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我絕對是變懶了。
我開始對懶人食譜越來越感興趣了。(想必這是大家喜聞樂見的變化)
之前教大家用烤箱糊弄一日三餐,這次再來教大家用一鍋端的方法應付日常飲食。懶川近期就靠著這招續命,方便省事高效又好吃。
首先,你需要準備一樣工具:琺瑯鑄鐵鍋。
這種鍋堪稱全能,燜、燉、煮、燴、焗、煎、滷樣樣精通,還能直接進烤箱。不需要養護,使用方便,對懶人來說真的很合適。
過段時間我會專門寫篇文章帶大家了解琺瑯鍋。現在,家裡沒有琺瑯鍋的同學可以先用砂鍋代替來做以下2、3、4類食譜。
即沒有琺瑯鍋又沒有砂鍋的同學,可以用電飯鍋做以下2、3類食譜。
即沒有砂鍋又沒有琺瑯鍋還沒有電飯鍋的同學.你走.
我用的是北鼎的一個小圓鍋,既可愛又實用。16cm、1.8L的容量超適合1~2人吃飯,是我近期的新寵。
(有了綠色的還想要個同款紅色的,女人吶,就是這麼容易敗家)
工具準備好之後,來來來,擼起袖子跟我學。
準備一個萬能調味汁:味極鮮醬油2勺+白葡萄酒1勺+魚露1勺+蔥油or豬油半勺至1勺+少量鹽。
如果你家沒有這些調料,那可以用萬能調味汁2:生抽2勺+料酒1勺+蠔油半勺+食用油半勺+少量鹽。(或者兩個換著來)
然後,把牛肉卷、四季豆、蟹味菇、大蔥擺到鍋裡。怎麼擺隨你意。
倒入萬能調味汁。
蓋上鍋蓋放灶臺上,開中小火燜20-35分鐘,就醬,燜熟就好了。
家裡有蛋的還可以磕個雞蛋進去。
配碗米飯,就是一頓豐盛的晚餐。
就問簡不簡單?
雖然簡單到似乎有點敷衍,但味道可一點不馬虎。
雞蛋可以買可生食的,關火後打進去燜兩分鐘,然後把蛋黃和飯、菜、湯汁一起拌開,嘖嘖嘖,一口封神。
你也可以提前把食材和調料裝鍋放入冰箱,用餐時開火即可。真的只要會切菜就能做,絲毫不需要任何廚藝。(溫馨提示:從冰箱把鍋拿出來需要稍微恢復室溫再開火,以防琺瑯開裂)
下一頓,換些食材,就變成了完全不一樣的鍋。
舉個例子,雞腿肉+香菇+大白菜+千頁豆腐+萬能調味汁,同樣蓋蓋燜煮20-35分鐘。上桌。
不要塞過滿,塞太滿容易溢鍋
雖然和牛肉鍋是一模一樣的調味方式,但出來完全不是一個味道。
沒有額外加水,鍋底全都是食材本身燜煮出來的「原汁」,超級鮮。
千頁豆腐是這一鍋的靈魂配角,多放點。(還可以加點油豆腐)
剩下的湯汁還可以加一把粉絲進去,頓時有砂鍋粉絲的感覺了。清清爽爽,主食也有了。
做法總結:肉+蔬菜+萬能調味汁——上灶開火就完了。
再給大家提供幾個搭配思路:
a.鮮蝦鍋(番茄、蝦、杏鮑菇、凍豆腐)
b.雞翅鍋(雞翅、豆皮、胡蘿蔔、西蘭花)
c.羊肉鍋(羊肉片、洋蔥、白蘿蔔、荷蘭豆)
以上菜譜可以做到不用額外加水。靠鍋蓋和鍋蓋上的凝水凸點使鍋內水汽均勻回落,水份自循環,激發食材原汁原味,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廚藝就能烹飪出鮮甜的蔬菜和肉類。
無水燜煮是鑄鐵鍋的獨特優勢之一。
可替代鍋具:塔吉鍋。砂鍋的密封性不夠,不加水容易糊底,不能做這個菜。
燜飯,也是懶人的好選擇!
