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發力引進學術大咖:院士沈樹忠、藝術史泰鬥傅申受聘該校

2021-01-11 澎湃新聞

經歷了此前兩年人才「失血」的南京大學,正在發力招募學術大咖加盟。

南京大學新聞網12月8日發布消息《胡金波書記赴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調研並看望新引進院士沈樹忠》介紹,7日,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赴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開展調研,與地科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和教師代表座談交流。中國科學院院士沈樹忠參加調研。

調研中,胡金波聽取了地科院黨建情況和學科建設等各項工作匯報,對地科院班子功能、人才隊伍、主體學科、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和發展動力等各方面工作予以充分肯定。胡金波指出,「人才引進的競爭實質上是制度和環境的競爭,人才強,學科才會強,要為一流的人才提供一流的環境和服務,培養和引進更多人才。」

消息特別提到,調研期間,胡金波還看望了南京大學新引進的中科院院士、地科院教授沈樹忠,並參觀他位於地科院的辦公室。

沈樹忠表示,自己於2018年11月1日加入南大以來,感受到高水平的教學、科研氛圍,受到學院領導的親切關懷和熱情支持,會儘快把科研方向、學科建設和學生培養等工作全面開展起來。

沈樹忠  資料圖

公開簡歷顯示,沈樹忠出生於1961年10月,1981年畢業於浙江煤炭工業學校,1986年在中國礦業大學獲得碩士學位,1989年在該校獲得博士學位。沈樹忠於2015年獲得中國地質科學最高榮譽「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同年12月增選為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官網介紹透露,沈樹忠在二疊紀地層學、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腕足動物古生物學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成果。他與團隊成員一起論證了二疊紀末海陸生物大滅絕的同時性和瞬時性,為提高二疊-三疊系之交綜合地層框架精度做出了實質性貢獻。

另外,沈樹忠還深入研究了一系列腕足類和牙形類動物群,建立藏南二疊-三疊系之交連續的地層序列,創建石炭紀-三疊紀腕足動物全球生物古地理和多樣性演變模式,為認識特提斯洋各地體的古地理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據。

不僅在自然科學領域,在人文社科領域南京大學也開始發力引援。

南京大學新聞網發布消息透露,12月12日下午,

南京大學藝術學院授予著名鑑定家、藝術史學界泰鬥傅申先生名譽教授儀式在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報告廳舉行

,81歲的傅申先生偕夫人陸蓉之女士趕到南京出席了儀式現場。傅申先生接過南大聘書,表示自己非常榮幸來接受這份榮譽。

傅申  資料圖

傅申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1968年赴美入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與考古系攻讀中國歷史專業,獲博士學位。他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兼任教授、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此前,南京大學頂尖人才出走一度引發輿論關注熱點。據澎湃新聞此前不完全統計,僅2016年和2017年,南大至少有5-6名學術大咖加盟國內其他高校。

例如,南大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原院長高抒「出走」華東師範大學,南大研究生院原常務副院長許鈞前往浙江大學任教,南大原數學系主任尤建功「轉會」南開大學,南大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任中洲加盟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南大環境學院原副院長張幼寬加盟南方科技大學。

人才「失血」也在學科建設方面顯現出影響。在2017年年底出爐的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結果中,南京大學部分優勢學科出現下滑。對此,南京大學方面在2018年積極部署人才引進工作。

今年1月底到2月初,寒假伊始,南京大學領導班子分別率領8個調研組,前往25個院系開展學科、人才工作集中調研。據悉,本次調研旨在深入查找學校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中的不足,對標前沿、綜合施策,做到院系全覆蓋,領域問題全覆蓋,找準問題,對症下藥,加快推進南京大學「雙一流」建設,力求在下一階段工作中取得新突破。

5月,南京大學新聞網披露了該校面向海內外啟動新一輪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入選的青年人才可享受住房安家、子女入學、醫療、科研啟動經費、研究生招生指標等優厚的生活和工作待遇。

該計劃提供的待遇包括A層次65萬元起、B層次35萬元起的薪酬,自然科學類100萬元-300萬元、人文社科類30萬元-100萬元不等的科研啟動經費,以及人才住房、安家費、子女入學、醫療等生活配套保障。

