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真正精明的人,要學會「2不管,3不問」!人生少走彎路

2020-12-16 請叫我盧指導

人這一生總是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坎坷,雖然說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可以讓自己的人生少遇到一些坎坷,也就是少走一些彎路。

而這世上有一種人,就是人們口中的「聰明人」,他們這一輩子或許成就沒有取得很大,但是在別人眼中就是英雄一般的存在。因為這種人懂得過好自己的人生。可以說聰明人在面對坎坷時,可以做到氣定神閒,冷靜面對。

而王陽明就是這種「聰明人」,說到王陽明,可以說是傳奇般的存在。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可以說集百家思想大成者,而王陽明的才華更是驚豔了世人。王陽明精通佛家、儒家、道家思想,更是有了自己獨到的感悟。而且王陽明在兵法造詣上更是高超。

但是王陽明這一生也是很坎坷,36歲那年,被宦官劉瑾陷害,被打了80大板,但是王陽明還是活了下來,後來劉瑾再發力,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當時的劉瑾認為,像龍場這樣的人間地獄,王陽明早晚也得活活悶死!

很多人都覺得王陽明這一生完了,但是王陽明在龍場徹底感悟心學,人生從此過得通透無比,之後的人生基本沒有什麼坎坷。

王陽明:真正精明的人,要學會「2不管,3不問」!人生少走彎路

一是不管閒事人生在世,自己的精力有限,很多時候做好自己,不要去摻雜別人的事。特別是自己能力有限,更不要去管別人的事,不然很容易惹禍上身,別人還反過來禍害你。

這個道理放到如今的社會也是同樣如此,有的人什麼事情都要參與一下,都要去過問,而這種人往往容易讓別人疏遠。畢竟那是人家的事情。而且多管閒事只會讓自己心力交瘁。

而管閒事和幫忙是兩個概念,幫忙是伸出援助之手,管閒事是做了多餘的事。

二是不管能力範圍外的事這個世上很多事情不是自己能力範圍內能掌控的,我們不要去憤世嫉俗,也不要妄自菲薄。而人這一生,很多時候,那些你管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去執著,只會給自己徒增煩惱。與其這樣,還不如努力提高自己。

王陽明:一個真正有見識、「致良知」的人,便會有分辨真相的能力和自我選擇的魄力。

一是不問過去過去無論如何成功或者輝煌,都已經過去了,不要沉迷在過去的成就或者失敗,人一定要走出來,因為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的未來。

二是不問結果人活一生,很多時候想做的事就要努力去做,不要太在意結果,因為即使遍體鱗傷,至少自己曾經努力過,不留遺憾,結果反而顯得不是很重要。

三是不問天意王陽明說,不猜天意,不問人心,這裡說的就是人性的複雜,和天意面前的無奈。

很多人失敗了往往會說自己運氣不好,其實都是在給自己找藉口罷了。一味把「天意」當成藉口,只會讓自己逃避現實,想成功是非常難的。

而王陽明這一生有著可以狂妄的資本,卻一直選擇低調做人。

王陽明一生七次榮升官位,而其中有五次都因為徵戰有功,足見其赫赫戰功。然而,王陽明卻但他都以各種理由推脫功勞,申請辭官。如果不是因為皇帝不予批准,他早就解甲歸田做一隻閒雲野鶴去了。

而生活中也是如此,低調做人的人更容易左右逢源,而且人生之路也會更加通暢。

王陽明的人物故事充滿了哲理啟發,就像諸葛亮的錦囊妙計一樣,可以指明我們工作、生活的方向。王陽明語錄已經成了很多創業者前進的指明燈,成了很多迷茫者的救贖。

馬雲不止一次公開說過:自己把王陽明語錄看過不止兩遍,對自己的人生以及事業都有很大幫助。

王陽明一生傳奇,從一個不被人知歷經坎坷的少年,成長為一代大師,被後人所傳頌,他是一個偉大的人,他的人生經驗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道理。

人生早一點讀王陽明,就能少走彎路

王陽明心學自誕生以來,影響了中國,更影響了世界!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王陽明的「心學」更流傳到東亞,成為日本民治維新的重要推手,引領日本迅速崛起,曾經有人長嘆:「中日的差距,就在一個王陽明」。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但現在在中國,很少人能記得王陽明。我表示非常遺憾!

