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此薦取,方知千經萬論,鹹非心外施設。」
所以,一切的法門,其實佛陀的目的就是要我們把心帶回家,回歸到我們的清淨本性,從本性裡面重新出發,去創造佛的功德。這個概念建立起來以後,我們就知道為什麼要安住空性了。佛法是先安住再調伏,如果你安住錯誤,你的心就向外攀緣。修行是先找到生命的立足點,安住在清淨的本體,才能夠依體起用。所以安住空性,不隨妄轉很重要!
我們不能跟妄想面對面地起衝突,這是佛陀教給我們的大智慧。就是說,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妄想是生死的根本,但是你怎麼面對它呢?你不能跟它硬幹,你不是它的對手。佛陀要你告訴自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句話太重要了!你要從根把妄想拔掉——你本來就沒有妄想。佛陀這一招太高了!安住空性就是站在沒有妄想的角度來面對你的妄想。
諸位!你還記得嗎?你從什麼地方來?我們離家太久了,在外面流浪太久了,我們來自於同樣一個家,就是清淨本然的心,只是我們在輪迴當中打了太多妄想了,打到我們每一個人都互相不認識,現在是該回家的時候了!
所以,諸位要知道,修行真的有快慢。如果你掌握一個錯誤的方法,你就很辛苦。我講實在話,人生短暫,你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嘗試,去trial and error(不斷摸索),沒有時間。最聰明的人就是趕快掌握祖師大德、佛菩薩的傳承,掌握一個清淨的道法,趕快修上去。
因為大家無量劫來打了那麼多妄想,煩惱都差不了多少。成功失敗就是誰能夠掌握那個道——菩提道,這是關鍵!他之所以能夠成功,不是他的妄想比我們少,是他掌握了一個正確的思考模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花很多時間來學習經典。佛陀出世他一定有事情要告訴我們,不只是顯神通而已。所以佛陀滅度時,把道法放在經典裡面。
「達妄本空,知真本有」 就是站在本來沒有妄想的角度來對治妄想,站在本來沒有業障的角度來懺悔業障,站在本來沒有生死的角度來了生死,這個就是安住現前一念心性。《楞嚴經》給它一個非常漂亮的名字叫作 「正念真如」,其實就是安住空性。
這個概念對你臨命終太重要了!臨命終時,我們過去生、今生所打的妄想,都可能會現起,會刺激我們的佛號,那這時誰能夠保護佛號呢?只有這句話——安住空性!你本來就沒有妄想,你這樣一想,妄想就沒有力量了,因為它的根被你斬斷了。
所以諸位!我們遇到煩惱時,不是馬上對治它,你不是它的對手。遇到煩惱,你試試先念三句「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我本來沒有煩惱。你念「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念三遍,煩惱的力量完全被你擊潰了,你再提起佛號,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我們要先放下妄想,你才能夠面對妄想,再去對治妄想。這個是很重要的大乘的概念。整部《楞嚴經》的思想,都在講「達妄本空,知真本有」。你本來就清淨,這不是外來的,是你本來就清淨的,知真本有,妄想本來就沒有,這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淨界法師 )
相關閱讀
乘願再來的菩薩是化身還是胎生?
我的菩薩老媽打坐往生:「極樂世界見!」
只是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
明天(農曆十二月初一)2016年12月29日,是淨宗四祖法照大師圓寂日。大師一生言傳身教,堪為淨宗行者之榜樣,其德業功行,實不愧一代祖師之榮稱。為紀念法照大師,積福慧特發起祈福消災供燈共修,祈願供燈者及隨喜參與者悉皆具足世出世間一切順緣和安樂,精勤念佛,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