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國人對「老乾媽」、「娃哈哈」這兩個中國品牌都是非常有好感的。不僅僅是因為這兩個品牌是一代人的「回憶」,還有一點,也讓國人對這兩家企業「刮目相看」。這兩家企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上市。
「老乾媽」的創始人陶華碧更是灑脫地表示:「我堅決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我才不幹呢!」。果真,「老乾媽」在中國發展多年,還真的沒有傳出一絲上市的計劃!
最近在國際上都非常火的「華為」,其實也沒有上市!在很多人的心裡,這些如此賺錢的企業,不上市真的是「可惜」了。眾所周知,資本市場可是一個財富滾滾的地方,而一家公司雖然賺錢,但是如果能夠上市的話,公司股東獲得的利益就更多。為此,很多公司不顧一切也要上市。
上市有多賺錢?舉個例子,海底撈上市之後,其創始人張勇瞬間成為了「新加坡首富」。再比如,阿里巴巴上市之後,其大股東孫正義也順利登上「日本首富」的位子……
很多公司在上市之後,市場價值就完全不一樣了。而企業股東的身價,也瞬間會水漲船高。如果未來發展的足夠好,能在資本市場中佔據高地,那麼絕對是非常「牛」的。例如,我國非常有名的騰訊、阿里巴巴等企業,市值全都超過了萬億人民幣。
說起來,上市也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一家公司想要上市的話,必須滿足一系列條件,例如接受證券監督管理部門的核准、公司經營必須是3年以上、上市公司的註冊資金至少3000萬……
說到「上市」,現在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就面臨著一個「問題」。最近從美國傳來消息,來自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不符合會計準則的公司,將會在2021年底前全部從美國證券交易所退市。也就是說,如果想要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那麼就必須全部遵守相同的會計準則。
其實,我國在美國上市的大型企業還不在少數呢!例如阿里巴巴、中石油、東方航空等等。很多行業巨頭,無不例外的都會選擇在美國上市。可能很多人疑惑,好端端的中國企業,為什麼要選擇去美國上市呢?這不就意味著把錢分給外國人了嗎?其中有什麼「秘密」?
有關多數企業喜歡在美國上市的事實,這已經不是秘密了。數據顯示,從今年年初到7月底,中國企業在紐約證交所和納斯達克首次公開發行(IPO)的數量達到了29家,而去年同期僅有9家,數量激增。
其實,企業選擇去美國上市,我們也不用過於誤讀。有人可能會想,國內企業去美國上市,是不是和「富豪移民美國」是一個道理?都想著將資產轉移到外國去了?企業在美國上市,是不是就意味著「不愛中國」了呢?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原因。
第一個原因,赴美上市要比在國內上市容易一些。就像是上文說的,在中國上市的要求是很多的,企業必須要在「利潤」、「股東數量」等多方面滿足申請上市的水平才行。
但是,在美國就沒有這麼多的「關卡」。例如拼多多在美上市,這家企業在前期可能就不能滿足國內上市的盈利要求。
第二個原因,其實我國有不少企業的註冊地或者是股權結構都並不符合在國內上市的條件,有些企業的註冊地不在我國境內,並且部分股權也都掌握在外國人的手裡,並不能完全算是一家中國企業。
第三個原因,很多企業選擇赴美上市,也是為了方便國際貿易,繞開關稅壁壘來獲得一些免稅待遇。除了以上原因之外,「法律環境寬鬆、保密性好」、「公司成立快速,註冊方便」、「發展跨國業務,提升企業形象」、「籌集更多資金」等,其實都是赴美上市的原因。
在左右權衡過利益之後,很多國內企業都會選擇去美國上市。所以說,並不是國內企業去往美國上市就是「不愛國」了,其中還有很多不得已的因素。話說回來,現在美國要對上市公司「管控」,還點名了中國,希望別又要搞出什麼「么蛾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