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為難陀破除對女色的執著

2021-02-19 眾生皆有佛性

      世間人對女色的執著是非常強烈的,淫慾是輪迴的根本,貪嗔痴三毒中,眾生貪愛最多的就是美色,眾生雖然也貪錢,但是錢多了往往是去享受女色的多,現在的社會有錢人和有權利的人很多人都栽在女色當中而沉淪墮落的。做為修行人最好能看破美色的假相,貪求女色禍害很大。我們來看一下當年佛陀是怎麼幫助他的弟弟難陀破除女色的執著的。

釋迦牟尼佛有個弟弟,名叫難陀。從小,在哥哥耀眼的光輝下,他沒有引起太多的矚目。事實上,他也是一表人材,那古銅色而泛著光澤的肌膚,襯託著端正的五官、挺拔的英姿,比釋迦牟尼佛高昂的身軀略矮三寸,只要不和那長得無懈可擊的世尊站在一起,任誰都要打心底都讚嘆上一聲,好一個美男子。

至於他的夫人孫陀羅,是全國聞名的絕色美女,不論她在哪裡露面,總是吸引了數不清的人,想要一睹那千嬌百媚的風姿。夫妻兩人纏綿緋惻,恩愛逾常,相互許下了生生世世、永結連理的誓言。

世尊知道這個弟弟的出家因緣差不多到了。於是第二天大清早,就披上袈裟,拿著缽盂,叫上阿難,一道去城裡乞食準備去度化難陀。

難陀正在家中為美麗的妻子梳妝打扮、妝點眉間,享受著閨房畫眉之樂;這時聽聞佛陀已經來到門前託缽了,他就急著要上前迎接供養佛陀。妻子孫陀利撒嬌地說:「你出去拜見世尊可以,但是要在我額頭上這眉間妝點未乾之前回來!」難陀就趕緊出去見佛,禮拜之後,恭敬地拿著 佛陀的缽器,到房舍內裝滿新鮮清淨的飲食來供養 佛陀。但這時 佛陀卻沒有接手取受供養,轉身便回精捨去了。難陀又恭敬地捧著要交給 佛陀的侍者阿難尊者,但阿難尊者同樣也不接手。阿難尊者只告訴難陀說:「您從誰那裡拿缽,就要親手交給對方啊!」因此難陀只好捧著佛缽追趕了出去,就這樣一路追到了尼拘屢精舍。怎知一到精舍佛陀馬上命令理髮師帶難陀去剃髮,難陀當然是不肯就範,甚至對理髮師揮拳咆哮,語帶威脅地說:「怎麼!在這迦毘羅衛城裡,什麼人的頭你都敢剃?」後來 佛陀問理髮師說:「你為什麼沒幫難陀剃髮啊?」回答說:「因為害怕!所以不敢剃他的頭髮。」後來,佛就帶著阿難,一同在難陀旁邊盯著要他剃髮,難陀因畏懼 佛陀的威德不敢違逆,只得乖乖地剃了頭髮。於是難陀就這樣心不甘情不願地出家了!

但因為難陀比丘還很貪愛世間五欲,雖然剃髮出家卻無心修行,老想著要回家,佛陀就經常把他帶在身邊,所以他完全沒有機會偷溜回家。後來有一天,正好輪到他看守房舍,這會兒機會來了,難陀心裡暗自歡喜:「今天真是個大好的機會,我終於可以回家了!等佛陀及僧眾們都出門以後,我就回家!」於是在佛陀入城以後,難陀心裡想著:「今天是我輪值,就算要回家也該把大家洗澡水瓶都裝滿水再回去吧!」他就立刻去打水,可是他剛裝滿一瓶,隨即就打翻了另一瓶,就這樣反覆地過了一段時間,總是裝不滿這些水瓶。難陀就想著說:「既然一直沒辦法把水都裝滿,剩下的就讓比丘們回來自己打吧,我就把空瓶子放在屋內,不管了啦!」就要關上房門回家去了;可是,這時候他剛關上一扇門窗,另一扇門窗就又彈開了,剛關好這間房的門窗,那間房的門窗又彈開了。就這樣又折騰了一會兒,他心裡又想著:「既然都關不上,那就不管了!就算比丘們的衣物被偷,反正我家裡有的是錢財,賠償這點東西沒啥大不了的。」

