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有一位教育界的大家曾經預言:從20世紀之後就是腦力的世紀,誰的大腦能夠得到充分地開發和利用,誰就能抓住先機,擁有更好的發展機會。成人的世界必然如此,但是放在孩子身上,同樣適用。
大多數的中國家長,都會把對未來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的大腦足夠聰明,那麼也就意味著學習成績優秀,人生發展光明。但是孩子是否聰明這個東西,不是說提高就能有所成效的,其中離不開家長的用心。
美國兒科學會與世界多所知名高校合作,對孩子大腦發育和成熟的過程,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分析。
結果發現,新生兒出生後的大腦如同一片荒地,處於「待開發」「待建立」的狀態。此後成長的歲月長河裡,孩子在邏輯、記憶、理解、想像、社交等方面能力和潛力如何,其實要看他腦力的開發程度而定。
對此,美國兒科學會指出:孩子大腦的發育並不是「馬拉松式」勻速發育的,而最關鍵的是看兩個「黃金期」。
換句話來講,孩子未來是否聰明有出息,關鍵在於能不能抓住這兩個大腦發育的時期。如果家長能及時把握住,充分挖掘孩子大腦裡未知的潛能,那麼孩子的智商水平會實現飛躍性的增長,也就變得越來越聰明。
0~3歲:孩子大腦發育的第一個「黃金期」
通常來講,孩子會在3歲前迎來大腦的第一個發育「黃金期」,大腦重量從出生時380克長到1000多克,增長了將近3倍左右,已經非常接近成人腦重。
如果說剛出生的嬰兒不會吃飯、不會說話,毫無能力可言,對這個世界也沒什麼認知。那麼你會發現,3歲左右是孩子的一個「轉折點」,他會變得愛好奇、愛提問、愛動手,總之,孩子對外界探索的欲望和學習能力,非常強烈。
英國兒童心理研究專家認為,孩子在嬰幼兒時期也就是0~3歲,接受外界的刺激越多,大腦的開發潛力和空間也就越大。
因此,家長要學會利用好0~3歲這段敏感時期,藉助孩子此階段的心理,通過視覺、觸覺等多種刺激,來助力孩子大腦的發育進程。
這本會說話的有聲書,恰好抓住了孩子此年齡和心理的特點,通過撫摸的手部刺激、色彩上的視覺刺激、音樂裡的聽力刺激等多種方式,加速大腦的發育。
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會說話」,當寶寶手指觸碰到書中的內容後,它便會自動說出,而且還是中英雙語。
眾所周知,0~3歲的孩子是在模仿中學習的,而且還是學說話的關鍵期,因此這個設計特別符合小寶寶的興趣和特徵,在玩耍中也能有所學習。
4~7歲:孩子大腦發育的第二個「黃金期」
4~7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又一個「黃金期」,根據科學上的數據和研究來看,這時孩子的大腦重量已經和成人相差無幾。當孩子大腦「量」的標準已經滿足後,那麼衡量大腦發育的程度,也就應該轉移到「質」的問題上。
那麼,檢驗大腦發育質量的關鍵要素是什麼呢?答案就是專注力。
小孩子多動愛玩,專注力很短而且不受控制,很多知識學過但只是在腦海裡有個印象,並沒有留下多深的記憶。
但是,有研究表明,對於4~7歲的孩子來講,學習逐漸成為他們的日常且主要任務,在某件事上的專注程度越強,那麼大腦的成熟度也就越高。簡而言之,家長想讓孩子的大腦開發有質的飛躍,就要抓住4~7歲的第二個變聰明的「黃金期」。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大多數都處於幼兒園、即將幼升小,因此家長對孩子大腦的要求也應該有所提高,逐漸向一個學生的標準靠攏,為日後的知識學習做準備,而對於學習來講,更重要也更難得的是專注力。
各位家長不妨給孩子做一些專注力的訓練,這本《神奇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一套分為四大厚本,從視覺、邏輯、推理、數學四個方面來促進孩子專注力的發育。
書中的設計是從孩子最喜歡的遊戲入手,但其目的在於學習,在玩耍和樂趣中培養出專注力,做到邊學邊玩兩不誤。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