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場掛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則讓人不太舒服

2020-12-16 羽觀史記

引言

生和死是無法挽回的,唯有享受其間的一段時光。死亡的黑暗背景襯託出生命的光彩。——桑塔亞那

對聯文化傳承已久,直到現在家家戶戶還會貼著對聯。對於對聯的印象,可能人們都停留在過年的時候。過年時很喜慶,對聯的顏色是紅色。而除了貼對聯,人們也習慣在門上貼上「福」字,貼「福」字時有個講究,就是要倒著貼。倒福也就是福到的意思。

貼「福」字有講究,貼對聯也有講究。一般來說,上聯要貼在右,而下聯便貼在左,這與古人寫字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當然,什麼場合什麼環境都有對應的對聯。火葬場掛的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有」,大家猜猜下聯是什麼。

一、遲早都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古到今中國孕育出了不少的文化。文化的力量,能使人在這國度富有精神的生存。關於對聯,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它富有意義,能給予人們力量。說到火葬場,人們能想到生死。其實生老病死是世間自然,無論你接受與否,它都確實存在。火葬場上有這樣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有,先到後到先後全到。」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死亡遲早到來,無論是早還是晚,它都會按照規律到來。

生與死,不僅僅是一字之差,在現實是陰陽兩差。無論是一個成就巨大的人,還是一個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他們都免不了化成一堆骨灰。一小說裡有這麼一句話:一切都將逝去,唯有死神永生。死後,人並不能帶走什麼,能留下的或許只有在別人心裡的形象。

二、對聯意思要匹配

對聯不同於詩詞,它適應用於生活的很多方面。普通老百姓一般不講究詩的押韻,只要順口便好。而講究的人對待對聯的方式不同,他們講究對聯的押韻及對偶。對聯雖短小,但它蘊含的道理及意義能讓人受益良多。很多時候,對聯的意思都十分淺顯易懂,只要識字的人都能看得明白。火葬場的對聯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人們只要認真念一念這幅對聯,便能得知它的意思。

對聯上聯與下聯意思一定要匹配,否則稱不上對聯。火葬場貼的這一句對聯上聯意境十分深遠,這就需要下聯也是如此意境。雖然難度比較高,但這並難不倒充滿智慧的中國人。上聯中的早晚和下聯的先後相關,上聯的來和下聯的到相對。不得不說,火葬場的這幅對聯,十分生動及易懂。

三、上聯淺顯易懂,下聯則讓人不太舒服

面對死亡,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闊達。如果非要說出一個人,就不得不說起莊子。莊子的妻子比他早去世,在他妻子去世之後,他驚鼓盆歌唱。按他自己的意思來說,就是要慶祝妻子終於離開塵世,長眠於天地之間。在他病重之際,他講過一句話,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百年之後,誰都會死去。死亡乃是常事,無分什麼先後。就算我可以後死,但我為什麼要貪戀那片刻的生存呢。

火葬場這個地方,不是隨便進入的。很多時候,人們都不願意提及,畢竟這並不是能讓人快樂的地方。如果在火葬場裡貼上一幅對聯,這不僅可以讓人們看得更加輕鬆,也可以讓人悟出一些真理。

火葬場的這幅對聯,不僅說明了這個場所的殘酷,也提醒人們要珍惜生命。生命是花錢也買不到的,如果逝去便不再重來。火葬場上見證過太多死亡,充滿了太多的悲傷,這幅對聯的用意相信大家也能夠明白。有的人看完火葬場貼的這幅對聯,覺得上聯寫得很妙,下聯則讓人不太舒服。其實看完上聯大家都知道這幅對聯的意思了,死亡是讓人毛骨悚然的事情。上聯已說明的事情,下聯再進行強調,難免會讓人覺得不舒服。