於是就走出僧房準備回家了。他出門一想:「佛陀平日都是走這條路,那我該走另一條路回去,以免讓佛陀給逮著了。」佛陀當然知道他心裡想些什麼,就特地從難陀所盤算的這條路回來。半路上難陀遠遠地看見 佛陀走來,就趕緊躲到大樹後頭藏著;這時候樹神就配合著演出,將大樹舉到空中飄浮著,這時躲在樹後面的難陀,沒得遮蔽孤伶伶地站在路上。佛陀看見難陀,就把他又帶回到精舍;回來以後 佛陀就問他說:「你是思念妻子孫陀利,所以想回家嗎?」難陀說:「真的很想念她!」於是 佛陀就帶著難陀去到阿那波那山上,然後問他:「難陀,你的妻子生得端正美麗嗎?」難陀回答:「端正美麗!」當時山裡有一隻瞎了眼的老猴子。

世尊慈祥的問難陀:「你看到那隻瞎猴子嗎?」難陀點頭說:「嗯,看到了。」世尊接著問:「你覺得她長得怎麼樣?和孫陀羅比那個漂亮呢?」難陀聽了,啼笑皆非的說:「這怎麼比啊!孫陀羅是高貴的釋迦種姓,貌似天仙,儀態萬千,實在是一代佳人。您怎麼拿這隻瞎猴子來比呢?您如果一定要比的話,那麼,這隻瞎猴子實在連孫陀羅的千萬億分之一都不如啊!」

接著佛陀用神通力將難陀帶往忉利天上,到忉利天的各個天宮四處去看看,見到了許多天子,他們各自與許多天女們互相娛樂;但是,其中有一個天宮,只有五百天女,卻沒有天子,難陀就來問 佛那是怎麼回事。佛陀告訴他說:「你自己去問吧!」於是難陀就去問天女們:「各個宮殿中都有天子,為什麼只有這裡沒有天子呢?」天女回答:「因為佛的弟弟難陀,被佛陀以方便善巧逼著他出家,由於這個出家修清淨梵行的福報,命終之後將生來這裡當天子,成為我們的夫君。」難陀聽了非常興奮地說:「我就是!我就是那個難陀啊!」於是急著就要進入此天宮中。天女們阻止他說:「我們是天人,你現在是人。你得要回去人間,等壽命盡了才會生到這裡,作我們的天子。」於是難陀便回來跟佛陀報告以上的這些事情。

佛就問難陀說:「你的妻子非常端正美麗,那跟這些天女們比起來又如何呢?」難陀不禁感慨回答:「她跟這些天女比起來,就好像是老獼猴跟她相比一樣啊!」於是佛陀就把難陀帶回人間,難陀為了想要生天,因此更加精勤地持戒修行。這時候,阿難尊者就為難陀說了一首偈:「就象是兩隻公羊相鬥,想要往前衝結果卻已經是先往後退了,難陀您為了想要獲得未來欲界天中的妙五欲而持戒,就象是公羊相鬥的道理一樣啊!那是不會有解脫的功德及果證的。」

後來,世尊又帶難陀到鑊湯地獄去。地獄中一鍋鍋的沸湯裡,烹煮著一個又一個哀號哭吼的造惡罪人。難陀注意到有一鍋沸湯滾滾卻空無罪人,他覺得奇怪,於是就去問佛。佛說:「你自己去問問吧!」難陀便去問大湯鍋旁的獄卒說︰「這裡每一口沸騰的大鍋都在烹煮治罰罪人,唯獨這一鍋空沸而無罪人,這是怎麼一回事?」

獄卒回答:「在人間,佛陀有個弟弟名叫難陀,以他出家修行的功德,未來得以生到忉利天享受勝妙五欲之樂;但因為他發心修行只是為了天界勝妙五欲的享樂,因此生天后便耽著於欲樂而荒廢了修行,所以當他天福享盡命終之後,就會墮到這個鑊湯地獄來受報。我現在已經準備好沸湯等著他來呢!」難陀聽了非常害怕恐怖,擔心獄卒會把他扣留下來,於是馬上想到佛陀,而求願說:「歸命佛陀!唯願世尊慈悲扶助加護,趕快帶我回人間吧!」回到人間以後,世尊對難陀說:「你要精勤持戒,來修你的生天福德啊!」難陀回答說:「不!我不求生天了,只希望我不會下墮地獄中。」

佛陀聽了,慈祥的說:「難陀啊,你出家修行,不論是為了人世的功名富貴,或者是為了天上的欲樂享受,都會受到這樣嚴重的果報。所以,今後你要好好發心,立志做到清淨圓明,千萬不要再貪求生天的欲樂了。」