想要讀王陽明的,建議大家讀一讀《傳習錄》,《傳習錄》堪稱「心學」第一書,「明代理學的根本精神在陽明,陽明心學的根本精神在『良知』。而集中體現王陽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傳習錄》。」

因此,要想了解王陽明,首先必讀《傳習錄》,以領悟其思想精華

另外一本就是《知行合一》,裡面有王陽明一生中精彩有趣的故事,就像是一本人物傳記,讀起來有趣還能學到智慧,能輕鬆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兩本智慧才79元,也就是一頓飯錢,卻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代代相傳,真的非常有價值!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圖購買: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2不管,3不問」,或能助你成大器
    人生在世,總是會經歷許多坎坷,而只有經歷了一些事情,才會讓自己不斷變得強大。人生之路從來就沒有一帆風順。但是如果學做一個聰明人,或許可以讓人生少走許多彎路。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2不管,3不問」,能少走許多彎路;「2不管「一不管閒事人生在世,要學會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人生在世,管不了那麼多,很多事情不如不要去管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2不管3不問」,別等到50歲才頓悟
    王陽明在心學中說到了這樣一個道理:真正聰明的人,一生「2不管,3不問」。2不管不管閒事王陽明說,愛管閒事的人,往往都是一輩子沒有成就的人。不管能力範圍外的事這個世上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無法掌控的,我們只需要在自己的領域做好就可以了,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妄自菲薄,去挑戰不可能。王陽明說,一個真正有聰明的人,會有分辨真相的能力和自我選擇的魄力。
  • 王陽明:真正有福氣的人,會做到「2不管,3不問」,福氣自然到
    或許普通人能夠擁有王陽明一半的頓悟能力,就能夠在這世界上生活得順風順水!王陽明追求兩個數字——2和3。聰明之人,必須做到2不管不管閒事所謂閒事,就是別人的事,換種說法就是與自己不相干的事情。既然與自己無關,又何必去費盡心思管他?
  • 王陽明透露: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堅持2不問,3不爭!積德積福
    人都是有兩面性,甚至有些人具備多面性,尤其是那些聰明的人,表面上看過去簡單普通,其實內心十分強大,而且擁有超乎常人的智慧。王陽明就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他的一生非常艱難,先是被小人陷害,又被貶至貴州,在此飽受折磨,但是他在逆境中重生,靠著意志力生存下來。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別等到50歲才知道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問:不問過去,不問將來,不問人心。不問過去王陽明說:「過去事,思之何益?要知道,只有放得下痛苦,才能拿得起幸福。所謂「好漢不提當年勇,智者莫念昔日功」,計較過去,其實是在和自己過不去。真正聰明成熟的人,只會活在當下,不會讓太多的昨天佔據自己的今天。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做到「3不問」,別等到四十歲才知道
    人這一生,不同的階段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而有些人總是吃了很多虧才學會成長,而有些人,懂得做一個「聰明人」,可以讓自己人生少走許多彎路。而王陽明語錄也是對後世影響深遠,如今也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特別是很多商界大佬包括馬雲、馬化騰等都十分認可,並且都反覆讀了好幾遍。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一不問」王陽明:「過去之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 王陽明:真正的聰明人,他一輩子「3不問,4不爭」!積福積德
    有些人看起來很普通,行事非常的低調,不顯山露水,但他卻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柔弱,仿佛誰都能欺負他,可是他的內心卻非常強大。其實人都有兩面性,甚至是多面性,尤其是那些真正聰明的人,表面上與常人無異,但他的內心卻有一股非常大的力量,而且還擁有超人的智慧。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都能做到3不問,4不爭!早懂少吃虧
    人字有兩筆 : 一筆寫執著,一筆寫放下。終有一天,我們將會不問不爭。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像王陽明就是真正聰明的人,輝煌過失落過,本是普通人,卻成為了千古聖人,秘訣就是一輩子做到了3不問,4不爭。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
    王陽明一生追求修心,他是中國心學的集大成者,他說「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問,往後餘生才能順風順水。」一、不問過去王陽明說:「過去之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過去的事情,再想也是沒有用的,不如放下心。人不能一直活在過去,無論過去的成就是高還是低,都不應該過分關注,活在當下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 真正精明的人,從不犯這四個「天規」,趨吉避害,少走彎路
