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著鏈家赴美上市 沒有盈利的貝殼能講好故事嗎?

2020-12-15 界面新聞

文|GPLP  蔚芮

將鏈家裝進來,左暉帶著貝殼赴美上市了! 

7月24日晚間,貝殼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書,擬在紐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BEKE」。

據招股書,貝殼此次赴美IPO,計劃募資不超過30億美元,承銷商包括高盛、摩根史坦利、華興資本等,若上市進程順利,有望成年度最大的中國企業赴美IPO項目。

從一次次的傳言、猜想到這次終於坐實。

GPLP犀牛財經翻閱貝殼的招股書,在招股書中,附加了一封左暉致股東的一封信。在信中,左暉解釋:「為什麼還是按原計劃啟動IPO進程而不是推遲一段時間,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們這個團隊的特質:我們尋求對內歸因,儘量降低環境的幹擾因子。我們更認為一個成功的IPO取決於公司的價值而非其他。」

來源:貝殼招股書

顯然,左暉對貝殼很自信。不過美國投資者是否認可呢?

早有上市準備

貝殼的上市,裝載著的是鏈家轉型和上市的夢!

根據招股書,貝殼旗下主要包括兩大平臺:鏈家和貝殼找房。鏈家是2002年成立的,距今發展了18年,貝殼找房是在鏈家18年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距今也就2年之久。

左暉曾經說過,按照鏈家現有模式發展下去,迅速佔領市場只是時間問題。但不管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是在對C端服務上,鏈家一定會碰到增長瓶頸,甚至可能在行業混亂的惡性競爭中受傷。

因此,2018年4月,貝殼找房從鏈家網脫胎而出,主體公司為天津小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左暉。貝殼找房著力於連接B端第三方經紀中介和C端用戶的平臺業務,以實現數位化和線上化轉型。

市場上有傳言,貝殼的赴美上市或許跟鏈家在2016融資時的對賭協議有關。

據相關報導,2016年4月鏈家進行B輪融資時,左暉曾與投資人籤訂對賭協議,鏈家需要在5年內完成IPO。否則投資人有權在任何時間按8%的單利率進行回購。

因此,2019年時,貝殼找房就在為鏈家系的上市做準備。

據天眼查顯示,2019年3月,鏈家發生股權變動,騰訊、百度、高瓴、萬科等22家投資人從鏈家撤出投資,公司註冊資本由2054.02萬元縮減33.99%至1355.82萬元,企業管理層也發生相應變化。

部分股東變動 來源:天眼查

當時貝殼找房回應,本次減資目的在於企業發展所需,原投資方在鏈家的股份將通過協議鏡像平移到貝殼找房。

而市場得解讀稱,貝殼找房將替代鏈家,承擔登陸資本市場的重任。

而後,根據投中網得數據,2019年7月18日,貝殼找房完成D輪融資12.00億美元,騰訊領投,高瓴、華興等跟投;2019年11月1日,貝殼找房完成D+輪融資15.00億美元,軟銀領投,高瓴、騰訊、紅杉等跟投。投後估值達140億美元。

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

在招股書左暉致股東的信中,左暉認為,中國的房屋交易和服務行業仍處於「前工業化」階段,擁有足夠的空間和機會通過網際網路和大數據進行轉型。

所謂的「前工業化」就是行業缺乏基本的規範和標準,支持行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完全不具備,從業人員行為不規範且大量流失,消費者怨聲載道。

而根據左暉的設想,貝殼找房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誕生的。與鏈家的重資產化不同,貝殼找房的屬性是輕資產,更容易講出故事。

貝殼的主要業務是存量房交易、新房交易、其他新興業務,主要的收入來源是住房交易和服務的費用和佣金。

從貝殼的招股書來看,其業務模型,即「數據與技術驅動的線上運營網絡」和「以社區為中心的線下門店網絡」兩張網。

根據左暉的野心和夢想,貝殼找房有望建成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房產平臺,鏈家則成為貝殼找房平臺中最大的自營品牌,通吃線上線下。

這種「即當運動員,又幹裁判」的想法,意味著讓中小品牌房產經紀交出房產信息、客戶信息,還要上交服務費,必然引起行業內競爭對手的強烈抵制。

相關業內人士曾表示,這種即是運動員又是裁判的方式,在操作運行中,免不了貝殼會把最好的資源優先給自己的新兒子——鏈家和德佑來做。而如果讓其他的入駐中介來做,貝殼自身只能賺一點平臺費而已。

於是,2018年6月,貝殼找房上線的3個月後,58同城(WUBA.NYSE)就聯合中原地產、我愛我家(000560.SZ)、21世紀不動產等多個房地產經濟商,召開了「真房源」誓師大會,與「百分百真房源」的貝殼較量,共同抗擊貝殼。