回到精舍以後,語重心長的對難陀以及其他在場的比丘們說:「淫慾、嗔恚、愚痴是三種根本的染汙,稱為三毒。這是修行人必須特別注意,並且努力去除的。」

修行不是為了享受天界的快樂,如果是為了來世享受人天福報,那麼福報總有用完的一天,福報享受完以後惡業就現前,縱容修行得天界的果報,天界雖然福報大,壽命長,但是總有享受完的一天,福報享盡了一樣要墮落輪迴重新受苦,所以修行人要記住,做善事,做功德不要求人天果報,不要為了回報而去做善事,做功德,修行人最終的目的是求解脫,出離生死輪迴,現在修福、修德是為了解脫生死,不是為了求家人平安,求升官發財,求世間有漏福報。所以一定要有正確的知見修行才能進步。

相關焦點

  • 佛陀教你如何治療懶惰病
    在一頓豐盛美味的宴席之後,富翁便對富蘭那等人說明自己唯一的兒子的情形,希望他們能調教這位生性怠惰的兒子;於是,幾位外道師就隨著富翁一起來到難陀的房間,沒想到難陀躺在床上理都不理。富翁看著兒子這麼不受教,苦惱地以手託住雙頰,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候是釋迦牟尼佛化導眾生的時代,佛陀經常不分晝夜觀察眾生,只要發現有苦難的眾生,便慈悲前往為其宣說佛法,使能心開意解,遠離煩惱與痛苦。
  • 佛陀常住的一個道場,祇樹給孤獨園的由來,看完感慨萬分!
    祇樹給孤獨園是佛陀講法的一個道場,這個道場是由兩個人捐贈的,第一個是給孤獨長者,這個給孤獨長者,他其實不叫這個名字,他叫須達多,因為樂善好施,大家都叫他給孤獨長者,這個人是一個很有名望的慈善家。另外一個是祇陀太子。當年給孤獨長者第一次看到釋迦牟尼佛,是佛陀坐在墳地裡面在打坐,然後聽到佛陀說法以後,皈依了釋迦牟尼佛。
  • 佛陀佛陀給世人的二十條忠告,你能聽進去幾句?
    這時,天空出現大梵天神向佛陀敬禮祈求:「若無佛陀的真理之光,世間將永遠黑暗;若無佛陀的法雨甘露,眾生將無法解脫。請求佛陀本著救世的大願,傳播法音,讓迷途的眾生早日回頭,登上覺岸。」佛陀歡喜地接受天神至誠勸請,打消涅槃的意念,而以一生的光陰度化有緣眾生。
  • 行若像老子,走若似佛陀!
    那念頭意味著什麼,對你代表什麼意義,是你執著的源。你於無明中的「相信」是你執著的根。因此,造成我執的原因不是欲望,不是恐懼,不是貪求,而是你對那念頭的「相信」。你為什麼會在深度裡相信那個念頭呢?因為你沒有考察、了解、覺知過它,這就是無明。沒有覺知是無明持續存在的因,一旦覺知,無明就將退去,猶如太陽照耀黑暗會退去一樣。
  • 正念尋根之旅,走近佛陀
    第五站:那爛陀那爛陀寺(Nalanda Temple)是玄奘西天取經的終極目的地——《西遊記》中的西天大雷音寺。古時候的那爛陀規模宏大,華麗非凡。這裡幾乎收藏了所有的佛教經典,並且名僧輩出。那爛陀寺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這裡是釋迦牟尼的弟子之一——Sariputra出生和涅槃之地。
  • 佛陀弘法的見證者——阿難尊者
    正法由佛陀說出,眾弟子們向四方傳播,向後世傳承他們以自己的身、口、意為示範,續佛陀慧焰於他人,令佛法有了生命,令正法能夠長存人間。而在佛陀無數的弟子中又有「十位第一弟子」,最值得我們效法學習。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走近佛教裡以「多聞第一」聞名的阿難(也稱「阿難陀」)尊者,共同感受他的偉大與神奇。天快亮了,月亮漸漸下沉,這是菩提樹下的第七夜。當悉達多抬頭看見天邊第一顆閃現的晨星時,便證得了最高的智慧覺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就在這一夜,王舍城中誕生了一位哇哇啼哭的男嬰,他是斛飯王之子,也是佛陀血脈相連的堂弟。
  • 佛陀妻子耶輸陀羅出家修行,證得四果羅漢境,她涅槃後葬於何處
    經過六年的艱苦修行,悉達多終於在菩提樹下覺悟成佛,被稱為「佛陀」。耶輸陀羅在姨母的陪同下,前去見佛陀,請求出家,與丈夫一起出家修行。第一次佛陀沒有答應,佛陀認為此時的耶輸陀羅還沒有斬斷俗世情絲,修行機緣尚未成熟。
  • 金剛經第四講——佛陀說法地在哪?就是西遊記中的布金之寺
