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點讓你攻克課外文言文閱讀拿高分!
導語:
要在語文考試中文言部分取得好的成績,就必須要對平時所學教材中的文言課文認真閱讀,爭取做到「逐字逐句」會翻譯;積累文言的常用實詞、虛詞;於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下面就給同學一種閱讀課外文言文的方法。
1
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於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2
仔細分析標題
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教師要指導學生留意並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因為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歐陽修苦讀》。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3
結合注釋速讀全文
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於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注釋。這些注釋有助於同學們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應提醒學生千萬別忽略這些注釋,而應結合注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提醒學生,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4
「對症下藥」解答問題
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於不同的題目則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繫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後,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
在翻譯句子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曆(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可把這個句子譯為: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②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
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你的不聰明也太嚴重了。
④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主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硃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3)內容理解題: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採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準確率較高。
十篇經典課外文言文閱讀
1.趙襄主學御
原文:趙襄主學御於王子期①,俄而與子期逐②,三易馬而三後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術未盡也。」對曰:「術已盡,用之則過也。凡御之所貴,馬體安於車,人心調④於馬,而後可以追速致遠。今君後則欲速臣,先則恐逮於臣。夫誘⑤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尚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⑥後也。」
導讀:王子期教趙襄主學御,特別指出:「凡御之所貴,馬體安於車,人心調於馬,而後可以追速致遠。」其實我們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貫注,目標明確。
注釋 :①趙襄主:趙襄子。御:駕車。王子期:古時善於駕車的人。②逐:追趕,這裡指駕車賽馬。③易:更換。後:方位名詞做動詞,落後。④調:諧調。⑤誘:引導。⑥此……所以:這就是……的原因。
2. 老馬識途
原文 :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導讀 :自然萬物都有其獨特的個性,人能善於向大自然學習,則萬物可為我所用,為人類造福。
注釋:①管仲、隰(xi)朋:皆齊桓公時大臣,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孤竹:古國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歸途。③掘:挖。
3.穿井得人
原文: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②,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導讀:傳言不可輕信,要實事求是。尤其「以訛傳訛」更要不得。
注釋:①常一人居外:經常派一個人在外面。②國人道之:全國人都在說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說,家裡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節約一個勞動力,等於多得到一個人使用。
4.南轅北轍
原文 :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導讀 :成語「南轅北轍」可謂人人皆知,如果行動和目的相反的話,所得結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馳。
注釋:①持其駕:拿著韁繩,駕著他的車子。②之:動詞,往,到。③ 用:資用,即路費。④御者:駕車的僕夫。
5.千裡之馬
原文: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裡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裡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返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③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裡之馬至者三。
導讀: 「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涓人的一句反問可謂直接點出其舉動的真正用意。而最後「不能期年,千裡之馬至者三」,可謂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釋:①安事死馬:要死馬做什麼?②捐:白白費掉。③市:買。
6.趙威后問齊使
原文: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①,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②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③,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問末者耶?」
導讀:本篇運用了排比和反問的修辭手法,使趙威后對齊使的反駁更具聲勢和說服力,言簡意賅。
注釋 :①發:啟封。②恙:災害,憂患。③說:通「悅」,高興。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7.齊欲伐魏
原文:齊欲伐魏,淳于髡謂齊王①曰:「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韓於盧逐東郭逡,環山者三②,騰山者五。兔極於前,犬廢於後;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齊魏久相持,以頓④其兵、弊⑤其眾,臣恐強秦大楚承其後,有田父之功。」齊王懼,謝將休士也。
導讀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諫君王,避免了一場戰爭,可謂大功一件。
注釋 :①淳于髡(kun):戰國時齊國的上大夫。齊王:齊宣王,戰國時齊國國君,姓田,名闢疆。②環山者三:相當於「三環山」,意思是圍繞著山追了三圈。③無勞倦之苦:意思是沒有費一點力氣。④頓:睏倦,這裡是「使……睏倦」的意思。⑤弊:疲勞,這裡是「使……疲勞」的意思。
8.趙襄子飲酒
原文:趙襄子①飲酒,五日五夜不廢酒②,謂侍者曰:「我誠邦士也,夫飲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優莫曰:「君勉之!不及紂二日耳!紂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懼,謂優莫曰:「然則⑤吾亡乎?」優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紂二日耳,不亡何待?」優莫曰:「桀紂之亡也,遇湯武,今天下盡桀也,而君紂也,桀紂並世,焉能相亡⑥!然亦殆矣!」
導讀:趙襄子日夜飲酒不止,還不知醒悟,優莫將其與殷紂相比,使趙襄子霍然頓悟,優莫可謂善於勸諫的了。
注釋 :①趙襄子:名無恤,春秋末年晉國大夫。②廢酒:停止飲酒。③矣:語氣詞,了,表示已經實現的事情。④殊:副詞,很,極。殊不,意思是,一點也不。⑤然則:(既然)如此,那麼。⑥焉:疑問代詞,怎麼,哪裡。相亡:一塊兒滅亡。
9.沛公至鹹陽
原文:沛公至鹹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鹹陽而去。漢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戶口②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③。
導讀:「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一「皆」一「獨」,將蕭何的「深謀遠慮」刻畫得淋漓盡致,劉邦得蕭何可謂天助也③。
注釋 :①具:通「俱」,全,都。②戶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斷。
10.四面楚歌
原文: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①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②,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③。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數闋⑤,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導讀:項王夜起悲歌,蓋世英雄的窮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寫中呼之欲出。
注釋 :①諸侯: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國方言土語唱的歌。③不逝:是說被困而不得馳騁。逝,向前行進。④奈若何:把你怎麼安排。若,你。⑤數闋:幾遍。樂終叫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