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加把勁,今天的訂單已經突破5000單了!"
"打包的動作快一點,快遞車馬上就到了。"
走進獨山電商農產品加工中心,空氣中到處瀰漫著餈粑的糯香味,工人們在各個車間有序地忙碌著,一個個包裝好的"網貨餈粑"在車間"整裝待發"。
包裝完畢的餈粑
"我們生產的餈粑是用純糯米做的,自十二月中旬參與網銷平臺活動以來,平均每天銷售量能達到5000單,日銷售額達7萬元,每天需從農戶或米廠回收糯米一萬斤才能供應生產。"獨山農產品加工中心行政主管胡莉介紹,為保障餈粑供應鏈不斷,加工中心從原有的18名員工擴增到近50名員工,每天實行三班倒工作機制,預計這樣的情況將持續到年後。
成排擺放的餈粑
晾曬
2019年8月,獨山縣供銷社從強化電商孵化、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農產品網貨轉化率三個方面精準發力,著力打造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農產品加工中心、電商快遞物流集散中心,形成"三個中心"互補互進的電商運營全流程,不斷釋放電商活力,拓寬黔貨出山路子。其中,農產品加工中心是獨山電商三個中心的重要一環。
忙碌的工人們
認真工作的工人
為打造過硬產品質量,縣供銷社引進專業團隊——貴州山裡良品食品有限公司進行運營,通過"電商+基地+加工園"模式,整合獨山特色農產品加工資源,形成集生產加工、包裝、銷售、品牌培育為一體的農產品網貨加工中心,推動原有的小加工廠、作坊走向標準化、產業化,實現集群抱團發展,在持續拓展電商產品種類的同時,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業產業革命提質增效。
真空包裝
目前,該中心已有剁椒、餈粑、酸豇豆等10餘種精深加工網貨農產品,且質量、標準、包裝已實現統一,並以"樂味享"公共區域品牌為主導,通過天貓、淘寶、拼多多等線上、線下平臺進行銷售,不斷加強農產品品牌培育。
"為助力脫貧攻堅,幫助廣大群眾增收致富,中心始終堅持原材料從本地回收,逐漸形成特色鮮明的農產品加工產業帶和產業集群,形成了年生產能力5000噸優質生產線,年銷售達到5000萬,直接或間接帶動500餘人就業增收。"獨山農產品加工中心負責人黃家俊說。
蒸煮糯米
一直以來,該中心對產品品質精益求精、對顧客滿意度孜孜追求,將匠人精神貫穿到每一個產品的製作中,選料、清洗、製作以及包裝等各環節都及其用心,並嚴格要求員工上班期間佩戴口罩手套、頭髮收緊,在徵服全國廣大消費者口味同時,保障客戶食品安全。目前,該中心已建有縣級公共農特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中心、標準化質量保障與溯源綜合管理系統,並結合縣公共運營中心培訓孵化的學員及企業,指導企業進行網貨加工技術升級,並提供預冷、初級分揀、快速檢測等服務。
裝袋
下步,該中心還將升級技術裝備、提高技術創新,拓展土豆片、辣子雞丁等農產品種類,全力打造成為有規模、有特色、有核心的農產品加工中心,推出更多獨具特色的爆款產品、網紅產品,助力"黔貨"出山,為獨山電商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提供堅實基礎。(獨山縣融媒體中心 胡邦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