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科學會:孩子變聰明有兩個「黃金期」,家長要及時把握住

2021-01-09 孕媽咪育兒經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有一位教育界的大家曾經預言:從20世紀之後就是腦力的世紀,誰的大腦能夠得到充分地開發和利用,誰就能抓住先機,擁有更好的發展機會。成人的世界必然如此,但是放在孩子身上,同樣適用。

大多數的中國家長,都會把對未來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的大腦足夠聰明,那麼也就意味著學習成績優秀,人生發展光明。但是孩子是否聰明這個東西,不是說提高就能有所成效的,其中離不開家長的用心。

美國兒科學會與世界多所知名高校合作,對孩子大腦發育和成熟的過程,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分析。

結果發現,新生兒出生後的大腦如同一片荒地,處於「待開發」「待建立」的狀態。此後成長的歲月長河裡,孩子在邏輯、記憶、理解、想像、社交等方面能力和潛力如何,其實要看他腦力的開發程度而定。

對此,美國兒科學會指出:孩子大腦的發育並不是「馬拉松式」勻速發育的,而最關鍵的是看兩個「黃金期」。

換句話來講,孩子未來是否聰明有出息,關鍵在於能不能抓住這兩個大腦發育的時期。如果家長能及時把握住,充分挖掘孩子大腦裡未知的潛能,那麼孩子的智商水平會實現飛躍性的增長,也就變得越來越聰明。

0~3歲:孩子大腦發育的第一個「黃金期」

通常來講,孩子會在3歲前迎來大腦的第一個發育「黃金期」,大腦重量從出生時380克長到1000多克,增長了將近3倍左右,已經非常接近成人腦重。

如果說剛出生的嬰兒不會吃飯、不會說話,毫無能力可言,對這個世界也沒什麼認知。那麼你會發現,3歲左右是孩子的一個「轉折點」,他會變得愛好奇、愛提問、愛動手,總之,孩子對外界探索的欲望和學習能力,非常強烈。

英國兒童心理研究專家認為,孩子在嬰幼兒時期也就是0~3歲,接受外界的刺激越多,大腦的開發潛力和空間也就越大。

因此,家長要學會利用好0~3歲這段敏感時期,藉助孩子此階段的心理,通過視覺、觸覺等多種刺激,來助力孩子大腦的發育進程。

這本會說話的有聲書,恰好抓住了孩子此年齡和心理的特點,通過撫摸的手部刺激、色彩上的視覺刺激、音樂裡的聽力刺激等多種方式,加速大腦的發育。

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會說話」,當寶寶手指觸碰到書中的內容後,它便會自動說出,而且還是中英雙語。

眾所周知,0~3歲的孩子是在模仿中學習的,而且還是學說話的關鍵期,因此這個設計特別符合小寶寶的興趣和特徵,在玩耍中也能有所學習。

4~7歲:孩子大腦發育的第二個「黃金期」

4~7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又一個「黃金期」,根據科學上的數據和研究來看,這時孩子的大腦重量已經和成人相差無幾。當孩子大腦「量」的標準已經滿足後,那麼衡量大腦發育的程度,也就應該轉移到「質」的問題上。

那麼,檢驗大腦發育質量的關鍵要素是什麼呢?答案就是專注力。

小孩子多動愛玩,專注力很短而且不受控制,很多知識學過但只是在腦海裡有個印象,並沒有留下多深的記憶。

但是,有研究表明,對於4~7歲的孩子來講,學習逐漸成為他們的日常且主要任務,在某件事上的專注程度越強,那麼大腦的成熟度也就越高。簡而言之,家長想讓孩子的大腦開發有質的飛躍,就要抓住4~7歲的第二個變聰明的「黃金期」。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大多數都處於幼兒園、即將幼升小,因此家長對孩子大腦的要求也應該有所提高,逐漸向一個學生的標準靠攏,為日後的知識學習做準備,而對於學習來講,更重要也更難得的是專注力。

各位家長不妨給孩子做一些專注力的訓練,這本《神奇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一套分為四大厚本,從視覺、邏輯、推理、數學四個方面來促進孩子專注力的發育。

