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層煉心者,是煉退藏之心也。前此踏火雲,過三關,心與氣隨,固已入於泥丸矣。然在泥丸宮內,或有識神引動,則氣寒而凝,必不能化為真水酒濯三宮,前功盡棄矣。法在崑崙頂上,息心主靜,與氣交融,氣乃化為美液,從上顎落下,捲舌承露,吞而送之。注心於絳宮,注心於黃庭,注心於元海,一路響聲,直送到底,又得玄關之現象焉。此煉心得氣之功夫也。
此前"踏火雲",已經心氣相隨,固已入於「泥丸"矣,然在"泥丸宮"或有"識神"作動,則氣不能化為「真水",下入丹田。
實際主旨在於如何化"氣」為"水"!也就是一個「凝」字,這個字就是退藏之心。此為修氣循環變化之一環也。
主要方法就是氣匯於泥丸處時候, "息心主靜,與氣交融"這八個字。因為只有真陽化成真水才是金丹,沒有化成真水就是真陰沒得。
四層煉退藏之心,實際上說的是什麼,便是體內氣的變化。我們都知道,內丹先是坎離相交,也就是心火腎水逆走而合於丹田,化作一氣而上到了泥丸。
這時候,觀自然規律,氣走上升,水走下降,若要完整運行一個小周天,實際上單靠氣是不行的,所以必須要氣化作液。
這就是本節的重點,總而言之,這便是與上節分前後各半段的小周天要理,更簡單來說,丹書之中常有的金液淋澈,玉液瓊漿,實際上都是這個階段而產生的。
而這層功夫,退藏之心,實際上是性功法門,與之對應的命功法門,在大丹直指之中便有:人不下前功,直要金液還丹,不用法取之,神水不降。縱或致功,強令頂水下降,並無甘美之味,令人腦虛疾多,與人無益。
此處借退藏之心一齊,說明關竅,這個金液還丹,須要升腰舉身正坐,雙閉兩耳,勿令透出這是竅門,是適合退藏之心的竅門,因為許多人實際上到了這個階段,未以性功入手,或是修心不足,也就是沒有修成內聽之法,那麼以命功代性功,便是以手閉塞耳竅,這是一個以外輔內的方法,為的就是"退藏"二字,因為目可避,耳竅卻不可關,退藏依靠外力不失為一個方法。
這就應了丹道之中, "外不洩露神氣,而應內之循環"的道理。
再者,為何要退藏,實際為了不驚,常有丹書效驗言氣入泥丸會:夢中聞霹靂之聲等等,也就是會有感受,此一刻心神不退藏,若驚起,又如何自然而然將氣化作金液淋澈?故而才要修此心。
實際上,至此,金液還丹便是純陽氣生,也就是到了一個階段了。
煉未純之心,在於直觀,達於胎息! 【古傳內丹《九層煉心》01】
沒有修煉出入定的心,所謂打坐就是虛妄【古傳內丹《九層煉心》02】
煉來復之心!另闢蹊徑講小周天功夫【古傳內丹《九層煉心》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