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此前兩年人才「失血」的南京大學,正在發力招募學術大咖加盟。
南京大學新聞網12月8日發布消息《胡金波書記赴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調研並看望新引進院士沈樹忠》介紹,7日,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赴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開展調研,與地科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和教師代表座談交流。中國科學院院士沈樹忠參加調研。
調研中,胡金波聽取了地科院黨建情況和學科建設等各項工作匯報,對地科院班子功能、人才隊伍、主體學科、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和發展動力等各方面工作予以充分肯定。胡金波指出,「人才引進的競爭實質上是制度和環境的競爭,人才強,學科才會強,要為一流的人才提供一流的環境和服務,培養和引進更多人才。」
消息特別提到,調研期間,胡金波還看望了南京大學新引進的中科院院士、地科院教授沈樹忠,並參觀他位於地科院的辦公室。
沈樹忠表示,自己於2018年11月1日加入南大以來,感受到高水平的教學、科研氛圍,受到學院領導的親切關懷和熱情支持,會儘快把科研方向、學科建設和學生培養等工作全面開展起來。沈樹忠 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沈樹忠出生於1961年10月,1981年畢業於浙江煤炭工業學校,1986年在中國礦業大學獲得碩士學位,1989年在該校獲得博士學位。沈樹忠於2015年獲得中國地質科學最高榮譽「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同年12月增選為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官網介紹透露,沈樹忠在二疊紀地層學、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腕足動物古生物學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成果。他與團隊成員一起論證了二疊紀末海陸生物大滅絕的同時性和瞬時性,為提高二疊-三疊系之交綜合地層框架精度做出了實質性貢獻。
另外,沈樹忠還深入研究了一系列腕足類和牙形類動物群,建立藏南二疊-三疊系之交連續的地層序列,創建石炭紀-三疊紀腕足動物全球生物古地理和多樣性演變模式,為認識特提斯洋各地體的古地理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據。
不僅在自然科學領域,在人文社科領域南京大學也開始發力引援。
南京大學新聞網發布消息透露,12月12日下午,
南京大學藝術學院授予著名鑑定家、藝術史學界泰鬥傅申先生名譽教授儀式在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報告廳舉行,81歲的傅申先生偕夫人陸蓉之女士趕到南京出席了儀式現場。傅申先生接過南大聘書,表示自己非常榮幸來接受這份榮譽。
傅申 資料圖傅申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1968年赴美入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與考古系攻讀中國歷史專業,獲博士學位。他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兼任教授、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此前,南京大學頂尖人才出走一度引發輿論關注熱點。據澎湃新聞此前不完全統計,僅2016年和2017年,南大至少有5-6名學術大咖加盟國內其他高校。
例如,南大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原院長高抒「出走」華東師範大學,南大研究生院原常務副院長許鈞前往浙江大學任教,南大原數學系主任尤建功「轉會」南開大學,南大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任中洲加盟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南大環境學院原副院長張幼寬加盟南方科技大學。
人才「失血」也在學科建設方面顯現出影響。在2017年年底出爐的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結果中,南京大學部分優勢學科出現下滑。對此,南京大學方面在2018年積極部署人才引進工作。
今年1月底到2月初,寒假伊始,南京大學領導班子分別率領8個調研組,前往25個院系開展學科、人才工作集中調研。據悉,本次調研旨在深入查找學校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中的不足,對標前沿、綜合施策,做到院系全覆蓋,領域問題全覆蓋,找準問題,對症下藥,加快推進南京大學「雙一流」建設,力求在下一階段工作中取得新突破。
5月,南京大學新聞網披露了該校面向海內外啟動新一輪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入選的青年人才可享受住房安家、子女入學、醫療、科研啟動經費、研究生招生指標等優厚的生活和工作待遇。
該計劃提供的待遇包括A層次65萬元起、B層次35萬元起的薪酬,自然科學類100萬元-300萬元、人文社科類30萬元-100萬元不等的科研啟動經費,以及人才住房、安家費、子女入學、醫療等生活配套保障。
在申報條件上,該計劃對校外引進人才和校內培養人才一視同仁,且不局限於有海外學習、工作經歷的人員,目前已實施4個批次,引進和培養115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