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起源於中國南方,是古人發明的一種博弈遊戲。麻將因為打法簡單,容易上手,所以受到了男女老少不同年齡人群的喜愛。又因為其中的組合方式非常,所以形成了許多巧妙的技巧,因此能夠吸引許多敢於挑戰的人參與進來。
在中國,不同的地區的麻將規則不太一樣,但除了有個別地區是74張牌或136張牌之外,大部分地區都是加上春夏秋冬與梅蘭竹菊共144張牌。可以說,麻將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那麼,這麼有趣而又具有豐富內涵的遊戲是誰發明的呢?其中的名稱又是怎麼取得?而總張數為什麼 144張呢?當然有很多關於麻將的說法,但流傳最廣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不知在哪一個朝代,有一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都故去了。這個孩子叫麻人。麻人雖然生活貧窮,但聰明伶俐而且志向高遠。有一天,一位得勝還朝的大將軍從他居住的城中經過,麻人和一幫孩子在路邊觀看。大將軍威武的樣子讓麻人羨慕不已,他對夥伴們說:「我長大後也要做大將軍。」小夥伴後聽後哈哈大笑,紛紛譏笑他說:「別做夢了!你來飯都吃不上,還想做大將軍。
麻人聽了這些話,並沒有放在心上,於是開始早起晚睡、勤加練武。小夥伴們找到玩,他也不願出去。大家看他這麼想當將軍,就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麻將」。後來,慢慢叫慣了 ,連他原名是什麼都忘了。練了一年後,麻將有所小成。但他發現,如果再這樣練下去,飯都不吃不上了,也不是辦法。於是他就想著先幹點活賺點錢養家餬口。
麻將有一門好手藝,就是搓麻繩。由於他搓得特別好,大家總是爭先恐後地叫他來自己家「搓」。所以生意也非常好。於是,他就想,不當將軍當個有錢人也是好的。此後,麻將備了四隻白板箱,計劃著攢十萬塊錢。過了很多年,麻將終於攢到了九萬,但已經年老體弱了。許多朋友就勸他說:「你經過這麼多春夏秋冬,走遍東南西北,既觀賞地各地的梅蘭竹菊,又飽受風霜雨雪之苦。不應再奔波了,應該回家享享清福了。麻將聽了很有道理,就回家安享晚年了。
但是,麻將的兒子紅中,是一個敗家子,蓋房娶妻,沒到三年,便將麻將一生攢的錢花得乾乾淨淨。麻將一氣之下將四個白板箱砸碎,不久便生病死了。麻將的好友來幫忙料理後事時,將砸碎的白板箱找來,一共是一百四十四塊。為了紀念麻將,朋友們便將麻將一生的閱歷刻在木板上。從此,就有了萬子、東南西產、梅蘭竹菊、發財、白板、紅中等稱號,起名叫「麻將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