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科普:為什麼電影24幀就行,但遊戲要60幀?

2021-02-22 愛搞機

大家玩遊戲這麼多年,或許都會有那麼幾個雲牽夢繞的疑問:為什麼2D像素化的古董超級馬裡玩起來不卡,但3D遊戲確卡了?為什麼電影每秒24幀不覺卡?但遊戲沒30幀就得卡成汪星人?雖然網上有各種各樣的回答,但很多都不盡科學不夠全面,所以筆者還是來全面科普一下吧。

生理基礎

電影膠捲記錄的逐幀信息

所有的故事都要從人類肉眼的「視覺暫留」和「腦補」現象說起,前者是指人類視網膜在光信號消失後,殘像還會保留一定時間的現象;後者是大腦自行補足畫面中間幀的「腦補」功能。它們的混合作用,讓我們誤以為每秒24幀回放的照片是「連續」的。

而至於為什麼要把數字定在24,這裡面更多是約定俗成和玄學,電影規格本身也經歷了16到24幀的轉變,這個數字以後估計也會繼續增長。而PAL/NTSC/SECAM三種電視信號規格,把幀數定在每秒25幀和30幀的原因,其實只是因為不同地區的供電頻率不同(50Hz和60Hz)……為了方便計算,採用NTSC制式的美國和日本,在遊戲中很自然地了沿用了每秒30幀的習慣(NTSC制式為29.97幀)。

但為什麼看24幀的電影毫無違和感,但30幀,甚至60幀的遊戲中也會出現卡頓?這裡直接說結論,決定遊戲流暢度有4個:動態模糊效果、操作響應、幀率和幀率均勻度,當中以動態模糊最為重要。

動態模糊

動態模糊,是指相機快門慢於物體運動而導致的運動軌跡拖影。3D遊戲和電影的重要差別:電影是現實光影的記錄,而3D遊戲是3D模型形狀/位置的實時渲染,前者會有動態模糊,而後者不會。

電影是恆定頻率的拍攝的膠捲/數碼照片,它可以完整記錄一段時間內的光線信息。一般24幀每秒的視頻會選取高一倍的1/50秒的快門,可以完整記錄半秒的光線信息。而這些「多出來」的豐富圖像信息,會像重影一樣疊在一起而造成動態模糊/拖影,其原理和「光繪」一樣,只是快門不是幾秒,而是1/50秒。

高快門速度的樣張

低快門速度的樣張

在人類大腦中,動態模糊是視覺信息量的一個重要表現,即使實際看到的幀數不夠,加入動態模糊的間隔畫面也足夠我們用來進行腦補,從而實現「流暢」。另外,偏題一下,如果同樣的每秒24幀,如果快門速度提高到1/96秒,那膠捲中記錄的光線信息只有1/4秒(24*1/96),丟失的光線信息會讓模糊效果減弱,這樣的電影看起來也是會有卡頓感的。

左側為不同快門速度記錄的光線信息量(快門越慢,記錄的光線越多),右為實際畫面

而遊戲則是把這個「快門速度」提升到極致的產物,遊戲中的30幀,是遊戲引擎生成的30個無限短的瞬間畫面,而且這些瞬間無論多快,物體本身都是清晰無比,絕壁不會有模糊效果。如果這時候還以24幀每秒播放,大腦會抗議,這貨動得這麼快,為什麼我還看得那麼清楚,完全不科學啊,結果「腦補流暢度畫面」過程就無法進行,我們就真的在看播幻燈片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要不提高取樣率,要不就人為增加模糊效果。前者是下面會說到的高幀率方案,而後者就是增加模糊效果欺騙大腦,讓它以為自己看到是高信息量的畫面(然而模糊效果也很耗資源)。

幀率大小

遊戲中的物體如果每秒移動1個像素點,我們或許還能覺得流暢,但如果物體每秒移動10個像素點,那就有明顯段落感了。這時候需要提高取樣率,把中間缺掉的畫面補出來,如果幀數提高到每秒10幀,我們就可以看到接近剛才1秒1個像素點的流暢度了。

通過把每秒24幀的畫面,提升到每秒48、甚至60幀,雙眼接收到的信息量大到一定程度,就足夠用來「腦補」出流暢效果了。雖然最完美的遊戲應該是要幀數儘可能地多,那樣才是真正模擬現實情況,但對於遊戲來說,渲染幀數越多,需要的性能就越高,這個方案的代價太大了。而現在大家公認的是,做到30幀就能完成腦補過程了。

幀率均勻度

然而實際遊戲中,30幀照樣會時有卡頓,甚至提升到60幀也還是會卡。平時我們擼手機評測的時候,經常兩部不同GPU的手機,就算顯示的FPS(每秒的幀數)相同,照樣也是會有流暢度差異,這是為什麼呢?

