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腳拳的鴛鴦腳擊法

2020-12-16 我的武林

武術向有南拳北腳之說,戳腳拳的鴛鴦腳動作則是該拳技擊性很強遠擊點的代表性動作,是習練與研究此腿擊法者應研究的腿法之一。

研究好該腿法的前提,首先要掌握其正確的動作概念、練習方法、技術要領、要點、特點和技擊方法。

鴛鴦腳可分,由靜態開始和動中開始兩種,又分左(右)式鴛鴦腳。

由靜止開始,以左式鴛鴦腳為例。

預備勢,如圖(一)。兩腳前後開立,左腳在前,膝微屈,右腳在後左腳前腳掌點地成高虛步;兩臂微屈,兩掌於胸前交叉成十字手,左掌在上,右掌在下;目視前方。

向後擺踢如圖(二),在右腿用力蹬伸的同時左腳用力蹬地,突然向後擺踢,右掌後擺,掌心朝上、至和地面平行為宜;左掌擺至頭的斜前上方,成橫掌,掌心朝外,肘微屈;起腳擺踢同時向後甩頭,目視擊點。

動作結束:隨機左腳前腳掌迅速戳地下落。落於右腳後成倒虛步。如圖(三)

技術要求:

①動作要協調、舒展、大方。

②後踢時腳不可過高,膝挺不得彎曲。

③後踢腳下戳落地時動作要迅速、敏捷、乾脆利落,短促有力。

④擺踢乾脆突然。

技擊特點與方法:

鴛鴦腳動作,雖然外觀上看起來是造型優美,舒展大方,但是在其技擊中又是一個非常有技擊價值的遠擊動作。特別是運動中,它不是獨立使用的動作,而是寸腳、玉環步、鴛鴦腳三個動作連貫使用,以假亂真,上虛下實,突然起腳制勝。動作以連連發出而著稱。

在深入研究其動作的特點與擊法時,我們特邀請河北省骨科研究所作了肌力實驗、北京體育師範學院電教研室作了高速攝影,對該動作做了運動學和動力學實驗,並從生物力學、動力學、人體解剖學和運動解剖學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分析過程詳況省略)。

其結論為:

<一>.該動作從生物力學的觀點分析,是屬於攻擊型遠擊技擊動作,動作實質是將人體所貯備的生物化學能及時轉換成肌肉爆發性收縮機械能進行技擊。

<二>.該動作的擊點較遠,力點也較遠;可分為高遠擊點和低遠擊點,在高遠擊點的速度為16.650弧度/秒即16.7米/秒;低遠擊點的最大速度為:14.694弧度/秒即14.1米/秒,符合技擊原理。

<三>.在技擊時擺動腿的髖關節對地面射線的夾角約為61°-90之間即速度最高峰時,因此能保持身體固定和支撐腿的穩固制動,保證了正確的技擊動作結構,而能在擊點瞬間產生最大的技擊速度和力量,擊點的力量一般為:361-397Kgm/S。

<四>.從運動解剖學的觀點來看,上體合理的前傾和擊前回首後看動作不僅利於髖關節的迅速制動,而且下肢後部肌群的預先拉長便更有利於技擊時肌群的爆發性用力收縮,是符合運動解剖學原理的。

<五>.從該動作肌電實驗的電位變化情況分析可以知道,擺動腿的髖部肌群,膝、踝關節的屈肌群用了很大的爆發性的收縮力,因此在其擊點的動量也最大,符合於技擊原理。

總上所述,在練習方法及動作規格要求上,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在技擊時上體要和地面保持的夾角固定在150°左右。在技擊時向後擺踢的高度(擊點)以不超過本人的髖高為宜,否則l將失去其技擊意義。 過低不符合運動學原理,發力不充分。過高易破壞身體平衡,不符合其技擊原理,在技擊時反而給對方以可乘之機。鴛鴦腳動作和寸腳、玉環步連用,一腳不中又進一腳,連連發出,環環緊扣,往往是擊上為假、擊下方真而取勝。練習時為找準擊點,可懸掛和擊點同高的沙袋,或在地上栽一木樁;選取固定高度,背對其物反覆向後擺賜,形成動力定型、有其準確的固定擊點,同時也熊夠增強擺動腿、髖、大小腿後部肌群的力量。(王玉春 楊連村)