結語

的確死亡並不會因為人的思想而改變。只要人可以在死前好好的生存,便死而無憾。專注於眼前的生活,便不需時刻想起不知何時到來的死亡。對聯是文化的一種形式以及載體,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對聯從古時就出現,直到現在人們依然繼承這種優秀的傳統文化。對聯象徵人們對生活的一些反思,也象徵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的期待。短短一幅對聯,包含人們對人生的見解,也蘊含人生的真諦。不得不說,古人的想像力及智慧真令人感到振奮。不知生,何知死。關於死亡,只有生存者才能深刻明白死亡。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愛生命,珍惜當下。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火葬場貼出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完下聯,讓人很不自在
    經過上千年的發展,對聯被不斷細分,其中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輓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此外各種公共場所也會出現對聯的身影,比如學校的「園內桃李年年秀,校中紅花朵朵香」;醫院的「壽世壽人杏林春滿,為醫為藥桔井泉香」等等,都能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彰顯自身的職能。一副優秀的對聯能夠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但某些場所的對聯,讓人細細品來只覺得渾身不自在。比如火葬場的對聯,其中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看完下聯後家屬紛紛表示:很不自在!
  • 火葬場門口一對聯,堪稱絕對,上聯:進去一個又一個
    對聯在發源時就深受文人騷客所推崇,並且一直活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每逢過年必不可少的春聯。 對聯雖然深受大眾喜愛,但是其創作時也並不容易。創作時的靈感往往來自作者的過往經歷、所想所感,抑或是所見所聞。除了靈感,在創作對聯時還得符合對聯的規矩,對聯講究平仄押韻,對仗工整,因為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
  • 火葬場門口的一副對聯,看了讓人感慨萬千,一語道出了人生真諦
    說起對對聯,在現在的一些古代題材的電視劇或者電影中,都會有這樣的場景,比如《唐伯虎點秋香》這部電影中,就有大量的對對聯的鏡頭,這說明,對聯在古代時候,也是一種重要的表達情感的方式,而現在雖然人們不經常沒事就像古代人一樣吟詩作對,但現在在過年的時候,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在門口貼上一副對聯,來表達祝福。
  • 經典對聯: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下聯一出,讓人拍案叫絕
    這個上聯看起來非常的精妙,而解釋起來也很通俗易懂,花甲就是指一個人的年紀到了六十歲,而兩個花甲重逢,自然代表著一百二十歲,接下來還有一個三七,九九乘法表可以知道是21,那麼一百二十歲加上二十一歲,一共就是一百四十一歲,與這個老人的年紀想當。
  • 廁所門前有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該怎麼對?
    引言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很多人對於新年的印象,都在王安石的詩中,有爆竹、春風、桃符。」隨著這種文化的流傳,到宋代的時候,對聯已經非常受廣大群眾的歡迎了。除了過年的時候要貼的桃符,才子們也會根據周圍的景色等等來進行對聯的互相考校,對聯變成了一樁文人的盛事。二、 關於對聯的故事說到宋代的才子,就不得不提蘇東坡了。蘇東坡在民間的對聯故事也非常豐富,並且和他的和尚朋友脫不了干係。
  • 一副不帶髒字罵人的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精華
    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這一點和詩詞十分相似,但又不像詩詞那般高深,相對來說更加通俗易懂,可以說是中文語言的獨特藝術形式。從古至今,很多文學大家都沉浸於對對聯的樂趣中。不少人人覺得能對得好對聯的都文化深厚的學者,沒文化無法體會到對對聯的趣味。
  • 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下聯太經典了
    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下聯太經典了對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歷經了千年的傳承,如今已經枝繁葉茂。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也可以見到對聯,比如說過年在門口貼的春聯,還有很多商店門口也貼著對聯,招攬生意。古人也很喜歡對聯,閒暇之餘,找來三五個好友,一起吟詩作對,不亦樂乎。或者用對聯來切磋文採,你來我往,妙趣橫生。
  • 劉家人出一上聯「劉邦劉備劉德華」,周家人對的下聯很是經典
    蘇東坡被貶黃州後,這一住就是好些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偶然間看見一條黃狗正在啃骨頭,蘇東坡便來了一句上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聽了之後,心中自然明白。他隨手將自己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扇子拋入水中,下聯也就出來了:「水流東坡屍(東坡詩)。」
  • 史上最「懶」對聯,下聯和上聯一字不差,文人:千古絕對