兩款顯卡的幀數對比

兩款顯卡幀渲染時間對比

這裡的問題出在了「幀」的精確上。即使之前時間都能30幀以上渲染,但只要有那麼幾個瞬間跌破30幀,那依舊是卡。理想情況下的30幀每秒,是30幀均勻分布,但實際上有可能前半秒渲染29幀,最後的整整半秒只渲染了1幀。

因為運算能力和畫面複雜度的限制(例如從平原中突然有巨大爆炸的畫面),前半秒渲染壓力小,可以滿幀跑。但一到爆炸場景,運算量暴增,來不及渲染,後面幀數就下降了。肉眼雖然對幀數的絕對值不敏感,但明顯的幀數變化還是能輕易地察覺的。

很明顯平時我們看的FPS(每秒幀數)的精度完全不夠用,我們需要把精度,從每秒多少幀,提升到每毫秒多少幀才能精確衡量幀率的穩定性。

響應時間與跟手度

遊戲和電影的最大區別是,遊戲是需要用戶做出動作並對動作進行實時反饋的。除了視覺流暢,我們還需要操作流暢。大家追求60幀高幀率的重要原因,為的就是降低響應時間。我們感知一個動作是否完成,是要機器接受操作信息,並最終反映在下一幀中才算完成。而實際操作中,大多數遊戲引擎在接受操作指令後,要3幀間隔才能體現在畫面上。

幀數刷新速度越高,我們能感知的操作速度就越快。30幀的遊戲,即使忽略操作指令傳輸速度,每個畫面持續33毫秒(1s/30=0.033s),一個操作需要100毫秒(33毫秒*3幀)才能反映在畫面上,而60幀的遊戲,則只需要50毫秒就能響應過來了。這50毫秒,在遊戲中很有可能決定你是爆別人頭,還是被人爆頭了。

