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歷史看川普所代表的美國右翼:穩定與變革之爭

2020-12-26 澎湃新聞

原創 PUP China 普林斯頓讀書匯 收錄於話題#普林斯頓看大選3個

Editor's Note

2020年的美國大選是歷史性的。根據目前的統計結果,拜登得到的選票超過7400萬,是美國歷史上獲得選票最多的候選人,川普緊隨其後,以7000萬的數據位居第二。此前許多民調機構預測,拜登的支持率較川普大幅領先。而投票數據卻顯示近一半的美國人是川普的忠實支持者。

假如拜登順利上臺,他將面對的是一個更加分裂的美國。在川普的支持者們看來,拜登所代表的中間派與建制派並無較大差別。美國的中間派與右翼民粹之爭,使人進一步思考「究竟誰才能代表真正的美國傳統」。

《經濟學人》長期專欄作家Edmund Fawcett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以大歷史的視野對西方政治當前的分裂進行了觀察。他指出,戰後佔主流的保守主義總是在為誰以怎樣的形式維護什麼樣的傳統而爭執不休,而這一切構成了美國當今撕裂的本質。

文 | Edmund Fawcett

原標題 | The fight for the Right: Conservatives have always argued with each over who owns their tradition

(編譯時有改動)

美國和歐洲當下正處在右翼主導的政治時代。但是,誰又是右翼呢?這很難說。因為右翼保守派們正處於相互爭執之中。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他們在為誰更能代表他們的傳統而爭吵。一方面,處在政治中心肩負著協調重任的是一個思想更自由的保守主義流派。儘管他年事已高、疲憊不堪,卻還沒有被打敗。而另一方面,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強硬右派。這一流派混合著「民族國家優先」的民眾主義者(populist)和「市場優先」的全球主義者,形成了一個奇怪卻頗為強大的組合。極右翼在法國和德國也存在著擁護者,但其代表是美國的川普和英國的詹森。

正如任何大型的意識形態之爭,這兩個流派都聲稱自己代表了真正的保守主義,而譴責對方是叛徒。中間派視極右勢力為背叛「保守」的變態;而極右翼視中間派為筋疲力盡、不再代表「人民」的殘餘勢力,指責他們倒戈了「自由精英」。

昔日的保守主義者面對如今美國共和黨和英國託利黨被極右勢力的佔領感到不寒而慄。保守派專欄作家布雷特·史蒂芬斯(Bret Stephens)最近在《紐約時報》上撰文稱,「共和黨要想再次成為保守派思想陣營的唯一辦法就是擊敗川普」。英國保守派歷史學家馬克斯•黑斯廷斯(Max Hastings)在倫敦《時代》上發表了這樣的觀點:「我們絕不能誤以為當下正發生的事是正常的、是民主政治中常見的妥協。這並不是。當下所發生的一切是新的、奇怪的、不好的……詹森及其助手卡明斯(Cummings)的治理和川普的劇本是一致的」。

詹森和川普

如果我們將當前的現象拉入一個更長、更理性的鏡頭觀察,而不是將這些衝突簡單地貼上「保守」「自由」「極右」的政治標籤,就會發現一個更深層次的社會和政治模式。政治觀察者們似乎被川普和詹森的個性和表演所迷惑,而忘卻了「保守主義」流派內部正在發生的變化。讓我們先將時間倒回,看看保守右翼的緣起吧。

保守主義的一大任務在於應對過去三四十年來西方社會的劇變。二戰後社會的結構性變化、新的文化態度、地緣政治框架的解體以及經濟的全球化都重塑了西方過去的左翼和右翼進行政治競爭的格局。在思想發展和選票支持上,傳統的二十世紀左派正在撤退,右翼在政治領域迅速攻城略地,因而當下主要的競爭就存在於右翼的內部。

再往後退一個歷史階段就是19世紀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對抗。保守主義最初源於反抗自由資本主義和大眾民主的運動。然而,面對這兩股永不停歇的變革潮流,保守主義者們為了保護財產和社會秩序,很快就做出了戰術上的妥協,從而逐漸吸收並馴服了最初的競爭對手。

柴契爾和裡根

儘管這聽起來令人費解,但保守主義向自由民主妥協後的最終回報就是對自由民主的統治。與此同時,在不斷動蕩的資本主義現代化進程中,保守主義者對穩定和邊界的渴望從未消失。在與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合作的書Conservatism: The Fight for a Tradition 中,我以英法德美四國為例,闡述了這種保守主義內部衝突和觀念變遷的歷史。

在某種底層意義上,保守主義表達了人們對日常秩序和穩定的普遍渴望——希望明天像今天一樣。與此同時,保守主義不可能對資本主義提出反對,而資本主義不停地帶動著物質的進步,為人類社會帶來變化,不斷創造著新的明天。因而,保守主義一直面臨著兩種情況:承諾的穩定與持續的變化,從而形成保守主義內部對傳統反覆的爭執。保守右翼們爭執的內容不斷變化,但其爭執的本質是不變的。

