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高度集中競爭加劇存隱患
招股說明書顯示,在2016年-2019年上半年的報告期內,長鴻高科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75億元、4.91億元、10.2億元和5.07億元;實現的淨利潤分別為0.59億元、0.69億元、1.81億元和0.85億元。從增長幅度上來看,2017年長鴻高科營業收入的增速為3.37%,淨利潤同比增長17.52%;但到2018年出現爆發式增長,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增幅達到107.75%和160.83%,毛利率從23.96%增長至26.07%。
但客觀來看2018年長鴻高科所處的行業並不景氣,其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道恩股份、萬華化學、浙江眾成三家公司中,僅有道恩股份在2018年實現了營收和淨利潤的雙增長,萬華化學和浙江眾成雖然營收增長但淨利潤大幅下滑。
招股說明書顯示,長鴻高科的主要銷售區域是華東地區。在報告期內長鴻高科在華東地區的銷售金額分別佔總銷數金額的88.45%、75.98%、90.80%和95.82%,佔比逐年增長,較為依賴華東市場。長鴻高科表示集中在華東地區主要是與區域優勢、市場開拓戰略、發行人產品市場認知度以及行業競爭格局等密切相關,同時也在拓展市場。
但業內人士認為,市場的開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未來一段時間內長鴻高科的的業務收入還將主要來源華東地區,但若華東市場銷售環境發生變動則會對其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此外,筆者從長鴻高科的招股說明書中發現其供應商高度集中,在報告期內長鴻高科向前五名供應商採購金額在總採購額中的佔比分別為76.69%、75.37%、74.65%和70.12%。長鴻高科表示行業特性和公司的採購策略決定了主要供應商相對集中的特點。供應商高度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對業績發展的安全隱患。
從行業來看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各材料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再加上政策的扶持、需求的增加以及市場前景的吸引,資本不斷湧入可降解材料領域,在豐富行業的同時也加劇了競爭,導致長鴻高科產品存在被取代的隱患。
降解塑料行業迎快速發展期
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TPE-S)是TPE的鼻祖,其硬端由苯乙烯類組成,軟端由丁二烯、異戊二烯等組成,機械性能好、易加工、環保、無毒,是目前世界上產量最大的一種熱塑性彈性體。根據嵌段成分的不同,TPES可分為四種類型,分別為SBS、SIS、SEBS、SEPS,其中SBS佔比較高,約為70%。
就細分產品發展來看,我國目前成為全球最大的SBS生產國家,2019年SBS產能達到145萬噸,市場逐漸出現產能過剩的狀況,價格持續走低,行業利潤下滑;在SEBS方面,2019年我國SEBS總產能為12萬噸左右,主要集中在巴陵石化、臺橡、寧波長鴻三家企業,市場集中度較高,呈現寡頭壟斷局面;SIS整體產能不高,下遊應用較為單一,市場需求較低,整體開工率較低;SEPS作為一種高端環保產品,全球產能約為13.5萬噸,下遊主要應用在潤滑油領域,未來隨著汽車、交通工業發展,行業前景較好。
在生產方面目前大陸地區知名企業有中石化、惠州李長榮、華宇橡膠、山東聚盛科技、金海晨光、寧波長鴻高分子、浙江眾力、遼寧北方戴納索等;大陸外重點企業有李長榮化工、韓國錦湖石化、義大利Versalis、英全化學工業、日本彈性體、韓國LG、科騰聚合物等。
目前國內外新材料形勢不斷變化,傳統材料被新型環保材料替代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降解塑料行業已迎來極快速發展期,長鴻高科投資該項目不僅符合國家的產業規劃需求,還將進一步開拓市場,提升公司的產業競爭力和業績增長能力。
鐵遊夏原創首發於維科號,非授權轉載必究!