    真正精明的人,從不犯這四個「天規」,趨吉避害,少走彎路。一、毋偏信為奸而所欺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應該講究誠信二字,真誠待人是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做人真誠,才會收穫到別人的真誠,才能獲得更多人的支持,靠著一時半會兒的虛情假意,是不會有長久的友情的,也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醒悟!
    一個正常普通人的一生,少說也會有個幾十年,除了出生是開始,死亡是結束,中間的這幾十年都是「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很多「賊人」,會有很多雞毛蒜皮的「賊事」,然而外在的賊是永遠都抓不完的,真正重要的的是我們「心中的賊」,若是我們的心中有「賊」,那看誰都想「賊」,若心中無
  • 王陽明:真正大智慧的人,一生有2不問,可惜很多人知道得太晚了
    明代哲學家,歷史上著名的心學大師王陽明就曾做過這樣一首詩: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王陽明表示,我們每個人都有初心,但世間萬物複雜多變,如果總是向「外」尋求答案,只會讓自己迷失自我,甚至喪失初心,陷入困境,越陷越深。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能力是次要,讀懂這2點,讓你少走彎路
    憑什麼要白白走這一遭呢?人生何其漫長,不活得多姿多彩怎麼對得起自然賦予我們的生命活力呢?但是要想在這個世界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又是何其的困難。心學大師王陽明告訴我們,要把握兩個點。第一點、一個人的心態。先前網絡上有一句話很火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世界那麼大,值得去看看,一定要對生活抱有美好的期望,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並且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態的人,生活一定不會虧待他。
  • 稻盛和夫:真正有出息的人,一生不問3事,可惜很多人都做不到
    稻盛和夫認為:「一個人將來能不能有出息,關鍵還是看3件事,那些真正有出息的人,一生不問。」不問結果現在的人在做每一件事前,都會想像著結局,他們重視結果更勝過程。但大部分事件的結果都是不如人意的。想得多了,做的事情就少了,結果自然不如意。一件事只要踏踏實實地做完,才能看到最後的結果。人生就像一段旅程,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但問耕耘,莫問收穫」,無論結果如果,只要在過程中我們傾盡全力,就能做到問心無愧。
  • 王陽明提醒: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王陽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這輩子別問了,別等到40歲才知道!」第一,不要問過去王陽明:「思考過去有什麼好處?你放心吧。」想過去的事,不放手有什麼意義?這樣的胡思隨意的想法只會導致純潔而清晰的心靈的喪失。人活在當下,只需要做以前的事,念念不忘過去的大多是對現實不滿的人。
  • 王陽明:人生有「3不問和4不爭」,越是不爭,越能帶給自己好運
    王陽明的心學體系,告訴人們要找尋自己的良知。世界上沒有哪個人天生就是是善或者惡的,而那句「人之初,性本善」也是解釋不通的。事實上,人出生是無善無惡的,但是良知卻一直存在。 那麼為什麼後來有的人行善,有的人卻作惡呢?
  • 王陽明:為什麼聰明人往往一事無成?真正聰明的人,都懂這三不問
    王陽明曾寫下詩句: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意思是我們都有初學者,像定盤針一樣指明人生的方向。時間萬物的複雜變化其實存在於我們的心中,如果不理解這個道理,只要經常出去尋求答案,把自己逼入現實的鴻溝就會痛苦。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2不管,可惜很多人知道得太晚
    特別是做人做事以及修心上,王陽明的很多觀點一語道破玄機,那些困擾著我們多年的難題,在王陽明的字裡行間得到答案。為人處世的能力並非天賦所得,都可以靠後天習得,王陽明就為我們指明了解決之道,真正聰明的人,做人做事有2不管不管閒事閒事是什麼?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學會了做事情2不爭,給自己積德積福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學會了做事情2不爭,給自己積德積福有人說,中華上下五千年,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子、王陽明,加半個曾國藩。提到陽明心學,很多人應該不會陌生。王陽明曾說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2不爭,越是不爭,給自己積德積福」。不爭口舌「難得物塗」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謀略。
  • 王陽明:一個人,不管有多善良,也要在這3件事上「心狠」一點
    都說心軟的人很善良,的確如此,可是心軟過了頭就是懦弱,成為一個軟柿子,任人拿捏了。善良要保持,可是要學會分辨,學會維護。尤其是男人,身上擔負的更多,太心軟往往會耽誤事,所以說,適當在一些方面「狠」起來,反而會促進我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