    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歷史上有一個趣聞,北宋慶曆年間,年僅20歲的王安石赴京趕考,路上曾遇上一富家員外以上聯"走馬燈,燈走馬,燈走馬停步"徵集下聯來為女兒招婿,王安石因著急赴考只嘆無緣離去了會試時,主考官十分屬意他,於是出了一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校考他,王安石電光火石間以路上所見的那一聯相對,因此得了主考官的青眼。辭別主考官後,王安石連夜奔襲去了那富員外家,幸好那對聯還沒有被誰對上,於是王安石以主考官的下聯相對,最終引得美人對他一見傾心。
  • 鄭板橋罵和尚為「禿驢」,上聯「鳳來禾下鳥飛去」,下聯更是絕配
    對聯不僅僅講究對仗工整,一副高深的經典佳對,往往都讓人玩味其中,或能感悟出深刻的道理,或能從中發現什麼隱藏的含義,對聯可以說是一種高級的文字遊戲,文人墨客對其更是喜愛有加。歷史上有關對聯的趣事有很多,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說清代鄭板橋的對聯趣事,細細品讀,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 上聯:「八戒洗澡,豬下水」,下聯一出,人人稱讚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其中的一副妙對,上聯:「八戒洗澡,豬下水」,下聯一出,人人稱讚,這是怎樣的一副精彩下聯呢?一、對聯的基本常識與詩詞相比,對聯在對仗與平仄上有較高的要求,尤其一些比較「正規」化的對聯,更需要對仗工整、平仄協調。
  • 蘇小妹出上聯:「面對面吃麵」,蘇軾摯友回下聯讓蘇小妹羞紅臉
    對聯的歷史非常的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隨著歷史的發展延續至今,直到今天,對聯依然存在人們的生活中。在中國,對聯最早期是作為春聯而出現,隨著時代的發展,對聯不僅僅被掛在門上還成為了文人墨客用來切磋自己文化功底的方式。
  • 上聯:「一撇一捺寫人生」,下聯真是太經典了
    眾所周知,我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且源遠流長,且對聯也是我國歷史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對對聯不僅是才子騷客消遣作樂的一種方式,更重要的是可以考量學者的實力水平,故此,在我國歷史長河中,出現了數不勝數的經典對聯。
  • 老先生一上聯:「鴨婆無鞋空洗腳」,小神童一下聯,千古絕對
    北宋年間,有一年朝廷舉行科考,皇帝為了招賢納士,便讓鐵面無私的包拯去當監考官,除了朝廷的正常試題之外,包拯特別加了一副對子,且放出話來,只要天下的考生,能對出這下聯,便會舉薦其到朝廷任職,一時間,學子們紛紛拍手稱讚,如此新穎的考試方式,破受讀書人的歡迎。上聯:我包大人,受皇命,坐北朝南,顧左右,監考生,誰都不馬虎
  • 上聯「如來翻山,佛跳牆」,下聯一出,非同凡響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最接地氣的除了俗語就是對聯兒,對聯不但是充滿韻律的文學形式,而且還充滿了趣味,談起對聯我們的腦海就會浮現出一副副文人墨客,邊喝酒賞花,邊互出對聯,比拼才智的畫面當真是詩情畫意好不熱鬧,從古至今湧現出了不少優秀的對聯。
  • 歷史上最懶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字不改,卻成千古絕對流傳至今
    周邊早傳「傷仲永」之意。幸好後來的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得到了胡宗憲的欣賞,成為他的幕僚,開始參與時政並出謀劃策。一展自己的才華與抱負,軍事才能漸漸顯露。 受此刺激的徐渭精神瀕臨臨界點,行事也是愈發的狂放不羈起來,後來在嘉靖四十五年(光源1566年)又恍惚間遇到自己的妻子與一和尚歡好,還未來得及多想就直接發瘋拿起刀斧殺死了妻子,被判入獄。 隨後幸得友人多方疏通關係,才免於死刑獲得大赦。出獄後的徐渭精神愈發不穩定,極其討厭權貴不肯與之為伍。
  • 上聯已備好,邀你對下聯
    還別說,這上下聯裡面的學問可真不小!來聽小編跟你說說↓↓↓春聯的來歷春聯來源於古代的桃符,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長期延續下來的民族風俗文化。
  • 雨傘鋪一上聯:「問生意如何,打得開,收得攏」,下聯太經典了
    對聯,也稱「楹聯」「對子」,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漢語言文學藝術方式,自古受到文人仕子的喜愛和追捧,簡短有趣,多層深意,每每出去遊玩,總要對上幾幅,既借景做題,又能促進友誼,何樂而不為之。大哥李興陽經營的是紙傘,當紙傘鋪掌柜,小弟經營汾酒,當酒館老闆,沒同行,沒有競爭,但是卻在共用一家店鋪,因此,到了開業那天,這兄弟倆就想著寫一副對聯,既能表明自己的店鋪的別具一格,又能很好體現自己的心意。
  • 上聯「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生生不斷」,同學群對的下聯精彩
    對聯不僅是一種文化形式,更是一種百玩不厭的文字遊戲。古今天下,不論是文人士子,還是販夫走卒,或者說是上班打工族,閒暇之餘,都喜歡對幾個趣味對聯。從平仄上來看,如果把「生生不息」改成「生生不斷」這個上聯就完美了,改之後就是「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掌握了上聯的關鍵點後,廣大網民朋友們紛紛參與到對下聯的活動中來了。
  • 才女出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才子對出下聯,實在太經典
    不管怎樣,只要你是「有德有才」之人,就可以娶走名門閨秀,相信大家對「對聯」都非常的熟悉,每年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貼對聯,以求平安或者好運。而在古代,對聯可是考驗一個人是否有才的重要依據。比如宋朝有一女子,在即將出嫁的時候,就選擇了頗具才情的對聯招親的方式,她出了一個上聯,由對方男子出下聯,那麼結果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