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株玫瑰,如果你好好摘種,它很快就會生根,一株叫做費雯麗,一株叫做超級大明星。
1913年11月5日,費雯麗出生在印度大吉嶺。
3歲,她在業餘劇團登臺表演。
8歲,聖心女修道院寄宿學校,她和同窗好友說她會成為一名偉大的演員。
22歲,英國劇院,她說要嫁給舞臺上的那個人。
25歲,一部《亂世佳人》,令她一夜成名。
27歲,她如願以償,嫁給了勞倫斯·奧利弗。
諾特利愛巢,她和勞倫斯大宴賓客。
隨後幾年,夫唱婦隨,致力於戲劇事業。
但也許,美好的事物都無法永恆。
32歲,埃及豔后拍攝現場,費雯麗不慎滑倒導致流產,隨後引發了第一次躁鬱症。
當時的醫療水平,治療躁鬱症的辦法只有電擊,每次看完病,她都是被抬著出來。
費雯麗的病情反覆,讓勞倫斯逐漸失去了耐心,曾經的情比金堅,在需要他共患難的時候變得不值一文。
47歲,勞倫斯遞來一紙離婚協議,結束了這段長達20年的婚姻。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儘管有梅裡韋爾的悉心照顧,費雯的床頭依然擺放著勞倫斯的照片。
54歲,提克利治鄉間別墅,費雯去世,英國倫敦所有的劇院熄滅舞臺腳燈一分鐘。
初識費雯,是在《亂世佳人》中。
綠色眼眸,狡黠如貓,任性,自私,但又對生活充滿熱情,帶著連戰爭都壓不垮的堅強。
第一秒驚嘆於她的美貌,往後的每一秒又被她的演技折服。
正如奧斯卡的頒獎詞,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
費雯麗和郝思嘉,現實與虛擬交錯,讓我從來都分不清楚誰是誰,仿佛她們生來就是同一個人。
在堅強的外殼下包裹著脆弱、混亂,充滿矛盾的混合體,帶著致命的吸引力。
一直覺得,如果費雯沒有那次意外的滑倒,就會和勞倫斯白頭。
再或者,如果她沒有接拍《欲望號街車》,就不會因為入戲太深,而進一步導致精神的崩潰。
可惜,事情沒有如果的,對不對。
《殯葬人手記》裡有一句話,生者營營不休,而死者一無所求。
費雯在晚年曾說過,假如有來生,她還是會做兩件事,一是成為一名偉大的女演員,二是嫁給勞倫斯·奧利弗。
過往愛恨,無論對錯,都早已暈開在時間密密麻麻的針腳中,消失不見。
但卻讓多年後作為看客的我,穿過層層文字和影像,為她的成就喜悅,也為她的結局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