書中的設計是從孩子最喜歡的遊戲入手,但其目的在於學習,在玩耍和樂趣中培養出專注力,做到邊學邊玩兩不誤。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美國兒科學會:孩子身上有3個「臭毛病」,說明腦力強,父母別急
    我們都很羨慕智商高、聰明的孩子,電視上面會不斷的爆出各種小神童。比如,四歲就能背古詩的王恆屹,15歲就成為了科學家的談方琳等等,不斷的出現的這些孩子讓家長的心不斷的在動搖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成為小神童呢?
  • 寶寶5歲前看電視,家長要阻止還是贊同?美國兒科學會:差別巨大
    各位家長好,我是小婷!今天說一說「電子產品」這件事。很多家長其實對於電子產品,電視、手機、iPad等有很矛盾的的心情,不知道該不該讓孩子看。1-5歲的孩子,看電視、玩手機遊戲的時間要小於1個小時。美國兒科學會也曾發布過2份官方文件——《媒體與嬰幼兒思維》和《學齡兒童與青少年的電子產品使用》。
  • 寶寶掉下床,聰明的家長第一時間不是抱起,而是把握「黃金十秒」
    寶寶掉下床,聰明的家長第一時間不是扶,"黃金十秒"了解下當孩子開始學會爬行的時候,就是他們最鬧騰的時候。床上的這一點活動空間,根本無法滿足他們的探索需求。媽媽們也沒有辦法時時刻刻都盯著孩子,也許只是回個信息的一小段時間,孩子已經從床中間爬到了床邊,一個不注意摔了下去。看到寶寶摔下床的第一時間,很多媽媽們第一反應就是抱起來,並且安慰孩子不哭。
  • 美國兒科學會:寶寶戒紙尿褲時間有講究,過早過晚都不好
    編輯:微夢媽咪審核:貝貝豆美國兒科學會研究表明:孩子的控制排洩的肌肉一般在12-24月的時候達到成熟,平均年齡大概在18個月。美國兒科學會:寶寶戒紙尿褲的時間有講究,過早過晚都不好有些愛攀比的家長,總是會對孩子進行強制的要求,而不去看孩子是不是能夠接受。所以就連戒紙尿褲都可能要比上一比,然而這些比較並沒有什麼意義,和孩子是否聰明也沒有關係,如果父母只是為了自己的虛榮心,較早的讓孩子戒掉很有可能對孩子產生危害。
  • 兒科醫生:多摸孩子這3處,孩子聰明長得快,很多家長不知道
    在傳統教育中,很多家長認為只有孩子智商高,未來才能夠學習好考上大學,為了能夠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家長對「聰明」二字非常敏感,比如讓孩子上早教班、吃核桃、吃魚等等,只要是能夠提高孩子智商的,家長們總會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去嘗試。
  • 孕期什麼時候補充DHA孩子最聰明美兒科學會這樣建議,媽媽收著
    有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如果在聰明和漂亮之間做出選擇,99%的父母都選擇了希望孩子聰明。很多父母也為此付出了實際的努力,比如特別關注孕媽媽懷孕期間的營養補充。這是正確的決定,因為科學證明,懷孕期間媽媽攝入合適的營養,對胎兒大腦的發育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準爸爸媽媽都知道,DHA能讓孩子大腦發育得更好,那麼孕期具體什麼時候攝入DHA最合適呢?一.什麼是DHA?
  • 給娃吃「腦黃金」有禁忌!美國兒科學會:這4種魚別再給孩子吃了
    老一輩的人常說「孩子多吃魚能變得更聰明」,這句話有一定科學依據。畢竟魚肉富含DHA,擁有「腦黃金」的稱號,是天然的補腦食物。因此,這也就是為啥家長總逼著孩子吃魚的原因。一、「天天吃魚,孩子沒膩大人都膩了」趁著這幾天休息,帶著孩子回農村老家待了兩天,發現農村孩子挑食情況比城裡孩子更嚴重,而造成這一問題的最關鍵原因,就是家長的一個錯誤行為。
  • 讓孩子變聰明的18個方法,很多孩子從中受益,家長趕緊收藏起來
    在本專欄的上一篇文章中,我跟大家分享了哈佛大學的研究成果,哈佛大學行為學家理察教授經過深入的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變聰明的時機很短暫:最重要的是3歲前,其次是3-6歲,最後是6-10歲。今天這篇文章,我會從更細化的角度去分享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
  • 這三個年齡段是孩子長高黃金期,家長要幫娃把握住,娃將來個子高
    王醫生的話,給了媽媽莫大的信心,明明媽帶著孩子來到省婦幼保健院諮詢兒保科專家,專家的觀念也與王醫生不謀而合,雖然遺傳因素在孩子身高發育中佔了60%以上的比重,但是近年來研究發現,孩子一生有三個長高的黃金時期,利用好這些關鍵時期也可以讓孩子身高「猛長」。家長們一定要替孩子把握好,娃將來也能「高人一等」。
  • 0~3歲是早教啟蒙認知的黃金時期,家長牢記8個字,幫助孩子變優秀
    我姐說聽那個電視上說孩子在0~3是早教啟蒙認知的黃金時期,我剛開始也不相信,這不孩子才看了幾周就有效果了。我開始明白了,孩子在小的時候教育也是不能忽略的。我就也看了一遍那個視頻,上面說家長牢記8個字,就能讓孩子變優秀!我們了解一下什麼叫做早教啟蒙,在了解為什麼牢記8個字就能幫助孩子變優秀。