貝殼的「痛點」——「虧損」

雖然有「反殼聯盟」的對抗,但是貝殼依舊在做。從做的結果來看,取得了一些成績。

據貝殼招股書,2017-2019年,貝殼的總收入分別為255.06億元、286.47億元、460.15億元,2020年一季度總收入為81.60億元。

來源:貝殼招股書

另一組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貝殼的平臺房產及租賃交易總額(GTV)高達約2.13萬億元,同比增幅84.5%,其中存量房交易部分12974億元,新房交易部分7476億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貝殼找房平臺上已有超過4.2萬家商店和45.6萬名代理商。

來源:貝殼招股書

雖然,貝殼2年的發展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它的痛點依舊很明顯——「虧損」。

由於貝殼找房和鏈家在招股書中是綁在一起,沒有進行詳分,但是把二者合在一起來看,整體也是很不理想。

據招股書,2017-2019年,貝殼實現的毛利潤分別為47.68億元、68.70億元、112.68億元,對應的毛利率分別為18.7%、24.0%、24.5%;2020年一季度的毛利潤為5.02億元,與2019年同期20.99億元相比下降76.08%,毛利率更是從25.7%降至7.0%。

來源:貝殼招股書

此外2017-2019年,貝殼連續三年虧損。2017-2019年的淨虧損額分別為5.376億元、4.277億元、21.801億元,對應的淨虧損率分別為2.1%、1.5%、4.7%。2020年一季度淨虧損額為12.31億元,淨虧損率達到17.3%。三年多的時間裡虧損累計虧損了43.76億元。

針對,2020年一季度虧損率大幅上漲,貝殼在招股書中解釋,主要是受疫情影響,企業辦公室及線下門店都無法投入使用,貝殼找房平臺上的中介機構經營也遇到巨大阻礙。

此外,招股書還表明,預計未來會繼續產生大量成本和支出以進一步拓展業務。這意味著,短期內,貝殼大概率還將持續虧損。

而貝殼虧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更其成本構成有關。

據招股書,貝殼的成本主要分為三部分,其中佔比最大的為佣金及內部報酬費, 具體就是向協助完成交易的其他機構及渠道支付的佣金,以及向中介及銷售人員支付的交易提成。

第二大塊為佣金分割,具體就是對協助完成交易的機構和銷售渠道,貝殼將會向它們支付收入的總佣金中的一部分。

據招股書,2017-2019年,貝殼所支付的佣金及內部報酬費分別為156.63億元、157.68億元、194.44億元,在不斷地增長。

而這也就意味著,隨著貝殼的業務不斷擴大增長,而相應地佣金及內部報酬費也會增長,成本也會不斷增長。很大程度上越擴張發展越虧損,除非找的新的平衡點。

所以綜合來看,貝殼雖然總交易額巨大,營收也較好,但是賺的也只是一部分佣金,面對龐大的成本支出時,盈利就要大打折扣。

從搶先貝殼赴美上市的房多多(DUO.NASDAQ)來看,股價整體一直是波瀾不驚,除了美東時間2020年6月9日的那次偶然。而後來者貝殼,能否講好故事打動美國投資者呢?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相關焦點

