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國家搞基建拉動經濟,為何古代君王一修長城和運河就被罵?

2020-12-23 秦思君

中國以農立國有著千年的歷史,歷史上的各個封建王朝也都對把農業糧食的控制作為其統治之基礎,歷朝歷代皇帝都對糧食以及與農業相關的其它資源如食鹽等的發展進行壟斷性管理,目的是保障國家財政上的收支。

由於古代交通極其不便利,實現社會貿易的流通以保障國家財政的稅收依靠的就是有著漕運效果的運河。

一、修建修繕運河的客觀情況

1、運河逃離不開的黃河泛濫區

運河建造是一個大的工程,其中添設間項、調劑水源、實施南胚分水工程等辦法改造提升了運河。運河的維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歷史上疏通會通河時,一次就徵發民工三十萬人。運河所處於的地理位置大部分是黃河泛濫區。

在明清運河的整治過程中,限於當時科技條件和水平,細微地貌的差異也會導致運河行船的困難,明清運河就在這種絕對海拔大體水平、局地相對海拔較大的魯西地區經行,崗、坡、窪相間的微地貌一方面起到了對運河工程的限制,另一方面坡地的洩水、窪地的蓄水若能為人力所控制,可以為利於運河。黃河衝積平原便利了運道開挖,也帶來了嚴重的泥沙淤積。

古土壤層都疊壓在黃土沉積層之下,黃土沉積層自然是黃河泛濫之功。山前衝積平原制約著明清河水、泉水的補給與開發,由於地勢高差的存在,其對於豐水時期的蓄水作用與枯水時節的補水作用卻作用不大。山前衝積平原又稱山前洪積平原或山前傾斜平原,山東運河區域侵蝕一剝蝕低山也較少,而丘陵比例較高。

2、運河山東段尤為嚴重

運東地區谷地滲水性能較差,瀝水不滲入地表而奔湧直下,直達東平湖一南四湖湖帶,給下遊的防洪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隨著明清山東運河上閘壩的修建,越來越多的閘壩頂託上遊來水,使得山東運河南段本來可以通過韓莊運河往下遊輸送的砂礫,都沉澱到了北五湖和南四湖中,最終導致了北五湖的消亡和南四湖面積的減少。

而山東運河北段也因為河閘林立,使得河沙沉澱和淤積,導致每年的運河淺鋪任務繁重、運河挑浚工費不貲、河道工程也年復一年地提上了議事日程。

二、南旺水脊是修閘壩和分蓄水的瓶頸

1、南旺水脊的地勢的影響

南旺水脊的高地勢是修閘建壩、分水蓄水若干問題難以解決的根源,這種高隆的海拔對於運河河道工程是一個先天的制約因素。京杭大運河在山東運河段的地勢較為高昂。

這種分水水脊南旺的地勢最為高立,是京杭大運河地勢最高位置。運河山東段的特點是中間高南北兩側低的地形特徵,較大的縱比降、使得蓄水極難,而珍貴的水資源順地勢一瀉而下,使得南旺嶺脊成為了山東運河乃至整個江北運河治理的死穴

2、蓄水對運河的作用

在京杭大運河開鑿以前,今魯北平原的西部臨清衛河和今黃河之間的舊大運河沿線地區即今聊城地區,處於地理位置上的東北斜面,地面平坦,從西南向東北緩緩傾斜,是黃河巨大衝積扇的地勢形成的,這段區域的河流都作自西南向東北流向。

可以看出京杭大運河山東段呈現出中間高南北兩側低的地形特徵,由於運河在此縱比降較大,珍貴的水資源分沿地勢傾瀉而下,直接加重了水資源短缺、水源匱乏等問題。

三、修繕運河看天時地利人和

1、氣候對運河修繕的影響

對山東運河航運通暢與否影響最大的就是水循環,山東運河區域的地表徑流是維持水循環重要的因素,而降水屬於人工不可幹預的。

另外地下徑流屬於人工可部分幹預的對象,為了維持山東運河通暢,歷史時期曾經就無節制地開發泉源等地下水,但最終作用仍然甚微。所以山東運河的水源供給總體就是看天吃飯,人力的幹預所起的作用是沒有預想中和文獻中記載的那麼偉大的。

山東運河地處黃淮海平原,運河主要受黃河水系的影響,運河北部兼受海河水系的影響,運河南部兼受淮河水系和黃河水系的制約。

黃河、淮河、海河流域與黃河流域交叉的地方有近二萬平方公裡,歷史時期的黃河紊流,使得本區域河流流向靡定,區域水文循環幾無規律可言,對山東運河的整治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明清以來山東運河區域河道的變化較為頻繁,但氣候與降水在大的歷史時段尺度上則較為穩定。