另外,如果出現畫面壓力太大,機器來不及渲染,畫面出現掉幀甚至卡頓,我們的操作指令也是會被順延輸入的。效果就是我們幾秒前的做的操作,在幾秒後才逐一顯示在畫面上,這就是傳說中的卡成翔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電影24幀就行 但遊戲要60幀?
    為什麼電影每秒24幀不覺卡?但遊戲沒30幀就得卡成汪星人?雖然網上有各種各樣的回答,但很多都不盡科學不夠全面,所以筆者還是來全面科普一下吧。 生理基礎它們的混合作用,讓我們誤以為每秒24幀回放的照片是「連續」的。而至於為什麼要把數字定在24,這裡面更多是約定俗成和玄學,電影規格本身也經歷了16到24幀的轉變,這個數字以後估計也會繼續增長。
  • 為什麼電影每秒只有24幀,但遊戲30幀就卡成狗?
    為什麼電影每秒24幀不覺卡?但遊戲沒30幀就得卡成汪星人?雖然網上有各種各樣的回答,但很多都不盡科學不夠全面,所以筆者還是來全面科普一下吧。它們的混合作用,讓我們誤以為每秒24幀回放的照片是「連續」的。而至於為什麼要把數字定在24,這裡面更多是約定俗成和玄學,電影規格本身也經歷了16到24幀的轉變,這個數字以後估計也會繼續增長。
  • 電影的24幀和遊戲的60幀有什麼區別
    因周星馳的《喜劇之王》這部電影,我們很多人都知道了電影一秒有24幀。但同樣是24幀,玩遊戲就會非常卡,這是為什麼呢?24幀的視頻,在跑步等快速動作時,如果你此時你按了暫停鍵,就會發現畫面是模糊的,再加上人眼有腦補的想像畫面,所以連續播放時,察覺不到卡的狀況。
  • 同樣是24幀 為什麼電影很流暢遊戲很卡
    我們熟悉的電影,通常都是24幀/秒,也就是說一秒鐘裡它有24幅連續的靜止畫面。由於人眼有視覺殘留效應,當它們依照順序通過眼球反映給我們大腦的時候,視覺上就像動了起來一樣,這也是動畫和電影製作的原理。換句話說,對於電影來說,24幀/秒已經可以滿足觀眾的觀看需求,不會讓人產生卡頓的效果。
  • 如何用 60 幀播放 24 幀的視頻?
    目前來看,電視屏幕的刷新率已經從 4K 60 幀向 8K 120 幀過渡,手機也從 90 幀向 120 幀發展,最強的還是我們這些「打遊戲」的 PC 玩家,顯示器的刷新率已經是 144 起步,還要玩顯示器超頻。但是和屏幕對應的則是影視內容幀率的增長停滯:視頻已經實現了 30 幀向 60 幀過渡,電視劇和電影還是維持在 24 幀的水平。
  • 科普:都是24幀/秒的情況下,為何電影流暢而遊戲卡頓?
    這裡小編以24幀/秒為例子,這代表一秒包含24幅連續的靜止畫面,一般電影都是24幀/秒的,我們也完全感覺不到卡頓;但以24幀/秒來玩遊戲,那麼簡直卡頓得無法忍受,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差別一、電影和遊戲的成像電影成像:因為電影的每一幀都帶有動態模糊效果,比如將人疾跑的某個動態畫面截取出來,那麼就會發現人物或者周圍帶有殘影效果。但我們的大腦可以針對這種效果進行畫面補全,所以只要幀數沒有減少太多,那麼就不會產生卡頓的感覺。
  • 24幀電影與24幀遊戲,差距竟有如此之大?
    對於遊戲玩家而言,阻擋遊戲體驗的有三座大山,分別是網絡延遲、硬體配置、顯示刷新率。隨著國家政策提速降費的貫徹執行,網絡延遲的問題也開始逐步地得到了緩解。而遊戲的需求性能與硬體性能一直都是螺旋式軍備競賽,倘若顯卡的輸出幀率太高卻沒有匹配的顯示刷新率,仿佛自縛雙手。高刷新率顯示器的存在就成為補齊木桶效應中那條最短的木板。那麼什麼是刷新率呢,和遊戲幀率又有什麼蜜汁關係呢?
  • 在手機上把24幀的動畫和電影插到60幀,真的能絲般順滑嗎?
    但是,目前主流的視頻和遊戲資源,並沒有高刷新率的版本,可謂是一大遺憾。那一些手機廠商針對這個問題,開始嘗試用動態補幀算法去優化顯示效果,比如從初代就開始搭載MEMC動態補償晶片的鯊遊戲手機,剛推出不久的OPPO Find X2系列,以及即將推出的一加8系列等等。那麼問題就來了,手機上的動態補幀究竟有多大作用,效果是否可以滿足主流平臺的視頻觀看或者是本地視頻文件的優化呢?
  • 祖傳30幀的《血源:詛咒》,終於被玩家開發出了60幀補丁
    但是這裡存在一個問題,雖然遊戲變成了60幀,但也打亂了遊戲代碼的邏輯,使得整個遊戲都像是開了加速齒輪一樣。他個人認為60幀讓遊戲體驗有了大幅的提升,還特別錄製了一段完整的視頻來演示60幀的血源究竟是怎樣的。當然這一切都是通過對主機的破解而實現的,絕大多數人無法使用他的補丁,也無法在自己的PS4上玩到60幀的血源。不過通過Lance McDonald的工作,人們還是看到了60幀血源的希望。
  • 60幀吃雞和90幀吃雞有什麼區別?看吃雞實測
    關於幀率曲線圖組,有幾個常見的誤區要糾正一下: 一、幀率高≠流暢 判斷畫面是否流暢,更需要關注的是單幀耗時(FrameTime),並將實際單幀耗時和理論單幀耗時做對比。