  • 鏈家的資本局,「箭在弦上」的貝殼這一次能破嗎?
    這一次,承載著鏈家登陸資本市場希望的貝殼能否如願?它能給資本市場講述一個完美的故事嗎?在鏈家的構想中,貝殼就像房地產領域的京東、天貓一樣。未來,鏈家會和許多中介一樣,只是貝殼平臺上的品牌之一。這樣宏大的網際網路敘事模式顯然是資本所希望看到的,這使得鏈家借力貝殼找房參與到了關於「住」的整個產業鏈價值分配,資本市場也能推高鏈家系平臺的估值,在資本市場更好地講述故事。
  • 貝殼找房赴美上市,始終不上市的鏈家是怎麼想通?未來該怎麼看?
    招股書顯示,貝殼找房的主要收入來自於住房交易和服務的費用和佣金。最近一段時間關於貝殼找房上市的事情,讓所有人都重新將視角關注到了貝殼找房這個非常有名的房地產網際網路平臺。對於貝殼找房的另外一面鏈家來說,從鏈家的不上市到貝殼找房的上市,我們到底該怎麼看的?
  • 傳貝殼要上市!估值雖近千億,但鏈家老闆左暉仍面臨「壟斷」質疑
    擁有龐大商業版圖的左暉,在資本市場裡從來不缺故事,缺的是最後一把火。6月16日,有消息稱貝殼找房內部已正式啟動上市,或在今年內完成,上市地點定在中國香港或美國。貝殼找房pr告訴市界,目前沒有上市時間表,有後續進展,再進行公開。
  • 貝殼活成了鏈家的內網
    穿上貝殼外衣的鏈家,估值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任何傳統領域的產品一旦沾上了網際網路概念,就像興奮劑般注入投資人的血脈,仿佛分分鐘能點燃二級市場的瘋狂。但貝殼的二級市場之路似乎並不順利。翻譯成人話,就是貝殼的交易業務一半來自線下本店對信息的把控,一半來自線上算法對信息的把控。但資本市場講故事也不能純靠想像,招股書的一個結論拋出來還是需要具體的數據作為支撐,放在貝殼身上就是平臺鼓吹的這個ACN系統到底多大程度支撐了房屋交易的網際網路化和高效化。
  • 貝殼找房敲鐘在即,「反殼聯盟」徹底輸了?
    尋找一個替代者如今,鏈家系選擇以貝殼為主體,打包鏈家與貝殼找房尋求上市,轉型之後的貝殼究竟有何神奇之處?這樣的決定,又能否得到美國投資者的認可呢?市場曾有傳言,貝殼的赴美上市或與鏈家在2016融資時的對賭協議有關。
  • 從鏈家到貝殼:規模背後的商業邏輯
    不僅如此,在貝殼赴美提交招股說明書的同時,左暉指出了貝殼將房地產搬到線上的商業邏輯,即「中國房地產三個主軸,其中有一個就是房地產交易的線上化,因為線上化帶來交互、交互帶來數據,大量的數據最後產生交易,產生價值。」
  • 貝殼被上市,殼夠硬嗎?
    年貝殼系鏈家地產和貝殼找房共促成2百萬筆成交,涉及金額2.2萬億,是當仁不讓的房產中介一哥:摘自《貝殼控股招股書》這其中理房通已經被戰略性雪藏,具體原因後面會講。所以線上貝殼和線下鏈家組成的龐大中介體系才是貝殼最重要的資產。
  • 土士學堂|從鏈家到貝殼
    來源: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來源 | 土士學習聯盟轉載請聯繫金荻(微信 13811154175)授權2020年8月13日,創立19年的貝殼(鏈家)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左東華在回顧這個決策時說,「這是鏈家升級貝殼的發心,也是鏈家的使命和願景使然,否則沒有這個動力和勇氣。」貝殼找房的使命是「有尊嚴的服務者,更美好的居住」;願景是「服務3億家庭的品質居住平臺」。單一剛指出,貝殼的誕生就是因為左暉主張「貝殼平臺的追求不是賺錢,不是增長,而是創造價值,如果沒有持續的創造價值,就不能幹。」
  • ...上市提上日程?|鏈家|資本|上市|貝殼找房|長租公寓|青客公寓
    火箭財報(ID:insiderpost)撰文:海星繼青客公寓、蛋殼上市後,長租公寓頭部玩家鏈家系的貝殼、自如近期獲資本加持,鏈家是否上市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焦點。隨後,貝殼找房回應稱,其已在去年11月完成D+輪融資,融資總額超24億美元,投資方包括軟銀、騰訊、高瓴和紅杉等。自如和貝殼找房均由房地產經紀公司鏈家孵化而來。其中,自如成立於2011年5月,最早是鏈家的一個事業部,2016年宣布從鏈家獨立,現主要為鏈家的長租公寓品牌運營商;貝殼找房由鏈家升級而來,上線於2018年4月,業務接棒鏈家,成為鏈家的主導公司。
  • 假虧損,真盈利!貝殼找房赴美IPO前,已連續三年實現稅前盈利
    近日,國內最大的居住服務商-貝殼找房赴美上市引發眾人關注,成為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據了解,貝殼找房本次IPO計劃募集資金10億美元,這是截至目前,中國企業2020年度最大規模的赴美IPO項目。  隨著招股書的披露,貝殼找房的財務狀況也首次揭開面紗。
  • 貝殼找房赴美上市,公司Q2營收達197億元