季節性河流的洪澇或因強烈降雨造成的內澇,也是造成本區域降水失調、民不聊生的重要原因。京、豫、陝這些水患的重災區,在山東運河多次竣通之後,由於保水蓄漕的問題,因為蓄水和洩水等矛盾的加劇而愈演愈烈。耗用民間財力尤多,這也與山東運河沿線的坡水、暴雨的季節性分布不均勻有著直接的關係。

黃河洪澇災害甚劇的狀況,歷朝歷代的治理者就因時制宜地提出了借黃濟運、借黃行運而至避黃保運等辦法,用高築高堰、借清敵黃的辦法,藉以蓄水衝沙、降低因為淤塞帶來的航運阻梗。地表水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根本就無法應用其為保運之水,反而隨時可能成為破壞運道的罪魁。

歷史時期黃泛區的淤泥沙土、魯中丘陵地區河流攜帶的山石囊沙,地勢低掛容水量小的外地等地理自然基礎,造就了山東運河地區的基本自然地理風貌。在全新世之後由黃河衝積平原、山前衝積平原、河-湖積平原共同作用的山東運河區域,地貌總體趨向平整,這是山東運河開挖的自然地理優勢條件。

但同時小區域的微地貌、沙土質構成,又形成了山東運河開挖在自然地理上的劣勢制約。這種相反相成的矛盾性,為山東運河的整治在明清時期工程量浩大卻勞而無功打下了先決性的地理環境基礎。

2、治理運河離不開人力、物力

運河的工程治理,離不開人力與物力資源的支持,在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情況下,實物資源的匱乏會遠甚於人力的缺口。

運河治理需要人財物的調撥,就治河的材料而言,包括柳枝、蘆葦、秸稈、磚石、沙土等,多為就地取材,徵派自山東運河附近地區。治河的工具也是非常簡陋,從工具可以看出運河治理主要是挑挖疏浚、培築堤防。這兩項工作調用了大量的人力,難免對運河沿線地區的百姓帶來負擔。

結語:

運河工程主要包括與開挖河道、修建閘壩、挖掘水源相關的工程建設,這是確保運河漕船正常通行的基礎,在工程進行的過程中,國家政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反映出了帝制國家水利建設的特點。

在中國古代交通方式比較落後的情況下,同時由於自然因素的原因,像糧食這樣大宗的物品,長途運輸幾千裡是非常艱難的,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儘管運河的開鑿,相對於陸運,降低了成本的代價;但是修治運河、設官管理、漕糧的徵收及運輸,還是需要巨大的成本的。

當這種治河帶來的危險後果降臨之時,國家與地方必須做出適時地回應,在這一過程中,各方都有各自的政治立場與地方利益,系統性和體制性的摩擦使得這條貫通南北、跨越六省區的大運河沿線矛盾和需要協調處理的事情尤為突出。

無論是運河淤塞、缺水通漕的時候,還是洪水來臨、洩水抗洪的時候,各方的利益可能都不能較好地得到調和。政府治理運河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運河交通的快捷能力來帶動社會經濟貿易上繳國家的財政,但古代治理運河流域給周邊民眾帶來了嚴重的反面影響。

這種矛盾的產生歸根結底是由於當時封建社會下生產力相對是落後的,治理運河技術與當今無法相比,這就造成治理運河是為了提高國際經濟實力,但實際上卻耗費了大量的國家財政、人力和精力。

封建社會時期社會民眾是真正的靠天吃飯,獲取經濟的手段實在是有限。這就不難理解古代王朝修建運河為何往往事與願違,國力不增反減。

參考文獻:

《東華續錄》

《漕運則例纂》

《明史》

相關焦點

  • 為何安於現狀的百姓如此受到古代君王的「青睞」?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古代君王治理國家、駕馭百姓的招數眾多,而在這浩瀚的權術之海裡,各國歷代都有不少君王信奉"愚民政策",他們相信讓農民"半死不活",是維持社會穩定的最佳辦法,其中道理何在?如此違背人性與道義的說法果真有其效果嗎?
  • 1415年前的今天,隋煬帝下令開鑿運河。豐功偉業下卻為何遺臭萬年
    隋朝大運河為古代最長的大運河,全長2700多公裡,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南北經濟、文化、政治聯繫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大運河還促進了沿岸地區經濟和工商業的發展。另外,隋朝大運河對後世也貢獻頗大。
  • 巴拿馬運河:美國為何失而復得?美國和巴拿馬誰是最後贏家
    尤其是古巴成為蘇聯在美國附近的橋頭堡,美國更認為巴拿馬運河絕不能失去。對於巴拿馬共和國而言,這個運河關係到國家命脈,幾乎有1/3的人口依靠這個運河維持生計。而沒有了這個運河,整個巴拿馬幾乎沒有任何經濟創造價值和能力。對於美國來說,自20世紀初兩國籤訂條約,很多美國都往巴拿馬共和國移民。很多美國人也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
  • 一條運河撐起一個國家!細說巴拿馬運河的前世今生
    (巴拿馬地圖) 在15世紀之前,巴拿馬地區是印第安部落的聚集地,沒有國家和文明,直到西班牙人到到達這裡後 面對著中美洲聯邦的競爭,哥倫比亞也急眼了,兩國還是各自提出自己的方案,最後由於巴拿馬的條件更適合建運河,哥倫比亞獲得勝利,獲得了歐美等國家的支持。 由於忌憚美國人的野心,哥倫比亞最初是把運河的開鑿工作交給了法國人。1883年2月,巴拿馬運河正式開工,法國和哥倫比亞都對此抱有極大的期望。
  • 百年運河 生機勃勃
    運河開通後,從歐洲至美國西海岸、從亞洲東部至美國東海岸等地的航程和運輸成本大幅降低,極大地影響了世界航運和貿易格局。巴拿馬運河通過140多條海上航線,連接著160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個港口,全球每年有約6%的貿易運輸通過該運河。隨著世界航運業的發展,船舶呈現大型化發展趨勢,超過巴拿馬運河航道承載能力的船舶越來越多。
  • 大事記 | 美國為何巴拿馬運河還給巴拿馬
    (巴拿馬運河)為了建設巴拿馬運河,美國不僅投入巨大資金,甚至不惜出兵,支持巴拿馬從哥倫比亞獨立,可謂是付出極多。但是,為何後來美國卻心甘情願把它還給巴拿馬呢?1788年,後來的美國總統,託馬斯·傑斐遜建議西班牙建造巴拿馬運河,以縮短西班牙和秘魯間的航路,方便把美洲的金銀運回西班牙本土。不過,西班牙當時國力日衰,根本沒有能力完成這項計劃,一拖就是半個世紀。
  • 讓消費券拉動消費,讓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始於2019年末、爆發於2020年1月份的新冠肺炎疫情,徹底大亂了我國人民的春節假期,也打亂了我國今年1季度的正常經濟運行。根據國家統計局4月18日發布的消息,2020年1季度我國的GDP為20650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6.8%。而雲南省2020年1季度的GDP則為5107.7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3%。
  • 百年恩怨: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但是對巴拿馬人而言,這一天最重要的意義不是迎接千禧年,而是巴拿馬從美國手中正式收回了巴拿馬運河。和很多中東國家以石油為生一樣,巴拿馬主要靠運河過活,整個國家的經濟主要依賴於運河收入和與運河相關的產業。因此,對巴拿馬而言,收回運河就相當於收回了一個「金飯碗」,喜悅之情,可想而知。
  • 淮安:悠悠運河水 脈脈育名城
    建設京杭運河淮安段綠色現代航運項目,是省市合作共建、高質量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一項重點工程項目,備受矚目。即日起,淮安市交通運輸局、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聯合淮安日報社(淮安報業傳媒集團)推出「舟楫南北 大河新韻——聚焦京杭運河淮安段綠色現代航運項目建設」專題報導,全方位、立體式反映項目建設進展和歷程,剖析項目建設意義和影響,展現古老「黃金水道」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
  • 中國企業開發泰國運河項目:投資逾730億美元
    泰國下議院泰國運河開鑿與南部經濟走廊地區發展研究特委會和中國企業龍浩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在這裡舉行合作備忘錄(MOU)籤字儀式,旨在共同合作研究泰國運河開鑿與南部經濟走廊地區發展,並宣傳研究成果。特委會主席、副主席及部分委員等出席籤字儀式。
  • 巴拿馬運河如何成為國家的「名片」?回望「運河之國」的百年風雲
