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一周洗幾次澡?如何洗澡更科學?
洗澡是生活中比較重要的事情,對於怎樣洗澡,廣大網友這樣說:溫好水,打開水龍頭,直接衝唄!對,很簡單,但是就是這樣的簡單事情,有很多人都做錯過,到底錯在哪裡?請聽下文分解。
冬天溫度低,特別是北方,除非劇烈運動,否則不會出汗,所以洗澡的頻率一般為一周一次,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我也是如此,還有的人是兩周洗一次澡,這些都沒有什麼,洗澡的頻率不是問題之關鍵,只要你不是等到出現汗臭味了再洗就問題不大,如果你不擔心別人離你有點遠,你可以繼續不洗澡,只要你不覺得痒痒也可以,這不會給你的皮膚帶來什麼負擔。好了,為什麼說洗澡的過程才是關鍵呢?這是因為洗澡的時間、水溫以及搓灰的力度才是影響皮膚健康的關鍵。
洗澡水溫,大多數人在冬天洗澡都會選擇過高的水溫,實際上這是錯誤的,大錯特錯,過高的水溫對於皮膚是有傷害的,一般而言,洗澡可以分為熱水浴、冷水浴、溫水浴,這裡我們說下熱水浴,熱水浴的水溫在40℃左右,這個溫度就可以了,咱們是洗澡不是燙毛。如果你認為高水溫可以殺菌,這你又錯了,洗澡的核心目的不是殺菌,而是除垢,也就是搓灰,這個灰包括了皮膚分泌的油脂、汗液汙物灰塵、老化脫落的皮膚角質層細胞。
還有溫水浴,溫水浴的水溫在35℃就可以了,還有人會洗冷水浴,水溫在20℃左右。那麼,這幾種洗澡方式都有些什麼作用呢?熱水浴可以活血,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對於風溼性關節炎以及神經痛有好處,所以冬天建議洗熱水浴,當然,夏天運動過後也建議洗熱水浴,不要圖涼快。溫水浴適合泡澡,可以淡定的在裡面泡上一個小時,有鎮靜安神之功效,對高血壓、失眠多夢都有好處,所以夏天建議洗溫水浴。而冷水浴,一般情況下,很少有人會去選擇,不過,洗冷水浴有健身的效果,這是因為洗冷水浴時,機體會啟動體溫調節功能,提高神經系統應激能力,改善臟器功能,改善血管彈性,還是很有好處的,不過,一般人還是不要在冬天洗冷水浴了,夏天洗吧。
洗澡搓灰力度,我看很多人洗澡都喜歡使勁搓,把皮膚搓得紅紅的一片,殊不知這是最傷皮膚的,皮膚最外層是保護層,那層保護層就是皮脂膜,由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老化的角質細胞、汗腺分泌的汗液經過乳化形成的保護層,用勁搓、使勁搓都會使皮脂膜受到損傷,這對於皮膚保護不利。沒有了皮脂膜的保護,皮膚易乾燥脫屑,也易引發冬季皮膚瘙癢,引發這種煩惱的原因,一個是使勁搓,另一個是水溫過高,引起皮膚表面脫水,另外洗掉了皮膚表面的保護菌也是得不償失的,所以不要洗那麼熱的熱水澡,也不要搓那麼大勁。
洗澡的頻率以及時間
大部分北方人冬季洗澡的時間比較久,在公共浴室裡,時常有人在裡面洗一個小時,洗到全身泛紅,對於洗澡的頻率,北方人大致是一周一次,安排在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因為小孩子們休息了,就一同出來洗澡,在家裡太冷了,且熱水供應不足,所以都是去公共浴室,公共浴室裡的水溫都在40攝氏度以上,不建議洗半小時以上,脫衣穿衣時間不算,洗二十分鐘即可。
另外,還有五個不洗需要注意一下,即:飽餐或飢餓時不洗、運動勞動過後不宜立刻洗澡、發燒時不宜洗澡、血壓低時不宜洗澡、酒後不宜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