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不少美國家庭在聖誕節期間出國旅遊,疫情打亂了計劃,把錢用來購置聖誕裝飾物就成了理所當然的選擇
圖/法新
文 |《財經》特派記者 金焱 發自華盛頓
美國自疫情發生以來,已經持續數月成為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累計確診和死亡病例數都全球居首。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1月21日美國報告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月28日,美國累計確診病例數突破100萬,100萬的增長用了99天。在11月上旬美國確診病例突破1000萬例後,美國新增百萬病例用時越來越短,近日僅用4天就增加了百萬新病例,增速創疫情暴發以來最快紀錄。
目前隨著經濟下行和疫情加劇雙重壓力,加之美國財政刺激措施遲遲未出臺,市場緊密關注美聯儲是否會擴大寬鬆措施。花旗集團前全球外匯主管、深數宏觀(DeepMacro)聯合創始人兼CEO傑弗瑞·楊(Jeffrey Young)對《財經》記者指出,市場期望著有效、廣泛使用的疫苗。美國處於十國集團經濟增長的中間位置。 經濟增長已經恢復了因新冠疫情所導致的下滑的65%,但經濟改善的步伐已有所放緩。
自疫情暴發以來,美國就業市場已失去了2200萬個就業崗位,現在只恢復了約一半。
高盛銀行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到明年3月,美國全國大約有40%的人口會接種疫苗,在疫苗推出的速度上僅次於英國。新冠疫苗引起的經濟增長可能比許多人預期的要更大。
美國11月工業產出月率增長0.4%。該指數在2月至4月間下跌16.5%之後,已經上升到比新冠疫情暴發前(2月)低約5%的水平。受汽車生產提振,美國11月製造業產出增幅高於預期,但未來幾個月動能可能放緩,因再度暴發的新冠疫情迫使工人留在家中,工廠暫時關閉。
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和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居民將在耐用消費品、非耐用消費品以及購買服務上消費約12.5萬億美元,比去年減少了超過0.5萬億。 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可能要等到2022年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鑑於每年250萬的人口增長,美國人均支出只有在2023年才能達到2019年的水平。
在這個背景下,中國製造和聖誕樹成為受益者。美國獨立投行諮詢公司Evercore ISI對零售商的調查,今年到12月初為止,美國聖誕樹銷量已經同比增長29%。同時數據顯示,美國家庭購買的聖誕樹比往年更大,購買的聖誕裝飾品也比往年更多。
中國製造是另一個大的受益者。2020年初,中國出口受全球對個人防護用品和醫療用品需求激增的提振。最近的主要驅動因素則是電腦等電子產品,在美國和歐洲消費者減少外出就餐等服務支出的同時,他們對與居家相關商品的需求卻很強勁。
在大華府地區,政府要求在公共場合尤其是室內區域必須佩戴口罩,由於冬天氣溫下降,地方政府重新採取封鎖措施,《財經》記者注意到,大華府地區近日街道冷清,商家門可羅雀,但街頭讓人側目的是聖誕裝飾,不只是商家,居民區的各種聖誕裝飾也比往年更早、更多更集中。當地居民蘇珊·夏爾馬(Susan Sharma)告訴《財經》記者,往年她們全家都在聖誕節期間出國旅遊,疫情打亂了計劃,把錢用來購置聖誕裝飾物就成了理所當然的選擇。
維吉尼亞聖誕照明裝飾公司(Virginia Christmas Lighting andDecor Co)的麥可·弗雷德多(Michael Sfreddo)表示,往年生意10月底才開始,今年8月他就收到了第一筆訂單,9月就開始給客戶安裝了。
多位經濟學家對《財經》記者指出, 美國消費的下降並不是跨部門的,而是主要集中在服務消費的銳減,而商品的消費下降幅度則很小。美國消費者在食品、住房和金融服務方面2020年的支出預計要比2019年更多。
富國銀行經濟學家對《財經》記者表示,美國11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月率錄得0.2%,此前,由於疫情和需求枯竭,今年春季消費者物價指數暴跌,然後在夏季隨著需求恢復而上漲;供應鏈中斷也導致了2020年中期消費者物價上漲。但自那以後,通脹率開始下降,價格下跌幅度適中。
川普政府貿易戰的目標之一是中國製造,但疫情下,中國製造成為一大受益者。
疫情居家和保持社交距離等一系列措施嚴重打擊了商業旅行、大型活動及會議經濟。 最新數據顯示,受疫情打擊而嚴重收縮並將經歷非常緩慢的恢復過程的產業包括服裝業,已損失540億美元,教育產業,損失190億美元,其他商品和服務如個人護理,社會服務和勞工組織會費等損失了830億美元。 另外,北美票房市場嚴重縮水,目前全年水平較上一年已經減少了接近80%。 據最新公布的三季度財報及公開數據分析,包括迪士尼、福克斯等美國媒體行業巨頭們遭受的損失總計超過130億美元。
這些產業損失的消費則轉入家庭辦公室設備、健身器材、玩具、家居用品等方面,中國則是很多此類商品的全球最大製造商。中國海關總署近日公布,以美元計價11月出口同比增長21.1%,創下2018年2月以來最高增速。美國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中美貿易總值為3.65萬億元,增長6.9%,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2.6%。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2.82萬億元,增長6.9%。
11月,中國公布的貿易順差達到創紀錄的754.3億美元,這得益於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意外增長21.1%。增長最快的是對美國的出口,上漲46.1%,達到519.8億美元,也是創紀錄的水平。
有美國媒體報導說,消費者需求如此強勁,甚至令貨運業不堪重負,導致運費創歷史新高。 運貨量的激增導致許多供應鏈受阻,主要港口陷入癱瘓,並導致節日禮物的送達時間延遲數周之久。 洛杉磯港是美國最大的貨櫃貨物處理港以及許多中國貨物的門戶,在這裡,運送中國進口貨物的貨櫃像樂高積木一樣堆成六層高。卡車司機佔滿了停車場,提貨需要等待數小時,然後將貨物運往整個北美大陸。10月是該港口114年歷史以來最繁忙的月份,交通流量居高不下。
港口執行主管吉恩·塞羅卡(GeneSeroka)表示,12月1日這一天,碼頭工人的卸貨船隻為19艘,而正常情況下只有10到12艘。他說,還有另外12艘船在港口等待,平均而言,他們已經比計劃的到達時間晚了約48個小時。
與此相對應的是美國製造業在過去二十年間一路向下,未能如川普政府宣稱的重新偉大起來。美國製造業增長速度在11月放緩,從兩年來最強勁水平回落,訂單、就業和生產狀況均出現降溫。業內人士認為2020年是美國製造業長期衰退的底部。
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1%,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6.4%和55.7%,三大指數均位於年內高點,連續9個月高於臨界點。專家指出,製造業PMI各項分類指數普遍改善,表明中國製造業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恢復性增長明顯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