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危中尋機

2020-12-26 南方新聞網

4月3日,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累計確診數超過80萬例。海外疫情洶湧而來,廣東紡織服裝出口受到衝擊。

「這是企業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有服裝出口企業這樣說。

危中見機,危中更要尋機。南方日報記者走訪全省多家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發現,面對挑戰,有人自我改革、延伸服務鏈條,有人產品轉型、抵禦短期風險,有人攜手上下遊、穩住供應鏈,有人未雨綢繆、轉戰國內市場。

4個側影,傳遞著廣東企業在危機中的韌性——自力更生,共度時艱,找到出路。

「經過風浪,才有韌性」

永嘉盛:41歲企業再啟內部改革延伸服務鏈

2月10日,東莞市南城街道石鼓村,41歲的「老居民」永嘉盛針織有限公司復工了,工人們幹勁十足。但2個月後的今天,海外訂單不足帶來的挑戰,擺在企業面前。

「這是公司成立41年來最大的危機。」永嘉盛廠長梁文生直言。

這並非一家企業的感受。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海外訂單遇冷。據海關統計,1—2月,廣東出口紡織服裝(包括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服裝及衣著附件)317.8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15.5%。

永嘉盛的產品100%出口,其中美國市場佔比達90%。梁文生預計,若疫情再持續3個月至半年,今年訂單量、金額預計將大幅下降。「訂單有些取消了、有些暫停了,做好的又擔心收不回貨款。」

比如,近期一批5000件成衣已運到美國,但對方未提貨;另有4萬件成衣已製作完、5萬件已做好部分工序,對方卻取消了訂單。

所幸的是,目前廣東省和東莞市政府減免社保費等政策施行後,永嘉盛為每個員工繳納社保大約減少一半;出口退稅、關稅減免等措施落實,也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

訂單形勢嚴峻,永嘉盛沒有一味「等靠要」,而是自力更生。「先保住企業、保住員工。」梁文生說,不到萬不得已,公司不會裁員。

目前,公司正想方設法優化流程、壓縮成本。2019年,永嘉盛出口銷售額3.1億元,其中原料成本佔45%—48%。在保障員工利益的基礎上,公司正著手整合冗餘、重複的環節,制定更科學高效的生產制度;升級管理系統ERP,提升生產效率,進一步減少原料耗損;加強員工培訓,培養更多設計人才、高級技工人才,為以後產品多元化和市場多元化做準備。

這樣的內部改革,永嘉盛並不陌生。

41年來,中國和廣東加工貿易發展跌宕起伏,永嘉盛亦幾經風浪:辦廠初期,人口紅利豐富,「三來一補」生意紅火;21世紀初,國內綜合成本上升,公司一邊掙扎生存,一邊向「微笑曲線」兩端轉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設立研發設計中心、開展「機器換人」;近年來,又努力發展自有品牌。

如今面對挑戰,永嘉盛再一次倒逼自己完成未完之事——伸延服務鏈。梁文生表示,從長遠看,針對上遊,要提供更優質的原料供客戶選擇;針對下遊,要協助客人管理物流,並在包裝設計和營銷推廣上提供專業解決方案。

「經過風浪,才有今天的韌性。」梁文生這樣說。

「有技術積累才能順利『切換』」

綠安誼:轉型生產醫用防護服暫度時艱

做了30年的工人制服,綠安誼服飾有限公司沒想到,如今竟能轉型做醫用防護服。

2月4日,綠安誼接到政府通知,抗疫一線急需防護服,希望他們組織生產。「我們馬上協調購買機器設備,政府的臨時備案也很快通過了。」綠安誼貿易部相關負責人回憶,2月5日首批關鍵設備壓條機到位,隨後公司開出兩條線生產醫用防護服,「當時暫停了原有海外訂單,全力生產醫用防護服」。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漸穩,綠安誼又「回歸正業」,像往年一樣生產工人制服,出口至日本。但海外訂單的下滑,出人意料。「今年一季度出口額約123萬美元,僅相當於去年一個月的量。」上述負責人說。

