九宮。東海一戰,日軍(指大日統帥的十妙之軍)大北。訟卦象,表西洋女王大兵壓境,有爭訟之事要發作,就要交兵了。
六爻定世應法與認卦宮法
一、六爻世應法:
1.八宮首卦,世居六爻;
2.全卦只要二爻與五爻陰陽不相同者,為歸魂卦,世居三爻;
3.其它卦,從初爻變起(陰爻變陽爻,陽爻變陰爻),變以致表裡卦相一起,此爻即為世;
4.變到五爻仍不相一起,在變四爻,而想同者,此為遊魂卦,世居四爻;
5.應與世相隔二爻位。
二、世應認卦宮法:
1.除「歸魂卦」外,世居內卦者,外卦即為此卦卦宮;
2.歸魂卦,內卦即為此卦卦宮;
3.世居外卦時,此卦卦宮為內卦的反卦。
註:反卦者,即天與地反、離與坎反、兌與艮反、巽與震反。
卦的撲朔迷離是什麼意思?如今先說綜卦,為了使咱們看八卦圖畫的便利,還是舉乾卦為例來闡明:囗乾卦的榜首爻變為囗女後卦,如果把這個卦倒過來看,或者平放在桌面上,站到對面來看,就成了囗(決右)卦,這即是女後卦的綜卦。綜卦是相對的,悉數六十四卦,除了八個卦以外,沒有不相對的,這綜卦是象,而綜卦的理,是通知咱們萬事要客觀,由於態度不相同,觀念就徹底兩樣。別的有八個卦是肯定的,不管單方面看或相對地看,都是同一個樣於,這八個卦是囗乾卦,天,如何去看都是天,囗坤卦,地,總歸是地,亦是肯定的,坎卦是肯定的,囗離卦亦是肯定的,別的囗大過、囗小過、囗頤、囗中孚也都是肯定的,除此之外,其他五十六卦都是相對的,這表明世界間事物都是相對的,這即是綜卦的道理。
錯卦,是陰陽爻錯的意思,錯卦的理是態度相同,方針共同,但是看疑問的視點不相同,所見也就不相同了。如:囗天風女後卦,它的榜首爻是陰爻,其他五爻都是陽爻,那麼在陰陽爻錯今後,變成了:囗這樣榜首爻是陽爻,其他五爻是陰爻,如上面的這個卦象,它的外卦是坤,坤為地,內卦是震,震為雷,即是地雷復卦,所以天風女後卦的對錯卦,即是地雷復卦。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對錯的卦。因此學了《易經》今後,以《易經》的道理去看人生,一舉一動,都有相對、正反、交織,有滿意就有失意,有人擁護就有人對立,人事物理都一定是這樣的,離不開這個世界大準則。
以如今的觀念來說明,綜卦能夠稱之為對立的或相對的,錯卦可稱之為正對的。有人說《易經》動輒有黑格爾的辯證法的思維,他說的正、反、合,即是《易經》的準則,這是亂講。如今中國人很不幸,講自個的文明,要和西方的文明比。咱們這個和愛因斯坦相同,為何不說愛因斯坦和咱們相同?硬要把祖父拉下來和孫子比,說祖父很像孫子,很不幸,真是荒謬絕倫!為何要如此比呢?他們說黑格爾的正、反、合是三段論法,我通知他們《易經》是八段論法,比起來黑格爾就顯得粗糙得很,又算得了什麼!《易經》看東西是左右逢源的。如今現已看了四面了,仍以囗天風女後卦為說,綜卦是囗澤天(決右),錯卦是囗地雷復,而復卦亦應有它的綜卦,即是囗山地剝,這豈不是看了四面,所以《易經》的腦筋,一件事初到手,處理起來,四面都要注意到,不光要注意四面,還要左右逢源。
研究《道德經》,與《河圖》《洛書》《易經》《黃帝內經》同參共解,才會得出準確的認識,這段話什麼意思?
64卦--綜卦--錯卦--互卦對照圖
趙樸初書法作品:美意延年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柔道牽「乾」,迷失道「坤」,在聖、聖化凡也是周乾而易坤的乾→姤→遯→否→觀→剝→坤的執迷妄失圖,呈現乾元光明世界如何墮落到坤元無明世界,而有識妄取真,明心見性,修真證道的目的和目標,從全時空的順其自然的積善厚德起,到機緣和造化成熟後,便有「中正之道」圍繞中脈修持精氣神的乾坤總綱性命雙修。在凡、凡轉聖,易坤周乾的坤→復→臨→泰→大壯→夬→乾正坤返乾修真圖。六位丹輪健中正德的命功,退藏於密陽神還虛的性功,從而盡性了命證周易大道的本來。呈現周易易周《周易》體證大道的究竟圓融。
如如不動妙化萬有之「元、亨、利、貞」之德行,周行而不殆,為易道之悲憫蒼生。妙行無住應化非真 坤→復→臨→泰→大壯→夬→乾正坤返乾的修真。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柔道牽「乾」,迷失道「坤」
《老子·道德經》原文及註繹 劉先銀編註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柔道牽「乾」,迷失道「坤」,在聖、聖化凡也是周乾而易坤的乾→姤→遯→否→觀→剝→坤的執迷妄失圖,呈現乾元光明世界如何墮落到坤元無明世界,而有識妄取真,明心見性,修真證道的目的和目標,從全時空的順其自然的積善厚德起,到機緣和造化成熟後,便有「中正之道」圍繞中脈修持精氣神的乾坤總綱性命雙修。在凡、凡轉聖,易坤周乾的坤→復→臨→泰→大壯→夬→乾正坤返乾修真圖。六位丹輪健中正德的命功,退藏於密陽神還虛的性功,從而盡性了命證周易大道的本來。呈現周易易周《周易》體證大道的究竟圓融。
反樸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反樸章第二十八,聖人治理天下,應該常德充於內,外物應於外,體盡無窮,能隨機應變,德合於道,故能順物自然而不無容私。所謂常德乃足,天下歸附。這樣才可以實現天下大治。以天道治天下,自然的法度,才是最好的法度。這就是大制不割的道理。如果以人滅天,以智裂道,用人為的法度,來治理天下,又會怎麼樣呢?
二十九章接著二十八章,從反面闡述,割道而制是不可取的道理。
不順物自然,而是想有所作為,以人為的法度來治理天下,在我看來,這都是無道之人,不知道真正的治理天下的道理,才這麼做的啊。
道德經說:絕學無憂,平凡的生活中尋覓最初的設計靈感
現在我們跟出版社聯繫後,以團購的方式把這本書帶給大家。現在只需69元,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