  •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2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別錯過,要抓住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2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別錯過,要抓住哈佛大學曾經對孩子的腦部發育進行了一項研究,通過研究表明孩子的腦部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這個潛能代表著聰明和智慧代表著智商的開發,可是如何才能進行潛能的開發,讓孩子更加聰明,成為了重中之重。
  • 哈佛研究:孩子0-12歲為大腦發育期,分3個高峰期,家長要注意
    天下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孩子聰明又優秀。不過,孩子不是否聰明,遺傳基因只是決定了一部分,後天的培養對寶寶的大腦發育也會有很大的影響,是提升孩子智力的重要因素。有的孩子學完知識就忘、上補習班更是學不到什麼東西,只是白白浪費了時間和金錢。怎樣才能讓孩子變得聰明?
  • 哈佛大學教授:家裡的房間越亂,孩子越聰明?事實比你想的要複雜
    哈佛大學的教授曾經得出一個結論:家裡的房間越亂,說明孩子的探索能力和創造能力越高,也就是說孩子越聰明。而在大人眼中,家裡亂是不能忍受的。那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事實比你想的要複雜。房間凌亂和髒亂邋遢是兩回事,父母要能分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幼兒階段若能接觸到更多的事物,那麼對孩子的智力開發會有很大的好處,特別是對於8歲之前的兒童來說,因為他們的大腦發育還尚未完全。
  • 孩子經常吃糖,危害到底有多大?這些「隱形糖」家長要注意
    當大人不給他們時,孩子還會聰明地用哭鬧試圖控制家長,叛逆期的孩子甚至會脫離家長管控讓人抓狂,只有再次滿足孩子才會回歸正常。其實,孩子的這種表現很明顯是對糖上癮了,即便是大人也很難控制吃糖的欲望。為什麼孩子吃糖容易上癮?
  • 美國育兒專家:家長牢記「三摸三不摸」,孩子長大後更聰明
    但是這都是幾十年後的事情, 幾十年後的事情我們無法決定,不過,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寶寶今後成長成什麼樣子,關鍵還是在於家長如何培養寶寶。每個家長都想要寶寶從小就聰明、智商高,於是乎家長們在聽到什麼方法可以讓寶寶變聰明都想要嘗試一下。
  • 冬季是孩子長個「黃金期」,家長做好這3點,開春有望「躥一躥」
    但是長高這件事,想要揠苗助長是不行的,需要從娃娃的時候就抓起,家長們都知道春天是孩子長高的「黃金期」,但其實,冬天也是孩子的一個長高的「黃金期」,如果家長在冬季做好了這3點,來年春天孩子身高有望突飛猛進呢。
  • 春天長高黃金期,疫情期孩子不能出門怎麼辦?
    所以,人的身高「7分天註定」,但還是有「3分可打拼」的。如果能對後天因素充分幹預,孩子的身高會有8-15cm的成長空間。這裡,要注意三個關鍵:飲食:保證鈣的攝取,營養均衡,但不要亂吃各種保健品和補品,防止孩子出現提前發育,骨骺提前閉合的結果。
  • 家長們抓住大腦發育「黃金期」,父母需要用心培養孩子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同一天出生的嬰兒分成兩組,分別在兩個不同的環境中生活,一組生活在一間雪白臥室裡,裡面什麼擺設都沒有,並且房間內非常安靜。而另一組的嬰兒生活在滿是花紋的臥室裡,隔著窗戶隨時隨地可以看見非常多人的房間,室裡隨時放著輕柔的音樂,給孩子們建立了非常良好的環境刺激。
  • 美國兒科博士:寶寶身上這3處要多摸,會更聰明,很多家長都不碰
    每個寶寶出生後,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頭腦聰明,為了讓寶寶大腦發育好,只要是有能幫助寶寶提高智商的方法都會嘗試,例如聽早教音樂、吃核桃、吃魚等等都願給寶寶一試。可以說家長是抱著100%的熱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即使這些方法沒有什麼效果,作為日常生活中給孩子用來補營養也是好的。
  • 美國神經生物學家,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五年」,父母要用心培養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科技越來越發達,需要很多有能力的人,所以,家長們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大多數家長會認為孩子0-3歲是智力發育的最佳時期,但這是不對的。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組實驗:把同一天出生的兩個嬰兒分為兩組,一組放在牆壁雪白,且安靜的地方,一組放在牆壁被子上都有花紋的地方,室外有護士醫生的看護,室內放著輕柔的音樂,有良好的環境刺激,護理幾個月之後,對他們進行了智力測驗,結果為缺乏刺激的寶寶在智力上比另一組遲鈍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