在申報條件上,該計劃對校外引進人才和校內培養人才一視同仁,且不局限於有海外學習、工作經歷的人員,目前已實施4個批次,引進和培養115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學三年引進頂尖人才25位,發力扭轉「人才流失」印象
    除了徐祖信院士之外,加盟南大的還有中科院院士沈樹忠、楊經綏。另外,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終身教授鮑惠銘、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技術部主任儲中明、美國芝加哥大學終身教授林安寧、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商學院終身教授姜正瑞等22位頂尖領軍人才也相繼「轉會」南大。在這些學術大咖的「撬動」下,38名青年人才紛紛加盟。
  • 著名鑑定家、藝術史學界泰鬥傅申先生八十五壽辰在河南平頂山舉行
    2020年12月27日,中國藝術史泰鬥、著名書畫鑑定界傅申先生在河南平頂山度過自己85歲生日,也是一個時代鑑定界碩果僅存的大學者。傅申先生是當代藝術史學界泰鬥,曾任美國國立佛利爾美術館中國藝術部主任,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員、副教授、臺灣大學博士生導師等職。
  •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學思受聘為我校名譽教授
    9月13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春應化所學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學思教授受聘為我校名譽教授暨學術報告會在徐匯校區第三教學樓201室舉行,副校長錢鋒院士出席並為陳學思院士頒發聘書、佩戴校徽。儀式由材料學院院長林紹梁主持,化學學院田禾院士,圖書館館長、材料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林嘉平,國交處處長李永生,材料學院黨委副書記李欣欣等師生代表近100餘人生參加了會議。
  • 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姚期智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8月11日,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受聘儀式在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舉行,校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陳杰等校領導出席。方守恩為姚期智院士頒發同濟大學名譽教授聘書,佩戴同濟大學校徽;陳杰致辭並介紹姚期智院士的學術簡歷。受聘儀式後,姚期智院士作了題為「人工智慧淺談」的學術報告。在報告中,他闡述了人工智慧的科學基礎,介紹了作為神經網絡研究新視角的神經拓撲結構、隱私保護學習以及可控的超級人工智慧三個新方向。
  • 周忠和沈樹忠徐義剛三位院士到曲靖師範學院考察
    12月14日下午,由周忠和、沈樹忠、徐義剛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帶領的專家團隊及曲靖市政協主席朱德光到訪曲靖師範學院,曲靖師範學院黨委書記李永勤、校長李澤華、副校長李莉陪同考察。專家團隊在生物資源與與食品工程學院召開了座談會。
  • ...網】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姚期智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光明網】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姚期智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來源:光明網   時間:2020-08-12  瀏覽:
  • 傅申:真假是非一夢中
    上月出席了故宮博物院「縱橫千古 兩岸一家——謝稚柳、陳佩秋、傅申、陸蓉之作品展」,上周,傅申、陸蓉之夫婦又來到了上海。「藝術寄託著我的生命,寄託著我的創造才能。」雖飽受小腦萎縮而帶來的行動不便之苦,82歲的中國書畫史學者、鑑定家、書畫家傅申談藝術談人生,字字清晰。 「碰瓷」很難,創新不是亂來上博董其昌開幕前一天預展,傅申就坐著輪椅到了現場,不知展廳中那些穿越時光的作品,又勾起他幾多回憶。
  • 傅申的書畫鑑定與他的藝術史十二講
    《傅申書畫鑑定與藝術史十二講》新近出版,彙編整理了傅申於2015年在浙江大學舉辦的為期45天的「中國書畫鑑定與藝術史」系列講座中最重要的12場演講錄音,是對傅申先生書畫鑑定與書畫史研究成果最新集合,涉及的作品早至傳唐懷素《自敘帖》,晚至清乾隆
  • 「他」的生日,院士紛紛到賀
    南大建築和規劃人將以建院十周年和建築學科重建二十周年為新的起點,在辦學的新徵途上,自省自礪再啟程,同心同氣又出發。呂建致辭呂建在致辭中表示,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承「誠樸雄偉、勵學敦行」的校訓精神,奮力進取,勇於創新,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學科建設蒸蒸日上,人才培養碩果纍纍,科研創新持續發力
  • 「茶院士」劉仲華受聘西南林業大學榮譽教授
