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醒悟!

2020-12-21 重慶衛視凡人有喜

一個正常普通人的一生,少說也會有個幾十年,除了出生是開始,死亡是結束,中間的這幾十年都是「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很多「賊人」,會有很多雞毛蒜皮的「賊事」,然而外在的賊是永遠都抓不完的,真正重要的的是我們「心中的賊」,若是我們的心中有「賊」,那看誰都想「賊」,若心中無「賊,則天下無「賊。

因此人活一生,關鍵就是去除「內心之賊」,但也正是因為「修心」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因此多少歷史人物即使贏了江山、贏了美人、贏了名譽,卻最終都敗給了內心。

但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把修心當成是他一生的追求,對此苦心研究,終於成為了名流千古的「千古聖人」,與孔子孔聖人一起並成為「聖人」,這個人就是——王陽明。王陽明曾告誡過世人: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問,千萬別等到40歲以後再醒悟就遲了!

不問人心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俗話說「畫人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很多人窮其一生都在追尋一個「知心摯友」,殊不知這有可能是他最難達到的成就,因為這個世界上最看不懂摸不透的,就是人的「心」。

人心難測,所以我們永遠不要妄想可以猜透一個人,因為你永遠沒有辦法感同身受別人的遭遇,所以你不可能猜得到對方在想什麼。

既然如此,那當你聽到了身邊一些人說你的一些難聽的話的時候,不妨一笑而過,沒必要去計較太多,反而會傷神費心。很多人看清就行了,沒必要為了他們而過於煩心,很多事情各自心知肚明就好了,也沒必要撕破臉皮去拆穿對方,讓雙方尷尬。

不問結果

「人須在事上磨功夫」

我們要在做一件事之時,專心投入,要把精力放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上,而不是整天抓著事情的結果不放。如果你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有好好的付出努力,那相信結果也不會很差的。

網絡上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給天意」。人的一生,活著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那不如就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或許在我們關注做事的時候,反而更容易獲得成功,那我們自然會更幸福。

不問過去

「過去之事,思之無益,徒放心耳?」

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不要一直把過去的事情放在心上,否則會擾亂我們的內心,人是活在當下的,所以我們應該多把精力放在現在才對。

再者說,一個人如果總是抓著過去的事不放手,其實那根本就是在和自己較勁,最主要的是就算你放不下,糾結於過去,那也是沒有意義的啊。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那些對過去的事情一直念念不忘的人,往往都是對當下的生活不滿意的人。

由此可見,王陽明雖然身處一千多年以前,但他的思想直至現在已然很具有現實意義。就連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也表示: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王陽明的故事和他陽明心學蘊含的智慧,推薦你讀一讀《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蘊含著王陽明一生的經驗所得,還有陽明心學的精髓智慧,在教你「知」的同時,更教你如何「知行合一」,無論是給長輩、自己還是兒女,這都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書,不同的年齡段讀它,都能領略不同的新的知識。

