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山電商農產品加工中心:餈粑土貨搭電商快車出大山

2021-01-13 騰訊網

"大家加把勁,今天的訂單已經突破5000單了!"

"打包的動作快一點,快遞車馬上就到了。"

走進獨山電商農產品加工中心,空氣中到處瀰漫著餈粑的糯香味,工人們在各個車間有序地忙碌著,一個個包裝好的"網貨餈粑"在車間"整裝待發"。

包裝完畢的餈粑

"我們生產的餈粑是用純糯米做的,自十二月中旬參與網銷平臺活動以來,平均每天銷售量能達到5000單,日銷售額達7萬元,每天需從農戶或米廠回收糯米一萬斤才能供應生產。"獨山農產品加工中心行政主管胡莉介紹,為保障餈粑供應鏈不斷,加工中心從原有的18名員工擴增到近50名員工,每天實行三班倒工作機制,預計這樣的情況將持續到年後。

成排擺放的餈粑

晾曬

2019年8月,獨山縣供銷社從強化電商孵化、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農產品網貨轉化率三個方面精準發力,著力打造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農產品加工中心、電商快遞物流集散中心,形成"三個中心"互補互進的電商運營全流程,不斷釋放電商活力,拓寬黔貨出山路子。其中,農產品加工中心是獨山電商三個中心的重要一環。

忙碌的工人們

認真工作的工人

為打造過硬產品質量,縣供銷社引進專業團隊——貴州山裡良品食品有限公司進行運營,通過"電商+基地+加工園"模式,整合獨山特色農產品加工資源,形成集生產加工、包裝、銷售、品牌培育為一體的農產品網貨加工中心,推動原有的小加工廠、作坊走向標準化、產業化,實現集群抱團發展,在持續拓展電商產品種類的同時,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業產業革命提質增效。

真空包裝

目前,該中心已有剁椒、餈粑、酸豇豆等10餘種精深加工網貨農產品,且質量、標準、包裝已實現統一,並以"樂味享"公共區域品牌為主導,通過天貓、淘寶、拼多多等線上、線下平臺進行銷售,不斷加強農產品品牌培育。

"為助力脫貧攻堅,幫助廣大群眾增收致富,中心始終堅持原材料從本地回收,逐漸形成特色鮮明的農產品加工產業帶和產業集群,形成了年生產能力5000噸優質生產線,年銷售達到5000萬,直接或間接帶動500餘人就業增收。"獨山農產品加工中心負責人黃家俊說。

蒸煮糯米

一直以來,該中心對產品品質精益求精、對顧客滿意度孜孜追求,將匠人精神貫穿到每一個產品的製作中,選料、清洗、製作以及包裝等各環節都及其用心,並嚴格要求員工上班期間佩戴口罩手套、頭髮收緊,在徵服全國廣大消費者口味同時,保障客戶食品安全。目前,該中心已建有縣級公共農特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中心、標準化質量保障與溯源綜合管理系統,並結合縣公共運營中心培訓孵化的學員及企業,指導企業進行網貨加工技術升級,並提供預冷、初級分揀、快速檢測等服務。

裝袋

下步,該中心還將升級技術裝備、提高技術創新,拓展土豆片、辣子雞丁等農產品種類,全力打造成為有規模、有特色、有核心的農產品加工中心,推出更多獨具特色的爆款產品、網紅產品,助力"黔貨"出山,為獨山電商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提供堅實基礎。(獨山縣融媒體中心 胡邦榮)

