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 08:56 |樂清日報全媒體-浙江新聞客戶端 |施牧孜 林智泉
編者按:
為表彰溫州精神文明創建成效顯著的先進典型,日前,溫州市文明委公布了一批文明先進典型名單,柳市鎮黃華堡村、華北村、岐頭四村獲評第十五批溫州市文明村鎮,柳市鎮鄭偉鋒家庭獲評第二批溫州市文明家庭(最美家庭)。
黃華堡村國慶升國旗活動。
黃華堡村:文明陣地遍地開花
阡陌交連的土地上,一座座樓房錯落有致,房前屋後乾淨整潔,硬化道路貫穿全村,園林涼亭與綠樹紅花相映成景,村民們相處和諧融洽……這一切,仿佛都在向我們展示著柳市鎮黃華堡村村民們的幸福。
黃華堡村為黃華社區中心,位於樂清市東南邊陲甌江入口處,東臨東海,南與溫州市靈崑島隔江相望,西與黃華村、黃華關村毗鄰。在這裡,曾經人們農忙時耕地、農閒時打漁,除了辛勤勞作,很少有休閒娛樂生活。而近些年來,黃華堡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在各級文明中心(文明辦)的關心支持下,村幹部團結帶領全村群眾,大力實施文明素質提升方案,使全村群眾的整體素質、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大力創建文明村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提升村民的幸福感。」黃華堡村黨總支書記王雷表示,黃華堡村長期以來堅持推進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村民文明素質,如今的黃華堡村村風正、民風好,為推進「五個文明」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三年多來,村裡大力開展公益慈善組織活動,慈善組織「自香亭」每個月都會開展大大小小的活動,100多名村民會員參與其中,努力營造「有困難就能有人共同幫忙,無人交流就能有人前去慰問」的互幫互助的良好風尚,還帶動其他村民積極參與慈善並受益於慈善。
「在居住環境上,希望通過改變環境給村民們更幸福的生活,讓在外歸鄉的遊子回家後有種煥然一新的感動。」在整治村容村貌、加大基礎建設的同時,黃華堡村著力加大投入、提升農村環境質量。近年來,村裡新建垃圾塢10處,聘請專職保潔員打掃村內公共場所衛生,並建立村莊環境衛生長效保潔管理機制,實現生活垃圾日產日清。通過整治,村民居住環境日漸改善,呈現出道路整潔、環境秩序和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景象,村民的環保意識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在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的努力下,村裡曾經垃圾遍布的荒地變成了一個個口袋公園,凹凸不平的村中小路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雜亂無章的排汙管道也都得到改造。黃華堡文化廣場、村黨群服務中心、文化禮堂等文明陣地陸續建成,村民們清晨打太極拳,傍晚跳廣場舞,飯後在公園、廣場散步……
此外,黃華堡村陸續成立了健身廣場舞隊、太極拳隊、非洲鼓隊、軍鼓隊、舞蹈隊、越劇愛好隊等6支隊伍,每年舉辦大型文藝演出兩場,開展多次由村民參與的文體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黃華堡村在文明建設的進程中,豐富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增進村民間的交流和團結,從而孕育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從內到外全方面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岐頭四村黨員志願者義務整治村莊環境。
岐頭四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紅軍啊,幾時裡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12月7日晚,柳市鎮岐頭四村的文化禮堂裡不時傳來陣陣歌聲,走近一看,鄉村藝術團的近20名本村婦女成員踏著節拍,擺動著優美的身姿,正在排練舞蹈《十送紅軍》,為文化禮堂組織的元旦匯演做準備。
文化禮堂活動的開展,正是岐頭四村著力倡導鄉風文明、創建文明村的一個縮影。自開展溫州市級文明村創建工作以來,岐頭四村努力挖掘自身潛力,廣泛發動村民參與,走出有特色的精神文明培育之路。
「我們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設當作一項大事來抓,積極開展『村晚』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宣傳活動,今年已經組織舉辦了兩場大型文藝演出。」岐頭四村黨總書記朱賢海介紹,為了使村民文化素質得到不斷提高,村辦公樓增設村民閱覽室,購買大量書籍供村民學習,開放時間一到,熱愛閱讀的村民便紛紛而至。
村兩委還組織開展「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好婆媳」「銀齡互助」等評選活動,使村民在自我評價、自我教育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從而調動了廣大村民參與文明建設的積極性。此外,村裡建設了體育活動室和兩個口袋公園,為村民茶餘飯後的休閒、鍛鍊提供好去處。
「我們緊緊圍繞生產發展、鄉風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目標,積極開展村內環境整治、村道亮化工作。經過村兩委和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村整體面貌煥然一新,道路衛生整治有序,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環境衛生總體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朱賢海說,近年來,村內環境整治取得了極大的成效,原先堆滿垃圾、長滿荒草的居民樓前空地現在已經變成了整齊劃一的生態停車場;漆黑一片的河岸道路通過亮化美化,成為了村裡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2019年,獲評溫州市衛生村、樂清市文明村,並取得柳市鎮2019年度環境整潔優美專項行動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獲評柳市鎮最美村莊。