點擊上方商品卡帶回家品讀吧

相關焦點

  • 王陽明提醒: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王陽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這輩子別問了,別等到40歲才知道!」第一,不要問過去王陽明:「思考過去有什麼好處?你放心吧。」想過去的事,不放手有什麼意義?這樣的胡思隨意的想法只會導致純潔而清晰的心靈的喪失。人活在當下,只需要做以前的事,念念不忘過去的大多是對現實不滿的人。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做到「3不問」,別等到四十歲才知道
    人這一生,不同的階段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而有些人總是吃了很多虧才學會成長,而有些人,懂得做一個「聰明人」,可以讓自己人生少走許多彎路。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一不問」王陽明:「過去之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意思就是已經過去的事情,還去思前想後,放不下,有什麼意義呢?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
    這也就為什麼王陽明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這世界最難的就是控制自己的心。那麼如何才能做到破心中賊呢?王陽明一生追求修心,他是中國心學的集大成者,他說「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問,往後餘生才能順風順水。」一、不問過去王陽明說:「過去之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過去的事情,再想也是沒有用的,不如放下心。
  • 王陽明:人如果沾染了這3個習慣,不會富有,別等40歲以後才醒悟
    我們小時候就養成的習慣,往往就會伴隨我們的一生,好的習慣會給自己的生活錦上添花,而壞的習慣也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災難。但是任何習慣都是由心而生。如果你的內心接受了一件事,誰也改變不了。其實,早在明代的時候就有人悟透了這個道理,這個人就是心學大師王陽明。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三不管」,別等40歲以後才醒悟
    我們生活在一個人情社會中,免不了和人來往。但是有多少人能將人際交往的分寸把握得剛剛好呢?「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對人心和人際交往研究的非常透徹,他認為真正的聰明人,如果能夠做好這「三不管」,人生就能順風順水,千萬別等40歲以後才醒悟。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2不管3不問」,別等到50歲才頓悟
    王陽明是我國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創立了聞名世界的「心學體系」。王陽明的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36歲那一年,可謂是王陽明的噩夢的一年。王陽明在心學中說到了這樣一個道理:真正聰明的人,一生「2不管,3不問」。2不管不管閒事王陽明說,愛管閒事的人,往往都是一輩子沒有成就的人。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人一生要吃三碗面,人面、場面和情面,如果人想在社會上混出一番成就來,那就一定得「煮」好這三碗面。其實已經早在幾百年前,老祖宗就已經在探索怎麼做好這三碗面了。明代一哥王陽明也是同樣,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上除了修心是最複雜的事情之外,其他一切都不過像天上漂浮的雲罷了。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懂得3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明白!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別等到50歲才知道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問:不問過去,不問將來,不問人心。不問過去王陽明說:「過去事,思之何益?真正聰明成熟的人,只會活在當下,不會讓太多的昨天佔據自己的今天。活得乾淨灑脫,才是愛自己最好的方式。不問結果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
  • 王陽明:人一旦沾染了3種習慣,財運將耗盡,別等40歲以後才頓悟
    而任何習慣都是由心而生,正如馬斯洛所說:「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也隨之改變……」明朝的王陽明也早早悟透這個道理,他潛心研究的心學體系就提到:人的一生,一旦沾染了這3種習慣,財運將耗盡,別等40歲以後才頓悟。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2不管,3不問」,或能助你成大器
    王陽明的一生遭受賊人破壞,卻還是頑強地活下去,王陽明就是我們口中所說的真正的聰明人,他一輩子都用智慧來生存,於是他成為了聖人!而王陽明語錄也成了如今商界大佬推崇的對象,比如馬雲多次提到創業者都應該看看王陽明語錄,可以提高思想境界,學到很多處世哲學。
  • 王陽明透露: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堅持2不問,3不爭!積德積福
    人都是有兩面性,甚至有些人具備多面性,尤其是那些聰明的人,表面上看過去簡單普通,其實內心十分強大,而且擁有超乎常人的智慧。王陽明就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他的一生非常艱難,先是被小人陷害,又被貶至貴州,在此飽受折磨,但是他在逆境中重生,靠著意志力生存下來。
  • 王陽明:人生的哲理總結起來不過這3條,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王陽明:人生的哲理總結起來不過這3條,別等40歲以後才曉得這世上的「賊人」很多,多如牛毛,而人心中的賊更多,多如恆河沙數。人這一輩子,除了治心是世界上最難的事外,其他的一切只不過僅僅是「神馬浮雲」,關於通曉道法儒家學派的王陽明而言,「修心」一事則成了他終身真正的伴侶。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都能做到3不問,4不爭!早懂少吃虧
    人字有兩筆 : 一筆寫執著,一筆寫放下。終有一天,我們將會不問不爭。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像王陽明就是真正聰明的人,輝煌過失落過,本是普通人,卻成為了千古聖人,秘訣就是一輩子做到了3不問,4不爭。
  • 王陽明:真正有福氣的人,會做到「2不管,3不問」,福氣自然到
    或許普通人能夠擁有王陽明一半的頓悟能力,就能夠在這世界上生活得順風順水!王陽明追求兩個數字——2和3。聰明之人,必須做到2不管不管閒事所謂閒事,就是別人的事,換種說法就是與自己不相干的事情。既然與自己無關,又何必去費盡心思管他?
  • 王陽明:真正大智慧的人,一生有2不問,可惜很多人知道得太晚了
    所以,一個真正聰明有大智慧的人,一輩子不會問這2個問題,可惜很多人都知道得太晚了!一、成熟的人不問過去王陽明說:「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王陽明認為,都是過去的事,如果一直執著不放下,只不過是徒增煩惱罷了,沒有任何的意義。其實,很多事情東西只要你放下了,就過去了,俗話說「有舍才有得」,如果你一直都將過去了的事情抓住不放,只不過就是自己給自己增加煩惱罷了。只有舍掉過去,才能得到更好的未來。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問,很多人感嘆:知道得太晚
    稻盛和夫27歲創立了京瓷,52歲創立了KDDI,在稻盛和夫的經營扶持下,這兩家企業從0起步,均邁入了世界500強的行列,稻盛和夫也因此成為世界上首個經營兩家500強企業的人。作為企業家,稻盛和夫的成就已經可以用光芒萬丈一詞來形容了,而作為哲學家和思想家,稻盛和夫也獨有建樹,他曾說: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 巴菲特的忠告: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做,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巴菲特的智慧值得我們借鑑學習,巴菲特在《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中說: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有3不做,庸人長嘆:知道得太晚!千萬別等40歲以後才後悔!一、不被習慣左右巴菲特說過:「習慣是壓倒一切的力量,無論是好還是壞!」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
    原來稻盛和夫出身平凡,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資質平平的他卻在27歲創立了京瓷,這家企業進入了世界500強,52歲時稻盛和夫再次創業,創立了KDDI,這家企業也進入了世界500強,稻盛和夫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坐擁兩家500強企業的人。
  • 王陽明:真正精明的人,要學會「2不管,3不問」!人生少走彎路
    但是王陽明這一生也是很坎坷,36歲那年,被宦官劉瑾陷害,被打了80大板,但是王陽明還是活了下來,後來劉瑾再發力,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當時的劉瑾認為,像龍場這樣的人間地獄,王陽明早晚也得活活悶死!很多人都覺得王陽明這一生完了,但是王陽明在龍場徹底感悟心學,人生從此過得通透無比,之後的人生基本沒有什麼坎坷。王陽明:真正精明的人,要學會「2不管,3不問」!
  • 88歲老人忠告: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50歲後才知道
    我唯一敬佩的企業家就是日本的經營之聖——88歲的稻盛和夫,因為他的身上兼具了優秀企業家和哲學家的共性,也是世上唯一一個擁有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人,屢創世界經營史上的奇蹟。他曾在一次內部講話中說道,希望自己所有的員工都能成為一個聰明人,一輩子不問這3件事,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一、不問曾經,空杯心態在稻盛和夫看來,真正聰明的人,不會一直沉浸在過去,而是以一種空杯心態去做每一件事。因為,如果一直陷在以往的身份、地位、能力之中,我們現在做什麼事情都會被限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