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族人走婚習俗簡介

2021-02-17 蘭誠馨語

繁衍後代靠走婚,雲南四川摩梭人。

勞動生活曾相識,男女情誼待加深。

篝火晚會火花迸,雙方戀成心上人。

男子半夜去花樓,偷偷摸摸始走婚。

駿馬栓在花樓外,男兒爬窗會情人。

帽子掛在大門外,以示約會防外人。

天亮之前須離開,可走正門早動身。

若待天亮才出門,視作無禮長輩憤。

走婚男女稱阿肖,生了孩子母家人。

待到孩子滿月時,生父設宴明身份。

生父竟可不養兒,合情合理無責任。

感情破裂欲分手,何用民政辦離婚!

不走自然婚不再,子女財產無須分。

雙方皆成自由身,又可各尋心上人。

母系社會女為貴,女方意願定成婚。

不重門第和地位,人品才貌是標準。

女人當家男主內,照看甥女或外孫。

走婚純屬人私事,家長親族不過問。

外族看來好奇怪,夫妻不是一家人。

(原創20181215於瓊海)

          瀘沽湖簡介

瀘沽湖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與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之間,距寧蒗縣城72公裡,湖的一半在四川,一半在雲南。

瀘沽湖,當地人稱「謝納咪」,意為大海,是至今仍保留母系社會傳統的摸梭族心中的「母親湖」,更是無數旅行者夢中的隔世仙境。也是四川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湖水面積50·8平方公裡。另有萬畝草海,水面海拔2688米,被譽為「高原名珠」。從高處鳥瞰,如一隻展翅的飛燕。湖中七島,婷婷玉立、林木蔥鬱。湖的西北面,雄偉壯麗的格姆山巍巍矗立,這即是摸梭人為之崇拜而人格化的格姆女神。湖的東南與草海連接,這裡牧草豐盛,牛羊肥美,淺海處茂密的蘆葦隨風蕩漾,蔟蔟的花草迎風招展,每到冬季,天鵝、黑頸鶴等珍稀候鳥數以萬計棲息於此,憑添一種生氣,一種景致。湖周在那茂密的原始森林裡,豹、獐、鹿、巖羊、小熊貓、短尾猴、斑羚羊等珍稀動物出沒其間,給人幾分畏懼,幾分野趣。湖畔,阡陌縱橫,田園萬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木摞房舍,炊煙嫋嫋,牧歌陳陳,漁火點點,阿哥阿妹結伴相隨,好一派景相萬千的農家農園,令遊人魂不守舍。如詩如畫的旖旎風光,亙古獨存的母系氏族遺風民俗,基督教中「諾亞方舟」,喇嘛教的朝鐘暮鼓,是那樣惹人矚目。

在這裡,一切都是那麼神奇,那麼古樸,無論是成丁禮、阿肖婚、母系家庭、喪葬等都是絕無僅有的。每個禮儀,每種風俗,都是一個個優美動人的故事,一支支優揚動聽的牧歌,無不充滿幾分神秘,幾分浪漫,幾分詩情,幾分畫意,從而給人以遐想與思憶。

在瀘沽湖這塊肥沃的土地上,人們的飲食文化也濃濃地染上了自然、古樸的特點。時至今日,摩梭人的飲食無論主食還是付食,仍以山間泉水、芳草、果仁、五穀雜糧作佐料,人工自釀、自醃、自烤、自煮後置於壇裡,放於火上、鍋裡、而後數日、數月直至數年,才開啟供己食用,供遠方來客品嘗,這就是瀘沽湖有名的豬膘肉、蘇裡瑪酒、酸魚、烤魚乾、牛頭飯、豬腸血米等等。這些美食佳餚,令您目不暇接,回味無窮。

氣侯:位於群山環抱之間,又有廣闊的湖面調劑氣溫,因此,氣侯冬暖夏涼,四季如春,月平均氣溫20度左右,且降水較少。

瀘沽湖景點:

1·草海  2·阿夏幽谷  3·摩梭之家  4·瀘沽三島  5·吉意溶洞  6·瀘源崖  7·獅子山  8·黑娃俄島  9·裡格半島  10·走婚橋  11女神灣  12·情人灘 等等。

      關於摩梭族走婚習俗介紹(散文部分):

我國的摩梭族現在還持續著走婚的習俗,現在還一直在走婚。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種婚姻制度。摩梭人是母系社會,在白天,男女很少單獨相處,只有在聚會上以唱歌、跳舞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

男子若是對女子傾心的話,在白天約好女子後,會在半夜時分到女子的「花樓」(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間,獨立於祖母屋即「家屋」外),傳統上會騎馬前往,但不能於正門進入花樓,而要爬窗。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叫他人不要幹擾。然後在天未亮的時候就必須離開,這時可以由正門離開。若於天亮之後或女方家長輩起床之後再離開,則會被視為無禮。

走婚是雲南和四川的少數民族摩梭人的習俗,摩梭人除了少數因為要增加家庭勞動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沒有婚姻制度。

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過男到女家走婚,維持感情與生養下一代的方式。由於母系社會中由女性當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歸母家撫養,生父會在滿月時公開舉辦宴席,承認彼此的血緣關係,避免發生同父亂倫。男性稱女情人為「阿柱」,女性稱男情人為「阿夏」。

這種婚姻關係不受家長、親族的感預、強迫,也不太注重對方的門第、身份和地位。選擇上較為注重家族(母系血緣的男女之間禁止接交)看重對方的人品、才幹、外貌等,在接交阿肖中女方的意願,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一般以女方的愛憎取捨。

具體講:

「走婚」是摩梭人傳宗接代繁衍後代的途徑,與主流的夫妻組成小家庭的婚姻不同,走婚的摩梭夫妻不會長年生活在一起,他們即便確定了「夫妻」關係,也是日暮而聚、晨曉而歸。但摩梭族的走婚並非外界傳說的那般雜亂無章,甚至群婚,而也是有文化禁忌,也看對方的人品,家庭,僅僅因為雙方經濟聯繫較少,解除婚姻較為自由。

「走婚」禁忌:近親禁止結交阿肖,男女不能同時結交阿肖。

姨表、叔伯、弟兄、姊妹之間,嚴禁結交阿肖。一個女子不能同時結交多個正式阿肖。一個男子也不能同時與多個女子結交正式阿肖。雖然在摩梭男女走婚群當中,有個別男女或因彼此相距遙遠,或因情感因素等原因,私下結交非正式的秘密的阿肖,即所謂「臨時阿肖」,但這種現象不是主流。

走婚第一步:在篝火晚會上選擇心上人。

摩梭孩子13歲舉行成丁禮後就算成人,但一般也得到20歲左右才開始走婚。摩梭青年男女的求愛方式和漢族等民族基本相同——在勞動、生活、走親訪友中認識,雙方有了好感後會在篝火晚會上進一步增進感情(撓三下手心就是看上你了),然後開始走婚。

走婚第二步:確定關係舉行儀式「滿月酒」。

剛開始走婚是偷偷摸摸的,有了一定感情基礎後,摸梭男女會相互交換一些禮物作為定情信物。隨著感情加深,幽會次數增多直到有了愛情的結晶。

夫妻兩人的小孩出生在女子家裡,等到了小孩滿月的日子,男方的家裡人就到女方家辦滿月酒。帶上禮物送給村裡的每家每戶,以確認父親的身份。

走婚第三步:感情破裂也會選擇分手。

摩梭人走婚,夫妻雙方沒有很強的經濟聯繫,解除也相對自由,沒有分割財產的問題,沒有子女歸屬的問題。雙方分開後,依然可以各自尋找新的愛人。

母系家庭是,一個祖母的孩子以及女兒的孩子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如果一個女孩生在母系家庭,那麼她出生的時候,身邊除了媽媽,還有外祖母以及媽媽的兄弟姐妹。成長的過程中能得到媽媽、外祖母和姨媽、舅舅的照顧,而家族中男性的小孩,就有妻子的家庭來撫養長大。對男性來說,對自己姐妹的小孩有照顧的責任。

