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七章「韜光」
【原文】
老子曰: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意譯】
天地是很長久的。天地為什麼能長久呢?是因為陰陽和合,自然而為,而不再發新的現象,所以能長生久視。聖人效法於天地自然,讓天下人都修身養性之時我再修身養性。只有天下人的身心都健康之時,我的身心才能夠健康起來。聖人不自私自利的只顧修養自己的身心,而是代天宣化,替天行道,弘揚道德,普渡有情,故能成就自己的事業,康樂自己的的身心,使自己像天地一樣的長久。
【札記】
老子知天命,故以百姓之生命為自己的生命。人人與我同體,萬物與我同根。天人合一,人人合一。人我一體,人我一心。百姓之命就是天命,百姓之命就是我命。只有利人,才能益已,利人和益已是辯證的統一。只有為公,才能有私,為公與有私是辯證的統一。常人眼光短淺,一心的謀私益已,結果不能長久。聖人胸懷寬闊,一意的為公利人,最後卻能成其為私,這種私是大公的代表和化身,這種大私就是大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其身而身先,後就是先;外其身而身存,外就是內。先利人後利已,利人就是利已。聖人是不考慮個人的一切的,故聖人擁有一切,因聖人與百姓同化。
聖人韜光,收斂自己的功能與智慧。聖人悟空而不悟能,化太極之能為無極之空。所以聖人與日期月齊光,與天地同壽。
聖人以自然為師。無我乃能有我,無私乃能成其私。聖人無私,無量度人而重於自我修行,釋佛度化眾生就是修行,觀音尋聲救苦就是修行;天尊無量度人就是修行,孔子弘揚道德,宣傳仁義禮智信就是修行;老子八十一化身,應時顯化以度人就是修行。無私無欲,自然清靜。自然清靜,不需修行。依乎天理,不導引養生則壽。不修之修是真修,這就是老子自然的養生修行法門。
聖人循天道而無私,故能身存而成其私,這就是順天則存,逆天則亡的最上一乘修行大法。仁者壽,智者壽。功德圓滿,福壽康樂。
當人道合於天道時,人的壽命就能活到最大的自然生存時限了。人們求生求健康的欲望,以及迷信的執著之心,會擾亂人心的平衡而有損於健康和生命。人們這份的運動和對身形的扭捏,會加速人的生理代謝速度而縮短自然之壽命。凡效法天地自然的一切有為養生方法,一定要適可而止,中病即止,否則會物極必反,養生轉化成為傷生。
天地無情故不老,聖人韜光以養生。善養生者,先養侮受辱以完美人格,再養吾浩然真氣。真氣隱則積德為聖功,真氣顯則有功而立業。修行者,一旦無私無欲,就會空其色相,永脫塵根。練功者一心為公,功德無量;有為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修道積德者,有道則長住人間,飛升則長存天壤,不私其身而終得長生。人生在世要為公,為而不爭,就可以為聖人而天長地久。聖人就是覺悟智慧的眾生。
如果您喜歡此篇文章,記得發到給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好運常伴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