保守右翼的歷史確實很長了,但這一歷史劇本如今正在陌生的、令人畏懼的環境中上演。縱觀歷史,在保守主義內部發生爭執時,既有成功的演進,也很不幸發生過災難性的衝突。

PUP內容速遞

兩百年來,保守主義通過對自由主義的對抗和適應挑戰著其安於現狀、厭於變革的政治特性。儘管上述做法使得右翼贏得了長期的權力並有效地成為了當下政治時代的主導,但保守派內部仍在繼續為與自由主義妥協到何種程度、捍衛哪些價值觀以及如何捍衛而相互爭執。本書作者、《經濟學人》長期專欄作家Edmund Fawcett對這段矛盾的歷史進行了扣人心弦的描述,闡明了當今保守主義內部的爭論。

PUP作者簡介

Edmund Fawcett於《經濟學人》雜誌供職30多年,曾擔任駐華盛頓、巴黎、柏林和布魯塞爾的首席記者。他的作品廣泛出現在《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衛報》等著名刊物上。他的作品Liberalism: The Life of an Idea 亦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原標題:《從大歷史看川普所代表的美國右翼:穩定與變革之爭》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總統任期已不足15天,川普又打起選民的主意,或將引發美國內戰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最新報導,剛進入2021年沒幾天,美國內就再度發生政治動蕩,原因仍在於美國總統之爭。 根據目前的結果來看,拜登已經是鎖定勝局,成為了美國下一屆總統。
  • 川普不甘心失敗,萬名右翼民兵進美國首都「勤王」,要抗爭到底
    根據美國方面報導稱,雖然美國總統川普在選舉中確認慘敗,但是美國總統川普拒絕承認這個結果。於此同時,支持唐納·川普總統競選活動的成員和全國各地的,支持川普右翼武裝組織開始聚集在華盛頓特區,參加在白宮草坪上「拯救美國的行動」。大量川普支持者乘坐客機和開著卡車抵達華盛頓。
  • 【世界知識】美國反種族主義抗議潮中的「塑像之爭」
    隨著抗議行動的蔓延,「倒像」聲勢不斷高漲,美國多地的南部邦聯領導人和將士的塑像被相繼推倒或拆除,被民權人士視為蓄奴制與種族主義歷史產物的邦聯塑像再度成為抗議行動的矛頭所向。 正因為此,在當前新一波反種族主義抗議潮中,美國家庭大票房平臺(HBO)暫時下線了該電影。
  • 美國人說|福音派基督徒:茶黨未死,仍在發出保守右翼的憤怒
    鄧恩10月底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形容川普是「茶黨總統」,「越來越多證據顯示他正不遺餘力的打倒『深層政府』。」2009年逐漸形成的「茶黨運動」脫胎於共和黨內右翼陣營,支持小政府原則,主張降低稅收。次年,「茶黨」運動在美國中期選舉中異軍突起,但在2012年的美國大選中,「茶黨」試圖阻擊歐巴馬連任慘遭失敗。
  • 李晉、馬麗:新冠大流行不僅讓川普檢出陽性,也測出了美國的深層...
    川普現象就是這種激進右翼宗教和反智主義結合的產物。白人宗教右翼在美國人口比例上並不佔據優勢,但這個群體卻在今天裹挾了美國的民主政治,並將反智主義推向了高潮。《反智時代:謊言中的美國文化 》的作者蘇珊.
  • 從新法西斯的故事探究:美國右翼暴力團體是如何形成的?
    自2016年川普參選以來,美國極右翼組織在短短四年內經歷了極速發展,本文以其中最早成立的「奮起反抗」組織作為切入點,闡述了極右翼分子羅伯特·朗多(Robert Rundo)成立、壯大該組織,並引發美國國內一系列極右翼暴力活動的故事。雖然川普目前在大選中已明顯落後,但極右翼組織並不接受本次選舉的結果,並可能組織進一步的抗議活動。
  • 美國首都大亂:彭斯「架空」川普直接調兵,被疑動用敏感法律!
    此外川普的推特社交媒體已經被禁言12小時,而防長與副總統、議長、參聯會主席已經在商量調動一些國民警衛隊已經被派往當地穩定局勢,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川普已經被架空甚至發生政變了呢?有關政變嫌疑最大的報導,就來自著名的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這樣的反川普媒體。
  • 美國最高法院的逆風生長:無為而治以小制大,川普也無法挑戰
    美國最高法院從沒有辦公樓到威權無二,其中一個為之貢獻最大的重要人物,即大法官馬歇爾。  關於馬歇爾憑藉「馬歇爾狀告國務卿麥迪遜之案」,而懟國務卿,壓總統,使最高法院成為了一個真正獨立並與聯邦政府其他部門平起平坐的機構,在拙作《美國最高法院的逆風生長:沒辦公室卻敢懟國務卿,馬歇爾的大招》中已有詳述。
  • 誰是小鎮做題家;右翼想像中的antifa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是個偽命題? 小鎮做題家的標籤與應試教育緊密相連,那麼與之相對的素質教育能否改變這些小鎮青年的命運?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劉雲杉認為,中國在教育的無差別和機會的平等流轉上有著深厚的歷史傳統,但在當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寒門子弟想要通過應試教育改變命運更加困難。在當下的中國,精約教育深植在政治經濟結構中,博放教育則嵌入在觀念和民情結構中。