為什麼摩梭人會願意這樣生活,並照顧親屬的孩子而不僅僅是自己的孩子呢?1964年英國生物學家漢密爾頓提出了親緣選擇理論,指延續香火的不僅只是自己的孩子,親屬的小孩也算數。雖然不是親生的,但血濃於水,養大親屬的孩子對傳遞相同的基因有好處。因此,對女性來說,與母系親屬生活在一塊是有相當的好處,不僅有親屬幫忙照顧自己的孩子,還有額外的親屬的孩子可以增加自己傳遞基因的可能性。

很多人會好奇,摩梭族人走婚是否會生很多小孩增加撫養後代的負擔?其實,摩梭人有自己的「計劃生育政策」,姐妹的孩子也視為己出,姐姐生多了,妹妹就會少生。因此,摩梭人雖然是大家庭生活,可生育率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控制人口的問題自然的得到了解決。

「走婚」即是走訪婚,摩梭語「色色」是摩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走婚的形式「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終身都住在自己的母系家庭裡,是由男子走婚來維持男女雙方性關係而實現種族延續的一種特殊形式。男方晚上到女方家,早晨回自己家中,雙方都不是對方家庭的成員,有走婚關係的男女被俗稱為「阿夏」或「肖波」。「阿夏」就是有性關係的情侶。走婚並非雜亂無章,更不是亂婚、群婚,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有親戚血緣關係的嚴禁走婚,不能同時結交多個阿夏,男女雙方有好感就可走婚,感情破裂標誌走婚關係的結束。若女方有小孩走婚關係就穩定下來。無論那一種婚姻它們的核心一樣:基於男女自願,感情為基礎,是一種男女在性選擇上平等的反映。傳統摩梭人在長輩、姐妹、兄弟面前,火塘邊,有關性的一切話題都是害羞的,走婚純屬個人私事,有走婚關係的男女只在夜間相聚,白天裝作不知此事。

說到走婚就不得不說走婚橋,走婚橋就在草海上,在長約300多米的木橋上,哥哥在這頭,妹妹在那頭,兩邊走先唱山歌,遇到心儀的再相互試探,要覺得可以,那晚上花樓自然少不得一番纏綿。不過,現在的這座走婚橋是新修的。在之前還有個老的走婚橋,遺址就在新橋旁邊。以前的老橋已經舊的不行了,中間那部分的木板已經破破爛爛的很短很細了。之前很多人從橋上過,大家追著趕著來到海邊,都要過橋,於是乎,前面的十幾個人走到中間,橋就塌了,一群人全掉進了草海裡,所以才新修了現在這座走婚橋。

瀘沽湖畔的摩梭人盛行走婚,至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摩梭男女仍然實行走婚,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男女或因走婚情侶雙方需要同居,或因家中有男無女,視女為「根」,以女為重的摩梭人,只好娶一個媳婦,以續香火。其·他男子仍然走婚。

走婚男女有了小孩,在孩子出世的第二天,女方家中要為孩子舉行取名儀式。並帶上「巴舍巴哈」(即為小孩取名儀式時向神靈和祖先供奉的食物)以及甜酒等到男阿夏家道喜,男方家中則派一女子帶上豐盛的食物去看望女阿夏。第一胎孩子滿月前夕,男方家中要殺豬宰羊,備酒辦席,到女方家中舉行隆重的「若哈舍」儀式(即滿月酒),招待女方村內和鄰村的男女老少,表示慶賀。孩子到了13歲舉行「成丁禮」時,也要到生父家中拜節,生父則給予具有紀念意義的禮物,表示祝賀。阿夏走婚所生的孩子一律隨母而居,跟隨母姓,由家庭中的母親、舅舅和姨母等共同撫養。而子女成年後,對這些老人承擔主要的贍養義務。

