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社傳媒記者 易巧君
日前,第26屆中國中部農業博覽會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火熱舉行,音樂聲、吆喝聲、問詢聲,聲聲入耳。
「一流的歌手,不會滿足於把詞唱完整、把曲唱動聽,他還要演繹歌曲的靈魂,讓人震撼,引人共鳴。」E2館裡,「湖湘青年英才」、新化縣天龍山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智敦厚而中氣十足的聲音,卻仍然清晰準確地鑽進了記者耳朵。
這位曾經在中央音樂學院美聲專業學習,並考入中央某專業樂團的新化伢子,已回鄉創業整整9年,正憑藉「藥食同源」中藥材黃精,逐漸從泥土裡唱響了自己的「靈魂之歌」。
央視《遍地英雄》欄目講述劉智父親劉唐奇的故事。
前奏|承繼「英雄之心」
《遍地英雄》,中央電視臺農業農村頻道一個講述三農人物故事、展現平凡中的偉大、反映時代變遷的欄目。2020年初,其以《劉唐奇:用生命書寫傳奇》為題,將鏡頭對準了劉智的父親,一位與鄉村醫生、與中藥材種植等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七旬老人。
「在我的心中,父親真的配得上『英雄』二字!」劉智告訴記者,他的父親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在做鄉村醫生時,就指導鄉親們自己採挖中藥材換錢治病;後來看到鄉親們的中藥材難以賣出去,就乾脆放棄自己醫生的鐵飯碗,專門幫助鄉親們進行中藥材種植和銷售。
「魯迅先生當年棄醫從文,是希望用筆療救更多人孱弱的精神;我父親棄醫從商,則是希望通過中藥材流通,讓更多老百姓有錢看病、能去外面治病。」劉智說,新化的鄉村多是山高路遠,老百姓出門看病或者醫生出診都相當難,而且還有不少患者因為沒有錢,只能躺在家裡硬挺著、熬著。「父親的選擇與其後的辛苦堅持,就和魯迅先生一樣,都是一顆真正的為民、愛民之心。」
不過,1989年出生於中醫藥世家的劉智,22歲之前,卻從未想過自己會從事醫療或者藥材等相關行業。
因為他有一個大10歲的哥哥,家族學醫的重任早已被其穩穩扛在了肩上。而他,則像陽光下自由自在生長的種子,緊張學習之餘,還學過6年武術,加入過學校管弦樂隊,進行過籃球學習。最後,因為喜歡唱歌,他偶然參加一個比賽,竟一路走到了國賽。也因此,他被中央音樂學院一位教授「慧眼識珠」,並在他的建議下,前往北京開啟了長達6年的音樂專業學習。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2年哥哥被淋巴癌奪去生命,花甲之年的雙親悲痛欲絕,劉智瞬間成長。「家人需要我的陪伴,父親的中藥材事業更需要人持續打理,那關係許多鄉親養家餬口的飯碗。」劉智說自己輟學回鄉創業的前奏已響起,裡面有一股悲壯的力量。
劉智向婁底市長楊懿文(右一)一行介紹公司黃精加工情況。
副歌|扛起「定價之責」
不過,劉智也並非中醫藥「小白」。幼時背誦,爺爺教的是《湯頭歌》,一部以七言歌訣形式呈現的中醫常用方劑著作;少時出行,父親領去的是寧夏等地中藥材市場,學會的是如何挑選最道地的枸杞等中藥材。
此般常年「耳濡目染」,加上多年一線城市生活經歷,讓他回鄉起始便有了必須先「布局」想法——他說這也受音樂反覆吟唱部分「副歌」的啟發。可這需要牢牢把控的局著力點在哪?又該如何布呢?