危中見機,原本支援國內抗疫的「權宜之計」,卻為企業暫渡難關提供了新思路。「最近一個多星期,生產防護服的機器又響起來了。」上述負責人說,目前公司主要客戶在日本,正需要大量防護服維持生活、生產和醫用需求。

30年生產專業工作服和勞保產品的技術積累、自動化改造帶來的設備更新升級、一批在廣州居住的熟練工人「即召即來」、對自身廠房潔淨條件的嚴格要求……多年積累的點滴,都成了綠安誼能順利「切換產品」的底氣。

「生產防護服只能解燃眉之急。」綠安誼仍感外貿形勢嚴峻,不敢鬆懈分毫。上述負責人也坦言,即使短期內能轉型生產防護服來抵消海外訂單減少的衝擊,也需要面對出口通關、標準認定等「多道坎兒」,有待逐步探索和解決。

「供應鏈上下遊要攜手自救」

互太紡織:力爭擴大國內客戶群

2月中旬,廣州互太紡織有限公司復工後,每天約25萬公斤針織面料走海運出口。最近一周,這一數字降至每天15萬公斤。「下周估計還有變化。」互太紡織出口業務負責人馬建華憂慮。

復工後的第一個月,互太紡織的工人們加班加點,趕製春節前的訂單,由於人員不夠,公司還新招了一批人。「現在,客人不再追著問我們能不能交貨,而是我們去追著客人問能不能收貨。」馬建華說。

海關分析指出,受疫情影響,服裝紡織產業鏈各環節的供應和需求都出現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同時,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日韓、歐盟、美國受影響較嚴重,短期貿易提振存在阻力,給全球產業鏈的順暢運轉帶來一定幹擾,跨國企業供應鏈將最先受到波及。

身處供應鏈中遊的互太紡織,一面「自救」,一面希望攜手上下遊企業盡力穩住供應鏈。

「上遊的紡紗企業,下遊的製衣工廠,都需要聯合起來,共同抵禦風險。」馬建華認為。

目前,互太紡織正計劃擴大客戶群,與體育品牌探索業務合作,進一步提高廣州工廠的利用率。

同時,該公司已於2018年開始進軍國內市場。「2年前國內市場份額只佔2%—3%,現在已經佔10%。未來我們還將挖掘更多信譽良好的國內客戶,進一步把握好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馬建華表示。

「對國內市場有信心」

寶升製衣:今年內銷提升20%將佔一半

最近,東莞寶升製衣有限公司正在網上招熟練工。平均月薪5000至6000元,手藝好的能給7000至8000元。

「薪酬比行業平均水平高一些,主要是做冬裝要求比較高,我們公司的款式、設計、拼接和工序也更複雜。」寶升製衣報關負責人溫美華解釋,公司復工以來,熟練工一直不充足。

疫情影響下,寶升製衣的海外訂單受到影響。為什麼還要擴招工人?溫美華說,一方面,公司主要生產高檔羽絨服、防風衣等冬裝,一季度本來就是生產淡季,出貨訂單很少;另一方面,「對出口預測雖然不樂觀,但國內市場還是很好」。

2019年開始,寶升製衣未雨綢繆,為了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和不確定性,加快開拓國內市場。「預計今年國內訂單會比去年多20%,內銷佔總收入比重超過50%。」溫美華說。

服裝出口企業轉內銷的一項難題,是國內外服裝款式、風格、尺寸、標準不同。為此,寶升製衣早已對相關技術工人進行培訓,培養更多設計和開發人員。

最新的訂單數據,更堅定了寶升製衣實施「出口轉內銷」策略的信心。今年一季度,儘管受疫情影響導致短暫停工,但其國內訂單量與去年幾乎持平,「這讓我們對全年發展有了信心」。

