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靈和汰腐淨對魔芋生長的影響
嚴澤生、鄭雪梅、趙孝冬
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
摘要:本文以楚花一號花魔芋為材料,研究了用375倍的魔芋靈和汰腐淨浸種及在出苗展葉期和換頭期噴施對魔芋出苗率、發病率、生長指標及產量的影響,試驗以800倍農用鏈黴素和清水處理做對照,結果表明使用魔芋靈和汰腐淨後能夠對魔芋明顯的抗病促生長,出苗率較使用農用鏈黴素處理高15%,較清水處理高30%;軟腐病發病率降低至8.33%,較農用鏈黴素處理髮病率降低了8.34%;較清水處理降低了30%,生長指標明顯優於後兩者;產量折合後較清水處理增產27.85%,較農用鏈黴素處理增產23.26%。
關鍵詞:魔芋靈;汰腐淨;魔芋;軟腐病;生長狀況
1 引言
魔芋為天南星科魔芋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特種經濟作物,其主要產物葡甘聚糖在食品、醫藥及化工等領域應用廣泛。魔芋的高經濟效益毋庸置疑,但對環境、栽培技術的苛刻要求以及受到軟腐病、白絹病等主要病害的影響,導致魔芋種植業的發展處於瓶頸狀態,產量及品質難以得到提高。優良的植株形態和生理性狀是魔芋獲得高產優質的前提,目前,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致力於研究魔芋優良植株的培養及軟腐病等主要病害的防治,主要從農藝措施和化學防治入手,研究表明根據魔芋自身的生長習性,為其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可以提高生長質量並減少病害的發生[8-13],但就單從環境因素方面的改善還是遠遠不能達到生產要求的效果,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魔芋生產的問題還得依靠化學防治的介入,傳統的化學藥劑如甲基託布津、農用鏈黴素等在對抗軟腐病時已經逐漸開始產生抗性,用藥後的效果並不理想,本文以市場上新型的「魔芋靈」與「汰腐淨」兩種藥劑相結合,研究兩種藥劑對魔芋的抗病促生長作用,並以農用鏈黴素和清水做對照,旨在探索「魔芋靈」和「汰腐淨」對魔芋主要病害的防治以及提高魔芋產量和品質的可行性,為其推廣和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品種:選擇雲南省楚雄州農業科學研究推廣所選育的「楚花1號」花魔芋品種為試驗對象,該品種產量高於白魔芋,是現在栽培的主流品種。選擇無傷、無病、口平、窩小、堆窩狀、芋頭型、葉芽短而粗壯、底部光滑裡肉色,表皮幼嫩、單個重在60g左右的二代種。
藥劑:魔芋靈(胺基酸水溶性藥肥);汰腐淨(鏈菌唑螯合劑);800倍的農用鏈黴素;清水
2.2試驗地概況
以四川省崇州市榿泉鎮四川農業大學現代農業研發基地為試驗地,海拔600m左右,該區域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長,雨量充沛,日照偏少,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15.9℃,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25℃,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5.4℃溫差為19.7℃。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161.5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012.4mm,主要災害性天氣為連續性陰雨、洪澇、乾旱、大風、冰雹、寒潮、霜凍等。
2.3 試驗設計
試驗設三種處理,即在魔芋生長期間分別用魔芋靈+汰腐淨、農用鏈黴素、清水進行處理,三次重複,共9個小區,每個小區4 m2,20株魔芋,共180株魔芋,折合每畝3000株左右。魔芋採用深溝高廂栽培,株行距為30×35 cm,開溝包廂1.2米,溝深20釐米,溝寬20釐米,廂面寬80釐米,每畝施用魔芋專用有機肥300千克做基肥,其他管理措施與大田一致。
播種前分別用375倍的魔芋靈+汰腐淨、800倍的農用鏈黴素及清水浸種,浸種時間為3小時,並將魔芋在水溶液中洗淨,一個一個檢查,除去腐爛的魔芋,然後撈出晾乾種子表面水分待播。在出苗展葉期和換頭期分別使用375倍的魔芋靈+汰腐淨、800倍的農用鏈黴素、清水對魔芋進行噴霧,每一個時期噴3次,第一次與第二次間隔48小時,第二次與第三次間隔一周,噴霧時間選擇在下午進行,以發揮最大藥效。當發現魔芋有發病跡象時,再分別使用375倍的汰腐淨+魔芋靈溶液、800倍的農用鏈黴素、清水罐根,並塗去魔芋葉柄、莖等損壞部位或發病部位,三天一次,連續三次。
2.4 測定指標及方法
主要測定出苗率、發病率、株高、莖粗、冠幅等生長指標及產量。
出苗率:出苗的種子數量÷所有的種子數量×100%
發病率:發病株數÷栽植株數×100%
株高:用皮尺測定植株根頸部到頂部之間的距離
莖粗:用遊標卡尺測定植株根頸部的粗度
冠幅:用皮尺東西向、南北向,測兩次,算均值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處理對魔芋出苗率及生長指標的影響
