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毅: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省

2020-12-26 澎湃新聞

(作者:王嘉毅,系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戰略擘畫。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並強調在「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我們將堅定不移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意義、思路方法、推進步驟,立足甘肅改革發展實際和獨特豐厚的文化資源稟賦,著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奮力書寫甘肅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新篇章。

一、堅持以學習教育為首,大力推動思想理論武裝強起來

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文化強省之強,體現的是思想理論之強,這是增強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建設文化強省,貫穿其中的靈魂和主線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黨員、教育人民,引導全社會堅定主心骨,從思想靈魂深處強化文化自信。只有不斷強化思想理論武裝、堅定信仰,使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始終成為主旋律、最強音,文化強省建設才能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我們要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堅持不懈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著力強化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加強各級黨委(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進一步推進檢查通報制度落實,開展學習輔導、研討交流。要堅持分類推進、分層施策,深入組織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中央全會精神、全國兩會精神等重大主題宣傳宣講,組建各級宣講團,建好「基層宣講面對面」示範點,建強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大力推動理論普及和理論研究,不斷促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宣傳闡釋工作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往心裡走。

二、堅持以文明素養為要,大力推動精神動力支柱強起來

文化強省之強,體現的是社會文明之盛,這是樹牢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繼續鍥而不捨、一以貫之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夯實國內文化建設根基,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從思想道德抓起,從社會風氣抓起,從每一個人抓起。」

甘肅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的諄諄囑託,千裡河西、黃河之濱、隴東老區,各地人民群眾深刻感恩奮進、全力攻堅脫貧、不懈改善面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隴原大地呈現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面對新徵程新目標新要求,我們要牢牢堅持和鞏固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堅守意識形態陣地,進一步強化全社會的理想信念教育,開展「四史」教育行動計劃,加強各層各級的思想政治工作,持續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高揚主旋律,唱響正氣歌,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讓理想信念的明燈在各族人民心中閃亮。

要把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的工作滲透社會生活各方面,緊密結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以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推動各級掀起創建文明城市、文明單位的新高潮,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營造全社會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特別是要讓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要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引導和推動全體人民樹立文明觀念、爭當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

三、堅持以惠民利民為本,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強起來

文化強省之強,體現的是文化服務之能,這是培育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徑。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切實把公共文化服務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這也是我們黨鮮明的文化立場和價值取向的深刻體現。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根本目的在於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十三五」時期,甘肅省著力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加強文藝精品創作生產,廣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等,公共文化服務有效助力脫貧攻堅戰全局,但區域、城鄉不平衡的問題依然突出,補短板、強弱項的任務還很艱巨。我們要突出重點帶動,著眼甘肅省作為紅色土地和中國革命「兩點一存」歷史定位,實施「三園一區」建設工程,統籌推進甘肅省長城、長徵、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和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著力打造中華文明甘肅重要地標。

要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引導優質文化資源和文化服務更多地向農村傾斜。要加強優秀傳統文化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打造中國特色歷史文化標識和「甘肅石窟」文化品牌。要實施隴原文藝高峰攀登工程,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生產,築就新時代甘肅文藝新高峰。

四、堅持以社會效益為先,大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強起來

文化強省之強,體現的是支柱產業之興,這是彰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文化產業不僅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新思維、新動能,更為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提供文化資源和智力支持,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加迫切需要文化產業深度融入並持續發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產業既有意識形態屬性,又有市場屬性,但意識形態屬性是本質屬性。」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特別強調,「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在堅守主業基礎上推動經營多元化,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十四五」乃至今後一個長遠時期,將是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整體邁向高質量發展和數字文化產業騰飛發展的重要階段。產業融合互促將持續創造新增長點,文化科技創新成為主導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文化資源帶整合形成巨大的生產要素集聚效應。我們要始終著眼甘肅豐厚的紅色文化、歷史文化資源,統籌對接城鎮和區域發展空間優化,加快推動形成協同新發展格局的文化產業發展新架構。

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與康養、美麗鄉村、體育、教育、工業、金融等行業融合發展,打造兼具文化和旅遊特色的新業態新主體新模式,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知名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