              望瀘沽湖遊船

阿哥在雲南,    阿妹在四川。

阿妹在雲南,    阿哥在四川。

湖心一遊船,    隨心轉轉轉。

海鷗空中飛,    野鴨一片片。

阿哥和阿妹,    情歌一串串。

湖水清又純,    陽光暖又暖。

棹劃一湖春,    阿哥好心歡。

水深心有底,    走婚在今晚。

(原創20181215於瓊海)

瀘沽湖內島上寺廟

我們下榻的客棧(麗江市寧蒗縣「彝族自治縣」永寧鄉大落水村)《沿湖客棧》    

裡格半島(近景)


裡格半島

瀘沽湖

瀘沽湖

瀘沽湖

瀘沽湖

瀘沽湖

瀘沽湖

石鍋魚

石鍋魚

2018年第21期總第21期

相關焦點

  • 母系文化、走婚習俗……關於摩梭族的那些事,省博告訴你!
    走婚是一夜情嗎?你是不是沒有父親?你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嗎?你家是不是祖母說了算?你家是不是男人沒有地位?……摩梭族獨具特色的母系文化和走婚習俗一直都受到很多人的關注,甚至也引發很多人的臆想猜測。瀘沽湖是摩梭人的家鄉,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母系文化的承載之地,她以獨具特色的母系文化以及與之對應的走婚習俗引起世人的矚目
  • 雲南摩梭族走婚習俗
    雲南摩梭族走婚習俗解析。
  • 走婚
    為了吸引遊客,導遊們添油加醋,大肆渲染,口口相傳,讓本是美好的走婚面目全非。天哪,我想如此一來,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那近親繁殖,甚至亂倫就是不可避免的,這不僅違反人性更違背進化的自然規律。我認為這是最落後的習俗。這勾起了我探索走婚的興趣,我幻想,風高月黑夜潛伏在摩索人的寨子裡,看著男人們是怎麼潛入女人的花樓.,假如我偷偷取掉他們作為信號的帽子,又會發生怎樣的戲劇性衝突?
  • 男不娶,女不嫁,流傳走婚習俗這是為何呢?
    在中國雲南以及四川等地方的少數民族人們,在他們那裡一直流行著一種叫走婚的形式。這種獨特的習俗,也就是在少數民族摩梭人當中才存在的一種稀有方式。對於摩梭民族,大家一直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不知道摩梭民族人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對待婚姻的看法又跟我們有著什麼不同。首先摩梭族還是一直保持著母系社會的民族,摩梭族的人們也因為這個原因被大家稱之為神秘的女兒國。
  • 摩梭族還流行走婚?
    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過男到女家走婚,維持感情與生養下一代的方式。由於母系社會中由女性當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歸母家生養,生父會在滿月時公開舉辦宴席,承認彼此的血緣關係,避免發生同父亂倫。摩梭人在白天,男女很少單獨相處,只有在聚會上以唱歌、跳舞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
  • 走婚——瀘沽湖摩梭母系氏族社會制習俗,男人的天堂、女人的樂園?
    走婚情侶瀘沽湖畔的摩梭人盛行走婚,至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摩梭男女仍然實行走婚。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男女或因走婚情侶雙方需要同居,或因家中有男無女,視女為「根」,以女為貴的摩梭人,只好娶一個媳婦,以續香火,其他男子仍然走婚。走婚的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終身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裡,是由男子的「走」而實現的婚姻。男方晚上到女方偶居,次晨歸回自己家中,雙方都不是對方家庭的成員。有走婚關係的男女彼此稱「阿肖」或稱「肖波」。
  • 中國有一獨特民族習俗,不結婚也能生子,男女相處方式很奇特