    【「茶院士」劉仲華受聘西南林業大學榮譽教授】依託雲南省豐富的古茶樹資源,西南林業大學不久前成立了世界與中國唯一的古茶樹研究中心。為進一步推動雲南古茶樹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6月10日,中國工程院劉仲華院士受聘為西南林業大學榮譽教授。
  • 引進「高大上」 培養「小青新」 高質量實施人才強教戰略,我省高校...
    浙江大學試行與國際接軌的教師長聘制、試點人才引進綠色通道,並打通校內外人才計劃。僅今年,就有目前中國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孫斌勇入職該校數學高等研究院。西湖大學在疫情發生後及時調整引才策略,積極探索設立海外學術人才面試點、雲引才等引才新模式,今年1月至今,已籤約27名學術人才。台州學院將博士全部納入台州市緊缺人才目錄,吸引了一大批海內外高層次人才。
  • 愛德華·克勞利受聘清華大學名譽教授
    邱勇表示,適逢清華大學即將迎來109周年校慶,今天的儀式是雙方深厚友誼的見證,相信克勞利教授的加入會在清華大學國際學術交流合作和東南亞中心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盧胡特對克勞利的學術領導力給予高度評價,對他受聘為清華大學名譽教授和東南亞中心教務長表示祝賀。最後,盧胡特再次感謝清華大學和邱勇校長的大力支持,表示相信清華大學東南亞中心一定會在深化中國和東南亞地區以及全世界多領域的合作中發揮積極作用。
  • 《文化藝術研究》:向核心期刊的目標發力
    11月10日,由浙江旅遊職業學院主辦的2020年《文化藝術研究》編委會會議在該校召開。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文化藝術研究》期刊編委會主任褚子育出席會議並講話。來自全國各地文化藝術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近20位編委參加了會議。浙江旅遊職業學院校長、《文化藝術研究》期刊編委會副主任、主編杜蘭曉出席並主持會議。
  • 「謝稚柳、陳佩秋、傅申、陸蓉之作品展」在故宮開幕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 「縱橫千古 兩岸一家——謝稚柳、陳佩秋、傅申、陸蓉之作品展」 今天(11月16日)在故宮博物院武英殿開幕,持續至11月30日。本次展覽共展出作品184件,均為謝稚柳、陳佩秋、傅申、陸蓉之四位藝術家的代表作和精品作。
  • 南大教授靠「化緣」做出第一版CSSCI,他怎麼看「破除SCI至上」?
    蘇新寧說,「他倆年紀已經大了,最後商量,決定這件事交給我來做。」1998年,CSSCI正式在南大立項。蘇新寧把前期工作分為三步,第一步是觀察和分析SCI,第二步去北京調研當時其他幾家學術資料庫,了解同行的進展和差異,第三步才開始嘗試。「我的初衷是,CSSCI的設計起點要比其他資料庫高,要兼具科學研究、科技管理和學術評價三種功能。」
  • 上海交通大學設計研究總院祝賀南大建築建院20周年
    12月5日,在南京大學建築學科重建20周年之際,作為慶典活動的重要內容,南大建築校友報告會與圓桌論壇於南京大學鼓樓校區逸夫館報告廳舉行。此後,12月6日,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院十周年、建築學科重建二十周年慶典在鼓樓校區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科院院士、校長呂建出席大會並致辭。
  • 從院士的「搖籃」到選調生的「樂土」——蘭州大學的前世今生
    作為我國西北地區高等教育標杆和最重要的「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之一的蘭州大學,有人曾經對兩院院士的第一學歷高校做過一項統計,從恢復高考以來,蘭州大學以14人的總數量力壓群芳,在全國排名僅次於清北、中科大、南大和浙大,一度被稱為科學家和院士的搖籃。
  • 唐本忠院士、王均教授當選2020年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Fellow
    為服務於「健康中國」戰略和省市經濟轉型升級戰略需求,近年來華南理工大學不斷加大對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投入,包括依託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廣州國際校區新建生物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和國家人體組織功能重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大學科人才引進力度和公共平臺建設,學科呈現蓬勃向上的良好發展態勢。
  • 鹽城市大豐人民醫院晉升三級綜合醫院暨樊嘉院士學術報告會隆重舉行
    2020年12月20日上午9時30分,大豐人民醫院晉升三級綜合醫院暨樊嘉院士學術報告會在人民醫院科教樓豐醫會堂隆重舉行! 會議由大豐區人民政府區長李志軍主持、大豐區委書記薛盛堂致辭、鹽城市衛健委主任徐傑宣讀省衛健委關於確認大豐區人民醫院等12所醫院為三級醫院的通知、鹽城市醫院協會會長查文章致賀詞、中國科學院院士
  • 南哲系友|翟奎鳳:大哉一誠天下動——難忘南大哲學系三年
    我是跨專業,憑興趣,沒有太多專業學術訓練,不客氣地說就是野路子出身。面試時,我印象洪修平老師微笑著,很和藹。白欲曉老師博士剛畢業留校,也參加了我們那次面試,他本科也是安大中文系的。很感謝南大錄取了我。初到南京、南大,還是很新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