相關焦點

  • 淘寶愛心助農帶動貧困縣農產品走出大山 土貨鮮食頻道月銷售額超過...
    記者近日從淘寶獲悉,在過去一個月裡,淘寶土貨鮮食頻道的貧困縣農產品銷售額超過6億元。  「土貨鮮食」是淘寶的一級頻道,由阿里巴巴脫貧基金和興農脫貧項目組聯合運營,是主要購物App中唯一一個貧困縣農產品銷售專區。
  • 吳紹林:讓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 帶領家鄉群眾走上增收路
    融水縣靈睿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依託網際網路營銷手段,積累了線上龐大的終端消費群體,成功運營了融水縣農產品電商中心,建立自己的物流、冷鏈、加工等體系,形成現代生態農業的上下遊產業鏈,擁有配送車輛多輛。公司建設有自己的電商服務平臺,從倉儲到配送,都有自己的完整物流體系,讓顧客不出門也能買到大苗山生態農產品,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促進電商扶貧。
  • 安福縣:土特產搭上「旅遊+電商」快車
    近日,安福縣泰山鄉春源特產店內,店主羅娟正在對發往各地的農產品進行打包,說起發貨情況,羅娟笑著說:「除了一些旅客來店裡購買羊獅慕土特產,還有很多人在我的網店購買,每天在網上至少接到40個訂單,銷售額非常可觀。」
  • 筷子敲鍵盤 舌頭打字 殘疾青年搭上電商創業的「脫貧快車」
    走進安康市漢濱區的「硒安扶貧超市裡」,貨架上擺放著琳琅滿目的農產品。一個青年坐在輪椅上,靈活的用他的舌頭操作著手機屏幕,不時向來往打招呼的人露出笑容。隨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名坐在輪椅上的青年名叫孫陽。
  • 新電商平臺為湖北土貨造創新場
    近來,不斷有湖北大型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上演「土貨」變身計,借力拼多多等新電商平臺,讓傳統農產品煥發出驚人的爆發力。宅家「抗疫」迸出研發靈感熱乾麵還可以和湖北藕「搭夥」「70後」張亮是地道湖北人,對湖北「藕家族」情有獨鍾。
  • 副區長直播帶貨火了,南康農特產品搭上了電商快車
    6月18日下午4點,「為脫貧攻堅助力,為贛南蘇區拼單」2020年贛州市「贛品網上行」扶貧產品線上展銷會暨電商扶貧直播節南康分會場火熱上線。這次活動是由南康區人民政府主辦,贛南日報社、南康區電子商務促進中心、家播匯、惠農網聯合承辦,贛州銀行支持。
  • 熱幹藕粉 荷葉咖啡 果汁蜂蜜 新電商平臺為湖北土貨造創新場
    近來,不斷有湖北大型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上演「土貨」變身計,借力拼多多等新電商平臺,讓傳統農產品煥發出驚人的爆發力。鄂產熱幹藕粉在網上俏銷。受訪者供圖。「愛荷」也是湖北較早以鮮嫩荷葉、荷花、蓮子、蓮藕等為原料,集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經濟實體公司。「這是我們剛剛研發出的新品,率先上線了拼多多等新電商平臺,全國吃貨反響熱烈。」12月5日,張亮在公司向記者展示,「新品的研發靈感源自於疫情期間宅家『抗疫』,人們對速食的需求更加營養、健康,而且口味還要接地氣。我們就在想,為何不能以藕粉為原料,做出武漢特色?
  • 《逆風飛揚》丨喚醒大山活力的電商經濟
    △何葉珂恩正在直播受疫情影響,甕舍村物流一度進不來,人也出不去,村民們的農產品出現滯銷。何葉珂恩告訴中國之聲記者,「只要能打開銷路,什麼辦法都可以嘗試」 抱著這樣的想法,她開始了為鄉親們的直播帶貨之路。
  • 嵊州香榧搭上電商快車,「致富果」豐產更豐收
    2018年9月5日,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嵊州香榧」區域品牌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嵊州重視香榧產業發展。經過20年的培育發展,全市香榧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現有香榧面積13萬餘畝。隨著投產面積的不斷擴大,香榧產量快速增長。
  • 土貨進城,電商先行!潮水鎮墟裡村村民們來了次農村電商分步走
    大小新聞客戶端12月22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通訊員 董倩倩)「土貨要上網,土貨要進城」,不懂電商可不行。隨著電商為農村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加強農村電商培訓顯得十分迫切。近期潮水鎮墟裡村在村兩委的支持下,對村民們來了次農村電商分步走!
  • 電商扶貧,點睛之筆
    隴南是全國唯一的電商扶貧示範市,從2013年至今,隴南始終把電商作為發展的突破點,牢固樹立了抓電商就是抓脫貧、抓產業、抓經濟、抓發展的思想理念,建立了一套組織推動新體系、培育了一批市場經營新主體、開闢了一條農產品銷售新路徑、探索了一種電商帶貧新機制,讓隴南的農特產品走出大山、走進全國、走向世界。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開辦網店1.4萬多家,累計銷售200多億元,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2萬人。