●南方日報記者 陳曉 實習生 周健超 通訊員 關悅

相關焦點

  • 廣東服裝企業危中尋機:堅持住,找出路
    海外疫情洶湧而來,廣東紡織服裝出口受到衝擊。「這是企業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有服裝出口企業這樣說。危中見機,危中更要尋機。南方+記者走訪全省多家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發現,面對挑戰,有人自我改革、延伸服務鏈條,有人產品轉型、抵禦短期風險,有人攜手上下遊、穩住供應鏈,有人未雨綢繆、轉戰國內市場。
  • 互太、永嘉盛…廣東紡織服裝企業如何應對危機?
    海外疫情洶湧而來,廣東紡織服裝出口受到衝擊。   「這是企業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有服裝出口企業這樣說。   危中見機,危中更要尋機。記者走訪全省多家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發現,面對挑戰,有人自我改革、延伸服務鏈條,有人產品轉型、抵禦短期風險,有人攜手上下遊、穩住供應鏈,有人未雨綢繆、轉戰國內市場。
  • 德州市陵城區化工企業危中尋機 站穩市場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1日訊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德州市陵城區德萊雅環保材料有限公司訂單銳減、海外貿易一度停滯,面對嚴峻的形勢,企業主動調整經營策略,危中尋機站穩市場。近日,德萊雅環保材料有限公司106噸液體硫化黑已裝車完畢,即將發往廣東市場。
  • 山東、河南紡織市場密集調研,紡織企業現狀如何?
    紡織服裝行業是我市最大的支柱產業,主要生產紗、坯布、床上用品、巾被、服裝、印染坯布等產品。先後獲得"山東省十大工業產業集群"、「山東省紡織服裝產業基地」、」中國家紡名城」等榮譽稱號。行業擁有孚曰集團、銀鷹化纖、大昌紡織、富源印染、真又美服裝等一批龍頭企業。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主要經濟指標總量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30%。
  • 重磅|粵港澳大灣區首現紡織服裝聯展-2020大灣區國際紡織服裝服飾...
    最硬核的展商 聚合力量危中尋機,乘風破浪!他們憑何脫穎而出?四大專業展會上,你將看到這些硬核企業。intertextile大灣區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大灣區面輔料展吸引了江蘇丹毛、魯泰紡織、萬事利絲綢、達利絲綢、華佳絲綢、德州華源、江蘇霞客、廣東兆天、天一紡織、寧波緯一、吉田拉鏈、蘇州中椋、湖南麻語、杭州榮諾吳江德伊、永盛工貿
  • 2020年服裝出口企業前景預判及對策
    據海關統計,2020年1-2月我國出口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137.725億美元,同比下降19.9%;1-2月我國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160.623億美元,同比下降20.0%。  國內消費方面,疫情之下的2020前兩個月形勢嚴峻,而這對於一些服裝企業來說,可能是剛剛開始。我們對2020年剩餘的292天有什麼研判?服裝企業又將如何應對?
  • 紡織服裝工業
    2007年,全市紡織服裝行業在克服人民幣持續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勞動力和原材料及成本上升、環保要求高和國際紡織品市場低迷等諸多不利因素,保持行業平穩發展。江蘇老三集團、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華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常州華利達服裝集團有限公司4家企業銷售收入超10億元。   2007年,全市紡織服裝行業繼續加大行業結構調整力度,取得一定成效。
  • 2020浙江嘉興市(嘉善)出口網上交易會(烏克蘭站-紡織服裝...
    2020浙江嘉興市(嘉善)出口網上交易會(烏克蘭站-紡織服裝專場)開展進行中! 2020-07-29 10:20:37 來源:全球紡織網
  • 疫情下紡織服裝外貿開局不利,前兩月出口降幅創近20年記錄
    在疫情、中美經貿摩擦加徵關稅、春節假期等多重因素的疊加作用下,前兩月紡織服裝對外貿易額出現大幅下降,其中主要是出口下降,進口仍保持增長。3月份外貿企業為完成前期積壓的訂單,出貨量大,當月出口將會較前兩月有所好轉。3月中開始國外訂單大批取消且尚無恢復跡象,國外客商的購買意願下降,下單量明顯較往年同期減少,對出口會造成長期負面影響。
  • 2017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百強都有誰?多個榜單出爐!
    ,其中紡織品服裝出口、紡織品出口和服裝出口分別按集團公司合碼和企業單列兩種形式公布。  2017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排名(按集團公司合碼)  (按出口金額排序前20名)  金額單位:萬美元   排名   企業名稱   出口額(萬美元)   1   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378562
  • 2020年越紡織服裝皮革鞋類出口減少
    據《越南經濟時報》網報導,越南工貿部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越南服裝紡織品出口
  • 紡織商會召開印尼服裝和服飾配件保障措施應訴協調會