與相關負責人、種植大戶、農民溝通,去往山裡、田間、地頭查看……整整一個多月時間,這個平素已習慣西裝革履裝束的大男孩,硬是跑爛了兩雙皮鞋。最後,他乾脆把自己整成了運動鞋、運動裝和草帽加身,全縣中藥材種植詳細情況也全被收進了腦海。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溫塘一戶農家,正遇上兩位邵東老闆前來收玉竹,農戶為了每斤能多加一毛錢,苦苦爭取了近兩個小時也沒成功,最後只能無奈地給老闆們裝車。」劉智說,沒辦法,全國玉竹的品牌與交易市場都在邵東,雖然新化玉竹也很道地,在市場上卻沒有任何話語權。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農戶手上是新鮮玉竹,經不得放,否則可能全部爛掉,更是虧血本。」劉智說,由此他得出中藥材種植,不在於擴大面積、增加品種,而在於解決產品粗加工和打造品牌問題,這樣才可能取得市場定價權。
彼時,玉竹主要被邵東「承包」,山銀花主要被隆回「承包」,新化還能憑哪個道地中藥材突出重圍呢?劉智說,當時他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醫學典籍,並請教新化縣中藥材協會會長李傳奉等前輩,再結合自己的調研情況,最後才將目光鎖定在了黃精。
黃精是中醫傳統補中益氣良藥,能增強人體免疫力,還有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功效。「我尤其看中了它『藥食同源』的特性,這意味著其可打破藥材需求和使用的局限性,進而可能創造出無限大的市場。」多年後,劉智說起自己當年的抉擇仍然相當興奮。
不過,雖然他的創業思路獲得了父親支持,卻在合作社第一次股東大會上遭遇了大部分父親老部下拍桌子等「圍攻」。「不破就不能立,改革需要想做事、敢做事、能做事的人。」劉智很堅定。這次會後,合作社股東由40多人減為6人。這6人迄今都還在各自負責倉管、種植、加工、銷售等板塊,並常常感慨「如今做事,激情越來越足了」。
生黃精和經蒸煮、晾曬後的黃精(右)。
高潮|唱響「品牌之歌」
秋末冬初,劉智攜公司九制黃精、黃精片、黃精代飲茶、黃精酒、黃精糕點、黃精麵條、黃精速溶飲料等系列產品,先後參加了第26屆中國中部農業博覽會、第十五屆中國成長型醫藥企業發展論壇。
「受邀參加這些官方、業內、社會認可度相當高的展會,本身是對我們產品的一種認可和宣傳;同時,這也是一個與同行交流、了解市場動向等的大好機會。」劉智告訴記者,黃精尚未廣為人知,不少人現場了解後都非常感興趣,而且之後通過網絡等的回購率相當高。
但更讓劉智頗為得意的,是「新化黃精」如今已可以自己辦展會,而且辦出了規格、辦成了品牌。
「我們已連續舉辦了三屆湖南黃精高峰論壇,參加省區市第一屆為11個、第二屆為14個、第三屆為17個。」身兼新化縣中藥材協會副會長的劉智介紹,「今年9月剛剛舉行的第三屆還加冠了首屆中國黃精產業發展研討會,由黃精產業國家創新聯盟、湖南省中藥材產業(聯盟)協會、中國林學會林下經濟分會主辦,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玉賢等業內大咖都有來參加。」
一個個數字、一個個名字,從劉智開合的嘴唇中清晰迸出。而這背後,是2018年「新化黃精」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是2019年新化縣正式被國家林學會授予「中國黃精之鄉」稱號;是該縣黃精種植面積已達3.8萬餘畝,從事黃精產業專業合作社和企業80餘家,黃精綜合產值突破4.5億元。
「我們天龍山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應該算是其中的『頭部』企業之一,我也非常開心能和同仁一道,為新化黃精品牌打響盡最大的努力。」劉智頗有些自豪地告訴記者,公司2016年就被評為了省級林業龍頭企業,帶動了5600多名貧困戶增收實現穩定脫貧致富。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中醫藥奮起抗疫。「在國內100多個新申請的抗新冠肺炎中成藥產品中,有63個藥方用到了黃精。我們公司也為抗疫及時捐贈了價值40多萬元的黃精等產品。」劉智表示,「戰」時能作藥,「閒」時能兼膳,黃精正在實現自己「藥食同源」堅定期待。
新化縣城裡,黃精已有了重要的線下體驗基地——黃精食府。「我們還在打造黃精產品代言人,進軍新化黃精視頻號等直播領域。」歷經9載奮鬥,劉智的全產業鏈「黃精之歌」,也如深埋天龍山上的黃精一樣,破土而出、九蒸九曬、芬芳四溢,你「聞」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