1,「花鞭」吳斌樓真傳——戳腳翻子(四)

2,武林人物:戳腳翻子名家吳斌樓軼事

相關焦點

  • 白國棟先生談戳腳翻子
    問:白老師,您是戳腳翻子拳於伯謙大師的第一個弟子,所以,有人稱您是當今瀋陽戳腳翻子的「掌門人」,對吧?答:在瀋陽,我是於老師的第一個弟子,跟老師的年頭最長,這沒錯。但要說什麼「掌門人」我不能接受。「掌門人」 那是舊社會幫派的名詞,根本不是武術界的稱呼,是金庸、梁羽生等小說家們嫁接到文學作品中來的。
  • 戳腳拳譜
    戳腳拳路分文武,開張緊湊不一般。武趟技手多奇變,九支鴛鴦巧連環。文趟八腿稱八母,由此推求歸根源。二十四式用閃轉,寓奇放鬆看截攔。轉環短踢稱絕技,三十二式是真傳。簡精取純歸總結,總成拳法代代傳。手使推提並綿轉,貼穿纏展八字連。丁踹拐點為拳母,蹶錯蹬碾進腿閃。身似遊龍入滄海,臂如飛鳳落崑山。拳似虎爪帶捋接,掌似利箭挑劈穿。
  • 形意拳比詠春拳厲害嗎?
    詠春拳的日字衝拳是從胸前連續出拳,速度很快,特別像搗蒜,術語被稱為「詠春快拳」。其實詠春快拳太零碎,就像小碎步一樣,這樣的拳法用來捶背還不錯,打人就不給力了。因為詠春快拳節奏太快,這樣力量不夠,也不能結合到步法和轉身、聳肩的力量。
  • 泰森一拳能打出八百公斤,李小龍至少四百公斤,但都不如他的一拳
    因少時多病,李小龍從小便開始練習太極拳,太極拳練到一定水平後,他開始嘗試多種拳種,拜葉問為師學習了詠春拳,並同時練習螳螂拳、洪拳、少林拳、節拳、白鶴拳、戳腳等名目繁多的拳種。通曉多種拳種後,李小龍融眾家之長,自創截拳道。作為中國功夫的代表,李小龍讓中國功夫享譽海外,讓不少中華兒女為之自豪,而李小龍拍攝的武俠影片,有許多依然流傳至今。有人預估,李小龍出一拳,至少相當於四百公斤的重量。
  • 三十六式戳腳圖解
    2.戳步環繞拳:左腳向右蓋步,雙拳由腰間從左向上環擺,左臂直、右臂屈,雙拳拳心斜相對。接著,右腳再向左腳前蓋步,雙拳由上向右環繞擺動,右臂直、左臂屈,拳心斜相對,擺至左側,左腳向左側出腳成戳步,目視左側(圖2~圖4)。  要求:蓋步要連貫,雙環擺拳成弧線,戳步環擺拳與轉臉一致。
  • 中國真正的武林高手:被慈禧封為大內飛鷹 53歲時一拳打飛霍元甲
    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曾是慈禧太后的御前侍衛,八國聯軍的子彈都沒打中他,晚年曾一拳打飛霍元甲。 一生歷經六大名師傳授武功,這裡面就包括河北饒陽戳腳門大師李老遂、大刀王五、一代宗師楊露禪的大弟子王蘭亭、八卦掌大師董海川、心意六合拳大師嶽青山和武當金蟾派太極高人甘淡然。 李瑞東出名後,聽聞武清城的一條胡同裡,有個大戶人家養了4條藏獒,專門嚇唬過往的行人,有一位乞丐就活活被咬死了。
  • 李小龍訓練老照片:他把體脂控制在3%,一秒可打9拳踢6腳,圖3太瘋狂
    【練習寸拳】資料顯示,李小龍一秒可以打出9拳,踢出6腳。當與對手交手時,這樣的速度讓對手根本無法防禦。在這期間,李小龍還練習過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腳、節拳、白鶴拳等拳種,這為他後來創造截拳道奠定的基礎。
  • 拳海參配招