  • 觀影|頂配120幀版本外,《雙子殺手》RealD60幀版也不輸
    此次新片,李安用高幀+3D技術呈現的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除了眼睛看得「爽」,電影背後蘊藏的李安式情感也同樣動人。 日前,《雙子殺手》在國內9城RealD旗下LUXE60幀終極銀幕廳率先開啟點映活動,接下來就讓周到君告訴大家,看60幀版本是怎樣的體驗。
  • TGA年度遊戲《戰神4》更新了!4K與60幀居然不兼容?
    在PS511月正式發售之前,該遊戲開發商便開始為PS4遊戲的兼容做最後的準備工作。包括《最終幻想7重製版》、《最後的生還者》以及《戰神4》在內的幾款PS4遊戲都進行了更新。《戰神4》是2018年TGA年度遊戲,在PS5上市初期便可以體驗這款優秀的作品,對於PS5初期的銷售起著推動效果。
  • 60幀運行遙不可及 主流手機原神流暢度測試
    像《原神》這種開放性世界的遊戲,具有較為宏大的場景,對於設備性能的要求較高,想要獲得足夠的遊戲體驗,我們使用的手機必須具備足夠的性能表現才行,米哈遊官方推薦使用驍龍 845、驍龍 855、驍龍 855 Plus、驍龍 865、麒麟810、麒麟820、麒麟980、麒麟990機型進行遊戲,並保證具有3GB RAM以上的內存。從官方的推薦來看,幾乎全都是高端機型。
  • 原神1.2版本開60幀最簡單做法?這樣輕鬆感受60幀流暢體驗
    不過一些玩家可能會因為配置不足,無法感受到60幀頂級畫面所帶來的震撼,小編給大家支上一招,可以幫大家解決這個煩惱,下面就來看看具體信息吧。玩《原神》的時候出現卡頓、延遲等問題,主要原因是玩家的設備無法滿足遊戲的需求所致。原神比較吃配置,不管是在手機上還是在電腦上,只要設備硬體稍有不足,遊戲就無法流暢運行,想要體驗全特效高質量畫面就需要我們升級手中的硬體。
  • 120Hz 3K超感屏絕無僅有 Find X2重溫120幀經典
    即使是面對視頻平臺所提供的24幀、25幀的標準視頻,也能夠運用技術手段進行幀率提高。我們都知道,目前市面上的手機都還使用60Hz刷新率的屏幕,這麼一比較,OPPO Find X2系列的120Hz屏幕,自然在畫面流暢體驗上所向披靡。
  • 原神1.2版本開60幀最簡單做法?這樣做輕鬆感受60幀流暢體驗
    《原神》1.2新版本「白堊與黑龍」馬上就要上線啦,新地圖「龍脊雪山」已經準備好迎接冒險家們的到來,新5星巖元素「白堊之子阿貝多」以及眾多新武器,都將會出現在遊戲中,給大家帶來更多新體驗。不過一些玩家可能會因為配置不足,無法感受到60幀頂級畫面所帶來的震撼,小編給大家支上一招,可以幫大家解決這個煩惱,下面就來看看具體信息吧。
  • 高幀屏看低幀內容?別在120幀Cinity影院看PPT
    就是其在亮度、幀率、動態範圍、色域、聲音等技術方面均有顯著提升,當然最關鍵的是支持120幀電影的播放。可以說,CINITY影院系統就是專為李安拍攝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和《雙子殺手》而生的。在《雙子殺手》這種3D、4K、120幀/秒的拍攝規格下,有了支持其播放規格的CINITY影院系統,我們就能體驗到電影的流暢畫面和超高細節動態表現,比如威爾·史密斯的飛車動作時,漫天飛舞的鴿子、機槍掃射牆上濺起的火花、汽車爆炸四散噴薄的火焰仿佛就在眼前;另外演員微小情緒的變化,包括汗毛的抖動、肌肉的紋理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 《原神》PS5性能測試:95%時間準4K穩定60幀
    此前,米哈遊曾經確認《原神》PS5版將以4K/60幀運行,近日,油管頻道VG Tech對PS5版《原神》進行了性能測試,結果為PS5版《原神》在95%的測試時間內能以準4K解析度穩定60幀運行。
  • 李安新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120幀版票價出爐:288元一張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將於11月11日在國內上映,做為北京唯一一家可以看到李安新作120幀版本原畫的影院,博納影院北京朝陽門悠唐店今日開始預售11月10日晚上24點《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120幀/4K/3D點映場影票。
  • 李安新片牛奶妹替你們先看了,120幀新技術+英倫版冠希哥,這個電影有點妙哦!
    我本身就是一個比較敏感的人,也經歷過這個困惑的狀態,在電影裡我盡力將這種內心還原。」    牛奶妹給大家敲黑板科普一下這個票價200塊的120幀新技術——國際通行的電影放映標準是24幀,即每秒收錄24張連拍圖片,組成一秒完整的連續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