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人們都熱衷於解開有關宇宙的謎團。奈何宇宙浩瀚無垠,人類過於渺小,使得這麼多年來得到的線索十分有限,目前發現的範圍就在太陽、太陽系、銀河系……人們探索到,宇宙萬物最終都會死亡,這是一種無法違背的宇宙頂級定律——熵增定律。
而研究上古奇術時人們卻驚訝地發現,這種規律早在幾千年前的《河圖洛書》中有所體現。因此人們不禁猜測,《河圖洛書》除了熵增定律之外,會不會還隱藏著關於宇宙的其他終極秘密。只要把這本奇書弄懂了,那麼人類就可以了解宇宙大部分真相了。
《周易·繫辭上》說: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相傳,上古時代,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背負"洛書",伏羲依據河圖洛書畫成八卦。大禹依"洛書"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鑄九鼎,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
此後,河圖、洛書被認為是華夏文明和陰陽五行術數之源。
然而,截至目前,仍沒人能夠找到河圖洛書的真正來源,或許是由於年代過於久遠,也許是我們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有限而無法解開其中的秘密。
而《河圖洛書》被譽為"上古星圖、宇宙魔方",更是因為其中記錄的兩幅神秘圖案,分別叫做"河圖"和"洛書"。
何為河圖,何為洛書?
河圖:
伏羲時代河出之龍馬所背負的圖式。元吳澄《易纂言》認為:"河圖者,羲皇時,河出龍馬,背之後毛,後一六,前二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以象旋毛星點而謂之圖。羲皇則其陽奇陰偶之數,以畫卦生蓍。"今人多不取。
洛書:
大禹時代洛出之神龜所背負的圖式。元吳澄《易纂言》認為:"洛書者,禹治水時,洛出神龜,背之拆文,前九,後一,左三,右七,中五,前之右二,前之左四,後之右六,後之左八。以其拆文如字畫,畫謂之書。禹則自其一至九之數,以敘洪洪九疇"。今人多不取。
河圖上,排列成數陣的黑點和白點,蘊藏著無窮的奧秘;洛書上,縱、橫、斜三條線上的三個數字,其和皆等於15,十分奇妙。
如果"河圖"看起來像一個工工整整的有秩序圖案的話,那麼"洛書"看起來就是一個凌亂無序的圖案,這似乎在向外界傳遞一個信息:世界從有序向無序變化。
河圖與洛書之間的關係
一般認為,河圖為體,洛書為用;河圖主常,洛書主變;河圖重合,洛書重分;方圓相藏,陰陽相抱,相互為用,不可分割。
不過自古至今,後世對於其二者的理解眾說不一,尚在繼續探求中。對此,中外學者作了長期的探索研究,認為這是中國先民心靈思維的結晶,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第一個裡程碑。
那麼,《河圖洛書》與《易經》相比,到底哪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
中國文化都是絕學,農曆,百家姓,十二地支,十天幹,洛書九宮,八卦,七星,六爻,五行,四象,三才,陰陽,一(天心),無極(河圖)。
太極系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理"之源,"河圖洛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數"之源,五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質"(是物質之意,而非本質之意)這源,三者皆歸於"無極"。而"無極生太極"是屬於《易經》系統的,所以,總的來說:《易經》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
因此,要想了解其中奧秘,一本《易經》就能探知一二:
儒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的五經之首;道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三玄之冠。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馮友蘭教授之所說:"《周易》是宇宙的代數學。"
很多人覺得《周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這本《圖解周易》,他使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把難懂的古文用白話告訴你,把深奧的原理一一圖解給你看,從起卦到講解,結合生活中具體的例子,讓你即使讀不懂文言文,也能了解易經所說的知識。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這本《圖解易經》,才56元錢,也就是一兩頓飯的價錢,卻能讓你受益匪淺。
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