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廣州 ◎聞歌 媒體人
廣州人中意老火靚湯,如今生活改善咗,可以揀嘅食材多咗,不過有人反而唔敢揀,點解?
街坊何姨話,佢孫仔呢排唔多食嘢,於是佢翻開本食療湯譜,搵款靚湯煲俾個孫,點知越睇越煩:「陳腎湯」,擔心陳腎有亞硝酸鹽;「山楂水」,又驚住山楂幹有硫磺……何姨話,以前好多靚湯,家陣都唔敢再煲:豬膶、蛤乸、黃鱔之類,舊陣時最中意煲湯,如今好耐都冇食過啦。
咁嘅煩惱,估計唔只何姨一個。以前話「食得就系福」,家陣講「利口唔利福」,食品安全問題搞到大家冇啖好食,傳統嘅廣東靚湯會唔會慢慢失傳?希望只系杞人憂天。
形勢唔同咗,廣州人嘅飲食習慣「馬死落地行」,唔變都唔得。呢幾日有兩條新聞,都同食嘢有關。第一條系,如今禽流感咁勁,專家建議活禽集中屠宰,冰鮮上市,所以街坊要改下習慣,多食啲冰鮮雞鴨咁話。第二條新聞話,廣州抽查結果顯示,一半大米同米製品鎘超標,搞到好多街坊心驚驚。專家又話,大家以後不如多食啲雜糧,米麵錯開食,咁樣更安全健康。
專家嘅意見,唔系講笑。我哋買餸一直中意生猛,喜歡新鮮滾熱辣,凍雞凍肉如果唔搞特價,冇幾個人會買。不過,出於安全健康考慮,以後就要改下啦。另外,專家講嘅冇錯:番薯、麵條、豆類輪住食,唔好獨沽一味,至少分散風險嘛。
睇來,好多飲食習慣遲早都要戒先得。總之,把嘴以後就唔好咁奄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