把肉菜切好,先炒一炒,然後加米加水,蓋蓋燜就好了。
每一粒米都滲透著食材的鮮香,超帶勁。
我已經給你們試驗出了最簡單的做法:
1、米先淘洗一下,晾一晾水。然後去準備食材。(小圓鍋一次可煮200g米,中等大小的鑄鐵鍋一次可煮500g米)
2、把肉和菜切成塊或者小丁。(燜飯對食材的包容性極強。大家手頭邊有什麼邊角料都可以放進去試試)
3、琺瑯鍋燒熱,然後加油,把食材放進去依次翻炒。
4、加點料酒,煮至揮發後把米倒進去。然後加水到剛好沒過食材的程度,用蠔油和生抽調味。
5、蓋上鍋蓋,關小火煮15分鐘,關火後再燜15分鐘。完成。開吃吧。
綠色蔬菜類的,可以在出鍋前5分鐘加進去,不然容易變黃。
也可以用烤箱做燜飯,溫度條件是:230度20分鐘。然後轉150度10分鐘。
我試過,大鍋小鍋都適用(大鍋最後可以再燜10分鐘)。家裡有烤箱的同學可以試試。
我總結了一些適合做燜飯的材料,大家可以隨意組合。排列組合一下,一個月的夥食都有了。
肉:臘腸、香腸、雞肉、排骨、五花肉、牛肉、蝦、貝類、魚乾、螃蟹、培根、肉末、臘肉鹹魚火腿等各類乾貨
菜:各種菌菇、玉米粒、胡蘿蔔、洋蔥、荔浦芋頭、土豆、南瓜、番薯、番茄、豆角、竹筍、蠶豆、花菜、蓮藕、板慄、茄子
臨出鍋前可放:芹菜、各種綠葉蔬菜、萵筍、豌豆仁、松子、葡萄乾、蔥花、豆芽、海苔/紫菜、青椒紅椒、香菜
調料:料酒+生抽+蠔油
稍微換下調料,比如加點咖喱,或者用藏紅花配海鮮,就很異域風情了。
接下來我再bb一些注意事項:
1、千萬不要加太多水。
鑄鐵鍋的鎖水效果很好,加太多水做出來的米飯會粘糊糊的,賣相很差。
只要基本上把食材沒過就好了。像這樣⬇️水就加太多了。
煮出來是介個樣子的。
米飯溼答答的,不過味道也是好的..
2、米最好提前浸泡一下,泡20分鐘以上。
泡過的米更容易燜熟,煮出來晶瑩剔透。可以先提前切配好,把米泡上,下班回來直接開工。
3、保溫性能好的砂鍋or電飯鍋也可以做燜飯,不過要先另起鍋炒香小料。
4、使用時加導熱板,可以保護鍋底。這樣受熱更均勻,不然在灶火集中加熱的那個地方容易焦糊。
對於容易糊鍋或者需要長時間燜燉的食材來說,都可以用導熱板護體。
但放上導熱板升溫會很慢,因為要先熱板接著才熱鍋,有時加熱慢到能讓我懷疑人生。有次我加了導熱板用鑄鐵鍋去炒糖色,炒了五分鐘糖還是固體。那一瞬間我開始懷疑我加的到底是不是糖…
所以一般我是這麼用導熱板的:
在炒料的時候放另一個灶頭先加熱,炒完再端過去。這樣基本不影響時間,會快很多。
如果沒有導熱板怎麼辦呢?可以:
(1)方便的話可在中途翻個鍋;
(2)真糊底了先泡一泡,然後努力刷鍋;
(3)用烤箱,熱源來自四面八方,不需翻鍋受熱也很均勻。
這也是非常適合我們懶人的烹飪方式!
