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明朝的三保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組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船隊,並率將士數萬人,名義上是經商貿易,實質是尋找失蹤的小皇帝——建文帝。
將士長年在海上漂泊,許多人因海上生活單調枯燥和思鄉之苦,精神萎靡不振,積鬱成疾。
鄭和看了非常著急,擔心一直這樣下去,後果將難以想像。他感覺到,一定要製作一種新的娛樂工具,給將士們解除煩悶。這種娛樂工具既要製作簡便,又要讓廣大士兵都能學會,最好能容納兩個以上的人同時參與。
經過冥思苦想,鄭和終於想到就地取材,利用船上現有的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圖案,再制定遊戲規則,放在吃飯的方桌上就能供四人同時娛樂。
在文字圖案的確定上,為了迎合將士們的心理和航海的實際,鄭和同樣動了一番腦筋。比如:紅「中」代表中原大地,迎合將士們的思鄉之情,由於中國的帝王一向偏愛紅色基調,故特意將「中」字設置成紅色。
因為航海的目的是經商,故竹牌刻上「發」字,以迎合大家的發財心理,發多少財?「一萬」、「二萬」、「三萬」……「九萬」。
由於航海中受食品來源製作條件的限制,將士們的日常主食是烙制的圓形大餅,吃多少餅?「一餅」、「二餅」、「三餅」……「九餅」。
遇到風平浪靜時,將士們也常捕魚來改善夥食,捕多少條魚?「一條」、「二條」、「三條」……「九條」。
船隊在海上航行,將士們整天看到的是一片白茫茫的滄海,故竹牌中設置了「白皮」。
鄭和當年航海使用的是帆船,所以最關心的是風向,故竹牌刻置了「東」、「南」、「西」、「北」風。
麻將長年的海上航行,人們感受最深切的是季節冷暖的變化,乾脆就刻上「春桃」、「秋菊」、「夏荷」、「冬梅」四朵花來代表一年四季,儘管後來竹牌上的圖案發生了變化,但「花」的叫法仍然沒變。
鄭和發明的這種新式竹牌娛樂工具,不像「圍棋」、「象棋」那樣深奧難學,普通士兵一學就會,很快就在將士中推廣開來。將士們萎靡不振的狀況也隨之一掃而光。鄭和也為終於找到了排遣將士們鬱悶和思鄉煩惱的途徑而開心。
後來一些將士們向鄭和反映:這種竹牌太好玩了,大家都非常喜愛,將士們一玩起來就精神麻木、如痴如醉,不僅樂不思鄉,而且有時連飯都忘了吃。但大家都把玩這種遊戲叫打「竹牌」,名稱不太雅觀,還是請主帥另賜一個名字吧?鄭和想了想回答:既然這種遊戲能夠麻痺將士們的精神,那就叫做「麻將」好了。
從此,「麻將」的名字就產生了,而且由海上傳到陸地,打法也不斷花樣翻新,逐漸成為中國人的主要娛樂工具。
知識連結
麻將牌
全副牌共有6類42種圖案,144張。
(一)序數牌合計108張
1.萬子牌:從一萬至九萬,各4張,共36張。
2.餅子牌:從一餅至九餅,各4張,共36張。3.條子牌:從一條至九條,各4張,共36張。
(二)字牌合計28張
1.風牌:東、南、西、北,各4張,共16張。
2.箭牌:中、發、白,各4張 ,共12張。
(三)花牌:春、夏、秋、冬,梅、蘭、竹、菊,各1張,共8張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