    7月24日,貝殼集團正式提交美股IPO,終於宣布赴美上市。作為國內最大的房產交易和服務平臺,貝殼找房上市受到多方關注。貝殼找房上市有了最新進展。8月8日凌晨,貝殼找房在美國SEC更新招股書。貝殼找房上市最新的招股書顯示,貝殼找房發行價在17美元-19美元之間,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約18.41億美元-21.19億美元,共計將發行1.06 億股ADS。同時,貝殼找房擬在紐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BEKE」。根據貝殼找房上市披露的招股書,貝殼找房脫胎於鏈家。自成立後,一路高歌猛進,並取得了非常漂亮的成績單。
  • 貝殼找房首日股價大漲75%,無盈利目標將成為做空機構「狙擊點」
    在2020年第一季度,其淨虧損就達到了12.31億元,貝殼找房的業績形勢更為嚴峻。貝殼找房快速上市原因主要原因是,2016年4月,中介巨頭鏈家在B輪融資時,曾與投資人籤訂"對賭"協議,承諾公司在B輪融資完成後的5年內實現上市。若鏈家未能在2021年4月前完成IPO,投資人有權在任何時間按照8%的單利率進行回購。
  • 貝殼上市背後:連虧三年終盈利,豪華投資團力挺,ACN模式仍待考驗
    值得注意的是,貝殼的成功離不開背後的「豪華投資團」:華興資本、經緯中國、百度、騰訊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曾參與貝殼找房的數輪融資,總投資額超370億元人民幣。虧損三年 剛剛盈利在貝殼之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鏈家。
  • 千億獨角獸貝殼找房赴美IPO: GTV突破2萬億,騰訊、紅杉賺大了
    這大概是業內對於貝殼找房最大的好奇點。翻完貝殼找房457頁招股書,我們發現了它堅持赴美的幾個可能性。但如果概括起來,其實就一句話:貝殼找房在做的從0到1的事情,國內沒有同類公司可對標。港股縱然是地產企業最多的市場,但以開發商和物業公司居多;滬深雖然大力歡迎新經濟企業,但ACN對標MLS的故事需要極高的市場教育成本。
  • 程維用8年時間講2個故事,滴滴能成功上市嗎?
    滴滴作為出行市場的龍頭,更是頻頻有上市消息放出:2015年,滴滴CFO徐濤離職,便有不少媒體猜測或與滴滴上市擱淺有關;2016年,在滴滴獲得蘋果10億美元投資後,又有媒體宣稱滴滴將在2018年赴美上市,估值為870億美元;2018年,滴滴上市甚至還衍生出了赴美上市和赴港上市兩個版本,估值皆為700-800億美元。
  • 貝殼找房赴美IPO上市,誰是人生贏家?
    貝殼找房赴美IPO上市,都有哪些高管和顯名股東?誰會是貝殼網上市的人生贏家?大利細心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跟大家做個簡單分享和介紹。左先生自2001年創立北京鏈家以來,一直擔任北京鏈家董事會主席。他還創立了Ziroom自如,這是我們公司的附屬公司,從事長期公寓租賃業務。
  • 貝殼赴美IPO單季淨虧損12億,旗下小貸公司僅能在北京市開展業務P2P...
    來源:藍鯨財經日前,貝殼赴美IPO並披露招股書,與鏈家捆綁上市。招股書提及,貝殼業務包括新房銷售、房屋租賃、房屋翻新、金融服務和其他服務。招股書顯示,北京宜居泰和科技有限公司為貝殼旗下經營金融服務業務的公司。據天眼查,2020年5月北京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斥資6億成為宜居泰和大股東,持股比例近80%,左暉及鏈家系高管單一剛、徐萬剛、高君等仍為該公司自然人股東。
  • 恆大切入中介賽道,對標貝殼找房等,有戲嗎?
    每家合作的經紀公司按照區域不同,可以獲得5-20萬的上市期權額度,這部分會隨著估值增高而增長,可以說是合作的經紀公司最核心的收益。恆大房車寶給予5-8萬元的現金作為增資款,同時恆大投出的錢,佔股51%,以達成控股並表計入「資產」項。那麼,恆大的房車寶前景看好嗎?
  • 貝殼找房是中介公司嗎?他和鏈家地產到底是什麼關係?
    8月13日,貝殼找房平臺在美國上市。對於中國的二手房經紀行業來說,貝殼找房當前可算行業的代表性企業之一。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貝殼找房2019年總交易額達到了2.128萬億人民幣,通過其平臺成交的二手房總量超過了220萬套。
  • 巨虧22億,擁有2.26億房源、4.2萬代理商的貝殼,步履維艱
    穿上貝殼外衣的鏈家,估值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任何傳統領域的產品一旦沾上了網際網路概念,就像興奮劑般注入投資人的血脈,仿佛分分鐘能點燃二級市場的瘋狂。但貝殼的二級市場之路似乎並不順利。翻譯成人話,就是貝殼的交易業務一半來自線下本店對信息的把控,一半來自線上算法對信息的把控。但資本市場講故事也不能純靠想像,招股書的一個結論拋出來還是需要具體的數據作為支撐,放在貝殼身上就是平臺鼓吹的這個ACN系統到底多大程度支撐了房屋交易的網際網路化和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