    其實中國除了56個民族以外,還有許多沒有被認定的民族,這些民族可能因為人數不多,或是來源不明,也有可能是從56個民族中分支出來的小部族,所以沒有得到官方認定,但這些民族的文化同樣精彩,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就比如雲南的摩梭族,就以獨特的走婚習俗而吸引許多好奇的遊客前去觀摩,帶動了當地旅遊經濟的發展。
  • 中國少數民族的「走婚」,男不娶女不嫁,只有爬窗才能「洞房」
    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中國少數民族的「走婚」,男不娶女不嫁,只有爬窗才能「洞房」。走婚是雲南和四川的少數民族摩梭人的獨特婚姻方式,摩梭人是母系社會,除了少數因為要增加家庭勞動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沒有婚姻制度。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過男到女家走婚,維持感情與生養下一代的方式。由於母系社會中由女性當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歸母家生養。
  • 「走婚」究竟是怎麼個「走」法?
    這根情絲,俗稱「走婚」。在這樣一個守舊而有歷史的地方,走婚所呈現出的「脈象」仿若這片清澈的湖水般,讓人產生出無限遐想。它有點像中國畫中的虛實關係,有種模糊的質感,卻又真實地存在而且正在這片土地上發生。摩梭女孩十三歲就算成人,十五歲左右就可以走婚了。摩梭青年男女的求愛方式,和漢族等民族基本相同——在勞動、生活、走親訪友中認識,雙方有了好感後會在篝火晚會上藉手拉手跳舞的機會,輕撓對方手心。
  • 中國松茸之鄉,白狼古國屬地,川藏線最佳中轉站:這裡也有走婚
    推窗如畫扎壩走婚和臭豬肉去過雲南瀘沽湖的人都知道那裡有個神奇的民族摩梭族,其獨特的走婚風俗更是聞名世界,令人神往。而在雅江扎壩地區,因其交通閉塞、長期與世隔絕,這裡生活的人們曾經有過一種獨特的「男不娶,女不嫁」的習俗,其中「爬房子」更是和摩梭族的走婚非常相近。這裡的扎壩男子成年後會找呷益(即戀人),如果找到了就會在夜裡去女方家爬房子。與摩梭族的走婚略有不同的是扎壩地區的男人呷益一生是相對固定。雅江縣城廣場
  • 走婚不是隨便和混亂
    走婚儀式不可或缺的部分:謝狗儀式摩梭人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東部的雲南省寧蒗縣以及四川鹽源、木裡等縣,人口約四萬餘人。寧蒗境內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瀘沽湖畔的永寧壩子。提到他們,人們首先大約都會想到「走婚」,而這主要流行於永寧摩梭人間,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摩梭人在今天都「走婚」的。
  • 摩梭人「走婚」:我心甘情願,你來去自由
    理解了這個詞,你就能很清晰地搞懂摩梭人的「走婚」了——走婚就是男的在晚上悄悄爬上女孩家二樓進行相會,第二天一早提起褲子就走人的行為。關於摩梭人的走婚,有一個非常棒的紀錄片,叫《三個摩梭女子的故事》,豆瓣評分9.1分。有空可以上網搜來看一看,不過沒空就算了,因為畫質太差了。我來給大家講一下這部紀錄片的大概內容吧。
  • 被「走婚」誤解的摩梭族,在這個村子裡,我看到了真正自由平等的男女關係
    摩梭感情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婚姻與家庭的分割,即走婚與母系家屋的分割。走婚伴侶不會同住或組成家庭。摩梭人生活在一個無夫無父的社會裡,摩梭語裡甚至沒有「父親」和「丈夫」這兩個詞。在摩梭人心中,兄弟姐妹、阿咪和舅舅是一生的陪伴和港灣,阿咪是摩梭語中母親的意思。而且很多摩梭人在小時候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誰。
  • 雲南走婚(1-8)
    更重要是,這個村子流行走婚的習俗,走婚呢!想想就特麼刺激!」聽杜傑說這個什麼村子流行走婚,我就不明白了,於是我對他道:「沒有男人的村子?艹,你當那是女兒國啊?再說了,什麼叫走婚啊?我怎麼從來就沒有聽說過這個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