出苗率能反映魔芋種子在特定條件下的活力程度,在農業生產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由表1可知,三種處理相比之下,採用「魔芋靈+汰腐淨」浸種後的魔芋出苗率顯著提高,相比於清水處理增加了30%,相比於農用鏈黴素浸種處理增加了15%,說明魔芋靈+汰腐淨能夠明顯的提高魔芋的出苗率;株高、莖粗、冠幅是魔芋生長性狀的表現,是判斷魔芋長勢的重要指標,優良的植株性狀也是獲得優質高產的前提。從表1可以看出魔芋靈+汰腐淨處理後的魔芋在株高、莖粗、冠幅等方面明顯優於其他兩種處理,而農用鏈黴素和清水兩種處理間的差異並不明顯,說明魔芋靈+汰腐淨的處理對魔芋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而農用鏈黴素則表現平平。
表1不同藥劑處理對魔芋出苗率及生長指標的影響
處理
出苗率(%)
株高(cm)
莖粗(cm)
冠幅(cm)
魔芋靈+汰腐淨
96.67
76.77
3.72
93.24
農用鏈黴素
81.67
66.72
2.84
81.43
清水
66.67
64.54
2.62
79.82
3.2 不同處理對魔芋發病率及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使用魔芋靈+汰腐淨處理魔芋後平均單球重高達770.12g,畝產量為2040.23千克,折合後畝產較清水處理增產300.3%,軟腐病的發病率降低至8.33%。農用鏈黴素處理比清水增產141.04%,軟腐病發病率為16.67%。清水處理軟腐病發病率高達38.33%;使用魔芋靈+汰腐淨和農用鏈黴素處理後的魔芋在產量上都有明顯的提高,在軟腐病發病率上有極顯著降低。而三種處理均無白絹病發生。綜上所述,說明魔芋靈+汰腐淨能夠顯著的降低魔芋軟腐病的發生並增加魔芋的產量且效果明顯優於農用鏈黴素處理。
表2不同藥劑處理對魔芋發病率及產量的影響
處理
單球重(g)
折合產量(kg/667m2)
較CK增產率(%)
軟腐病/白絹病發病率(%)
魔芋靈+汰腐淨
770.12
2040.23
300.3
8.33/0.00
農用鏈黴素
630.09
1228.5
141.04
16.67/0.00
清水
600.32
509.67
——
38.33/0.00
4結論
試驗表明魔芋靈+汰腐淨對魔芋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不僅可以改善植株的整體生長性狀,還能明顯的降低軟腐病的發生,為指導魔芋種植業提供了理論依據。目前在防治軟腐病上使用最常見的是農用鏈黴素,但其治療效果還不太滿意,而且在防治過程中要反覆多次使用才有效果,實踐表明,農用鏈黴素作為一種抗生素使用次數多了就容易使細菌產生抗藥性,而汰腐淨作為鏈菌唑螯合劑,以臺灣進口的殺菌劑原藥和助劑為載體,將鏈黴素、百菌清和腈菌唑螯合而成,將三種殺菌劑達到最理想的增效峰值,較好的解決了抗藥性的問題,使藥效發揮到最大,同時搭配了胺基酸水溶性藥肥魔芋靈,增加植株整體抗性,促進魔芋健壯生長,進一步的降低了軟腐病的發生。從而也可以看出軟腐病的發生與植株的生理性狀有關,培養良好的植株生理性狀、增強植株整體抗性,同時配以化學防治才是解決魔芋軟腐病的關鍵。
5參考文獻
[1] 劉佩瑛主編.魔芋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社,2004.146-174;212-225.
[2]劉佩瑛,張盛林.中國的魔芋產業[J]. 山區開發,2002 (12): 37-38.
[3]盛德賢,滕建勳.魔芋產業現狀及未來需求趨勢的淺析[J]. 中國農業信息,2008 (7): 39-40.
[4]李靜,王志民,張忠,等.魔芋的應用價值與開發前景[J]. 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 (4): 17-19.
[5]張茂玉,黃承鈺.魔芋食品對人體脂質代謝的影響的研究[J].營養學報,1989,11(1) :25- 30.
[6]孔凡真,魔芋在醫藥保健上的應用開發與市場前景[J].四川農業科技,2001(9):10.
[7]樓文高,柏春祥,殷肇君.國內外魔芋的開發和利用[J]. 中國畜產和食品,1996,6(1) :23-24.
[8] 顧玉成,吳金平.我國魔芋種植業研究的現狀及對策[J]. 安徽農學通報,2008 (21): 124-127.
[9]謝國星.魔芋栽培與管理技術探討[J]. 農業與技術,2013(12):143-145.
[10] 劉宏才,李小玲,劉立明等.魔芋植物學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08(18):60.
[11]張興國,羅慶熙,陳勁楓等.環境條件對魔芋生長發育的影響[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91(03):85-88.
[12]崔鳴,謝利華,張盛林等.不同魔芋品種產量和抗病性試驗研究[J]. 種子,2005(12):84-85.
[13]丁自立,萬忠義,矯振彪等.魔芋軟腐病研究進展和對策[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4):23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