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各民族的遠祖先民,有的遠在舜禹時就存在了,有的在商周時出現,而藏族的先民室韋是南北朝時才出現的。最早的與最晚的相差2000多年。
各民族的直接族源,則多在唐宋期間,相隔不久。如蒙古族源自室韋,維吾爾族源於回紇,哈薩克族起源於突厥,藏族源於吐蕃,彝族源於烏蠻等等。
其中有些民族,形成以後,活動的地域範圍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如藏族、彝族、黎族、壯族、侗族等。
有的民族則變化較大,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這些古代民族,有些地域範圍變了,有的乾脆消失了。我們具體了解一下。
匈奴
前3世紀,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秦將蒙恬趕出黃河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
漢初,匈奴強大起來,屢次進犯,後為漢武帝所敗。
公元前53年,南匈奴投降西漢。公元前36年,北匈奴被西漢誅滅。
東漢時匈奴再次分裂為南、北匈奴。
其中南匈奴被漢族同化,北匈奴大致是現在的匈牙利。
初到歐洲時,北匈奴所向無敵,甚至打敗當時不可一世的羅馬帝國。
鮮卑
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興起於大興安嶺。是魏晉南北朝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
鮮卑起源於東胡族,秦漢之際,被匈奴打敗,分為兩部,形成烏桓族和鮮卑族,受匈奴奴役。
公元45年,鮮卑跟隨匈奴侵擾邊境,開始作為民族實體被中原王朝所知。
匈奴分裂後,鮮卑族逐漸擺脫匈奴控制,後佔據蒙古草原,同中央王朝時和時戰。
十六國時期,鮮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亂不堪,建立慕容氏諸燕、西秦、南涼、代國等國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並在439年統一北方。
另在青海、甘肅一帶,還有由鮮卑慕容部分化出來的吐谷渾政權,直到663年才被吐蕃吞併。
到了隋唐時期,鮮卑作為民族實體和政權實體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漸消亡。
柔然
是公元4世紀後期至6世紀中葉,在蒙古草原上繼匈奴、鮮卑等之後崛起的部落制汗國。
柔然來源的說法,有東胡之裔、鮮卑一支、匈奴別種之說,皆有一定的合理因素。而就柔然統治者的世襲貴族而言,他們是從拓跋鮮卑部落聯盟中分離出來的一支。
東晉十六國後期、南北朝紛爭對峙時,柔然與北魏和南朝形成了長期的並立。
遷居內地後,通過雜居,通婚等,大多先融合於鮮卑,最終被同化於中原漢族之中。
河南洛陽、山西雁門、代郡等地閭氏、鬱久閭氏、茹茹氏、茹氏等一些姓氏,他們的先祖就是柔然人。
突厥
突厥是歷史上活躍在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
540年,突厥這個詞開始在中國史冊出現。630年突厥可汗被俘,東突厥亡國。657年西突厥為唐所滅。
唐高宗682年,原東突厥叛國,建立後突厥。695年,後突厥投降並歸屬武周,武則天封其可汗為「歸國公」。
後來東突厥又叛國,直到745年被唐與回鶻聯軍攻滅,東突厥諸部或在戰爭中消亡,或融入回鶻,或融入唐朝。
唐朝滅西突厥以後,原西突厥汗國所屬突騎施、烏古斯、葛邏祿、欽察、卡拉吉、樣磨、處月等部落在中亞地區活躍。
如今的「突厥」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而是語言屬於突厥語族的各個民族的統稱,遍布多個國家和地區。
有土耳其人、土庫曼人、哈薩克人、韃靼人(塔塔爾人)、雅庫特人、吉爾吉斯人(柯爾克孜人)、撒拉爾人(撒拉人)、亞塞拜然人、烏茲別克人、巴什基爾人、楚瓦什人、圖瓦人、阿爾泰人等。
契丹
古代遊牧民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
唐初形成了統一的大賀氏聯盟,瓦解後,先後依附於後突厥、回紇。
唐末,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於916年稱帝,國號契丹。947年改國號為遼。
1125年,在女真族所建立的金朝的進攻下,遼朝滅亡。
1132年,耶律大石稱帝,史稱「西遼」,成為當時中亞地區的強國,不到百年為蒙古所滅。
隨著遼國的滅亡,契丹人逐漸融入了其他各民族,還有少部分演變為今日的達斡爾族和雲南的本人。
女真
今稱滿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肅慎,「女真」一名最早見於唐初,基本形成民族形態的時期大約是在唐朝。
1115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朝。
金朝滅遼、滅北宋,佔領中原地區後,遷徙到燕山一帶,以後定居在華北地區。定居在中原的女真人,逐漸與漢族融合。
1635年,清太宗皇太極改族名女真為滿州族。1644年,入主中原。
清政府被推翻,滿洲族改稱「滿族」,今天主要聚居於中國東北、華北一帶,散居全國。
| 圖自網絡,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