要實施文化產業孵化工程,規範發展文化產業園區,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基地),推動區域文化產業帶建設,充分釋放文化產業與空間集聚共生的積極效應,激發區域文化產業協同發展潛力,促進文化產業不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要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有效激發文化市場主體活力。實施甘肅形象對外展示工程,暢通對外文化交流渠道,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來源。

唱響交響絲路

暢遊如意甘肅

原標題:《王嘉毅: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增強文化自覺 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創性時代性指導性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理念新觀點新要求,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制度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一項根本制度,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將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 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文化強省建設重大突破 ——省委十一屆十二次...
    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文化強省建設重大突破 ——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精神解讀⑾ 2020-12-23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陝西社科】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
    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這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擘畫的宏偉藍圖、前進方向和重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然召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新使命。  (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支撐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弘揚民族精神 堅定文化自信 | 清華同衡助力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弘揚民族精神 堅定文化自信 | 清華同衡助力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2020-12-16 19: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學習明理】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規劃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更是把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復興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設文化強國,必須堅定文化自信。
  • 堅持三個統一 堅定大學文化自信
    實踐證明,世界一流大學既要有可衡量的外在的「形」,更要有內在的「魂」,即一所大學與其所在國家緊密關聯的歷史背景、文化特色、制度特點、時代要求,以及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的辦學標準和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大學考察時強調,堅定「四個自信」,根本是文化自信。
  • 姚軍:堅定文化自信 提升品牌價值
    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姚軍35年來,華僑城集團從深圳灣畔的一片灘涂起步,逐步形成以文化、旅遊、新型城鎮化、電子科技、相關業務投資為主業的大型中央企業,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獲評「全國文化企業30強」和「中國旅遊集團20強」的企業集團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有什麼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紅色文化就是革命文化,廣義的紅色文化指的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理想信念、倫理道德、人生價值,以及傳承、記載黨領導人民追求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這一歷史過程的文化形態(本文論述的是廣義紅色文化)。
  • 堅定鐵路文化自信,提升鐵路文化軟實力
    .公司攜手全國18個鐵路局集團,聯合共創中國鐵道文創產業的全新路徑.以鐵路文化創新發展為己任,立足人民鐵道文化建設,連結路內外科技文化資源,共創文化創意鏈條,開發沉浸式新媒體產品、完善新零售體系、打造有溫度的鐵路文化潮品普惠大眾.多元發展,企業專注於多維度宣傳鐵路文化,實現全鐵路系統的站、車及線上線下一體化公共文化賦能服務,創造多元文化創新經濟生態圈,展現人民鐵道新形象.
  • 中國文化在守正創新中堅定自信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就「十四五」時期「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系統闡述,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 堅定文化自信 增強意識形態凝聚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滲透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中,其核心就在於價值觀自信,價值觀又是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因而文化自信與意識形態具有密切聯繫,在一定程度上,意識形態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和道路,文化則促進著意識形態建設的深化,兩者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我們要以增強文化自信為契機,充分發掘文化資源,以文化的內在價值和外在表現形式,增強人民群眾對於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信仰與認同。
  • 華僑城姚軍: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品牌故事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品牌故事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姚 軍35年來,華僑城集團從深圳灣畔的一片灘涂起步,逐步形成以文化、旅遊、新型城鎮化、電子科技、相關業務投資為主業的大型中央企業,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獲評「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旅遊集團20強」的企業集團,培育並發展了一系列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旅產業集群和品牌。
  • 【學習明理】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規劃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更是把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因此,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理論來源及其現實意義具有重要意義。
  • 每日金句(收藏)——習近平論堅定文化自信
    2021山東事業單位交流:1087143520每日金句(收藏)——習近平論堅定文化自信 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 【學習明理】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規劃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更是把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因此,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理論來源及其現實意義具有重要意義。
  • 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_國內新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規劃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更是把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因此,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理論來源及其現實意義具有重要意義。
  • 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在當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首先復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了更好地傳承與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九州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劉餘莉傳統文化十二講》,作者是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劉餘莉教授。在本書中,劉教授首先從重新認識傳統文化開始,破除對中華傳統文化先入為主的偏見和斷章取義的理解,以達到破邪顯正、為傳統文化正名的目的。
  • 堅定民族文化自信 傳承忠孝潔惠仁風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