    因為缺少主動進攻技能,所以拳海參可以說是一個軟得不能再軟的柿子了,劇毒作為一個能穩定造成傷害的技能甚至比再生的意義還要大,不然對手真的是對著拳海參隨便上了。剩下的兩個格子可以有著一些技能組合,比如前面提到的純樸自我暗示接力棒組合,也可以配合劇毒帶上保護和浸水,讓拳海參完全打消耗,也可以帶上反擊增強一些自己的輸出(用反擊可以配合一下挑撥,虛張也是一個不錯的配合),然後雙牆也可以隨便塞,反正格子不是特別緊張。拳海參也會臨別禮物,不過和瓦斯一樣,讓拳海參這樣耐久不錯的盾牌直接放臨別禮物有點浪費,尤其拳海參有著接力棒。
  • 心意拳的七拳釋疑
    心意六合拳內動無形,用必七體,頭、肩、肘、手、胯、膝、足,長短互用,相助為友。今釋其秘,供好者參考。 頭歌訣:共工怒觸不周山,大業欲成膽為先。 釋義:心意拳肘打法與其它拳種不同,鮮有單獨運用肘技者,多以肘手互用克敵制勝。虎抱頭為肘打之典範,俗稱盤辮子。昔心意門前輩姚連山慣用此藝,常笑臉迎敵,雙手似理鬢,瞬間變雙剪手而下,對手即面北矣!若此勢起手撩陰不中,則豎肘施磨擦之勁創擊敵人心胸,頗為實用。
  • 說拳
    那麼,拳,介於「同船」和」共枕」之間,起碼是五百年修來的緣。       兩年前,有緣學練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日復一日,一招一式地練著,不知不覺間,已身不由己地如墜魔力深潭,流連忘返,樂不思蜀。箇中的滋味和情緣,豈能用言語概而述之。硬要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那就是:妙哉,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       拳打,貴有恆心。
  • 八極四郎寬拳(全)
    11.肘捶攝打左腳左闖半步,身體左轉,右腳前上一步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為右弓步;同時,左拳屈肘收於左腰側,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右拳經右腰側向前直臂平肩衝拳,拳眼向上,拳面向前。目視右拳。(圖31)14.馬步上衝兩腳左右分開成為馬步;同時,右拳屈肘收於右腰側,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左拳向上衝拳,拳面向上,拳心向右。目視左拳。(圖41)
  • 一拳衝出知多少?武術練習中對衝拳的體會
    給小學生上大學的課程,內容再好也不合適,飯得一口一口的吃,拳得一天一天的練,你層次高可以看不上,卻不能替別人完全否定!衝拳是武術最常見的技術動作,也是日常練習中最基本的內容。衝拳是直線擊打的拳法,在世界所有的武術和格鬥術中都有它的存在!練衝拳有站著練的,有扎著馬步練的,也有變著步型練的,難度不一樣!
  • 左勾拳的發力
    (有些人習慣使用「斜勾拳」,擊打的角度在普通平勾拳與上鉤拳之間。)陀螺式 - 這種招式讓你的身體向右轉。拳手以左腳為軸,出勾拳的同時身體轉動,加重勾拳力道的同時,亦可避開對手的攻擊射程範圍,以免被反攻。這種招式也可以用於反擊,讓你可以迂迴在對手的外圍尋機而進。
  • 阿宇說拳丨如何打出一擊致命的後手直拳?
    作為一個拳手,最出彩的無疑是一拳KO,在這些能夠結束比賽的最後一擊中,後手直拳 直拳裡面力量最大也最容易KO對手的一種 拳法,帕奎奧、阿瓦雷茲等兼具速度和力量的拳手比賽中經常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