    紡織商會召開印尼服裝和服飾配件保障措施應訴協調會 2020-10-19 10:28:22 來源: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
  • 第二十三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在石獅開幕
    第二十三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簡稱「海博會」)暨2020石獅國際時裝周、第二屆中國校園服飾國際博覽會,18日在「中國休閒服裝名城」、閩派服飾策源地福建省石獅市啟幕。「疫情加快了紡織服裝產業的結構調整和生態演變。」石獅市市長黃春輝告訴中新社記者,為應對這場危機和大考,石獅主動求變,危中尋機,以印染、輔料、校服、設計為重點,加快紡織服裝產業全鏈條提升。展會上,太極石纖維產品、石墨烯複合面料、「會呼吸」的布料、反光夜行衣……多種中國流行面料「黑科技」集中亮相,向客商詮釋「時尚之源」。
  • 產業鏈回暖,紡織服裝出口2652億美元增9.9%
    記者12月10日獲悉,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今年1至11月期間,我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到了265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9.9%。具體來看,前11個月我國紡織品出口1416億美元,同比增長31%;服裝累計出口1236億美元,同比下降7.2%。就在今年11月當月,隨著海外補庫存的需求持續增加,當期我國紡織品出口額為120億美元,同比增長22.2%,增速環比加快6.3個百分點;同期服裝出口額126億美元,同比增長6.9%。
  • 標準與質量 中國紡織服裝之殤
    抽檢得出的結論是,一部分企業對產品質量的監控不到位,質量瑕疵不少,一些樣品的質量並不能與其品牌知名度或昂貴的價格成正比。其中,「H&M」童裝就被曝出纖維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在這次比較抽檢中涉及北京、上海、浙江、江蘇、福建、廣東等6省市近40家生產和經銷企業,以及20多個知名度較高或銷售量較大的品牌。
  • 濟南舉辦紡織服裝行業產銷對接會,八家企業現場籤約2億元
    對接會的舉辦是為幫助廣大企業積極拓展國內市場,促進本地產業鏈協作配套,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健康發展。各區縣行業主管單位及50餘家紡織服裝行業的生產企業、5家電商龍頭企業等共計100餘家單位參會。本次對接會,通過現場參觀、專業論壇、項目洽談、商品展示、線上直播等形式,積極搭建供需對接平臺,推動產業鏈上下遊、產供銷實現精準對接,積極探索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紡織服裝企業發展的新路子。會上,20多家參會介紹本企業的產銷需求,30餘家重點紡織服裝企業進行了擺樣布展。
  •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於印發重點跟蹤培育紡織服裝品牌企業名單...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為貫徹落實《關於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6〕40號),加快推進紡織服裝行業高質量發展,經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推薦,委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紡織服裝品牌建設情況分析研究
  • 2019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創新企業
    歲末年初,本刊以媒體的視角回望行業發展軌跡,連續第十年發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並在十年之際,首次隆重推出年度「科技驅動榜樣」、「時尚引領榜樣」、「可持續發展榜樣」,與「十大新聞事件、十大年度人物、十大創新企業、十大優勢品牌、十大特色集群、十大產業園區(平臺)、十大活力市場、十大裝備先鋒」榜單共同發布。
  • 服裝企業火速轉產防疫物資,彰顯行業擔當 - 紡織資訊 - 紡織網...
    企業管理層及時而精準謀劃,分秒必爭地進行生產的部署與安排,員工們主動提前回到生產一線,夜以繼日地投入生產,為前方的白衣天使、防控戰士,為人民群眾提供防護保障物資,為新冠疫情阻擊戰做出了應有的努力和貢獻,體現了服裝企業在危難時刻的快速反應能力和責任擔當。
  • RCEP落地,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或受益最大
    從中日貿易來看,我國紡織品和服裝行業可能受益最大,而機械製造、光電製造等中高端產業短期內可能會受到一定衝擊。分析師指出,日本是我國產業用紡織品重要的出口市場。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9年,日本排在美國、越南之後,是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第三大出口國。去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對日本市場的出口額為16.59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出口額佔我國出口總量的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