此外,岐頭四村積極開展志願服務、環境整治大掃除、為老年人理髮、抗擊「黑格比」颱風、抗旱送水等活動,每一場服務村民的活動中都能看到該村黨員、婦聯幹部、熱心村民組成的「紅馬甲」隊伍。
「獲評溫州市文明村,是對全村文明建設工作的肯定,也讓我們堅定了信心,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努力提升村民集體素質,增強大家的幸福感。」朱賢海說。
華北村裡新建的停車場。
華北村:居住環境越發舒適
12月7日晚,走進柳市鎮華北村,600多米長的河道兩旁,五光十色的霓虹燈與波光粼粼的河面交相輝映,不少村民在河道邊散步、鍛鍊、閒話家常。這裡是華北村村民每天進行休閒娛樂活動的場所之一。
華北村坐落於柳市鎮黃華社區的西北隅,村內道路寬闊平整,錯落有致的村舍映照著清澈的河水,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映入眼帘。
近年來,藉助精神文明建設的東風,華北村走在了文明和諧新農村建設的前列。在華北村村幹部的帶領下,全村村民的整體素質、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善村民生活環境,不斷完善村基礎設施建設是華北村邁向文明的第一步。華北村村黨總支部書記陳雲生說:「我們持續不斷地推進文明村建設,是為了讓村民們有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通過做好環境整治工作,實施鄉村清潔工程,開展以改路、改水、改廁、舊村改造為主要內容的『四改』活動,讓村民知道文明創建的重要性,清楚怎麼做好美麗鄉村『門前三包』工作。」
此外,華北村不遺餘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硬化了村內交通主幹道、建設了口袋公園、綠化了村莊、美化了庭院、亮化了河道、便利了交通、暢通了水利……
村莊變美了,村民的文明素質也要提升起來。為此,華北村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有效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在文明村創建過程中,華北村還以文化牆為載體,採取了圖畫、民謠、順口溜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一面面舊牆壁變成了會說話的文化牆。「勤勞敬業」「團結鄰裡」「孝敬公婆」「公筷使用」「傳承好家訓遵守好家規 倡樹好家風」……文化牆生動鮮明地將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道德文化等宣傳與村莊景觀相結合,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村民的言行,改善了村風、家風。
此外,華北村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近幾年來,跳廣場舞、打籃球、打羽毛球、練形體、旗袍走秀成了村民們樂於參與的活動。村兩委幹部還在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送月餅,慰問村裡的老人們,為他們送去節日的祝福。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拉近了鄰裡親情,孕育了濃厚的文化氛圍,進一步引導村民不斷提升文化素養,創造更加文明、美好的生活。
鄭偉鋒(左後二)一家。
鄭偉鋒家庭:好家風促家庭和諧
美好的生活不僅是「倉廩實衣食足」的物質生活,還有知禮明禮的和諧家庭氛圍。「良好的家風能代代傳承,家庭的和諧能促進社會的和諧。我們家分工明確,家人脾氣素來溫和,所以一直生活和睦。」柳市鎮麻園村黨總支書記鄭偉鋒向筆者聊起了他對文明家庭的理解和自己的幸福生活。
鄭偉鋒出生於一個平凡的家庭,上有勤勞的父母,下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兒子,妻子溫柔賢淑。全家人互敬互愛、愛崗敬業、樂於助人,深受鄰裡好評。
從2017年當選原西潭頭村黨支部書記,到現在任麻園村黨總支書記,鄭偉鋒時刻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廉潔自律,盡心盡力為群眾辦實事。在他與村幹部們的共同努力下,昔日垃圾成堆的河岸,變成了村民鍛鍊的場所,標準化停車場沿街而設,新公園「閃亮登場」,河道兩岸道路及綠化帶日漸修繕。去年,頂著重重壓力,在鎮政府的領導支持下,村裡解決了十餘年前開發未成的地塊問題,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這些工作順利開展的背後,有一個和諧家庭在支撐著鄭偉鋒。「每當在工作中有壓力無法排解時,妻子總能開解我,幫助我緩解壓力、緩和情緒。」鄭偉鋒說,「我們結婚10年了,妻子有她自己的事業,但她默默無聞承擔起對兒子的教育與家中的瑣事,安排得井井有條,從不讓我因家事分心而影響工作。」
有妻子這個賢內助,每當鄭偉鋒回到家中,總能被溫暖包圍著,忘記疲勞。在家裡,他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遇到和家人意見不合的時候,總會選擇退一步海闊天空。「遇到意見不統一的時候,我會先下樓溜達兩圈,冷靜後再回家好好商量,然後大家會各退一步讓意見達成一致。」就這樣,鄭偉鋒和妻子在生活中一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體諒、相互支持,幾乎沒拌過嘴。每年寒暑假,鄭偉鋒還會帶著一家老小共同出遊,家庭氛圍溫馨和睦,常常引來鄰裡親朋的羨慕和稱讚。
好家風也能激勵後代踏實前行。鄭偉鋒常忙於事務顧不上吃飯,妻子也常因工作和孩子分身乏術。為了減輕夫妻倆的壓力,多年來,鄭偉鋒的父母總會備好一日三餐,做孩子們最強大的「後備軍」。父母的顧家之道,為這個家庭奠定了良好的家風基礎,也為鄭偉鋒組建自己的和諧家庭樹立了最生動的榜樣。
1607475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