  • 長汀供銷電商扶貧農產品展銷服務中心揭牌
    4月27日,長汀供銷電商扶貧農產品展銷服務中心揭牌,中國銀行長汀支行、移動長汀、長汀安踏、紅府酒店,以及供銷、農業等單位開展消費扶貧產品現場訂購籤約。這是該縣成立的第二個貧困戶農產品展銷中心。近年來,該縣積極開展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加強電商供應鏈整合,組建成立「福建省供銷一家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用電子商務方式實現「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建立了18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優選設立80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並在各鄉(鎮)村建立了一批長汀縣名優特農產品O2O直銷中心。
  • 大涼山苦蕎茶拿下銷量冠軍,四川農產品如何借電商出川
    據阿里巴巴數據顯示,包括大涼山在內的深度貧困地區「三區三州」,這幾年在政府、電商平臺與生態合作夥伴推動下,「訂單農業」模式大範圍崛起,僅在在阿里巴巴電商平臺上銷售額在2019年已近20億元。2019年1至11月,涼山州整體電商交易額實現73.51億元,同比增長22.34%;網絡零售額22.91億元,同比增長24.27%.
  • 農村電商站在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
    一頭接在田間地頭,一頭連著消費市場,電商已逐漸成為農產品流通的新平臺、農民增收的新動力、農業產業化的新引擎、農村現代化的新渠道。近年來,農產品搭上「直播+產業升級」的順風車,消費端模式的創新,讓大批新農民和農產品成為「新網紅」,實現了品牌和銷量的雙贏。隨著創新升級,「電商+扶貧農產品」正在從末尾消費端逐步上溯,完整產業鏈的打造,正在成為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模式。
  • 消費扶貧「升級」文昌東路鎮農產品展銷(電商)中心19日啟動運營
    經過半年多的打造,文昌市東路鎮農產品展銷(電商)中心將於12月19日上午正式啟動運營。當天將集中展銷東路鎮和文昌市名優特色產品,舉行愛心消費扶貧和認購活動,還將邀請網紅達人通過抖音、淘寶等電商平臺,以短視頻、直播帶貨等「網際網路+」方式,讓更多消費者更加便捷地一站式「買買買」文昌扶貧產品,以實際行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農民增收。
  • 產業扶貧「雙百」典型|隴小南網貨供應中心:電商扶貧解民憂
    雖然生態環境好,但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是典型的「好生態+欠發達」地區,很多優質農特產品藏在大山深處難以銷售。對此,成縣縣委、縣政府把電商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措施,探索出了「六路帶動」的電商扶貧模式,即電商網店、產業、創業、就業、入股帶動模式和眾籌扶貧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2018年,成縣脫貧摘帽,電商扶貧功不可沒,隴小南網貨供應中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連接大山與消費市場 電商平臺讓農業成了更有奔頭的產業
    連接大山與消費市場 電商平臺讓農業成了更有奔頭的產業金羊網  作者:沈釗、李志文  2020-12-23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當季農產品如何才能賣得快
  • 藏羌淳野 川貨出山——2021平武縣扶貧電商優選農產品跨年市集成功...
    隨著2020年12月4日的平武電商優選扶貧農產品中國行啟動會的成功舉辦,,平武扶貧電商優選農產品系列活動在北京、石家莊、西安、長沙多地舉辦,活動現場設立多種平武特色產品展示以及大熊貓互動,讓廣大市民近距離感受平武魅力。
  • 全國人大代表梁倩娟:電商助力鄉親圓了脫貧夢
    之後,她順應網絡直播帶貨的發展趨勢,成為一名助農主播,幫助隴南大山深處的鄉親們銷售農產品,用電商助力鄉親圓了脫貧夢。如今,她已累計輻射帶動周邊300多戶群眾發展,其中包括100多戶貧困戶。她就是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隴南市徽縣「隴上莊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倩娟。全國人大代表梁倩娟通過網絡直播,幫助隴南大山深處的鄉親們銷售農產品。
  • 重走酉秀黔彭 感受脫貧巨變|一條農村電商鏈 串起三名小鎮青年
    何江華找貨源 從供應鏈中找商機 楊義明網店賣的土貨雖來自產業園裡的農特產品加工廠,但負責將這些土特產整合、包裝成電商產品,卻是山水隘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30歲的小鎮青年何江華就是這家公司的負責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