  • 美國內戰並非不可能?川普一再煽動極端主義,或將動搖拜登政權
    川普對總統大選結果的質疑,給本就猖獗的美國右翼極端主義再次火上澆油,他一直堅持認為,拜登政府未來的上臺是非法的。儘管他關於選舉存在舞弊的說法已經遭到了多方否認,但也不是所有美國人都不相信這套說辭。恰恰相反,那些信奉"白人至上"主義的川普支持者們,對他的話深信不疑,而這些人也為美國發生內戰帶來了巨大的可能性。近日,四屆共和黨政府,總共100多名前國家安全官員共同籤署了一封警告信。信中表示,川普拒絕接受選舉結果,拖延總統交接時間,這種拖延極有可能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 美國右翼:為什麼白人會愛上亞洲女性
    這篇文章是美國右翼論壇《美國文藝復興》的一篇文章,我不知道我的粉絲裡面有沒有外嫁或者娶白人的人,只是跟大家普及一下為什麼美國右翼,美國保守派是怎麼看待女性的
  • ...川普|美國_時政|美國海軍學院|北卡羅來納州|麥迪遜·考索恩
    比如,在北卡羅來納州第11選區,25歲的共和黨小夥兒考索恩(Madison Cawthorn)贏得聯邦眾議院選舉,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95後」眾議員。麥迪遜·考索恩圖源:網絡八月,考索恩剛慶祝完自己的25歲生日,及時夠到了成為聯邦眾議員的最低年齡標準。然而,最吸引網友注意的恐怕並不是他的年齡,而是外貌。
  • 川普失利下臺,他的歐洲右翼小弟們到底有多失望?
    文|麥香雯 吳十六川普在2016年的當選,一度給了歐洲一些右翼政府極大的希望,他的種族主義言論和隨心所欲的政治風格在那裡受到了歐洲本土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運動的歡迎。
  • 美國的「大秘密」!川普說漏嘴了……
    美國總統川普又在社交媒體上懟人了!一氣之下,他還曝出了一個美國的「大秘密」。
  • 美媒:美國已成為一個火藥桶,陷入內戰會正中川普下懷
    一時間,當事警察那種對弗洛伊德之死毫不在意的殘忍,可能抑制住了川普和「警察的命也是命"運動支持者們最壞的衝動。當局被迫採取行動:涉案的四名警察全部被解僱,全國各地的警察局長都對他們進行了譴責,威廉·巴爾領導的司法部承諾,將會把針對此案的聯邦調查作為「首要任務」。就連過去鼓勵警察施暴的川普也把弗洛伊德的遭遇描述為「非常非常糟糕的事情」。
  • 美國大選「超級星期二」:川普的對手能不能定?
    這一天,美國50個州中14個州要「扎堆」搞總統選舉黨內預選。鑑於共和黨基本「板上釘釘」謀求連任的川普,預選主要看民主黨人最終選出誰去挑戰川普。「扎堆」視效可能更「奪目」,內鬥戲份或許更「抓馬」,算是預選階段一個小高潮。 那麼,過了這一天,民主黨在11月對陣川普的候選人會更明朗了嗎?這裡有一份「觀戰指南」。
  • 世界大變局與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兩種制度關係重構
    川普大搞「美國第一」,實行單邊主義,頻頻退群毀約,從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萬國郵政聯盟,到揚言退出世界貿易組織和猛烈抨擊北約甚至聯合國,再到終止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和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嚴重破壞了先前由美國主導建立的戰後國際秩序。美國及西方國家盛行的右翼保守主義和民粹主義,使全球化和國際秩序調整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是全球治理中不確定、不穩定的變量。
  • 川普敗選,美國為什麼沒有發生內戰?
    美國的體制在本次大選中的表現整體比較穩定,各司其職,沒有隨著川普起舞,這也是川普鬧不起來的重要原因。據說川普此前一直在向共和黨執政的州政府施壓,要求這些州違背選民意願,任命共和黨人組成的選舉人團來逆轉選舉結果,讓自己當總統。但從12月14日的投票結果來看,這種情況完全沒有發生。
  • 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排名。川普:我的「偉大政績」不配提名?
    美國白宮俗話說:「人在做,天在看。」中國到底像不像美國白宮以及政客形容的那樣?全世界的人民都在看著!不過絕大多人都認為中國的防疫抗疫措施做得非常棒!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也對中國的防疫抗疫措施大為讚賞,譚德塞也曾說:「中方行動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這是中國制度的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鑑。」反觀美國白宮,面對嚴峻的疫情卻毫無辦法,除了打輿論戰其他的什麼都做不了。難道美國的歷任總統都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