    在拉美的殖民地獨立戰爭中,巴拿馬正式宣布獨立,並加入了大哥倫比亞聯邦,此後大哥倫比亞聯邦分裂,巴拿馬就一直作為哥倫比亞的一個省存在,在美國的介入之後,巴拿馬才成為了獨立的國家。與此同時,疾病的肆虐更是使得運河的開鑿雪上加霜,再加上當時法國運河公司內部貪汙風盛行,整個局面動蕩不安。在運河的開鑿工程開始六年之後,法國公司宣告破產,此時才完成了整個項目的五分之二,因此法國公司才會選擇低價出售權力和財產,而運河的開鑿權之後落到了美國手中。
  • 能否從萊州灣到膠州灣挖一條運河,將山東半島變成島?
    如果你看山東省的地圖,可能會有一個想法,就是在萊州灣和膠州灣之間挖一條運河,連通渤海和黃海,這樣渤海灣裡的遠洋貨輪就可以不用繞山東半島轉一圈,就可以很快南下了。其實,很早就有人提出過這樣的想法,而且在古代也曾經就這麼幹過。
  • 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女人的經濟獨立才是掌握真正話語權的開始
    在婚姻中,強勢的一方往往掌握著經濟大權,或者說是有資金來源。也就是我們說的掙錢養家的人。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女人沒什麼地位,但是凡事都沒有絕對,電視劇中,有一些古代的女強人,她們在那個年代都比男人還要有話語權。大宅門這部劇發生在清朝末年,一直延續到了解放初期,這段時間的前期,是封建王朝的沒落階段。北京百草廳的當家人二奶奶就是一位女中豪傑。
  • 大秦帝國:淺評自秦獻公至秦三世的10位君王
    皇帝,是古代王朝的巔峰存在,俗話說「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皇帝的權力就是這樣至高無上。哪怕他是個傀儡皇帝,也有著讓世人不敢凌辱他的尊嚴,例如漢獻帝多次刺殺曹操,曹操卻不能殺獻帝,反而要好端端的供著;又例如東魏的元善見,被權臣高澄羞辱,留下千古名言「陛下何故反也?」,但他始終不敢加害元善見。
  • 過路費世界最貴的巴拿馬運河,日進鬥金,美國為何還給了巴拿馬?
    個人如此,國家也是如此。在世界上有兩條人工開鑿而成的黃金水道,兩個國家靠著它們建立收費站,每天日進鬥金,活得悠哉悠哉。這就是埃及的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的巴拿馬運河。這兩個國家的國內資源稀缺,經濟也不發達,可愣是靠著這兩條運河收取的過路費,使得國內民眾的生活水平雖然不及發達國家,也比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強。但兩者相比較:如果說蘇伊士運河是下金蛋的雞,那巴拿馬運河就是下金蛋的鵝,戰略上雖然沒有蘇伊士運河重要,可賺錢能力高了一個等級。
  • 專家:只要中國航運活躍在巴拿馬運河,中國經濟就會處在先鋒位置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7月12日電中拉青年學術共同體研究員、前國開行研究院副處長田志在巴拿馬運河開通106周年之際接受衛星通訊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巴拿馬運河對中國具有重要意義,只要中國的航運物流還活躍在巴拿馬運河上,中國的經濟就始終還處在國際先鋒位置;只要中國商業還活躍在巴拿馬的市場,中國的經濟就還有十足活力以及海外輻射能量
  • 紀念南京大屠殺,重憶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造成這一悲劇的原因,竟然也跟格局有關。北京作為首都,從明朝已經開啟了。被譽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都是大明天子的光輝形象,照耀百年。縱觀我國古代帝王政權,首都基本都設立在北方,主要思想都是天子能夠應對北方襲擾,能夠迅速動用國家力量做出反擊。有一個朝代比較例外,但正因為如此,變得非常孱弱。北宋朝廷沒有沿襲「天子守國門」的傳統,建都開封。
  • 「蘇州府」的「運河百景圖」:以河湖整合成棋,將古鎮串珠成線
    現實中的蘇州,是建在運河上的城市,河流如血脈般,延伸流淌在城市肌理中。7月29日晚,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蘇州分院舉辦「新時代高質量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線上研討暨「運河+」學者沙龍,探討蘇州運河文化發展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 巴拿馬運河「過路費」為何這麼貴?
    然而這一奇蹟,是用生命和血汗換來的。  1881年,法國人開始嘗試修建巴拿馬運河。然而,由於建造難度大,工作壓力大、環境惡劣,有超過20000名建築工人因感染疾病而死亡。法國在1889年無奈放棄了這個項目,這之後,由於政治因素,社會動蕩,運河修建一度被擱置。1904年,美國接手運河修建工作。
  • [穿書]《領主沉迷搞基建》by弓青瀚
    《領主沉迷搞基建[穿書]》作者:弓青瀚  文案:  夏佐伊因系統穿越到一本以中古\西幻\不現實向為背景的小說中,成了一個漂亮精緻的小領主。  性別男,愛好男,文裡是炮灰。  在女主瑪麗蘇光環的照耀下,為了推動劇情發展不斷腦殘,最終被定罪並受絞刑痛苦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