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號:tianxiayangsheng
怡情健體膳食導引糾偏
脂肪一定要有,因為它能為我們提供能量、保護器官、參與代謝。
但如果脂肪太多,那可就是「油膩膩」的負擔了!
「油膩」的人生註定坎坷多啊!那麼脂肪長在哪最可怕呢?
長在【肚子】最危險!
胳膊上有些肉,這樣的肥胖問題並不至於危及性命。但是如果脂肪主要堆積在腹部,那可要當心啦。因為腹部是我們很多器官的重要集中地,意味著可能內臟脂肪超標,也會帶來各種疾病問題!
脂肪肝可不是脂肪包裹在肝臟的表面,而是充斥在肝細胞裡面。這些脂肪會損害肝臟細胞,造成脂肪性肝炎,而且這類肝細胞還會招來免疫系統的攻擊,引發炎症,造成肝臟纖維化,並逐漸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脂肪肝可不是胖人的專利,瘦人也會得脂肪肝。不合理的減肥,會讓身體其它部位儲存的脂肪、蛋白變成脂肪轉入肝臟內,如果此時又缺少脂代謝時必要的酶類,脂肪就會在肝臟滯留,這就是瘦人也得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血液中的脂肪類物質,統稱為血脂。如果血脂過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的小「斑塊」增多增大,堵塞血管,就出現了我們熟悉的腦梗、心梗,甚至會危及生命!
心臟太「油膩」,可能會要命!脂肪心在醫學上稱為心肌脂肪浸潤,大量的脂肪組織沉積在心外膜下,並廣泛浸潤到心肌纖維之間,導致心肌纖維萎縮,甚至部分消失,嚴重可讓人猝死。脂肪心與肥胖、飲酒過度和慢性酒精中毒等脫不開關係。
國外有研究顯示,肥胖患者中約33.7%伴有慢性腎臟疾病。腎臟就像一個「篩子」,通過尿液將人體每日產生的廢物、毒素排出體外。脂肪大量包裹腎臟,會導致腎臟循環不暢。而且脂肪細胞可以分泌特殊的細胞因子,影響腎小球內血管的舒縮,增加腎小球內壓力,促使腎小球肥大,腎組織纖維化。
多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炎症性腸病也隨之高發。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炎症性腸病是吃出來的病。有的學者發現,如果消減炎症性腸病患者富含脂肪或糖的食物,症狀也會改善。
一般來說:
或
男性腰臀比>0.9
女性腰臀比>0.85
(腰臀比:腰圍除以臀圍)
就可以說是腹部脂肪堆積了。
飲食清淡一些,少油、少鹽、少糖,告別大油大肉的模式,每天保證一斤蔬菜。
先喝湯再吃飯,飯吃到一半再把湯喝完,以這個順序慢慢吃,慢慢會減輕體重。
選擇「飽腹指數」高的食物,包括燕麥、小米、大麥、蕎麥等口感粗糙的雜糧。
每天有氧運動40分鐘以上。
長期的睡眠不足會影響人體內分泌和新陳代謝,導致體重增加。
一生有4個發胖危險期,看看你趕上了哪期?怎麼應對?
第一危險期:畢業工作三年內
20到30歲之間其實是最需警惕的長胖年齡段。澳大利亞曾有研究表明,這一年齡段的女性中41%的體重在4年裡平均增加了2.5公斤。因為走出校門後,吃得多動得少,還有就是因為工作壓力大而導致的暴飲暴食,會迎來第一波發胖高峰期。
避開法:每天運動1小時
每天保證進行有氧性運動:如,跑步、快走、遊泳、網球、羽毛球、桌球等。
訓練時間:1個半小時左右,太久容易造成機體損傷。
訓練強度:身體發熱,輕微出汗,每星期訓練:3--4次。
早中晚飲食比例3:4:3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了早、中、晚餐能量的比例,早餐提供的能量應佔全天總能量的25%~30%,午餐應佔30%~40%,晚餐則佔30%~40%,三餐的比例大概為3:4:3。
早餐:作為一天的第一餐,對人體的膳食營養攝入、健康狀況和工作學習效率至關重要。
午餐:及時地補充能量。工作再忙碌,也要把午餐的時間安排出來,午餐吃得好才能保證下午長時間工作。
晚餐:如果晚上吃得太多,活動量少,多餘能量則會轉化為脂肪,使人變胖。所以,晚餐一定要適量,以脂肪少、易消化的食物為宜。一般晚餐可以多選擇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糙米、全麥食物,既能增加飽腹感,又能促進腸道蠕動。適當地吃些肉(大概一兩左右)、豆類,而蔬菜水果還應該是晚餐的主角。