煮一個鍋底,加自己喜歡的食材煮熟,再配一個蘸料,簡單又美味。
家裡有剩的邊角料都可以加進去,啥都能涮,不僅完美解決剩菜問題,還能完美實現食材多樣化。
A、泡菜鍋:
泡菜+水煮開,加鹽&少量醋,就是一個味道很豐富的湯底了。
如果家裡有韓式大醬,可以加一勺。
泡菜煮過後味道都在湯裡了,可以撈出扔掉
放點芝士年糕,青菜,娃娃菜,牛肉,筍,金針菇,煮熟就可以端上桌了。
泡菜切碎,+洋蔥碎+蒜末+一勺湯作為蘸醬。賊拉簡單。
鑄鐵鍋的保溫性能很好,這麼一鍋到吃完還是熱乎的。冬天幸福感十足。
舉一反三:大家在外面吃韓式料理的時候對大醬湯應該不陌生——弄個湯底,各種各樣的食材都能放進去一起上桌。這個泡菜鍋就是大醬湯變成大醬火鍋的感覺。
類似的,日式味噌湯、泰式冬陰功湯也是那種什麼都能放進去煮的湯。我們可以模仿它們做成冬陰功鍋、味噌鍋等等。
材料不多的話還可以搞個酸菜鍋,番茄鍋,菌菇鍋,火鍋底料鍋,一來二去,一星期的夥食又有啦。
B、豆漿鍋:
再教大家做個豆漿鍋,同樣非常簡單。
拿3塊豬骨煮點骨頭湯。如果懶得煮,可以用濃湯寶或者省略。
加入一袋原味豆漿,用鹽調味。
普寧豆醬兩勺(如果家裡沒有就加點生抽)
一個湯鮮味美的豆漿湯底就做好了。
加自己喜歡的食材煮熟。
吃菜的同時可以喝湯。豆漿的醇配合骨湯的鮮,好喝極了。
用蒜末蔥末香菜芝麻油蠔油調個蘸醬。
更多簡單方便的湯底,可以參考這篇文章:時間和成本都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快速煮出一碗好吃的麵條?
啫啫(jué)煲就是將生鮮的食材放進燒的極熱的鍋裡,配以幹蔥頭、姜、蒜和自製醬汁,經過高溫燒焗後迅速上桌的菜式。
它的製作大同小異,學會一個,又能照葫蘆畫瓢做好多。同樣是很適合懶人的超簡單快手菜。
首先準備一個啫啫萬用醬。
粵菜酒樓的啫啫醬做法比較複雜,我在菜譜書上找了個相對簡單的配方,試驗後味道不錯。如下:
李錦記海鮮醬100g+家樂煲仔醬40g+韓式燒烤醬40g+蠔油20g+老抽30g+白胡椒粉5g+鹽5g+芝麻油2g,混合均勻。
當然,如果你不常做飯,買這麼多醬料根本用不完。可以簡化:
海鮮醬+鹽+老抽+白胡椒粉。
然後,做個啫啫牛蛙煲。
芹菜切段,紅椒切絲,紅蔥頭、沙姜、蒜切一切作為小料。
牛蛙三隻讓店主宰殺切塊,洗淨擦乾水分,抹上啫啫醬醃製。
然後把鍋燒熱,倒油,炒香小料,加入牛蛙蓋上鍋蓋轉小火燜6分鐘。
再放入芹菜和紅椒燜2分鐘,出鍋。
再來個啫啫雞塊。
同樣的,雞腿肉和南瓜切好用醬醃上,配點小料,再切點芹菜和紅椒裝飾用。
炒香小料,加雞塊和南瓜,蓋蓋燜10-15分鐘,再放入芹菜和紅椒燜1分鐘,出鍋。
啫啫魚頭,啫啫芥藍,啫啫空心菜,啫啫墨魚仔,啫啫豬肋排,啫啫黃鱔,啫啫蝦煲,啫啫魚,啫啫雞翅,啫啫鴨腸,啫啫鰻魚……大家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啫各種你想啫的東西。
以上,就是這期的所有內容了。
我會把它們做成視頻,覺得看圖文菜譜比較麻煩的同學後期可以看視頻。
休息一下,下回繼續研究懶人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