    「如是我聞」的含義,這次咱們來介紹佛陀講經的地方。於是給孤獨就去找只陀太子了,想要買他的園子。只陀太子聞言就笑了,說長者啊,我知道你有錢,但是你跑到我這裡炫富就沒意思了,別忘了我可是一國的太子,根本不差錢,為啥要把花園賣給你呢?
  • 佛教:他是佛陀的十大弟子,卻被佛陀懲罰不得滅度,原因令人不解
    對於佛陀的十大弟子的名字,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只有神通第一的目犍連、頭陀第一的大迦葉和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對於其他的尊者很多人可能就沒有那麼熟悉了,實際上佛陀的十大弟子各有特點,每個人都能夠證悟出屬於自己的東西,但是有這麼一個弟子,他因為喜歡賣弄神通,更是喜歡用神通來招搖惑眾,結果被佛陀知道後
  • 佛教典故|《佛說淨飯王般涅槃經》學習佛陀的孝道
    當淨飯王病重時,佛陀正在靈鷲山,他以天耳遙聞父親淨飯王之言,就以天眼遙見父王臥病在床,身體虛弱,容顏憔悴,奄奄一息。佛陀知道父親很想見到自己和其他幾位子侄,就對難陀說:「父親淨飯王,勝於世間之王。今生重病,應當回去探望。我們應當趕緊回去,乘著父王還在世,與他相見,滿足父王的心願。」
  • 佛陀親自編的減肥口訣
    我們說了,佛陀在世的時代,古印度大概分成十六個國家,佛陀出生在迦毗羅衛國,這個國家很小很小,在他的北面就是憍薩羅國,可就大多了,憍薩羅國的首都就是佛經裡常常提到的舍衛城。
  • 今日【釋迦牟尼佛成道日】請將佛陀一生的畫卷,供養在朋友圈,功德無量
    這時河邊有一個名叫難陀波羅的牧女,在河畔的草原上放牧,她忽然看到沙門悉達多的樣子,立時生起同情的心,手捧乳汁前來供養,太子食後體力恢復,容光煥發。見昔日妻王宮中佛陀正在向養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感謝養育之恩,並向王弟難陀點頭招呼時,耶輸陀羅和羅睺羅牽著手走來。面對耶輸陀羅的悲痛與歡喜,佛陀對她進行了重要的開示。
  • 遇見佛陀從家門前走過…...
    南印度的世俗習慣,如果家中有未出嫁女孩子,一定教導她每日早早起床,打掃清潔庭院中及兩側門廊,以使乾淨整潔。
  • 菩提迦耶(Bodhgaya)——佛陀悟道的地方
    太子在王舍城託缽乞食期間,摩揭陀國王頻毗娑羅(Bimbisara)曾經拜會太子,他見太子氣度非凡就勸其還俗,還要將一半的國家分出,被婉言謝絕,最後他請求太子在悟道以後一定要返回王舍城,分享所悟。在王舍城附近潘達瓦山(Pandava Hills)的山洞裡,太子跟隨苦行僧阿利耶(Alara Kalama)學習《吠陀》和《奧義書》等婆羅門哲學。
  • 佛陀最重要的講經堂——祗樹給孤獨園
    02須達多與佛陀的宿緣須達多經常去摩揭陀做生意,在王舍城時,他會在大舅哥家住宿。每一次,都能受到熱情的款待。他的大舅哥說:我明天將會宴請佛陀和他的比丘前來受供。(佛陀在古印度語中是「覺者」的意思)。他是開悟了的大師,他容光四射,妙相莊嚴。須達多也不知道為什麼,當他聽到佛陀的名字,心裡便充滿了振奮和歡喜。他讓大舅哥講更多的關於佛陀的事跡。
  • 佛陀一生給世人的二十條忠告!【一定要看看,不看準後悔!】
    這時,天空出現大梵天神向佛陀敬禮祈求:「若無佛陀的真理之光,世間將永遠黑暗;若無佛陀的法雨甘露,眾生將無法解脫。請求佛陀本著救世的大願,傳播法音,讓迷途的眾生早日回頭,登上覺岸。」佛陀歡喜地接受天神至誠勸請,打消涅槃的意念,而以一生的光陰度化有緣眾生。由此可知,「佛出世為一大事因緣」,即是為使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使眾生破除無明煩惱,彰顯本具眾德,離苦得樂。
  • 佛陀在世的時候不立文字,佛法口口相傳,為何還會有經文的出現?
    佛經是佛教的典籍,內容是佛陀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的全部內容,蘊含著佛陀的無盡智慧,教導著弟子和後人尋求覺悟之路。佛法是佛陀傳授的覺悟之法,佛教是記錄佛陀講經的典籍,那麼現存的佛經都是佛陀在世的時候一一記錄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