第二危險期:結婚以後
很多女性婚後飲食因為生活趨於安頓穩定,食慾大增,這樣體重自然而然上升。而對男士而言,婚後太太懷孕了,各種高營養和能量的食物,老公也跟著沾光,湯湯水水一起補,很容易就變胖了。
避開法:追求簡單生活
婚後生活容易因為生活穩定,吃飯越來越沒有節制導致肥胖。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專家提倡極簡生活,在飲食上推薦:
1、油煮法:
把一碗水煮開,加入一湯匙油,然後把青菜放在裡面快速煮熟,起鍋時再稍微調味。
2、蒸菜、清燉和涼拌等方法:
簡單的烹調不僅人人能夠操作,而且減少了油煙的危害和清潔的麻煩。更重要的是,保護了食材的原有健康價值,減去了因高溫而產生多種致癌物的煩惱。
3、用好電飯鍋預約功能:
煮好的八寶粥為主食,加上用電蒸鍋蒸好的各種蔬菜,比如南瓜、胡蘿蔔、小白菜、茼蒿等,再加上少量減油烹調的魚肉蛋類或豆製品。保持天然食材的口感,沒有油炸油煎,沒有燒烤爆炒,吃起來卻足夠飽足,又能保持充足的精力和體力。
第三危險期:40歲左右
人年輕時一般喜歡交往,熱衷於文體社交活動。而中年時往往家庭事業都很穩定了,現在生活條件也都較好,家用電器較齊全,家務事較輕鬆。加上精神愉快,飯菜可口,很快就「心寬體胖」。
避開法:每天騎行年輕十歲
可讓血管變年輕。
運動後,血液的流動速度加快,會產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的作用是可以讓包圍在血管周圍的肌肉變得柔軟。血液的流動速度越快,產生的一氧化氮也越多。實驗發現,騎行可以使血液的流動速度加快10倍。
騎行之後,大腿不僅不會變粗,而且會變得越來越有型。因為騎行可以改善並塑造肌肉,尤其是下半身——小腿、大腿和臀部的肌肉。騎行以腿部運動為主。科學家實驗統計,每騎行1千米,下肢的26對肌肉需要運動180~200次。
另外,騎行對有關節疾病以及腿部或臀部有傷的人而言,可以減少這些疾病的發作。可讓壽命更長。
有規律地定期騎行與增加壽命密切相關。英國一項研究表明,經常騎自行車的人健康狀況相當於比自己實際年齡年輕10歲的人,而那些到了30多歲仍堅持定期騎行的人,可以使自己的預期壽命平均增加2歲。一項國際調查顯示,在世界上各種不同職業人員中,以自行車為主要代步工具的郵遞員壽命最長。
騎行還可加速血液循環,讓大腦攝入更多的氧氣,有助於保持清醒的思維。
第四危險期:更年期和退休以後
男性50~60歲、女性45~55歲更年期這段時間,指揮卵巢、睪丸工作的大腦垂體,大量地分泌促性腺激素,打亂了體內激素平衡,會影響脂肪代謝,導致肥胖。還有退休後不善社交的老人,生活半徑急劇縮小,活動變少,也可能發胖。
避開法:廣播體操
廣播體操不受場地、器械的限制,鍛鍊方法比較科學、全面,能使心臟、肌肉、神經等全身各個系統都得到運動。難度不大,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學會。
如果動作到位,做一遍就出汗了,一天做兩遍第九套廣播體操,9分多鐘,消耗的能量在100~200卡路裡之間,屬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做完後心跳將達到150~160次/分,相當於跑了800米,是心臟的最佳負荷。堅持做能提高心肺功能。
國家體育總局做過測試研究,堅持做一個月,女性平均體重會降低0.5~1公斤,男性雖體重降低不多,但體脂含量普遍下降。
這種不花錢的方法,每天只需要10分鐘,就能減肥、健身,比起花幾千上萬元去健身房鍛鍊,幾乎是無本萬利,真的不能輕易錯過。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全國衛生12320,由天下養生網編校推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長期這樣吃危害大,比肥胖還可怕!附長壽養生口訣
「胖不起來」和「瘦不下去」之間,你只差這份中醫調理清單
羅大倫:我們為什麼會變胖?該如何減肥?答案在這裡!
為什麼吃一點就胖?原來是這些食物搞的鬼,看完嚇一跳!
只有家長好好學習 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分享健康、是在播撒幸福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